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教案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識目標
①了解義和團運動的興起、發展以及八國聯軍侵華的基本史實。
②掌握《辛丑條約》內容及危害。
能力目標
①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辛丑條約》與其他條約的內容和危害,層層分析得出結論: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是怎樣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歸納出同一時期,中國各階層又是怎樣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來挽救中國的民族危亡的。從而明確清朝(近代部分)時期的兩條線索,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能力。
②通過啟發學生對“八國聯軍侵華”史實的感想,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③此外,通過學習本課,還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繪制和識別歷史地圖、表演、運用成語及合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制作示意圖、準備導入詞、講故事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抒發感想,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制作比較表、分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成語比喻、編演歷史短劇,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課堂容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八國聯軍侵華史實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這是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對外侵略掠奪空前野蠻殘暴的殖民戰爭,真正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
②通過學習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史實,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其繼承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前仆后繼反抗外侮的優良傳統。
●○教學思路
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①重點: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學生講述八國聯軍侵華概況、講故事、新舊知識聯系和補充課外資料的形式突出重點;b.《辛丑條約》——引導學生歸納條約內容,用成語比喻深化理解內容,同時結合錄像加深感性認識。
②難點:分析《辛丑條約》對中華民族的危害——學生通過表演歷史短劇,加深對“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觀點的理解;并通過對《辛丑條約》和其他條約的橫向比較,結合史實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中國已經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學生討論的方式)
課前導學
①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能力、基礎水平合理分組;學生以組為單位,查閱書籍、雜志、網站,搜集有關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
②制作《八國聯軍侵華示意圖》。
③編演歷史短劇。
④編寫不平等條約比較簡表。
⑤編寫小結歌謠。
⑥有能力、條件的學生可制作相關的課件。
教學滲透點
①通過上網查詢、搜集和剪輯相關影視資料,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
②學生自制并講解八國聯軍侵華示意圖,史地有機結合。
③學生可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總結知識要點,如編演歷史短劇、用成語加深對《辛丑條約》內容的理解、朗誦詩歌,使文、史融為一體。
●○教學資料
①自制多媒體課件
②書籍:《奮斗的征程屈辱的歲月》;《中國全鑒》。
③音像資料:《中華歷史五千年》《中華國恥大事記》中有關義和團、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等內容。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各組把準備好的導入詞和方案呈交給老師,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