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革的時代
七年級歷史教學學案
學科
歷史
設計教師
教授內容
第7課 大變革的時代
時間預設
1課時問題預設:
1、你能否從生產工具的發展變化中體會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2、商鞅變法的措施有哪些?它有利于哪個階級?它起到了怎樣的歷史作用?
學習目標1.了解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廣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況,掌握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作用。2.通過對商鞅、李冰等歷史人物的評價,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3.通過對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的分析,是學生認識到:改革求發展、改革求進步,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教學重點: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作用。 教學難點: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知識結構:一、經濟上1、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2、著名的都江堰:李冰 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意義: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二、政治上——商鞅變法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展變法。 目的: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 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展示內容:自主學習,閱讀課文,完成基礎知識建構:1、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 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都江堰: 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在 中游修筑的,這是一項聞名世界的 工程。3、商鞅變法:a、原因: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爭霸戰爭的現實壓力。 b、 年,商鞅在 的支持下開始變法。 c、變法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