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案 > 第13課 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之爭

第13課 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之爭

第13課 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之爭

北京市第28中學特級教師 陳毓秀

(一)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秦朝的暴政。大澤鄉起義和張楚政權的建立。項羽大敗秦軍的巨鹿之戰。劉邦進逼咸陽和秦的滅亡。楚漢戰爭的時間、交戰雙方、性質和結果—劉邦建漢。

2.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秦的暴政是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秦末農民戰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推翻暴秦的統治,打擊了地主階級,顯示了農民革命的巨大威力。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倡精神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

3.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從眾多的史實中分析戰爭發生以及戰爭勝敗的原因。如果有條件,組織學生對秦始皇進行評價,進行一次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辯證地分析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①秦統一六國在哪一年?秦統一六國有什么歷史意義?

②秦始皇采取了哪些鞏固統一的措施?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2.導入  新課

前面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秦滅六國,學習了秦朝歷史的開始。這一節課,我們卻要學習秦的滅亡,學習秦朝歷史的結束。前面一節課我們學的基本上都是秦始皇在歷史上的功績。滅六國,開創統一新局面;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建立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等等,這些都應該記在秦始皇的功勞薄上。但是秦始皇功大過也大,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來數一數秦始皇的過。他在歷史上犯下的大過是他對人民施行的暴政。秦始皇和他的兒子秦二世的暴政導致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戰爭。這場戰爭又導致了秦的滅亡,以及秦亡以后歷時4年之久的楚漢戰爭。

3.講授新課

一、秦朝的暴政(板書)

1.秦始皇廣建宮殿陵墓(板書)

秦始皇的暴政,要從他廣建宮殿陵墓說起。

秦始皇建了許許多多豪華的宮殿。當他還沒有稱皇帝,還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他就在咸陽大興土木、大建宮殿。他每滅掉一個諸侯國,就命令畫下該國宮殿圖樣,在咸陽蓋起同樣的一處。這樣,咸陽附近蓋滿了各式各樣的宮殿,關內300處,關外400多處,加起來就有七、八百處。但秦始皇仍“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又在上林苑中再建一處更加豪華的宮殿。整個宮殿,周圍300多里,“離宮別館,彌(滿)山跨谷”。先筑了一個前殿,這就是“阿房宮”(指出讀音)。阿房宮“東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以坐一萬人,下可以建5丈旗”,其規模可謂宏大。

秦始皇不僅為他生前的享樂廣建宮殿,而且為他死后的榮光大建陵墓。秦始皇的陵墓建在咸陽附近的驪山腳下,墓高50丈,周圍5里,盡管經過2000多年風雨浸蝕,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驪山陵遺址高高隆起,猶如一座小山,驪山陵現在還沒有打開過。據文字記載說,墓里面頂上用珍珠做成日月星辰。下面,用水銀做成江河湖海。里面還珍藏著多種奇器珍寶。為防止后人盜墓,命令工匠裝了不少機弩。如果有人進入陵墓觸動機關,便能自動把來人射殺。驪山陵是一座宏偉而又堂皇的地下宮殿,從秦王嬴政即位的那年(前246)開始修建,一直到前210年死去,足足修了36個年頭。

2.苛重的賦稅、徭役和刑法(板書)

修建宮殿和陵墓要花錢,錢從哪里來?秦始皇加重對人民的賦稅。各種搜括合計起來,一個農民要把他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給國家。

大規模修建宮殿和陵墓還要使用大量的人力,秦政府又加重了對人民的徭役。徭役就是國家征調老百姓干活,不給報酬。像修建宮殿、陵墓這樣的工程,一般都是征調老百姓服徭役來完成的。秦始皇大興土木不僅僅是廣建宮殿和陵墓,為加強統治,他還搞了其他大規模的工程(讓學生回答),如筑長城、開靈渠、戍守南方越族地區……以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連婦女也被征調去轉運軍糧。繁重的徭役迫使人民放下田里的農活和手里的織布機,離鄉背井,有的累死在長城腳下,有的餓死在運輸糧食的路途上,農桑失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缺衣少食,生活越來越痛苦。

秦朝殘酷的刑法加深了老百姓的苦難,人民動不動就觸犯法律。觸犯了法律,一人犯死罪不是一人當,連他的親屬,他父母、兄弟、妻子三個家族的人都要處死,叫做“族誅”。一家犯法,也不光是一家遭殃,連他的鄰里鄉親也要受牽連,叫做“連坐”。因此,你坐在家里什么也沒有干,說不定在什么地方、在什么關系上就被牽連上。觸犯法網以后,輕的判徒刑,有的割鼻、割舌頭,有的臉上刺字,有的砍掉腳趾。……重的要處死,僅死刑就有十多種,有的腰斬,有的車裂,……秦朝的刑法就這么殘酷。

秦始皇晚年,統治已經不穩,博浪沙的鐵椎,“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咒語(略加講解)都是跡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了。他死在第5次出巡的歸途上。那時正是夏天,烈日炎炎,酷暑難當,秦始皇中了暑,突然發病而死。(下面按小字內容描述趙高、李斯、胡亥密謀秘不發喪,矯詔賜扶蘇死,立胡亥為太子,并以咸魚遮蓋尸臭的情節)。

3.秦二世的黑暗統治(板書)

秦始皇死后,小兒子胡亥繼位,稱為秦二世。秦二世與趙高狼狽為奸,干盡了壞事,人們原來對新皇帝的繼位多少抱有一點幻想:苛稅、重役、酷刑能不能稍有減輕?但他們完全失望了!秦二世時候的統治比秦始皇更加暴虐,賦稅、徭役和刑法更加苛重,人民再也忍受不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在秦二世即位一年之后爆發。

二、陳勝、吳廣起義(板書)

1.大澤鄉起義(前209年)(板書)(掛大澤鄉起義圖)

同學們已經在小學學過大澤鄉起義的史實,請一位同學回憶,講述起義過程。然后教師指圖描述:大澤鄉起義圖描繪:公元前209年七月,900多被征發到漁陽去戍守邊境的貧苦農民在大澤鄉因雨誤期以后,陳勝、吳廣首先發難,他們殺死兩個押送軍官。陳勝正在向圍攏上來的900苦難兄弟分析形勢,并且揮舞手臂,激昂地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王侯將相都是天生的貴種?難道我們窮人就不能翻身掌大權嗎?這900人的命運是聯在一起的。陳勝振臂一呼,大伙情緒激昂,齊聲響應。請看圖上,這時候天上烏云翻滾,狂風怒號,他們拿著木棒當武器,扯塊布片當旗幟,大澤鄉的農民英雄們斬木為兵,揭竿而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戰爭的熊熊烈火就這樣在大澤鄉燃燒起來。

2.張楚政權的建立及其失敗(板書)

(懸掛《大澤鄉起義形勢圖》,要求學生在圖上尋找大澤鄉,并說明即現在的安徽宿縣東南)

大澤鄉起義以后,各地農民紛紛響應,起義軍的隊伍迅速發展壯大。還不到一個月,起義軍攻下了陳(指圖)。陳曾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國都。陳勝在陳稱王,建立政權,國號“張楚”。

起義軍繼續西進,一路上勢如破竹,迅猛異常。一支主力軍一直攻進函谷關,攻到咸陽附近。都城咸陽告急!秦二世趕緊組織軍隊向農民軍反撲過去——由于敵人的強大,陳勝、吳廣的主力軍抵擋不住,敗下陣來。吳廣和陳勝也先后被害。這時,離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不過半年。

三、農民戰爭推翻秦朝(板書)

1.項羽率兵大敗秦軍主力——巨鹿之戰(前207年)(板書)(掛劉邦、項羽滅秦圖)

陳勝、吳廣直接領導的起義軍雖然失敗,但是大澤鄉起義的星星之火,早已形成燎原之勢。陳勝、吳廣失敗以后,項羽和劉邦領導的兩支起義軍逐漸壯大起來,成為反秦主力。

項羽是什么人?(按小字內容交待)大澤鄉起義后,項梁、項羽在吳(今蘇州)起兵,聚集精兵8000。后來江淮一帶的人都來歸附,迅速發展到六、七萬人,成為陳勝、吳廣失敗后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公元前208年,秦軍主力30萬包圍巨鹿,巨鹿的形勢頓時緊長、多路起義軍都來相救,卻又都懾于秦軍的強大,不敢發動進攻。這時候,項羽(項梁已經戰死)率領8萬義軍北上,也來救巨鹿,秦末農戰爭中最重要的戰役——巨鹿之戰就要在這里展開。

公元前207年的夏天,項羽的軍隊剛剛渡過漳水,(指圖)準備向巨鹿的外圍發動攻勢,項羽向戰士下了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釜是燒飯的鍋,舟是船。項羽命令每個將士備下三天干糧,然后“破釜”、“沉舟”,把鍋砸了,把船沉了。意思是三天之內必須取勝,表示要么勝利前進,要么戰死疆場,決不失敗后退的精神。破釜沉舟的命令正符合廣大戰士推翻暴秦的要求。他們拼死殺敵,以一當十,喊殺的聲音震天動地。結果項羽的軍隊九戰九捷,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秦軍20萬人投降項羽。巨鹿之戰是決定秦朝滅亡的關鍵一戰,從此以后,咸陽政權已成甕中之鱉。項羽英名遠揚,成為各路起義軍公認的領袖。

2.劉邦率兵進逼咸陽——秦朝滅亡(前206年)(板書)

陳勝、吳廣失敗以后,另一支反秦主力軍是劉邦率領的起義軍。劉邦是什么人?(按小字內容交待)。陳勝、吳廣起義以后,劉邦立即回到沛縣(指圖),殺了沛縣縣令,和蕭何、曹參等一起在沛縣樹起義旗,成為一支起義軍的領袖,劉邦從此被人稱為“沛公”。

當項羽的軍隊在巨鹿大戰秦軍主力的同時,劉邦率軍隊從南邊向西急進(指圖)。由于項羽在北方牽制了秦軍主力,所以劉邦非常順利。公元前206年十月,十萬大軍到達霸上,進逼咸陽。咸陽再次告急,宮廷里一片混亂。那時候,宦官趙高已經逼死秦二世,立秦二世哥哥的兒子公子嬰為秦王。后來子嬰又把趙高殺了。當劉邦大軍壓境的時候,子嬰白馬素車,手捧玉璽,從咸陽來到霸上,向起義軍投降。

煊赫一時的秦王朝,在農民戰爭的烽火中覆滅。秦始皇曾經幻想過他的帝位要千秋萬代地傳下去,可殘酷的事實是:從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到公元前206年被農民戰爭推翻,前后只15個年頭,短暫的秦王朝便在歷史上消失了。

3.意義(板書)

首先,從特點來看,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第二,從它發揮的作用來看,它狠狠打擊了地主階級,推翻了秦的統治,貌似強大的秦王朝被人民推翻,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巨大威力;第三,從英雄人物的功績來看,陳勝、吳廣敢于揭竿而起的革命首倡精神,在中國歷史上閃爍著永不磨滅的光輝。

以一系列師生問答作為秦末農民戰爭這一問題的小結:——秦末農民戰爭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首先爆發起來的?領導人是誰?陳勝在大澤鄉喊出了什么口號號召大家起義?你能簡單分析一下秦亡的原因嗎?

四、楚漢之爭和西漢的建立(板書)

1.楚漢戰爭(前206—前202年)

秦末農戰爭推翻秦朝,農民戰爭以取得偉大勝利而結束。但是秦亡以后,誰來繼續執掌政權,統治這偌大的國家?當年農民戰爭中的英雄好漢們,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為了推翻秦的統治,共同奮斗過。而今卻要為爭當中國的皇帝而互相廝殺了。農民戰爭中最強大的那支反秦武裝的領袖項羽和劉邦斗爭最為激烈。他們之間爭當皇帝的斗爭,歷史上叫做“楚漢之爭”。

楚漢之爭是從一場戲劇性的宴會——“鴻門宴”開場的。

劉邦接受秦王子嬰投降以后,又發生什么事:——劉邦占領咸陽后,他一不殺,二不搶,廢秦苛法,還跟當地父老約法三章。(用現代話說是訂了三條愛民公約):“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約法三章是保護地主階級的生命財產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但它也具有穩定社會秩序的積極作用,因此贏得了人心,關中父老宰牛殺羊歡迎劉邦。劉邦的10萬大軍沒有留在關中,仍舊駐在霸上。

那時候,經過巨鹿之戰的項羽,實力雄厚,擁兵40萬。見劉邦先入關中,擔心他要稱王,率領大軍也到關中,駐軍在鴻門。鴻門和霸上,相距只有40里,兩軍對峙,形勢緊張起來。劉邦自知不是項羽的對手,不敢與之抗衡,只得親自來到鴻門,表示和解。項羽設宴款待他。宴會開始之前,范增為項羽出謀劃策,埋下殺手準備在席間殺死劉邦。宴會開始以后,范增幾次暗示項羽,可以動手了。可項羽不予理會。范增無奈,召來壯士項莊,要他舞劍助興,尋找機會殺死劉邦。但是幾次動手都被項伯(項羽的叔叔,已被劉邦收買)擋住。這一席酒宴的氣氛劍拔弩張,真是緊張到了極點。后來,劉邦沒等到終席,借口上廁所,機智地溜出,逃回霸上,撿回一條命。——這一次酒宴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后來,凡是不懷好意,把敵方請來,設計下毒手的宴會都叫“鴻門宴”。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舞劍,助興是假,殺死沛公劉邦才是真正的意圖)的成語也從此流傳了下來。

鴻門宴之后,項羽進入咸陽。他殺掉秦王子嬰,搶掠珍寶美女,放火燒了秦宮宅,大火三月不滅。項羽縱兵燒殺搶掠,失盡人心。

項羽自持實力雄厚,自稱西楚霸王,分封18個諸侯王,劉邦被封為漢王,歷史上把項羽、劉邦之間的斗爭叫做楚漢之爭的原因就在這里。

楚漢戰爭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打了4年,戰爭初期,劉邦常敗,項羽常勝。但是劉邦善于用人,他周圍有一批謀士良將,蕭何、張良、韓信等都肯為他賣命,并且他據有關中這塊富饒的根據地,蕭何留守關中,做好后勤,劉邦沒有后顧之憂,因此能夠跟項羽長期相持,轉敗為勝;楚軍雖然強大,但項羽驕傲自大,不能容人,僅有的謀士范增,最后也憤然離去。他也沒有根據地,缺乏來自根據地的支援和補充,因此漸漸轉強為弱。

公元前202年,劉邦會同韓信等在垓下包圍項羽。項羽陷于重圍。到了夜晚,項羽聽見四面楚歌(從四面八方包圍他的漢軍陣地,傳來楚的歌聲),他想一定是楚軍都已經歸漢。大勢已去!他涕淚滿臉地跟他的美人虞姬慷概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曰:“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舞劍死別。京劇《霸王別姬》描繪的正是這一幅英雄美人最后決別的場面。

最后,項羽帶領800壯士突圍東逃。漢軍緊追不休。一直追到烏江邊上,烏江的亭長請項羽渡過江去,以便東山再起。項羽苦笑著回答:我已經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于是拔劍自刎,結束了這場四年之久的楚漢之爭。項羽失敗,劉邦勝利。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叫做西漢,劉邦就是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

2.劉邦建漢(前202年 都長安 漢高祖)(板書)

4.鞏固小結

提出兩道思考題,要求學生討論:①秦朝滅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進行的戰爭在性質上發生了什么變化?②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什么能打敗項羽?

學生討論后,教師分析小結:

①秦朝滅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進行的戰爭在性質上發生什么變化?

秦亡以前,項劉領導的都是農民起義軍,理由是:(A)項劉都是在陳勝、吳廣起義的號召和影響下起兵反秦的;(B)項劉所率領的軍隊,斗爭鋒芒直指秦王朝,這是當時農民戰爭的共同目標;(C)在實際行動上,項羽的巨鹿之戰,大敗秦軍主力,劉邦進逼咸陽,滅亡秦朝,完成了陳勝、吳廣未完成的事業。因此項羽雖然出身舊貴族,劉邦雖然當過亭長,但他們領導的是農民起義軍,他們都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進行的是農民戰爭。

秦亡以后,(A)項羽大搞分封,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項劉已從農民起義軍的領袖蛻變為新的封建統治者;(B)楚漢戰爭是項、劉為爭當皇帝而進行的戰爭,性質變成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戰爭。

②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什么能打敗項羽?

(A)劉邦得到人民支持——進入關中后,約法三章,廢秦苛法,大得人心:項羽相反,進入關中后,燒殺搶掠,大失人心。(B)劉邦善于用人,周圍有一批謀士良將;項羽則不能容人。(C)劉邦有關中作根據地,無后顧之憂;項羽沒有。

5.作業 

首先,跟同學們一起掌握重要年代。本課的重要年代比較多。記憶年代要理解地記。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澤鄉起義。秦末農民戰爭打了3年,3年以后推翻秦朝,所以,前206年是秦亡的一年。而秦亡之前一年,巨鹿之戰已經大敗秦軍主力,所以巨鹿之戰在前207年(前206之前的一年)。秦亡之后并不馬上進入漢朝歷史的。這期間項羽、劉邦為爭奪帝位,打了4年,4年楚漢戰爭的結果,劉邦勝利,這才建立漢朝。因此西漢直到公元前202年才建立。而從公元前206年秦亡以后到公元前202年建漢之前的這4年,正是楚漢戰爭激烈的時期。

第二,寫一篇小論文:評價秦始皇。

(三)教法建議

1.“秦朝的暴政”一目的內容,學生雖然在小學接觸過,仍需結合小字內容具體形象地講好,否則就無法從思想上認識農民戰爭的正義性。

2.課本上的插圖《秦咸陽宮復原圖》不是秦始皇時期的宮殿,阿房宮瓦當印刷不太清楚,文字系小篆(“維天降靈,延元萬年,天下康寧。”)學生既不認識,又比較費解,建議不用。

3.建議對秦始皇之死一段小字,作描繪性敘述。

4.學生在小學學過大澤鄉史實,起義的地點、領導人、過程,可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回憶。可請學習優秀、口齒清楚的學生起來回答,這樣,如果答得基本準確,教師可以不再復述,以節省時間。然后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上大澤鄉起義想象圖描述起義細節。

5.整個農民戰爭的過程要利用歷史地圖(掛圖)邊講邊指。應著重指出的有:大澤鄉、陳、咸陽、陳勝吳廣主力軍的進軍路線、巨鹿和劉邦起義軍的進軍路線。

6.學生第一次學習農民戰爭的課題,要教給學生分析意義的方法。如第一、從特點進行分析;二、從歷史作用;三、從英雄人物的功績。……

7.楚漢之爭的史實中,生動有趣的故事俯拾皆是,孰取孰舍,頗費推敲。建議:①鴻門宴,作故事性敘述,鋪開來講。因為它情節生動而又盡人皆知;課本上有豐富詳盡的小字作介紹,可提高學生的興趣。②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的史實要補充。這樣,學生對“楚漢之爭”一詞便可不講自明。這樣做,比之教師只從“楚漢之爭”文字上作解釋(楚指項羽,漢指劉邦)要略高一籌。③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垓下之圍、項羽自刎的內容必須講到。但因課時有限,并且畢竟不是重點,不宜講得過于詳盡,以免喧賓奪主,輕重倒置。

第13課 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之爭 相關內容:
  • 第9課 大變革時期的社會經濟

    北京市崇文門中學 張秀蕓 (一)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鐵器的廣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廣;農業技術和農業科學的進步;都江堰和鄭國渠;冶鐵業的發展,煮鹽業的興旺,以及紡織業、漆器制造業等手工業的進步;商業的發展和封...

  • 第8課 戰國七雄

    北京市第28中學特級教師 陳毓秀 (一)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戰國時期的起迄年代。戰國七雄的形成和方位,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和歷史作用。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圍魏救趙和馬陵之戰。合縱與連橫。...

  • 第7課 春秋五霸

    湖北襄樊市教研室特級教師 杜繼紅(一)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了解春秋時期在周王室日益衰微的背景下,一些較大的諸侯國通過改革,增強實力,爭奪“霸主”地位;認識諸侯爭霸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現,雖然給勞動人民帶來嚴重...

  • 第6課 中華文明的勃興

    ——夏、商、西周的科學和文化 北京市龍潭中學 顏世佳(一)教學目的 基礎知識: 夏商時期我國歷法的形成。夏朝時我國最早記錄了流星雨和日食。商周時我國已有了醫學分科。甲骨文和金文。我國古代青銅藝術的特點及在中外文化史上的地位。...

  • 第5課 奴隸制發展的西周

    陜棉11廠中學 朱東海(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 (1)記住下列年代及事件 公元前11世紀中期 武王伐紂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共和行政 我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公元前771年 西周滅亡 公元前770年 東周開始 (2)掌握下列知識概念和人物 分...

  • 第4課 夏商奴隸制王朝

    江蘇無錫市第3中學 尤克光(一)教學目的 要求學生了解夏商兩個奴隸制王朝興衰的簡單過程,掌握夏朝的建立、湯滅夏、盤庚遷殷、商朝統治區域、青銅器、商朝奴隸主貴族的奢侈、奴隸的悲慘生活等基本知識。...

  • 封建專制的加強(精選2篇)

    第一節 教學目的:1.基礎知識 軍機處的設置;文字獄2.思想認識軍機處和文字獄是清王朝在政治思想上進一步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3.能力培養① 清朝前期政治的特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強化。② 政治特點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

  • 第25課 北朝的民族大融合(精選2篇)

    天津市南開中學 王慶民(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 北魏的建立及其統一黃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意義;北朝政權的更替和北周統一北方。...

  • 第24課 動蕩中發展的南朝(精選2篇)

    遼寧省鳳城三中 陳桂花(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 南朝宋齊梁陳的更替;士族;江南社會經濟的發展。 2.思想教育: ①南朝時期,北方南遷的勞動人民與南方勞動人民共同開發了江南地區,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 七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绵竹市| 富民县| 莱西市| 唐山市| 高要市| SHOW| 杨浦区| 大埔县| 灌阳县| 炉霍县| 西昌市| 盐边县| 犍为县| 沅江市| 宣恩县| 大冶市| 余江县| 青冈县| 河北区| 福海县| 楚雄市| 兴宁市| 天长市| 大名县| 蒲城县| 临澧县| 安吉县| 漾濞| 海晏县| 合江县| 凤阳县| 墨竹工卡县| 新乐市| 凯里市| 大丰市| 河北省| 东阿县| 清徐县| 万宁市| 嘉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