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通用5篇)
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讀圖,使學生記住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位置、名稱。
2.通過分析三大平原的分布和主要待點,使學生認識平原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滲透因地制宜的觀點,認識到我們應該保護耕地,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三大平原的分布及特點。
教學難點
三大平原的成因。
教學媒體
中國地形圖(掛圖),三級階梯及主要河流空白圖,課本插圖、彩圖,中國土地利用類型(投影片),丘陵地區景觀幻燈片。
教學過程
【復習填圖】請同學們在發的空白圖中填寫我國地勢的第二、三級階梯界線處的四條山脈的名稱。
【引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它們主要分布在我國地勢的哪級階梯呢?
學生答:第一、二級階梯。
【教師指圖提問】我國第三級階梯上又分布有哪些地形類型呢?
學生答:平原和丘陵。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的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板書】第四節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一、三大平原分布和特點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這三大平原的名稱,請同學們看地圖冊。它們是位于我國東北地區的東北平原、首都北京所在的華北平原、長江流域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它們依山連海,是一條縱貫我國南北的沖積平原帶。
【讀圖觀察】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東北平原示意圖”。請同學在黑板前指掛圖說明東北平原的位置、范圍。
學生指圖回答。
【指導讀圖】我們繼續看這幅圖。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約35萬平方千米。它是由哪幾個小平原組成的?
學生讀圖回答,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
【啟發提問】它們的名稱有何含義?
學生討論、回答:三江平原是由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所攜帶泥沙沖積而成的,松嫩平原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攜帶的泥沙沖積而成的,遼河平原主要是由遼河所攜帶泥沙沖積而成的。
【教師總結】我國東部平原多是河流所攜帶的泥沙不斷堆積而成的,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地勢低洼處常形成沼澤地,請同學們看彩圖14。東北平原分布有肥沃的黑土。據測算,黑土的養分比華北平原的褐土要高3~5倍。在沼澤地若能采取排水措施.它可變為良好的耕地、牧場。我國在此已建成了一批機械化農場。昔日“光長野草不長糧”的“北大荒”已變為富饒的“北大倉”,小麥、大豆、甜菜的產量一直居全國第一位。
【鞏固填圖】請同學在空白圖中填寫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及遼河的名稱,在東北平原填寫東北平原的特征——遼闊、肥沃。
【轉折】我們剛才提到的華北平原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請同學們看課本插圖,到黑板前指圖說明華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圍。
學生指圖回答。
【啟發提問】華北平原為什么又叫黃淮海平原?
學生討論、回答。
【提問】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又是哪條河流呢?
學生回答:黃河,其次有淮河、海河。
【教師總結】黃河的含沙量為世界各大河之冠,請同學們讀課本第五章、第三節的“讀一讀”,“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可以知道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還有海河的支流永定河、潮白河,它們共同沖積成華北平原。平原大部地區的沉積物的厚度可達上千米。
【提問】那么華北平原的地表形態又有什么特征呢?請同學們參看彩圖18。
學生討論回答:一望無際、非常平坦。
【教師補充資料】華北平原大部分地面坡度約1:4000,如果坐在行駛在平原的火車上看日出,就會發現一輪紅日從一望無際的麥田盡頭升出了地平線。
【鞏固填圖】請同學們在空白圖中準確填寫華北平原及特征,并把海河、黃河、淮河的名稱填在圖上。
【教師指圖】我國的第三大平原是……?
學生回答。
長江中下游平原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較前面兩個平原都小。別看它稍小,它卻是工農業發達、人口眾多的繁榮地區。
長江中下游平原部分,先請同學閱讀課文,討論后回答問題。
現在請同學閱讀課本第34頁“(三)長江中下游平原”課文及圖3.19、圖3.20及彩圖15。看完后,討論投影片中問題。
【出示投影】長江中下游平原圖。
【提問】①長江中下游平原的范圍?
②在圖3.19中,長江中下游平原范圍內有哪些河湖?
③長江中下游平原是如何形成的?
④長江中下游平原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后回答。
請學生指掛圖回答問題①。
【老師問】它北起?淮河
它南至?洞庭湖南部地區
學生指掛圖回答問題②:長江、漢江、贛江、湘江、洞庭湖、鄙陽湖、太湖的名稱。
學生回答問題③:長江及其支流的泥沙沖積而成。
學生回答問題④:地勢低平,河渠如網。
【啟發思考】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東北平原有何區別?
學生討論回答:①地勢更低,②河湖更多;③緯度位置更低,更熱。
【出示投影】
【教師講解】長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田為主,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華北、東北平原以旱田為主,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
長江中下游平原具有豐富的水熱資源、廣裹的平川沃土、眾多的河流湖泊,地上水稻、油菜,水中魚、蝦、蟹、藕,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鞏固練習】請同學們在空白圖中填寫長江中下游平原,并填注:漢江、長江、湘江、贛江及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的名稱。
【啟發思考】請同學們完成本節的“想一想”。
學生回答。
“想一想”1.東北平原(地勢坦蕩)中部有一條稍稍隆起的分水嶺高地,有些低地積水成沼澤。
“想一想”2.華北平原是由黃、淮、海三條河流共同沖積而成。
“想一想”3.長江中下游平原河漢縱橫交錯,湖蕩星羅棋布。農業生產是種稻、養魚為主。
【引導讀圖】請同學們看地圖冊,我國除三大平原外,還有哪些面積較小的平原。
學生看圖、回答。
【教師總結】我國是一個山地多、平原少的國家,平原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1/10。我們應當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現有耕地,積極開墾荒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為人們提供更為充足、豐富的農產品。
【轉折】同學們在讀圖過程中一定發現還有一種地形——丘陵。
【板書】二、主要丘陵
【讀圖觀察】請同學們看課本第35頁圖3.21及彩圖12,在丘陵地區是如何發展農業生產的?
學生回答。
【提問】課本中提到的丘陵地區的果園、經濟林木具體是指什么呢?大家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回答:山東和遼寧有蘋果、梨,浙江有蜜桔,南方還有茶葉、竹子等。
【出示景觀投影片】①茶園②竹林③桂林山水④泰山
【板書總結】1.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2.利用及發展:梯田、果園、經濟林木、風景區、
【結合實際,培養興趣】若有家長到過“北大荒”插隊勞動,下節課請你講一講家長看到的“北大荒”及其變化。
板書設計
一、三大平原分布和特點
二、主要丘陵
1.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2.利用及發展:梯田、果園、經濟林木、風景區
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圍和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我國主要丘陵的位置。
2.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3.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分析運用中國地形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三大平原的位置及主要特征
【教具準備】
1.中國地形圖(分層色掛圖)。
2.用投影膠片或小黑板繪制的三大平原比較表(見下表)。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安排1課時(四年制可安排1.5課時)。第一課時講完“三大平原”,后面半個課時講完“主要丘陵”。
【教學方法】
比較法講述及討論法
【教學過程 】
(新課引入)掛好“中國地形”掛圖
[提問] 我國東部屬于地勢的第三階梯。這里以什么地形為主?(學生回答,教師肯定)
[板書]
(講授新課)
[指圖講述]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滾滾東流的江河攜帶泥沙在東部沉積,形成了一條依山連海、縱貫南北的沖積平原帶。這個平原帶自北而南大致可分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三部分。
[板書] 一、三大平原
[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并對照課文圖3·17,說出東北平原的西、北、東三面分別是什么山脈,南臨什么海,包括哪些省區,由哪三個部分組成。(由2—3個學生回答,教師糾正、補充)
[指圖講述] 東北平原上,遼河向南流,松花江向北流,可見平原中部存在著一條隆起的分水嶺高地。
[閱讀] 學生閱讀“東北平原”一段課文。
[提問] 請一位同學介紹東北平原特征。(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面積最大”、“黑土”、“海拔200米以下”、“低地積水成沼澤”等特征。)
[板書] 1.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黑土肥沃
[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和課文中的圖3·18,說出華北平原北面、南面、西面、東面分別是什么山、河、海。(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糾正)
[提問] 華北平原為什么又稱“黃淮海平原”呢?(學生回答)
[講述] 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歷史上,黃河曾北奪海河河道,從天津入海;南奪淮河河道,從江蘇省北部入海,使得華北平原從河北省一直連綿到江蘇省境內。今天,在黃河入海處,從黃土高原攜帶來的泥沙仍在不斷地將黃河三角洲向海上推進,平均每年推進2.5千米。
[提問]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說出華北平原的特征。(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海拔比東北平原低,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等)
[板書] 2.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 地勢平坦
[提問] 請同學們讀“中國地形圖”和課本圖3·20,說出: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______,東至______,主要由______的泥沙沖積而成。與東北平原相比,它不夠______,與華北平原相比,它不成______。(學生回答,教師糾正)
[提問] 閱讀課文,說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學生回答,教師除點清“地勢更低”、“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外,還要向學生說明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著名的“水鄉”和“魚米之鄉”)
[板書] 3.長江中下游平原——“水鄉”“魚米之鄉”’
[展示表格] 掛出繪有“三大平原比較表”的小黑板。
[填表] 請三位同學分別填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有關內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表中三大平原的“位置和范圍”、“主要河流”、“主要特點”。
[講述] 我國除三大平原外,還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小平原,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廣東珠江三角洲,中國臺灣西部平原等。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也是我國人口稠密、城鎮集中、經濟繁榮的地區。但我國平原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12%,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承轉] 我國的丘陵也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
[板書] 二、主要丘陵
[讀圖] 閱讀中國地形圖、看看我國東部由北向南有哪些主要的丘陵。
[指圖講述] 我國丘陵在東部地區分布廣泛。自北而南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遼東丘陵主要分布在遼東半島上,山東丘陵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上,東南丘陵則分布在長江以南、雪峰山以東的廣大地區。它包括江南丘陵(長江以南、南嶺以北)、閩浙丘陵(武夷山以東)和兩廣丘陵(南嶺以南的兩廣地區)。
[板書] 1.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講述] 我國東部丘陵大多起伏和緩,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間,現在大多已被人們辟為梯田、果園,或栽培經濟林木。但在廣大的丘陵地區,也有少數挺拔峻峭的山峰,海拔超過1000米,聳立在平原、低丘之上,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
[提問] 請介紹你所知道的東部丘陵區中的旅游名山。(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板書] 2.著名風景旅游區——泰山、黃山、廬山、“桂林山水”。
[古詩欣賞] 首先讓學生朗誦課文中形容泰山和廬山的著名古詩。然后教師講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摘自杜甫的《望岳》。因杜甫未登泰山,故題為《望岳》。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漚歌了泰山的偉大氣勢。課文所摘詩句的意思是:將來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看一看眾山在相形之下如何渺小。形容廬山的古詩是蘇東坡所作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出了廬山峰巒重疊、變化多姿的景色。“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因為身在山中,只能看到眼前局部的山景,而看不到廬山的真面貌。人們常以此來比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再朗誦一遍古詩。
[總結] 通過以上幾節的學習,大家更加具體地認識了祖國大地上的壯麗山)川。在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中,有世界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黃土分布最廣、最深厚的黃土高原,有地勢低平、宜于耕作的三大平原,有利于發展多種經濟的廣大山區。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這塊土地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中華大地妝扮得多姿多彩。今后,我們將把祖國江山建設得更加輝煌燦爛。
(布置作業 )
1.完成本節課文后的選做復習題。
2.在填充圖冊上做填圖練習。
【板書設計 】
一、三大平原
1.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黑土肥沃
2.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地勢平坦
3.長江中下游平原——“水鄉”“魚米之鄉”
二、主要丘陵
1.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2.著名風景旅游區——泰山、黃山、廬山、“桂林山水”
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篇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圍和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我國主要丘陵的位置。
2.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3.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分析運用中國地形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三大平原的位置及主要特征
【教具準備】
1.中國地形圖(分層色掛圖)。
2.用投影膠片或小黑板繪制的三大平原比較表(見下表)。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安排1課時(四年制可安排1.5課時)。第一課時講完“三大平原”,后面半個課時講完“主要丘陵”。
【教學方法】
比較法講述及討論法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掛好“中國地形”掛圖
[提問] 我國東部屬于地勢的第三階梯。這里以什么地形為主?(學生回答,教師肯定)
[板書] 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講授新課)
[指圖講述]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滾滾東流的江河攜帶泥沙在東部沉積,形成了一條依山連海、縱貫南北的沖積平原帶。這個平原帶自北而南大致可分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三部分。
[板書] 一、三大平原
[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并對照課文圖3·17,說出東北平原的西、北、東三面分別是什么山脈,南臨什么海,包括哪些省區,由哪三個部分組成。(由2—3個學生回答,教師糾正、補充)
[指圖講述] 東北平原上,遼河向南流,松花江向北流,可見平原中部存在著一條隆起的分水嶺高地。
[閱讀] 學生閱讀“東北平原”一段課文。
[提問] 請一位同學介紹東北平原特征。(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面積最大”、“黑土”、“海拔200米以下”、“低地積水成沼澤”等特征。)
[板書] 1.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黑土肥沃
[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和課文中的圖3·18,說出華北平原北面、南面、西面、東面分別是什么山、河、海。(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糾正)
[提問] 華北平原為什么又稱“黃淮海平原”呢?(學生回答)
[講述] 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歷史上,黃河曾北奪海河河道,從天津入海;南奪淮河河道,從江蘇省北部入海,使得華北平原從河北省一直連綿到江蘇省境內。今天,在黃河入海處,從黃土高原攜帶來的泥沙仍在不斷地將黃河三角洲向海上推進,平均每年推進2.5千米。
[提問]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說出華北平原的特征。(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海拔比東北平原低,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等)
[板書] 2.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 地勢平坦
[提問] 請同學們讀“中國地形圖”和課本圖3·20,說出: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______,東至______,主要由______的泥沙沖積而成。與東北平原相比,它不夠______,與華北平原相比,它不成______。(學生回答,教師糾正)
[提問] 閱讀課文,說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學生回答,教師除點清“地勢更低”、“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外,還要向學生說明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著名的“水鄉”和“魚米之鄉”)
[板書] 3.長江中下游平原——“水鄉”“魚米之鄉”’
[展示表格] 掛出繪有“三大平原比較表”的小黑板。
[填表] 請三位同學分別填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有關內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表中三大平原的“位置和范圍”、“主要河流”、“主要特點”。
[講述] 我國除三大平原外,還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小平原,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廣東珠江三角洲,中國臺灣西部平原等。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也是我國人口稠密、城鎮集中、經濟繁榮的地區。但我國平原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12%,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承轉] 我國的丘陵也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
[板書] 二、主要丘陵
[讀圖] 閱讀中國地形圖、看看我國東部由北向南有哪些主要的丘陵。
[指圖講述] 我國丘陵在東部地區分布廣泛。自北而南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遼東丘陵主要分布在遼東半島上,山東丘陵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上,東南丘陵則分布在長江以南、雪峰山以東的廣大地區。它包括江南丘陵(長江以南、南嶺以北)、閩浙丘陵(武夷山以東)和兩廣丘陵(南嶺以南的兩廣地區)。
[板書] 1.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講述] 我國東部丘陵大多起伏和緩,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間,現在大多已被人們辟為梯田、果園,或栽培經濟林木。但在廣大的丘陵地區,也有少數挺拔峻峭的山峰,海拔超過1000米,聳立在平原、低丘之上,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
[提問] 請介紹你所知道的東部丘陵區中的旅游名山。(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板書] 2.著名風景旅游區——泰山、黃山、廬山、“桂林山水”。
[古詩欣賞] 首先讓學生朗誦課文中形容泰山和廬山的著名古詩。然后教師講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摘自杜甫的《望岳》。因杜甫未登泰山,故題為《望岳》。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漚歌了泰山的偉大氣勢。課文所摘詩句的意思是:將來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看一看眾山在相形之下如何渺小。形容廬山的古詩是蘇東坡所作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出了廬山峰巒重疊、變化多姿的景色。“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因為身在山中,只能看到眼前局部的山景,而看不到廬山的真面貌。人們常以此來比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再朗誦一遍古詩。
[總結] 通過以上幾節的學習,大家更加具體地認識了祖國大地上的壯麗山)川。在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中,有世界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黃土分布最廣、最深厚的黃土高原,有地勢低平、宜于耕作的三大平原,有利于發展多種經濟的廣大山區。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這塊土地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中華大地妝扮得多姿多彩。今后,我們將把祖國江山建設得更加輝煌燦爛。
(布置作業)
1.完成本節課文后的選做復習題。
2.在填充圖冊上做填圖練習。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一、三大平原
1.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黑土肥沃
2.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地勢平坦
3.長江中下游平原——“水鄉”“魚米之鄉”
二、主要丘陵
1.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2.著名風景旅游區——泰山、黃山、廬山、“桂林山水”
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圍和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我國主要丘陵的位置。
2.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3.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分析運用中國地形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三大平原的位置及主要特征
【教具準備】
1.中國地形圖(分層色掛圖)。
2.用投影膠片或小黑板繪制的三大平原比較表(見下表)。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安排1課時(四年制可安排1.5課時)。第一課時講完“三大平原”,后面半個課時講完“主要丘陵”。
【教學方法】
比較法講述及討論法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掛好“中國地形”掛圖
[提問] 我國東部屬于地勢的第三階梯。這里以什么地形為主?(學生回答,教師肯定)
[板書] 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講授新課)
[指圖講述]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滾滾東流的江河攜帶泥沙在東部沉積,形成了一條依山連海、縱貫南北的沖積平原帶。這個平原帶自北而南大致可分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三部分。
[板書] 一、三大平原
[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并對照課文圖3·17,說出東北平原的西、北、東三面分別是什么山脈,南臨什么海,包括哪些省區,由哪三個部分組成。(由2—3個學生回答,教師糾正、補充)
[指圖講述] 東北平原上,遼河向南流,松花江向北流,可見平原中部存在著一條隆起的分水嶺高地。
[閱讀] 學生閱讀“東北平原”一段課文。
[提問] 請一位同學介紹東北平原特征。(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面積最大”、“黑土”、“海拔200米以下”、“低地積水成沼澤”等特征。)
[板書] 1.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黑土肥沃
[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和課文中的圖3·18,說出華北平原北面、南面、西面、東面分別是什么山、河、海。(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糾正)
[提問] 華北平原為什么又稱“黃淮海平原”呢?(學生回答)
[講述] 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歷史上,黃河曾北奪海河河道,從天津入海;南奪淮河河道,從江蘇省北部入海,使得華北平原從河北省一直連綿到江蘇省境內。今天,在黃河入海處,從黃土高原攜帶來的泥沙仍在不斷地將黃河三角洲向海上推進,平均每年推進2.5千米。
[提問]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說出華北平原的特征。(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海拔比東北平原低,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等)
[板書] 2.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 地勢平坦
[提問] 請同學們讀“中國地形圖”和課本圖3·20,說出: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______,東至______,主要由______的泥沙沖積而成。與東北平原相比,它不夠______,與華北平原相比,它不成______。(學生回答,教師糾正)
[提問] 閱讀課文,說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學生回答,教師除點清“地勢更低”、“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外,還要向學生說明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著名的“水鄉”和“魚米之鄉”)
[板書] 3.長江中下游平原——“水鄉”“魚米之鄉”’
[展示表格] 掛出繪有“三大平原比較表”的小黑板。
[填表] 請三位同學分別填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有關內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表中三大平原的“位置和范圍”、“主要河流”、“主要特點”。
[講述] 我國除三大平原外,還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小平原,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廣東珠江三角洲,中國臺灣西部平原等。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也是我國人口稠密、城鎮集中、經濟繁榮的地區。但我國平原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12%,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承轉] 我國的丘陵也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
[板書] 二、主要丘陵
[讀圖] 閱讀中國地形圖、看看我國東部由北向南有哪些主要的丘陵。
[指圖講述] 我國丘陵在東部地區分布廣泛。自北而南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遼東丘陵主要分布在遼東半島上,山東丘陵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上,東南丘陵則分布在長江以南、雪峰山以東的廣大地區。它包括江南丘陵(長江以南、南嶺以北)、閩浙丘陵(武夷山以東)和兩廣丘陵(南嶺以南的兩廣地區)。
[板書] 1.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講述] 我國東部丘陵大多起伏和緩,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間,現在大多已被人們辟為梯田、果園,或栽培經濟林木。但在廣大的丘陵地區,也有少數挺拔峻峭的山峰,海拔超過1000米,聳立在平原、低丘之上,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
[提問] 請介紹你所知道的東部丘陵區中的旅游名山。(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板書] 2.著名風景旅游區——泰山、黃山、廬山、“桂林山水”。
[古詩欣賞] 首先讓學生朗誦課文中形容泰山和廬山的著名古詩。然后教師講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摘自杜甫的《望岳》。因杜甫未登泰山,故題為《望岳》。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漚歌了泰山的偉大氣勢。課文所摘詩句的意思是:將來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看一看眾山在相形之下如何渺小。形容廬山的古詩是蘇東坡所作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出了廬山峰巒重疊、變化多姿的景色。“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因為身在山中,只能看到眼前局部的山景,而看不到廬山的真面貌。人們常以此來比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再朗誦一遍古詩。
[總結] 通過以上幾節的學習,大家更加具體地認識了祖國大地上的壯麗山)川。在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中,有世界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黃土分布最廣、最深厚的黃土高原,有地勢低平、宜于耕作的三大平原,有利于發展多種經濟的廣大山區。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這塊土地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中華大地妝扮得多姿多彩。今后,我們將把祖國江山建設得更加輝煌燦爛。
(布置作業)
1.完成本節課文后的選做復習題。
2.在填充圖冊上做填圖練習。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一、三大平原
1.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黑土肥沃
2.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地勢平坦
3.長江中下游平原——“水鄉”“魚米之鄉”
二、主要丘陵
1.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2.著名風景旅游區——泰山、黃山、廬山、“桂林山水”
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篇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圍和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我國主要丘陵的位置。
2.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3.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分析運用中國地形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三大平原的位置及主要特征
【教具準備】
1.中國地形圖(分層色掛圖)。
2.用投影膠片或小黑板繪制的三大平原比較表(見下表)。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安排1課時(四年制可安排1.5課時)。第一課時講完“三大平原”,后面半個課時講完“主要丘陵”。
【教學方法】
比較法講述及討論法
【教學過程 】
(新課引入)掛好“中國地形”掛圖
[提問] 我國東部屬于地勢的第三階梯。這里以什么地形為主?(學生回答,教師肯定)
[板書]
(講授新課)
[指圖講述]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滾滾東流的江河攜帶泥沙在東部沉積,形成了一條依山連海、縱貫南北的沖積平原帶。這個平原帶自北而南大致可分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三部分。
[板書] 一、三大平原
[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并對照課文圖3·17,說出東北平原的西、北、東三面分別是什么山脈,南臨什么海,包括哪些省區,由哪三個部分組成。(由2—3個學生回答,教師糾正、補充)
[指圖講述] 東北平原上,遼河向南流,松花江向北流,可見平原中部存在著一條隆起的分水嶺高地。
[閱讀] 學生閱讀“東北平原”一段課文。
[提問] 請一位同學介紹東北平原特征。(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面積最大”、“黑土”、“海拔200米以下”、“低地積水成沼澤”等特征。)
[板書] 1.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黑土肥沃
[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和課文中的圖3·18,說出華北平原北面、南面、西面、東面分別是什么山、河、海。(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糾正)
[提問] 華北平原為什么又稱“黃淮海平原”呢?(學生回答)
[講述] 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歷史上,黃河曾北奪海河河道,從天津入海;南奪淮河河道,從江蘇省北部入海,使得華北平原從河北省一直連綿到江蘇省境內。今天,在黃河入海處,從黃土高原攜帶來的泥沙仍在不斷地將黃河三角洲向海上推進,平均每年推進2.5千米。
[提問]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說出華北平原的特征。(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海拔比東北平原低,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等)
[板書] 2.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 地勢平坦
[提問] 請同學們讀“中國地形圖”和課本圖3·20,說出: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______,東至______,主要由______的泥沙沖積而成。與東北平原相比,它不夠______,與華北平原相比,它不成______。(學生回答,教師糾正)
[提問] 閱讀課文,說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學生回答,教師除點清“地勢更低”、“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外,還要向學生說明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著名的“水鄉”和“魚米之鄉”)
[板書] 3.長江中下游平原——“水鄉”“魚米之鄉”’
[展示表格] 掛出繪有“三大平原比較表”的小黑板。
[填表] 請三位同學分別填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有關內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表中三大平原的“位置和范圍”、“主要河流”、“主要特點”。
[講述] 我國除三大平原外,還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小平原,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廣東珠江三角洲,中國臺灣西部平原等。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也是我國人口稠密、城鎮集中、經濟繁榮的地區。但我國平原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12%,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承轉] 我國的丘陵也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
[板書] 二、主要丘陵
[讀圖] 閱讀中國地形圖、看看我國東部由北向南有哪些主要的丘陵。
[指圖講述] 我國丘陵在東部地區分布廣泛。自北而南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遼東丘陵主要分布在遼東半島上,山東丘陵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上,東南丘陵則分布在長江以南、雪峰山以東的廣大地區。它包括江南丘陵(長江以南、南嶺以北)、閩浙丘陵(武夷山以東)和兩廣丘陵(南嶺以南的兩廣地區)。
[板書] 1.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講述] 我國東部丘陵大多起伏和緩,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間,現在大多已被人們辟為梯田、果園,或栽培經濟林木。但在廣大的丘陵地區,也有少數挺拔峻峭的山峰,海拔超過1000米,聳立在平原、低丘之上,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
[提問] 請介紹你所知道的東部丘陵區中的旅游名山。(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板書] 2.著名風景旅游區——泰山、黃山、廬山、“桂林山水”。
[古詩欣賞] 首先讓學生朗誦課文中形容泰山和廬山的著名古詩。然后教師講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摘自杜甫的《望岳》。因杜甫未登泰山,故題為《望岳》。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漚歌了泰山的偉大氣勢。課文所摘詩句的意思是:將來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看一看眾山在相形之下如何渺小。形容廬山的古詩是蘇東坡所作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出了廬山峰巒重疊、變化多姿的景色。“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因為身在山中,只能看到眼前局部的山景,而看不到廬山的真面貌。人們常以此來比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再朗誦一遍古詩。
[總結] 通過以上幾節的學習,大家更加具體地認識了祖國大地上的壯麗山)川。在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中,有世界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黃土分布最廣、最深厚的黃土高原,有地勢低平、宜于耕作的三大平原,有利于發展多種經濟的廣大山區。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這塊土地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中華大地妝扮得多姿多彩。今后,我們將把祖國江山建設得更加輝煌燦爛。
(布置作業 )
1.完成本節課文后的選做復習題。
2.在填充圖冊上做填圖練習。
【板書設計 】
一、三大平原
1.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黑土肥沃
2.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地勢平坦
3.長江中下游平原——“水鄉”“魚米之鄉”
二、主要丘陵
1.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2.著名風景旅游區——泰山、黃山、廬山、“桂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