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水資源之爭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幾乎所有的中東國家都在鬧水荒,正如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說的那樣:“中東地區水比石油更重要。”在中東和平進程的歷次重大談判中,水資源總是有關各方激烈爭論的一個重要問題。
以色列:1948年以色列建國后很快意識到水及其源頭對于其生死存亡的作用,并數度為此而發動戰爭。在1967年的阿以戰爭中,以色列軍隊占領了約旦河水資源的大部分,并在1978年和1982年對黎巴嫩開戰,企圖掌握利塔尼河的控制權。目前,以色列近40%的水來自約旦河西岸。
阿拉伯國家:經過幾次中東戰爭后,阿拉伯國家失去的不僅是土地,還有與生命息息相關的水資源。圍繞著水資源問題,阿以進行著殊死的斗爭。巴勒斯坦在西岸被占領土開采水的行動遭到禁止,這使巴勒斯坦人更加感覺到收復失地對于自己的重要性。而戈蘭高地之所以長期成為敘以談判的焦點,與其豐富的水資源不無關系。曾負責為巴拉克起草有關水源談判提綱的以巴情報研究中心主任杰遜•巴斯金指出:“缺水的壓力將影響談判雙方。歸還戈蘭高地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那里提供了以色列的飲用水。而讓敘利亞放棄對戈蘭高地水源的權利也是不可能的。”
背景解析:水資源問題在中東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被占領土上,以巴雙方的用水極不平衡。據報道,在希伯倫的5000名猶太定居者,一天可以得到1.7萬立方米的供水,而生活在這個城市的40萬巴勒斯坦人,每天總共只能得到7000立方米的水。在約旦,自今年以來全國三分之二的農民因為缺水而無法播種,首都安曼的水龍頭每周只能流上24個小時。自去年秋天以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每周有3-4個晚上停水。
缺水及水資源分配不公,已經成為中東和平進程步履維艱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更為嚴重的是,隨著這一地區人口不斷增長和氣候持續干旱,日益加重的水荒有可能引發新的戰爭。以色列前總理拉賓說:“如果我們在解決中東所有問題時不能使水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那么這一地區就將爆發危機。”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則警告說:“我們這一地區的潛在沖突導火索不是土地,而是水。”
1993年以來,巴勒斯坦、約旦等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開始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合作,這其中包含著利用高科技手段淡化海水來擴大中東地區水資源的努力。然而,由于阿以之間的矛盾錯綜復雜,注定了這種合作的艱難曲折、時斷時續。而這反過來又影響到中東和談的順利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