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在世界地圖中找到日本的位置,并能舉一反三推出確定國家位置的方法。
2、能說出日本的領土組成,并能在日本圖中找到相應位置。
3、會通過計算人口密度,并能與世界人口密度的比較得出日本人多地少的特點。
4、能用讀圖分析的方法得出日本氣候特點。
5、能說出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聯系實際,懂得防災、減災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性。
6、 能做到聯系實際,同時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眼光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重在培養學生認識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特點、主要災害等地理內容的方法。
2、在學習中,以小組討論,集眾人智慧。
3、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能力,以課堂活動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形式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的環境觀和資源觀
2、培養學生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日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特征
教學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課件,與學生進行研討、圖文并用的方式。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xx年的世博會將在哪里舉行?
學生:中國上海。
教師:那你們知道xx年的世博會在哪里舉行的嗎?
(展示日本愛知世博會的一組圖片)
(由學生通過安排查找的相關資料作說明)
教師:請欣賞下面的自然風光圖片,你能說出它是反映什么地方的自然景觀嗎?
(教師提示,學生回答。教師說明)
教師: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本”吧。
展示日本國旗。
教師:日本意即東方“日出之國”。請同學們談談對日本的了解。
學生:富士山、櫻花、地震、抗日戰爭……
教師:同學們對日本的了解可真不少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本,更系統地學習它。
[新課講授]
教師: 你們掌握了認識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方法了嗎?
學生:認識國家位置的一般方法:一般是由大范圍至小范圍,再到具體的周邊環境。
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圖”。
配以遞進式的問題:
1、日本在世界哪一大洲?
2、日本在亞洲的什么方位?
3、日本的四周是什么地區?
4、日本在哪個大洋的包圍下?
再展示“日本圖”,配以“日本周圍有哪些海域或國家?”等問題,讓學生結合《世界地圖冊》中的圖加以研究后回答。
學生:略。
教師點按鼠標,亞洲、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太平洋、日本海的名稱一一出現在屏幕的地圖上。
“日本領土主要由 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個大島和 3900多個小島組成,其中______面積最大。”
教師:對照《世界地圖冊》中的“日本”圖,完成問題。
教師點按鼠標,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的名稱一一出現在地圖上。
展示日本圖,配以問題:
1、日本的海岸線有什么特點?
2、這對日本哪些方面有利?
學生:日本的海岸線曲折。這促進了日本漁業、造船業、海洋運輸業和與國外的聯系。
顯示日本的面積和人口數,給出人口密度的公式,配以日本擁擠的街道,人群的圖片。
教師:人口密度是幫助我們了解一個地區人口多少、人口分布密集與稀疏的重要標志
請同學們計算一下日本的人口密度。
學生:日本每平方千米約有333人。
教師:與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0人/平方千米)比較,得出日本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