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記住世界三個主要人種及地理分布,了解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分布地區。
2.培養學生通過閱讀“世界人種的分布”和“世界語言的分布”圖,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通過看各種圖片了解宗教建筑,并記住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及建筑物。
3.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種族觀,能夠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培養唯物史觀,樹立無神論觀念。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關于“世界人種”,教材開門見山,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分為三個主要人種:白種、黃種和黑種。然后,介紹了白種、黃種和黑種的特征和分布,簡潔清楚。一方面,對知識是一種查漏補缺,另一方面,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帶著這些問題在圖中查找,獲取相關知識。
另外,教材還強調,世界上的人種只是根據身體外部的特征不同來認識的,沒有優劣之分,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種族觀。通過“讀一讀”了解環境對人種形成的影響。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認識更加深刻,是培養唯物史觀的良好時機。
關于“世界語言”,教材一開始,首先介紹了世界使用語言的一般情況。然后,著重介紹了: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它們的應用地區,并配了六幅插圖,使學生直接感受到語言和文字的差異,以及文化的差別。
“世界語言的分布”使我們更能直觀的了解6種語言的主要分布,鍛煉學生的讀圖獲取有用知識的能力。
“世界的宗教”部分,教材用宗教建筑物引出,但沒有介紹宗教的內容,只是把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做了簡單概括。把人分為兩類:信教的稱為教徒,不信教的稱為無神論者。簡單介紹了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教徒人數和分布地區。
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知識點多,地名多,但容易理解。如果一味的敘述地理事實,會使課堂枯燥。可以利用一些圖片以及聲像材料,創設情景,增強感染力,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多元的文化和異域的差異。
世界的人種:
1.出示圖片(包括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提問:從體質的外部特征上看,他們有什么差別?你能描述他們的外部特征嗎?你知道他們分布在哪兒嗎?讀“世界人種分布圖“經過討論,師生的互相補充后,教師按三大人種的皮膚、毛發、面部特征、分布地區列出表格,讓學生讀圖填寫。
2.朗讀“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
3.查閱世界人種分布圖,做練習 世界語言:用錄音機分別錄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也可以由老師學一兩句外語,學生講幾段會的外語。可將學生分成6個組,分別代表6種主要的語言,每組先在“世界語言的分布”圖上找出所代表語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別介紹每種語言的使用人數和地區。
世界的宗教:用宗教建筑物圖片引出宗教,用圖片簡單介紹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教徒人數和分布地區。對于宗教的內容只是把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簡單概括。對于教堂、清真寺、寺廟可從它們的建筑藝術、時代背景上介紹,點明了他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世界三大人種及主要分布區;世界主要的6種語言及主要使用地區
導入 )出示圖片(包括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
提問:從體質的外部特征上,他們有什么差別?你能描述他們的外部特征嗎?描述外部特征應從哪幾方面著手?(皮膚、毛發、面部特征)他們主要分布在哪兒?
(板書)第三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種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
做讀圖填表:
膚色 | 頭發 | 面部 | 體毛 | 分布地區 | |
白種人 | |||||
黃種人 | |||||
黑種人 |
(學生活動)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他們的外貌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別是由于人類在很長時期內,相當隔離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的緣故。朗讀“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做練習
1.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著什么人種?(白種人)
2.除亞洲外,還有哪幾洲黃種人較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
3.印度南部分布著哪兩個人種?(白種人和黑種人)
4.我國有沒有白種人分布的地方?是什么民族?(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
(過渡)不同的種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長期的生活,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他們特有的語言。他們的存在,構成了世界的豐富多彩。下面我們就聽一聽他們的語言,誰知道這是那種外語?
用錄音機分別錄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讓同學們猜或讓學生模仿。
(板書)二、世界的語言世界
1、2000多種語言
2、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使用最廣的是英語
(學生活動)分6小組,每組先在“世界語言的分布”圖上找出所代表語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別介紹每種語言使用人數和地區。
(展示)教堂、清真寺、寺廟的圖片。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建筑物的名稱嗎?這些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學生看圖介紹:
基督教建筑物——教堂
伊斯蘭教建筑物——清真寺
佛教建筑物——寺廟
(板書)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總結)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古代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時,創造了宗教并一直流傳至今。宗教建筑物也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它們的風格體現著各地文化傳統和自然特點,構成了世界的多元和豐富。
本節所介紹的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是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口特征的重要內容。在日益國際化的今天,了解各國的一些文化生活、語言、宗教,對更好的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是非常必要的。
【板書設計 】
第三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種
膚色 | 頭發 | 面部 | 體毛 | 分布地區 | |
白種人 | 色淺 | 波狀 | 鼻子高、嘴唇薄 | 多 | 歐洲、北美洲、大洋州 |
黃種人 | 淡黃或棕黑 | 黑直 | 扁平 | 中等 | 亞洲東部 |
黑種人 | 黑色 | 卷曲 | 嘴唇厚 | 少 | 非洲、大洋州美國境內 |
二、世界的語言
1、世界有2000多種語言
2、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使用最廣的是英語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及其分布。
【設計思路】
這節課的教材知識點較多,但不需挖掘的太深。從內容上,跨的面很廣,但平鋪直敘,很容易枯燥。隨著全球化的邁進,信息渠道和經貿往來的增加,一方面,學生很需要更多的了解我們之外的其他人種、文化、語言,另一方面,學生在生活中獲得這些知識的渠道增多,學生對這些知識是不陌生的。所以,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唱主角。根據本節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三方面的要求,本節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通過人種圖片、宗教建筑物圖片、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錄音,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勇于表達,由他們自己把散落的知識穿起來,完成舊知識轉換為新知識的過程。
第三個環節:利用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并對種族歧視、種族偏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世界三大人種及主要分布區
教學難點 :環境對世界人種的影響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日益頻繁。因此,了解世界上的人種、語言和宗教等方面的知識,是每一個合格公民應有的一般常識。
(講述)世界的人種,根據體質方面的特征,可以分為三個主要人種: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
(展示)分別展示三個主要人種的圖片,了解這三個人種的特征。
(討論)閱讀教材中關于“環境對人種形成的影響”部分內容,結合展示的圖片,討論三大人種在膚色、頭發、面部、體毛等方面各有什么特征。并請各小組派代表發表意見。
(展示)世界人種的分布
(提問)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各分布在什么地區?
(總結)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并填寫表格
膚色 | 頭發 | 面部 | 體毛 | 分布地區 | |
白種人 | 色淺 | 波狀 | 鼻子高、嘴唇薄 | 多 | 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
黑種人 | 黑色 | 卷曲 | 嘴唇厚 | 少 | 非洲、大洋洲、美國境內 |
黃種人 | 淡黃色、棕黑色 | 黑直 | 扁平 | 中等 | 亞洲東部 |
(講述)時間上人種的區分,是根據人體的外部特征不同來識別的,沒有優劣之分。一些有種族偏見的人把種族分為“高等”和“低等”兩種,認為自己這個種族“高等”,并對“低等”種族的人加以歧視和壓迫。這種種族優勢學說是嚴重錯誤的,不同種族的人在人類歷史上都曾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學生活動)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閱讀教材中“世界的語言”這一段文字:
1、世界有多少種語言?
2、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什么?
3、使用最廣的語言是什么?
4、拉丁美洲許多國家通用什么語言?
5、漢語、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主要是分布在什么地區?
學生分組閱讀討論,代表回答,最后教師總結。
(展示)教師展示板書和世界語言分布的地圖總結。
(講述)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在人類社會發展早期,生產力水平低下,科學技術不發達,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時,就說是“神的意志”,并創造了許多宗教,一直流傳到現在。對宗教的看法要一分為二,不要只看到宗教的消極作用,的確有些假信徒以信教作為招牌,招搖撞騙,欺騙群眾,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同時,也要看到它的積極作用,宗教是支持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文化現象,它對國家和民族的形成,在其歷史時期和當代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均起著重大的作用。
(展示)分別展示三大宗教的建筑、教徒等圖片,展示世界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圖。
板書設計 (同課件中的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