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口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人是一切社會的主體,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本章從人地關系的角度,闡述了有關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識,為今后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一節人口的數量、增長、遷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也是學習本章各部分知識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的確定
知識要求 | 智能訓練 | 思想教育 |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狀況和地區差異 2、了解經濟發展與人口發展的關系,人口遷移的原因和現代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3、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大勢及自然、經濟、社會、歷史諸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 1、學會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 2、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重點培養學生分析人口分布圖 3、培養學生運用圖表、數據、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并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 |
3、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長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發展的形勢,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并為學習和了解后面的人口問題打下基礎,因此這部分知識需要詳細講解
難點:由于人口遷移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再加上這部分內容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比較多,因此人口遷移及其原因就成為了本節的難點,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難點之一
4、教材處理
本節內容共用兩個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人口增長和人口的分布上,人口的增長主要詳細講解人口增長的特點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不同,人口數量和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是以學生自己閱讀的方式來了解,并通過簡單練習來講解;人口的遷移內容比較難,我利用資料和圖片讓學生明白這種現象;人口密度的學習主要通過兩個城市的對比及“做一做”讓學生了解稠密和稀疏的區別;人口的分布主要詳細講解四大稠密區和四大稀疏區,讓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知識分析人口分布原因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選擇及其依據
以“讀圖+練習”的教學方式為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
2、教的手段及其依據
本節內容主要運用powerpoint課件來講述,集錄像、圖表于一身,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更易于接受。
三、說學法指導
通過啟發式提問,讓學生動手畫簡單的人口增長圖,動腦思考課本問題,克服學生“只聽不思”的現象,從中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運用圖表、數據、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思想設計、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及其依據
教學 方式 | 教學過程 設計 | 依 據 | 時間 分配 | |||||||||
導入 | 播放人口錄像,問:錄像里說了什么內容?然后引入新課—— | 用錄像從感觀上吸引學生,激發探求新知識的好奇心理 | 3分鐘 | |||||||||
板書 |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 | ||||||||||
閱讀 | 讓學生閱讀課本新聞報道,自己得出世界人口數量是在1999年達到60億 |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 2分鐘 | |||||||||
板書 | 一、世界人口數:60億(1999年) | | ||||||||||
引入 | 為什么在人口數量后要注明年份?——說明人口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自然過渡到人口增長 | 1分鐘 | ||||||||||
講述 | 利用跳動的人口鐘讓學生感受人口每時每刻的變化,從人口鐘里可以看到人口在不斷增加,然后利用課本“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讓學生計算世界人口每增加十億所用的時間,然后從計算結果讓學生總結得出人口增長的特點:從緩慢到加快 | 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從感觀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并培養他們分析、總結的能力 | 10分鐘 | |||||||||
板書 | 1、速度:緩慢 加快 | | ||||||||||
練習 | 利用課本“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的數據,描繪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教師巡堂指導 | 培養學生用圖、繪圖能力 | 5分鐘 | |||||||||
講述 | 通過自己描繪的人口增長曲線圖,回顧人口增長的發展過程,并了解20世紀30年代后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 | 培養學生總結能力 | 3分鐘 | |||||||||
引入 | 人口增長的快慢由什么決定?——引入人口自然增長率 | | ||||||||||
練習 | 利用課本例子,讓學生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并讓他們總結公式 | 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分析和總結能力 | 3分鐘 | |||||||||
板書 |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提醒學生注意用的是千分率——‰) | | ||||||||||
讀圖 | 投影“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了解各大洲人口增長的狀況,從中指出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和最慢的大洲,無常住人口的大洲。并從這里總結得出: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慢,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 | 通過讀圖來獲得新知識,符合地理課堂的教學特色 | 5分鐘 | |||||||||
板書 | 發達國家慢 發展中國家快 | | ||||||||||
閱讀 | 閱讀課本“讀一讀”,了解人口增長的未來趨勢 | 加深對人口增長的了解 | 5分鐘 | |||||||||
引入 | 人口數量不但時刻在變化,人口還會不斷遷移,這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社會現象。——引入人口遷移 | | ||||||||||
講述 | 1、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從中了解現代人口遷移的三種情況 2、投影資料,讓學生總結科技移民的原因和影響 3、練習課本“想一想”思考勞動力輸出的影響 4、投影國際難民遷移圖片,讓學生從平時的新聞報道中說出難民遷移的原因 | 培養學生運用數據、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10分鐘 | |||||||||
板書 | 三、世界人口遷移 科技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遷移 | | ||||||||||
引入 | 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是不一樣的,那么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勻呢?首先,我們學習一個反應人口分布特點的指標——人口密度 | 前后聯系,自然過渡 | | |||||||||
讀圖 | 利用課本甲乙兩市面積和人口數量的對比,讓學生明白人口密度由人口數量和面積之比來決定,單位是:人/km2 | 培養學生分析、總結能力 | 3分鐘 | |||||||||
板書 | 四、人口密度= | | ||||||||||
練習 | 1、計算甲乙兩城市的人口密度 2、計算中國和加拿大人口密度 | 鞏固所學知識 | 8分鐘 | |||||||||
小結 | 人口密度能準確地說明世界上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最明顯的特征——很不均勻,從兩個練習當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 | 培養學生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 2分鐘 | |||||||||
板書 | 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 | ||||||||||
引入 | 下面我們就通過世界人口密度圖,看一看世界人口分布特點是什么?影響因素有哪些? | | ||||||||||
讀圖 | 引導學生讀“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地形圖”1、找出人口稠密區,并分析人口稠密的原因 2、找出人口稀疏區,并分析人口稀疏的原因 | 通過讀圖來獲得新知識,符合地理課堂的教學特色 | 15分鐘 | |||||||||
小結 |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 | 3分鐘 | ||||||||||
板書 |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 以表格的形式總結,簡單明了 | | |||||||||
練習 | 對本節書所學的內容進行練習 | 及時進行反饋 | 7分鐘 | |||||||||
總結 | 對本節人口內容的學習進行總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并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 | 讓學生養成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 5分鐘 |
2、板書設計 及依據
本節內容板書設計 采用綱要式和表解式相結合,用powerpoint展示,邊講邊板,穿插于教學過程 中。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一、世界人口數:60億(1999年)
二、世界人口增長
1、速度:緩慢 加快 發達國家慢
發展中國家快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三、世界人口遷移
科技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遷移
四、人口密度= (人/km2) 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區 | 分布原因 | |
人口稠密地區 | 亞洲東部、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 平原面積廣闊 氣候溫暖濕潤 農業發展早,工業、交通城市發展快 |
人口稀少地區 | 苔原帶、冰原帶 熱帶雨林帶 沙漠地區 高原、山區 | 高 寒 干 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