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太陽教案(通用3篇)
小班美術太陽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在太陽和小花找朋友的游戲中學習擺放布局,學習貼、連線的方法。
2感受太陽小花的美麗,喜歡參加美術活動。
3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4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小花若干,太陽形狀若干,記號筆,膠水經驗:幼兒在兩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當中認識了膠水、記號筆的基本用法。
重點:太陽與小花之間的位置布局,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同時小花又是把太陽圍起來的。
難點:如何讓幼兒了解布局是難點。
對策:通過示范、范圖以及語言提示來化解難點。
三、過程實錄師:
你們好,知道我是誰嗎?我是陳老師,我們拍手認識下吧!
(評析:小班幼兒對陌生老師很難親近,這樣的氣氛會影響整個活動的效果。而陳老師在活動開始前用"你好,很高興認識你"的親昵話語與每一位幼兒打招呼,拉近了老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形成了良好的師幼關系、營造了輕松、互動的氛圍,為更好地開展活動奠定基礎。)⒈出示紅色的圓形導入師: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餅干)師:你覺得像餅干,那他到底是什么做的呀?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子的圓形?(紅色的)師:你覺得它像什么東西呢?
(評析:出示紅色圓形的目的是引出"太陽",可幼兒的回答總是糾結在"餅干"上。這就暴露了新教師缺乏應對的能力,當幼兒的答案止步不前時,如果老師追問"為什么你覺得是餅干呢?還有什么也是圓圓的、紅紅的?"如此將幼兒的思維引深、拓展,然后小結太陽的基本特征,讓幼兒有所了解。)⒉介紹制作方法,學習布局及連線。
--留住太陽師:你們喜歡它嗎?那我們把他留下來,好嗎?
我們把它掛在藍藍的天空中吧!(教師放在黑板的藍紙上面)師:咦?他為什么會掉下來?(沒有涂膠水)師:哦,我們涂點膠水在太陽的反面。
(評析:這里老師設計了一個小小的情節:將太陽放到藍紙上,由于沒有涂膠水而掉了下來。這個小小的情節讓幼兒一下子就回顧了已有經驗:用膠水固定。它不僅能引出接下來的制作方法,更能促使幼兒了解遇到問題要尋求解決的`方法。)⒊留住小花師:我們喜歡太陽,看看誰也喜歡太陽?(出示小花)師:紅花寶寶要跟太陽玩游戲,我們也來把它掛起來吧,掛在哪里呢?太陽的邊上好嗎?(提示:離太陽太近了會擠到它,太遠了太陽說的話小花聽不見。)還有誰也喜歡太陽?(出示藍花)師:藍花寶寶也要來跟太陽玩游戲,我們也把它掛起來吧!(教師操作了5次后出示了另一幅完成圖)(評析:用"擠"和"聽不見說話"的提示語,不露痕跡地就解決了布局問題。如果教師不僅能關注布局及粘貼方法,還能滲透對顏色的鞏固認識就更好了。可以先出示各種顏色的小花,讓幼兒認認說說,然后再講解示范。)⒋學習連線師:小花都掛好了,下面太陽要跟小花玩游戲咯!太陽要跟小花手拉手呢,看看,太陽先跟誰拉起手了?(教師示范將太陽跟小花連線)幼:藍花寶寶師:直直的手拉手,然后再跟誰手拉手?(教師連線4次后出示了另一幅完成圖)(評析:用擬人的口吻講解連線方法既形象又有趣,但考慮到方法很簡單,幼兒有過相關經驗,因此教師示范的次數可以少一些,縮短時間。)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讓太陽跟小花手拉手?看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么?
師:那么先要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評析:操作過程是幼兒運用所學、探索學習的過程,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應該是幼兒的支持者、信息的傳遞者。當幼兒有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當發現有好的創意、想法時及時作出經驗分享;也可給幼兒操作流程的提示,等等。總之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教師并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角色,這一點是新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加關注的。)⒍講評師:今天寶寶們讓小和太陽公公做了游戲,拉起了小手,你們開心嗎?
小班美術太陽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搓泥條、壓扁、貼畫等方法表現出太陽的不同造型。
2、能大膽想象,提高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布置大班幼兒關于太陽的.繪畫作品展。
2、陶泥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l、參觀“太陽公公”繪畫作品展。
教師:今天,大班的哥哥姐姐有個“太陽公公”的繪畫展。我們一起去看看!
2、集體討論、學習制作。
(1)教師:大哥哥、大姐姐畫的“太陽公公”漂亮嗎?你最喜歡哪一個?它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從造型、花紋、表情等方面講述)
(2)教師:我們可以怎么制作“太陽公公”? (師幼共同討論)
3、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各種不同造型的太陽公公。
4、展示作品,相互欣賞、評價。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在本次活動開展的基礎上,教師提供陶泥讓幼兒自主地進行復習和鞏固,并將幼兒的作品以壁畫或相框的形式進行保留和呈現。
小班美術太陽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用直線、弧線、波浪線等各種線條裝扮太陽。
2、初步探索線面結合的繪畫方式。
3、喜歡畫畫,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太陽。(對于小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單方面的涂色已不能滿足幼兒的繪畫需求,而幼兒繪畫的起步就是對各種線條的了解,所以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就定義為用直線、弧線、波浪線等裝飾太陽。)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由活動準備→回憶,引出課題→出示PPT,激發幼兒興趣→重點觀察→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作品賞析
活動準備
(1)油畫棒、畫好圓圈的紙、展板。(2)活動前先觀看《小兔子找太陽》。
教學過程
1、回憶經驗,引出課題。
師:昨天我們看了小兔子找太陽,誰還記得小兔子找到的太陽公公是什么樣的?(圓圓的,紅紅的,會發光的)
師:可是太陽公公今天不高興了,我們來看看到底為什么呢?(出示PPT1,引導幼兒討論)
【設計意圖:大多數幼兒會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太陽為什么會哭,如個別幼兒說:“他要吃糖,媽媽不給他吃”如有的幼兒說:“他摔跤了”各種答案都有,就是沒有說到它的“紅臉蛋”但在老師說:“可能是你們說的原因,可是還有什么原因呢?看看它的臉蛋···”大都數幼兒在一個多學期的活動中,了解到肯定是與它的臉有關的,大多數幼兒都能說出它的“紅臉蛋不見了”。】師:噢,它的紅臉蛋不見了,怎么辦?那吳老師就給它畫一個紅臉蛋!師:瞧!紅臉蛋畫好了(出示PPT2),它為什么還不高興啊?還少了什么?(光芒)
【設計意圖:有了上面的經驗,幾個能力較好的幼兒就馬上反應出來是:“他還沒有光呢!”別的幼兒也就恍然大悟了,孩子們高興地好像就是他發現的,他回答出來的一樣興高采烈。】
師:哦,還有漂亮的光芒也沒畫。所以太陽公公哭得很傷心。師:(出示PPT3)瞧!這個有光芒的太陽笑得多高興啊!
2、幼兒觀察,重點觀察太陽的光。
師:瞧,這個太陽,它的光芒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的?(引導幼兒說出直線,長長地,短短的,黃黃的)
【設計意圖:由于幼兒對直線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幼兒4說出直線,長,短等定位名稱時,別的幼兒也是點頭表示認可的,也有個別幼兒表現出“哦!原來如此”的表情。】
師:那你們知道這個太陽是誰畫的嗎?(出示PPT4)(悠悠)
【設計意圖:由于悠悠一直是作為能力較弱的動畫形象出現,孩子們一開始很驚訝,也有像幼兒5一樣說:“悠悠都會畫畫啊,那我也會。無疑悠悠笨頭笨腦的形象,在無形中給了孩子很大的自信心。】悠悠:我還畫了跟漂亮的太陽,瞧!(出示PPT5)師:哇!悠悠畫了幾個太陽?(4個)這些太陽一樣嗎?那不一樣?(光)那這些光是什么樣的?
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模仿畫直線、弧線、波浪線。
【設計意圖:在“悠悠”的帶動下幼兒們很積極的用手在空中畫著各種線條。幼兒們還發出豪言壯語說:“我畫的比悠悠好看多了。”幼兒們也紛紛學他說自己很行,急切的表示自己很能干】
教師總結:悠悠畫出了太陽各種各樣的光芒,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彎的、還有的是棒棒糖形的等等。
3、交代作畫要求,幼兒作畫。
(1)師:小朋友們,悠悠畫的太陽漂亮嗎?(漂亮)那我們來表揚表揚悠悠!
吳老師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更厲害,一定比悠悠畫的好。想畫嗎?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個圈,先畫什么?然后?最后?(邊說邊出示步驟圖)
交代作畫要求:先上色,再畫光芒,最后畫眼睛。大家輕輕地起來,去試試看吧!
【設計意圖:在教師講述后我還讓幼兒集體講述了一遍,目的是讓幼兒鞏固了解繪畫的順序和方式】
(2)請幼兒在自己的地方繪畫。教師提醒幼兒步驟,不要涂出來。
【設計意圖:我會針對幾個能力較弱的幼兒進行了引導,要求他們慢慢地涂,一筆一筆順著涂,先確保顏色的完整性,在引導他們學習較簡單的線條裝飾。】
4、評價作品。
教師以悠悠的口吻請幼兒把畫交上來,組織幼兒在場地四周觀看。師:你們覺得哪個太陽最好看呀?它的光芒是什么樣子的?
【設計意圖:由于小班幼兒不太會回答“為什么”所以我將問題設為“它的光芒是什么樣子的?”來引導幼兒欣賞太陽的光芒,幼兒們先找出了畫面干凈的畫,也有的幼兒找出來光芒不一樣的太陽,總體來說幼兒討論的內容不再是很蒼白的答案了。】
5、教師小結。
師:悠悠剛才對我說小朋友們畫的太陽太漂亮了,它要向小朋友們學習呢!好東西要大家分享,等會兒我們去請別的班的小朋友來欣賞我們畫的太陽吧!現在畫了那么久,我們先休息休息吧!
【設計意圖:一個完整的,幼兒感興趣的情景,可以很好的讓孩子期待下次同種類型的活動,為幼兒良好的常規和學習興趣提到不小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