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意圖:砂紙在日常生活中作為打磨工具出現幼兒并不陌生,但在砂紙上作畫卻是第一次,大班幼兒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動手能力教強,喜歡嘗試探索,結合這一特點,選擇這個活動,激發幼兒大膽常識作畫,感受砂紙畫與紙畫畫的不同,掌握在砂紙上作畫的技能。
一,活動目標:
1、探索嘗試用砂紙作畫,充分想象畫出與眾不同的自己喜歡的畫面。
2、掌握畫砂紙畫的技能,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現畫面的主次層次。
3、感受畫砂紙畫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油畫棒、試涂顏色的砂紙、人手一件半成品砂紙賀卡、作品展示區
三,活動過程:
1、出示砂紙畫賀卡激發幼兒興趣。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出示半成品賀卡)
2、幼兒觀察砂紙的特點,砂紙和白紙的不同之處。
砂紙和白紙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砂紙與白紙的不同之處。
(白紙光滑、涂上顏色鮮艷,砂紙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礫、對油畫棒的著色力較好。)
畫畫時用什么樣的方法涂色呢?師幼共同用手指撫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輕重。
(涂底色時用油畫棒平貼在砂紙上輕輕的掃過。畫主要景物時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
你喜歡什么顏色?
引導幼兒大膽在砂紙上試涂各種顏色,探索發現適合砂紙畫選用的顏色。
(白色、粉色、黃色、天蘭色、桃紅色、淺綠色、紫羅蘭等一些色彩艷麗的顏色,還可以讓幼兒試用先涂白色打底,再涂紅色、深藍、綠色等顏色。)
3、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賀卡準備送給誰?(這么美麗的砂紙畫賀卡你想送給誰?)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想要送給什么人。
你想在賀卡里面畫些什么內容?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想要畫的內容。
4、教師示范背景色和主要景物的涂色方法,提出要求。
背景色:時將油畫棒橫過來平貼在砂紙上輕輕的一下一下涂,涂完以后不要再涂。
主要景物:主要景物畫的大、下筆用力。
要求:
①、作畫時大膽想象畫出與眾不同的畫。
②、先涂背景色再畫主要景物,主要景物要突出。
③、要選鮮艷的顏色,注意畫面衛生。
④、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能力弱幼兒大膽作畫。
5、作品展覽,幼兒互評。
從畫面的主次層次表現情況、顏色的選擇、內容的表現的情況。
四,活動分析:
幼兒在學習砂紙畫時表現出非常高的興趣,畫畫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幼兒的探索欲,又學習了砂紙畫的方法。在處理難點上采用在手背上用手指輕輕撫摸,用力按的方法來表現不同力度,幼兒在輕松有趣的活動中掌握難點,在評價過程中幼兒饒有興趣的進行互評,幼兒能根據要求從畫面主次層次、顏色、內容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幼兒的體驗了成功,感受了畫砂紙畫的樂趣,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自信心,幼兒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剪紙的興趣,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學習折疊的技能。
3、引導幼兒將圖形沿虛線對折,找到兩紙片的黑點處相互粘成一列火車。
活動準備:
紙工書每人一張、剪刀、固體膠、火車示范畫一張、視頻《火車來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旅游嗎?坐過什么車去旅游呀?(引導幼兒回答:汽車、火車、飛機、輪船)2、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火車是什么樣的?火車上有什么?(人物、動物)他們坐著火車去哪里?(去旅行)3、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坐火車?那我們今天自己動手做一列火車,讓火車帶著我們一起去旅行好嗎?
4、制作火車的過程:
①教師拿出一張紙工書,邊剪邊講解,告訴幼兒是沿著四周的實線剪。
②剪下車頭和車身后就沿虛線對折,折出痕跡后在火車反面涂上固體膠,然后把火車接上粘好。(因兩節車廂的連接點較小,提醒幼兒不要急于折疊,可在確認粘合處固定后再折)③在每節車窗上畫己想和他一起去旅行的伙伴。(提醒幼兒畫車窗上的人物或動物時應當頭頂相對)5、幼兒完成作品后,啟發幼兒手持列車說說自己想到什么地方去玩?
6、播放視頻讓幼兒跟著音樂開火車去旅行,在歡快的活動氣氛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作者:辛豐中心幼兒園 朱春華
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油菜花的主要特征。
2、學習分工合作用線條和色彩表現春天油菜花金燦燦的美景。
準備:
1、油菜花實物若干,供幼兒實際觀察。
2、春游時的照片,讓幼兒感知油菜花漫山遍野金黃色的美景。
3、教師畫好油菜花枝干的畫紙若干(每桌一張),水彩筆、油畫棒
過程:
1、導入:
師:上次我們春游時,在野外看到了一種金黃色的花,今天老師把它帶來了,你們來看看它叫什么名字?(油菜花)
2、觀察油菜花的外形。
1)觀察花的外形。
師:請你們來看看它有幾個花瓣?花瓣是什么形狀的?
油菜花的顏色是什么樣的?
油菜花是怎么排列在肢干上的?像什么?
你還見過什么花?油菜花和那些花一樣嗎?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教師總結:油菜花是金黃色的,有四個花瓣,花瓣是橢圓形的。
2)觀察枝干及菜葉。
師:油菜花的枝干是一根還是有很多根?它們是怎樣排列的?
油菜花的葉子是什么形狀的?它們怎樣排列生長在枝干上的?
幼兒觀察后回答。
3、幼兒合作繪畫。
師:今天我們就把油菜花畫出來,打扮我們的教室。
1)幼兒自主商量分工。
師:前些日子,我們畫過美麗的臺布,小朋友們回憶一下,臺布我們是怎樣畫的呀?
幼兒回憶上次合作繪畫的場景。
“今天我們也想畫臺布一樣畫油菜花,現在請每桌小朋友自己商量一下,哪幾個人負責畫油菜花的花瓣,哪幾個人負責畫油菜花的葉子。”
幼兒學習自己分工,分好后向大家作介紹,讓大家聽一聽合不合理。
2)幼兒合作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能力強的幼兒畫好后再添畫一些別的事物。
4、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
1)請每桌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內容,并說說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2)提問: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
5、教師小結。
表揚分工合理、繪畫有創意的繪畫小組(共坐一桌的幼兒)。
大班美術活動:正面人和側面人(黑白畫)
美術活動:正面人和側面人(大班黑白畫)
目標:
1、在學畫正面人和側面人的基礎上,表現出人物的動態。
2、進一步學習運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準備:
1、人物剪紙的各種動態圖片
2、記號筆、八開紙。
過程:
1、請幼兒觀察臺上幼兒的正面與側面的區別。
2、臺上幼兒做出各種動作:如:走,跑,跳,彎腰等,并請其他幼兒根據臺上幼兒的動作擺弄人物剪紙的圖片。
3、出示幼兒優秀作品,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析講解繪畫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畫出正面或側面的人物臉部特點。
(2)畫出人物的動態。
(3)主體加密,背景要疏。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輔導。
5、展示評價作品。
(本活動分二教時進行)
目標:
1、在學畫正面人和側面人的基礎上,表現出人物的動態。
2、進一步學習運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準備:
1、人物剪紙的各種動態圖片
2、記號筆、八開紙。
過程:
1、請幼兒觀察臺上幼兒的正面與側面的區別。
2、臺上幼兒做出各種動作:如:走,跑,跳,彎腰等,并請其他幼兒根據臺上幼兒的動作擺弄人物剪紙的圖片。
3、出示幼兒優秀作品,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析講解繪畫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畫出正面或側面的人物臉部特點。
(2)畫出人物的動態。
(3)主體加密,背景要疏。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輔導。
5、展示評價作品。
(本活動分二教時進行)
小食品繪畫寫生課(幼兒繪畫教案)
第四周 專題作業活動課試行 第4課 小食品繪畫寫生課
活動主線: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具體的分析欣賞各種小食品包裝的實物,具體的理解食品包裝的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形式與對象(兒童年齡特點)的統一,以及最具生活趣味的藝術特點。
教學目的:通過畫各種小食品,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形狀和色彩等繪畫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小食品的特點和裝飾特點的理解與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小食品的不同形狀特點與不同裝飾風格的表現。
教學準備:1.學生自帶一樣小食品。要求沒有教師的允許下不許打開,違反者禁止參加本課的活動。
作業要求:寫生 或想象畫幾個小食品,要注意好外形特點和圖案與色彩的設計效果。
活動過程
一、 小食品觀賞活動。解決以下問題 (培養學生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造型的審美) 關于對小食品( )的調查 年 班 所研專題名稱: 經研究我知道 調 查 內 容 包裝上面有什么:4種以上 通過包裝我知道里面是: 外形: 色彩:以 色為主,還有 顏色。 色彩搭配的作用: 適合的年齡段 。 1.哪些顏色再一起對比比較強烈 2.包裝和內容是否統一? 是 不是 3.畫幾種你發現的線條。 你還發現了什么: 。
二、教師小結 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的色彩運用的規律。
三、把你觀察的小食品畫出來。 適當講授構圖技巧。可以進行隨意的組合 (審美能力的理解。a美術知識的介紹)
四、調查反饋。
1.讀自己的研究報告,張貼自己的研究成果。
2.比一比誰的小食品畫的又象又好。 (d通過學生優秀作業的對照、比較、鑒別)
五、布置作業,通過研究, 我們學習了對事物的細致的觀察。回家每人選一樣物體進行調查,自己寫一份調查報告。下節課我們進行更多的交流。
關于對小食品( )的調查 www. 年 班 所研專題名稱: 經研究我知道 調 查 內 容 包裝上面有什么:4種以上 通過包裝我知道里面是: 外形: 色彩:以 色為主,還有 顏色。 色彩搭配的作用: 適合的年齡段 。 哪些顏色再一起對比比較強烈 包裝和內容是否統一? 是 不是 畫幾種你發現的線條。 你還發現了什么: 。 關于對小食品( )的調查 年 班 所研專題名稱: 經研究我知道 調 查 內 容 包裝上面有什么:4種以上 通過包裝我知道里面是: 外形: 色彩:以 色為主,還有 顏色。 色彩搭配的作用: 適合的年齡段 。 哪些顏色再一起對比比較強烈 包裝和內容是否統一? 是 不是 畫幾種你發現的線條。 你還發現了什么: 。 關于對小食品( )的調查 年 班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知道鯨魚的特征以及它的習性。
2、學會用撕彩紙,揉彩紙,制作出鯨魚。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報紙,A4紙,膠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用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鯨魚。
—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我在海里生存,我的寶寶要吃母乳長大。
— 我呼氣的時候會噴噴泉,我是誰呢?
二、展開
1、談談鯨魚。
— 你見過鯨魚嗎?
— 你在哪兒見到的鯨魚?
— 看過鯨魚后你有什么感受?
2、說說鯨魚的特征和習性。
— 鯨魚在哪兒生存?
—在水里生活的鯨魚是動物呢?還是魚呢?
(鯨魚生子,母乳所以它是動物。)
— 鯨魚有多大?
(鯨魚的身子很大,是現存在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身長超過30m,胸鰭長達4m,剛剛出生的鯨魚寶寶也有7m長的。)
— 所有的鯨魚都是同一種類嗎?
(鯨魚被分為須鯨和齒鯨兩大類。有須子的鯨魚就是須鯨,有尖銳的牙齒的鯨魚就是齒鯨。須鯨有兩個鼻孔而齒鯨只有一個。)
— 鯨魚為什么會噴水呢?
(因為鯨魚呼吸的時候會夾著海水一起呼吸。)
3、制作鯨魚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想要制作出鯨魚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報紙和白紙怎樣制作出鯨魚呢?
4、用報紙和白紙制作鯨魚。
① 把報紙和白紙(A4紙)撕好。
② 按照紙的種類把紙分開。 (報紙和報紙放在一起。)
③ 把紙揉在一起。
④ 用白紙粘在鯨魚的肚子位置上其余部分用報紙粘上。
⑤ 粘紙的時候不要留出余白,緊密地粘好。
⑥ 用報紙表現出黑色的部分。 (鯨魚的背部上)
三、結尾
1、讓孩子們把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活動反思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有關鯨的大小,種類,進化過程及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這篇課文很簡單,學生在讀一遍后,往往覺得他什么都懂了,沒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時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學生的學習熱情肯定會被刻板的教學程序消解的干干凈凈。為了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獲得切實的言語訓練,我在課堂上設計了很多生動的環節,比如看圖片,吸引住了學生。我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他的學習成果。如,同學們通過讀每一段,總結鯨的特點,并找出與之相關的句子。鯨生活習性這一部分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當成鯨來介紹。可以畫出來,可以表演,可以談感受,在鯨吃食時,學生把鯨描繪的活靈活現,在鯨睡覺這一部分,學生的畫更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更透徹,體驗也更深。他們自主選擇正是他們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自主能力的具體體現。
《鯨》這篇課文,最重要一點是要讓學生感知說明的方法。我利用小黑板上板書第一自然段填空的內容,故意將數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長"等模糊的概念,讓學生下課后與原文對比,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了解鯨的特點。舉例子,作比較,比喻等作用同理了。關于寫作技巧這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文中說明的方法,讓學生感知就可以了,我們不能貼標簽,硬灌輸。
在理解須鯨與齒鯨特點不同時,我采用表格形式,讓學生從"牙齒吃食呼吸時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對比,一目了然。并在理解"呼吸睡覺"時采用簡筆畫,學生直觀地理解了課文。做到了語文與美術,語文與數學的整合。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拾穗者》和認識色環,讓幼兒了解秋天的色彩,并尋找秋天的主色調。
2、通過綜合美術活動,進一步提高幼兒運用多種工具材料和藝術形式自主分工及獨立創作能力,培養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愛。
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
二、活動重點、難點:
幼兒能自主分工,運用多種工具、材料協作繪畫。
三、活動準備:
1、四張已畫好的底稿畫。(幼兒前一次活動畫好的)。
2、色環卡和掛圖《拾穗者》
3、水粉顏料、水粉筆、臘光紙、有色紙、皺紋紙等。
4、膠水、小盤子和獎勵孩子的五角星等。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拾穗者》請幼兒欣賞畫面以及畫面的色彩并簡單的介紹這幅畫(法國著名的印象派畫家米勒的作品)。
(1)圖中是哪個季節的景色?(秋季)
(2)圖中畫了什么?(畫了三位農婦在拾穗子)
(3)圖中都有哪些豐富的色彩?(淡黃色、橘黃色、檸檬黃、黃綠色等)
(4)在這幅圖中哪種顏色最多或是以哪種顏色為主?(黃色)
2、出示色環,請幼兒仔細觀察。
(1)與幼兒共同尋找屬于秋天的顏色,并共同探討它們的名稱。
(2)在觀察中,使幼兒了解秋天的顏色屬于暖色調,并知道暖色調的色彩組成。
3、和幼兒一起逛《五彩超市》,分成四組,每組小朋友自己商量,選擇各組想要的材料完成前一次活動的作品。
在活動中提醒幼兒注意:
(1)找準暖調的顏色。
(2)請幼兒自己分組選擇各自的需要的材料,完成前一次活動的作品。
(3)在幼兒選擇的時候,提醒幼兒定好畫面的主色調,大膽作畫。
(4)在幼兒作畫時鼓勵幼兒,“你們是最棒的!”給畫的好的幼兒獎勵五角星。
4、幼兒和教師共同講評(體現以幼兒為主的美術活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樹葉拼貼畫的美,萌發想象創造的興趣。
2、嘗試用不同形狀的樹葉拼貼不同的造型,并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特征。
3、大膽拼貼、添畫,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樹葉拼貼畫》、樹葉、樹枝、花瓣、大畫紙或硬紙板、雙面膠或白乳膠、各色畫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子書,欣賞樹葉拼貼畫,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教師帶來了幾幅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師:這些畫是用什么制作成的?(樹葉)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是的,這些畫是用樹葉拼貼而成的,所以叫做樹葉拼貼畫。
——請幼兒說一說這些畫里的小動物是用什么形狀的樹葉拼成的。
二、藝術創想,對樹葉進行聯想。
1、教師出示一些不同形狀的葉子,啟發幼兒想象。
——認識葉子的不同形狀。(桃形、卵形、扇形、柳葉形、棗核形、圓形、掌形)
——請幼兒自由討論,這些葉子像什么,可以用它們拼成什么。
2、集體創作。
——教師根據幼兒說出的內容,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請幼兒說一說,黑板上拼好的物體有哪些地方不夠好。
——請幼兒說一說不夠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樣調整。(用剪刀修剪、大小不合適的話可以換其他的樹葉、用彩筆稍作裝飾等等)
三、動手創作樹葉拼貼畫。
1、教師介紹樹葉拼貼畫的方法。
——師:先在桌子上拼好物體,再觀察是否形象,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想辦法調整一下,然后再一片片地在樹葉后面抹上白乳膠,按照拼好的形狀貼在紙上,再用手輕輕壓一壓。
——可以用彩筆添畫和裝飾,但不能太多,不要涂在樹葉上,要突出樹葉拼圖的特點。
2、幼兒發揮想象力,拼貼自己喜歡的物體。
——請幼兒用籃子選擇所需材料。
——鼓勵幼兒嘗試在桌面上拼一拼、擺一擺,提示幼兒選用合適的樹葉表現物體的主要特征。鼓勵幼兒創作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四、作品分享。
——請幼兒跟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動應變
為了讓幼兒進行更豐富的聯想,可以找一下動物圖片,讓幼兒比對不同類型的`樹葉,可以用什么樹葉進行拼貼。
活動延伸
開展樹葉印畫、制作樹葉面具等其他形式的樹葉美工活動。
區角活動
美工區:投放各種樹葉及相應工具,鼓勵幼兒繼續進行樹葉拼貼畫或者印畫、制作樹葉面具等創作活動。
益智區:投放不同種類的樹葉,讓幼兒學一學分類。
環境創設
將幼兒完成的作品拼貼在墻壁上,布置主題墻。
家園同步
建議家長帶幼兒在放學路上或者公園里去搜集不同形狀的樹葉,讓幼兒創作出更多不一樣的樹葉拼貼畫。
隨機教育
教師在飯后帶幼兒散步時,引導幼兒說一說園內各種各樣的樹葉。
相關鏈接
閱讀《幼兒畫報》故事《許多許多許多樹葉》,體會兔媽媽和小兔用各種樹葉制作的窗簾、風鈴、眼罩、風景畫等的奇思妙想。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指印的特點
2、學會用簡單的線條添畫來表達自己的聯想
3、初步學會運用指印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事物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5、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1、自制指印畫PPT一份
2、幼兒繪畫用品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激發幼兒興趣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副特別的畫,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樹葉)你看到了什么?有沒有發現這些畫中的小秘密?
有紋絡(葉脈)不光這葉子有紋絡,請小朋友伸出小手,看看我們的手指頭,你發現了什么?
(可能有的小朋友看的不是很清楚,我們想辦法,把它印下來好嗎?)
二、引導幼兒探索:
1、教師現場演示一個指印,讓幼兒觀察這是什么?這個指印跟老師的畫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原來老師的畫就是指印畫出來的)
2、我們的手印能畫出這么漂亮的畫,小朋友想不想學呀!
三、教師教畫過程
1、老師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看一看,我們的這邊小手有幾根手指?(五個手指頭)它們分別是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一想:這幾個不同的手指頭,印出來的指印效果會相同嗎?
老師來試一試,看看是怎樣的結果?老師在紙上分別印出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印,然后和幼兒一起分析(不同的手指有大小不同的變化,而且它們大小不一。)
2、老師教幼兒怎么使用我們那幾個手印?(在畫畫中大的地方用大拇指,小的地方用小指,其它幾個可根據你的需要靈活地交換印用,還有我們的手指頭,不僅可以正著印,也可以橫著、斜著、兩個三個指印重疊,或是整根手指全用上,反正有許多不同的印法。)
3、老師提出幾個畫指印畫的幾個注意事項:小朋友在手指印畫的時候,顏料不能粘的太多,太多的就會就會看不出形狀,而且畫面不美觀,還有不能壓的太重或太輕,不能太多顏料或太干了,也不能太用力或用力不平均,或是太輕了,還有最重經手要干凈。
4、老師教畫今天我們學習簡單的指印畫(毛毛蟲)在完成一系列的指印后,最后請小朋友勾勒出毛毛蟲的造型。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結合生活經驗畫圣誕樹并自由裝飾圣誕樹,發展想象力。
2、學習脫水畫的畫法,知道油畫棒和水粉的色彩要互相襯托。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重難點】
發展想象,自由裝飾圣誕樹。
【活動準備】
1、范畫一幅,油畫棒、水粉筆、水粉顏料(幾種顏色)。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圣誕節快要到了,商店里,馬路上擺放了許多圣誕樹,圣誕樹是什么樣子的?樹上有些什么?
2、出示范畫,引起幼兒作畫的興趣。
提問:看一看、想一想,這幅畫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怎么畫的?
3、教師演示。
先用油畫棒在紙中間畫一棵大大的樹,樹冠的形狀呈三角形,再給樹上畫許多禮物,最后用水粉涂底色,把整張紙都涂滿。
4、與幼兒討論畫法。
(1)提問:這種畫法叫脫水畫。為什么圣誕樹沾不上水粉顏料呢?怎么樣選擇顏色讓圣誕樹更鮮艷呢?
(2)小結:油畫棒是油性的,所以水粉顏料沾不上。使用油畫棒時,要選擇和水粉顏料不一樣的顏色,這樣才能互相襯托,圣誕樹才更好看。
(3)教師今天,我們就用油畫棒和水粉顏料來畫一棵美麗的圣誕樹。你們想在樹上化作什么禮物
5、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把圣誕樹畫大些,引導幼兒用多種顏色畫出各種形狀的禮物,大膽涂底色。
6、請幼兒互相欣賞作品,介紹自己畫的禮物。贊賞色彩鮮明、線條清晰、想象力豐富的作品。
【活動延伸】
幼兒制作一些圣誕禮物送給好朋友。教師和幼兒可以共同布置教室,歡度圣誕節。
【活動反思】
在圣誕節期間,我們開展了一個“過圣誕、迎新年”主題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感受一下過新年的氣氛,我組織孩子們自己動手裝飾美麗的圣誕樹,既學到了技能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在活動中,我為小朋友準備了圣誕樹、裝飾用的各種圖形,我讓小朋友觀察圣誕樹,說一說圣誕樹上有什么?小朋友說出了好多有圣誕老人、魔仗、鈴鐺等等。我拿出準備好的圣誕樹請小朋友也來裝飾,小朋友爭先恐后的舉手爭著來裝飾,在近20分鐘的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而且,我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孩子在做完以后,不是跟以前那樣完成任務似的,直接交給老師說:“老師,我做完了”。現在,他們拿著自己裝飾的圣誕樹到處向同伴展示、比較,他們的神態、眼神和話語中流露出那么的自信和自豪!我覺得,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快樂,這是最重要的成功之處。
小百科:圣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它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教本無關系。在基督教盛行羅馬帝國后,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基督教體系,同時以慶祝耶穌的降生。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欣賞大膽表現各種姿態的魚和魚兒的生活空間。
2.嘗試用線條分割的方法,用點、線、面進行塊面裝飾。
3.感受線描畫的樂趣,培養想象、創造能力。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5.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重點難點
掌握線描畫的技能,能用流暢的線條、圖形表現花紋。
活動準備
空白的魚若干條、各種線條小圖片;彩筆、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通過欣賞圖片,了解不同形狀的魚及魚的身體部位。
師:老師這里有四條魚,它們的身體結構有相同的地方嗎?
幼:它們都有魚頭、魚身、魚尾、魚鰭,身上還有魚鱗和漂亮的花紋。 師:那它們有不同的地方嗎?
幼:魚的形狀都不一樣,有的魚是三角形的、有的魚是橢圓形的……
教師小結:它們的形狀不一樣。魚有各種各樣的種類,但是不管它們怎么變化,魚都是以身體為主,前面是頭,后面是尾巴,上下有魚鰭,身上還有魚鱗和各種各樣的花紋。
二、基本環節
觀察范圖,交流討論。
1.觀察范例。
師:這四條魚身上的魚鱗都是一樣的'嗎?
魚的身上用弧線或者直線把魚鱗分成了一塊一塊的。(用手指提醒幼兒)小朋友們在裝飾的時候也要把你的魚鱗劃分成塊面狀。除了這樣分,還可以怎樣分塊?(出示空白的魚身,幼兒上來嘗試分塊。)
師:它們是怎么裝飾的呢?
幼:有波浪線、有圓點、有直線、有弧線……
(教師把幼兒說的相應的線條或者圖像貼在旁邊的表格里。)(從畫面布置的較滿、線條流暢、魚鱗變化的樣子漂亮等處引導幼兒觀察)
魚兒是怎么裝飾的?
引導幼兒裝飾魚兒時要先分塊再裝飾。分塊時,除了用直線橫著分還可以斜著分、豎著分,而且可以用不同的線條來分,例如曲線、波浪線、弧線等都可以分塊。
三、教師示范作畫,幼兒觀察欣賞。
四、結束環節
幼兒創作,大膽表現。
師:你們可以自己設計喜歡的魚。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創造魚的形狀。
2.啟發幼兒大膽運用各種圖形和線條進行塊面裝飾。
參觀畫展,欣賞同伴的作品。
五、延伸環節
1.參觀“美麗的大魚”畫展。
2.說說你最喜歡的大魚,為什么?在以前的美術活動中,往往會出現學生被動模仿老師的范例而難以有自己的獨特創意的現象。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擺脫幼兒繪畫樣式的概念化,畫出有姿勢變化的人物造型。
2、通過活動,知道關節被牽動時,人能做出許多動作。
3、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及大膽表達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活動紙偶公仔4個。
2、節奏感強的音樂帶、錄音機。
3、水彩筆、八開畫紙。
4、即時貼標記。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活動興趣。
老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些新朋友,大家瞧瞧它們是誰?(出示紙偶)模仿紙偶精靈的聲音:聽說大(1)班的小朋友跳舞非常棒,你們能教我們跳舞嗎?老師鼓勵幼兒當小老師幫助紙偶精靈學跳舞。
2、通過擺紙偶動作,感知豐富的姿體變化。
(1)幼兒自由組合(分成4小組)進行擺弄紙偶精靈的活動,看誰擺出的姿勢最特別最有趣。
(2)請個別幼兒示范擺紙偶精靈姿勢,提問:你擺的紙偶動作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擺的?你能學學這個動作嗎?請大家也來模仿做這個動作。
(3)提問:為什么這個紙偶精靈會動,而且擺出那么多的動作?(幼兒討論,個抒己見)得出結論:因為在紙偶精靈能動的地方的連接處有一個小繩結,帶動紙偶精靈做出了各種動作。
3、知道什么是關節,關節被牽動時,人能做出許多動作。
(1)請幼兒也來做動作,尋找自己身上的“繩結”,并且在活動的“繩結”處貼上標記。
(2)老師解釋什么是關節。
(3)請幼兒分別來說說頭、頸、身體、手和腳的主要關節在哪里,并且動一動這個關節。知道手肘、手腕、膝蓋、腳踝等關結名稱。
(4)老師帶領幼兒隨著有節奏的音樂做身體的律動。
(5)幼兒隨音樂自由跳舞,做動作(在活動過程中,停頓音樂3-4次,幼兒也要馬上定住動作不動,感受動作的變換)。
4、幼兒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設計一個會跳舞的精靈,把剛才最喜歡的一個動作畫下來,或者自己設計一個有趣的動作。
(2)老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人物姿態的造型。5、幼兒完成作品后,互相欣賞,用動作模仿畫中的人物造型。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1
活動設計背景
在開展《昆蟲》主題時本班幼兒對昆蟲神奇的翅膀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特別是翅膀那美麗的花紋更是深深的吸引他們,于生我升成了一節藝術活動《對稱的翅膀》。
活動目標
1、感知對稱,了解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
2、掌握對稱圖畫的繪畫技巧。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5、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觀察和討論昆蟲翅膀特點。
2、難點:合理運用色彩表現翅膀的美
活動準備
昆蟲教具、僅有一只翅膀的昆蟲圖片
活動過程
藝術活動:對稱的翅膀
1、感知對稱:
有翅膀的昆蟲都有誰呀?昆蟲的翅膀里藏著很大的秘密呢,想不想知道啊?好,請大家先聽一個小故事:
春天來了,花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美麗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叢中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這時,飄來一片烏云,下起了大雨,朋友們趕緊拍拍翅膀準備飛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起來:“我丟了一只翅膀,飛不起來了!”雨越下越大,這可怎么辦呀?小朋友誰愿意幫他們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幼兒展示配好對的翅膀,并說明理由(顏色、形狀、花紋)
3、小結: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以身體為中心線,他們左右兩邊大小、顏色、形狀、花紋完全相同,并且可以重疊,這種形式叫對稱。
4、欣賞對稱圖案
5、分組繪制對稱圖案。老師這還有好多的昆蟲掉了翅膀,那么現在就請小朋友用手中的畫筆為這些可憐的昆蟲找到翅膀好不好?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昆蟲”主題中的藝術活動,目標是讓孩子感知對稱,準確繪制對稱圖案。活動我以故事開頭激發幼兒興趣,并在故事中設計尋找翅膀的環節,讓幼兒發現對稱、感知對稱,從而對對稱有一個了解和認識。在活動后期以幼兒實際操作為主,為昆蟲添畫另一只翅膀,檢驗幼兒對于本節課對稱概念的接受程度。實踐證明,孩子們掌握得很好,從輪廓到圖案到顏色,都能夠遵循對稱的'手法去表現,并能從中尋找到生活中關于對稱的事物,嘗試用對稱美去表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的基礎上,能用橡皮泥大膽想象設計并制作出各種形態的花朵。
2.綜合運用搓、團、壓、拉等技能,拼出花、莖、葉。
3.樂意在探索過程中努力地思考,勇敢克服困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色泥塑材料、廢舊蛋糕盒。
活動過程
一、欣賞泥工作品:彩色的花
師:看一看,這些花多漂亮呀!你知道它們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嗎?(引導幼兒觀察材料)
師:它是什么樣子的?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師:仔細看一看,這些花都是一樣的嗎?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花瓣,葉子和花莖等方面)
小結:每一朵花的組成都是一樣的,都由花莖,葉子和花朵組成;但是每一朵花都有它不同的地方,有的花莖是直的;有的葉子是尖的,有的是圓的,有的是大的,有的是小的;花瓣也不一樣,有的是有4片組成的,有的有5片,還有的更多,有的是圓的有的是長的,各不相同,但它們都非常的美麗。
二、示范彩色的花
師:那這個泥塑花要怎么做呢?(幼兒自主考慮)
小結:(示范制作花的過程)原來這個泥塑花是這樣做的,先用綠色的泥“搓”一根花莖和幾片葉子,然后用其它顏色的泥揉一個小圓球,把小圓球在泥工板上壓平做花瓣,把壓好的花瓣拼擺成美麗的花朵。
師:小朋友們喜歡這些花嗎?最喜歡它們的什么地方呢?
三、幼兒自主制作彩色的花
師:你們想不想來把這些花用橡皮泥做出來呢?
現在請大家拿好橡皮泥和泥工板,自己來做一做,你喜歡什么花就做什么花,不會的地方可以輕輕地問老師,看看誰做的花最美麗?
四、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師:大家都把花做出來了,現在我們來看看,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朵,為什么?
活動反思
一本圖畫書,是通過文字和圖畫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文圖協奏的一門藝術。推薦圖畫書給孩子閱讀,首先要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色彩鮮明的圖畫書無疑是激發興趣最好的選擇。繼上節課《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繪本書的色彩交流后,本節課我在開課時繼續交流“你喜歡什么顏色的花?”孩子們因為已有的色彩認知,所以對色彩代表的意義非常了解,說出理由令我驚喜。看來對于花的喜歡皆因色彩而來。觀察封面,認識環襯,細想扉頁,不放過圖畫書的每一個細節,激發了孩子對“壁畫法”繪制圖畫書的想象力。
在為孩子創造了寬松的閱讀環境后,我利用“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等多種形式引起孩子的閱讀動力,感知圖畫書的魅力。猜故事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發揮想象力地讀圖,引導孩子根據已有圖畫信息猜測,通過觀察小動物們的表情體會他們的內心,通過彩虹色花的姿態體會它的心情,通過云彩顏色的對比,體會彩虹色花一次次的幫助別人而自己卻日漸枯萎的狀態,體會它甘于奉獻的精神。從“我和小老師講故事”環節到孩子們“自讀對話”環節時,我引導孩子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小老鼠,看看彩虹色花的樣子,想象此時她的心理,體會它的心情。孩子讀過后很容易理解“幫助別人,自己也很快樂”的主題。
其次是要教給孩子一定的閱讀方法。在看圖畫,猜故事的過程中滲透方法指導,才能夠不露痕跡地訓練學生仔細觀察和展開想象的能力。在讀完彩虹色的花幫助小刺猬一節時,我將所有曾經被彩虹色幫助過的小動物一一列舉出來,小螞蟻、蜥蜴、老鼠、小鳥和刺猬。我動情的敘述它們曾經被幫助的情形,引導孩子有感情地朗讀彩虹色的花說過的最多的一句話“我能幫你什么忙嗎?”感受這朵彩虹色花的美好品質:樂于助人、善良、有愛心、慷慨大方……,同時想象此時已經失去所有花瓣的彩虹色的花的心里,孩子們記住了它“甘于奉獻”的美好品質。隨后在仿編故事《第二朵彩虹色的花》時,編寫小烏龜與彩虹色的花對話時就得心應手了。
第三,閱讀要學會交流,只有與讀者共同交流,才能從一本書中看到更多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小老師”與孩子們交流,讓孩子之間相互交流,讓孩子與故事中的小動物交流,從而提升孩子的閱讀質量,使孩子學會領悟。這本圖畫書的教學難點的是使孩子明白“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意義。在讀到大雪覆蓋了所有的一切時,天空中升起一道彩虹色的光芒,小動物們望著光芒心里暖暖的,它們想起了彩虹色的花曾經給過自己的幫助……。我設計了讓孩子們把小動物們被彩虹色的花幫助后發生的故事講給組內的同學聽,講給彩虹色的花聽的交流環節作文,在組內同學的相互啟發下,一封封感謝之詞溢滿教室。
繪本課不僅讓孩子能看懂圖,感受圖畫的魅力,更能從精煉的語言文字中得到啟發,本節課在最后一環節引導孩子仿編繪本時,孩子們的語言受圖畫限制,雖然我給出了仿編的格式,但還是出現了仿編語言的匱乏。認真分析后,還是覺得前面的對話朗讀鋪墊不夠,孩子們喜歡沉浸在文字帶來的意境中,但是對于文字本身的重視不夠,尤其是對話描寫的形式還是有點兒難度,以后的繪本閱讀中重視對話描寫,加強對話描寫的仿說。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斑馬的圖片,進一步了解斑馬的外形特征以及身上條紋的作用。
2、探索和學習運用炭鉛筆繪畫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1、斑馬的圖片。
2、圖畫紙、炭鉛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斑馬的圖片,請幼兒觀察斑馬的外形特征,向幼兒提問:
1、斑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身上有黑白的條紋。)
2、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有什么作用?
(一種說法是,在日光和月色的照射下,斑馬的條紋可以將斑馬身軀的輪廓打亂,使其形狀變得模糊,不易被天敵發現,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另一種說法是,當斑馬群奔跑時,斑馬的花紋會讓襲擊者眼花繚亂,從而放棄追捕。)
二、請幼兒利用炭鉛筆,在圖畫紙上繪畫斑馬。
教師可介紹炭鉛筆是繪畫和素描的工具,并示范使用炭鉛筆的技巧,例如怎樣控制手的力度,繪畫出不同粗細和深淺的線條。
三、教師可指導幼兒先畫橢圓形作為斑馬的身體,然后畫四條腿和蹄子,再畫脖子和頭部,最后才畫身體上的黑白條紋。
四、幼兒可豐富畫面,例如兩只斑馬在吃草、斑馬在草原上奔跑等,為圖畫設計豐富的背景。提醒幼兒不要用手磨擦線條,以免弄臟畫面。作品完成后,教師可將作品噴上定畫液作保護,防止炭粉脫落。
五、請幼兒描述圖畫中的故事,并把作品展示在展覽角中,供幼兒互相欣賞。
活動建議:
活動前在美工區投放炭鉛筆,可讓幼兒使用炭鉛筆隨意繪畫,引發他們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幫助幼兒熟悉材料。
活動反思:
平時我在區域里投放新材料時,我都會給孩子們介紹玩法,可能也是這個原因使得孩子們對老師形成了依賴,不愿意自己動腦筋探索新材料的玩法,案例中的偉偉就是這樣看也不看材料便習慣于問老師材料的玩法。看來老師的事先講解,不僅損失了幼兒自己探索材料玩法的機會,同時還限制了孩子們探索一物多玩可能性。以后在投放新材料時,老師要多鼓勵幼兒自己探索材料的玩法,并鼓勵幼兒能夠玩出自己不同方法來,而不是一味地讓幼兒按照老師所提供的方法來一步一步的完成,要充分發揮幼兒游戲的自主性。
可以看出偉偉在制作斑馬時,只是為了急于完成作品,而沒有仔細探索更好的制作方法,也沒有考慮到作品的美觀性。孩子制作斑馬就是在完成任務,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作品去小心地完成,并沒有真正享受到游戲的過程。教師要展示優秀作品以激勵像偉偉這樣的幼兒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能自主選擇材料,大膽地進行面具裝飾活動。
2.在活動中不斷發展創造想象及動手操作能力。
3.充分體驗成功后的欣喜。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空白面具人手一個,范例3個。
2.裝飾材料、剪刀、雙面膠若干。
3.道具:絲巾、彩棒、花蓮、小傘、扇子若干。
4.背景圖一幅,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出示背景圖,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
(2)放音樂,小朋友們聽一聽,人們在俱樂部里干什么?
(3)小結:新的一年開始了,欣欣俱樂部正地舉辦一臺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呢,人們有的戴上漂亮的花仙子面具、有的戴上可愛的兔子小姐面具、還有的戴上奇怪的怪獸面具,大家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可以自由自在的唱歌、跳舞,玩得可開心了。瞧,錢老師也收到了主持人寄來的請帖,你們說我帶哪個面具去好呢?為什么?
2.介紹材料,激發興趣。
(1)小朋友想和老師一起去參加迎新年化妝舞會嗎?你想做個什么樣的面具呢?
(2)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粘紙、吸管、雞毛等材料,你想用哪些材料來打扮面具呢?
3.幼兒制作面具,老師巡回指導。
(1)講解操作要求:小朋友可以自主地選擇喜歡的材料來打扮面具,活動中注意謙讓,不影響他人,活動結束后要主動整理物品。
(2)指導并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3)提醒先完成的小朋友,跟好朋友講講自己做的是什么面具,用了哪些材料。
4.活動評價。
(1)你做的是什么面具,用了哪些材料,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2)互相介紹各自的面具。
5.跳“化妝舞”。
(1)時間不早了,我們選擇一樣最喜歡的道具去參加化妝舞會吧!2)音樂起,師幼共同舞蹈。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首先出示了自己的作品,我制作了兩個不同表情的面具引出活動,激發幼兒的參與的積極性,在同時又出示了制作的材料用幼兒來制作。讓幼兒說說自己的五官長在什么地方,來引導幼兒去觀察不同面具的不同特征。我在材料里準備了不一樣的眼睛,不一樣的嘴巴,不一樣的耳朵和鼻子和不一樣的眉毛。去讓幼兒大膽地想象做一個能夸張的表現人的表情的面具。當幼兒戴上自己做的面具后,幼兒的那種開心之情真是不言而喻。整個活動雖然幼兒熱熱鬧鬧的講、做顯得很次序井然,但是還是有許多的問題:
1、講解于操作方法可以更童趣點、合理點。
我重點講解了五官的擺放位置,特別是眼睛和鼻子擺放正確的位置。可以讓幼兒在擺放時和自己對比等等。
2、注意幼兒已有經驗的整合。
3、對幼兒相互合作引導不夠。
活動中一些能力相對差一些的幼兒可以請求已經完成作品的幼兒的一些幫助,教師沒有安排快速的幼兒幫助他們,以至于動作快的幼兒很快,而慢的幼兒則一堂課下來,什么也沒有貼好的情況發生。
4、幼兒操作的時間過于簡短。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由于教師給幼兒的提問過多,導致幼兒操作的時間有限,應該減少提問的時間,多一點讓幼兒探索的機會。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目測、粘貼的能力。
2.讓幼兒喜歡用毛線給水果設計衣服。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三塊黑板、幼兒秋游的照片、兩幅畫有大樹的圖、水果畫"仙境"、班得端鋼琴曲、毛線若干、各種水果的模型。
活動過程:
一、淡語:
1.出示幼兒秋游時的照片。
T:"早上好!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前段時間去秋游,你們都去了哪里?你們都在農科院看到了些什么,還發現了什么?"
①請幼兒上前觀看照片。
T:現在請你們輕輕地走上來,看一下你們秋游的相片。
(1)幼兒觀看討論T:請你們看看,你在農科院里都看到了哪些水果蔬菜?
②幼兒討論T:"你們看到了很多的東西,小眼睛都很靈,我們用好聽的詞來形容,紅紅的西紅柿,黃澄澄的橘子,金燦燦的南瓜,綠綠的青瓜……(1)請幼兒回位聽教師總結T: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你們都見到了很多蔬菜水果,增長了很多知識。
2.出示神奇的樹T:老師在這兒呀!有兩位神奇的樹媽媽,它有很多神奇的水果娃娃,有蘋果、雪梨、草莓、橘子 、桃子。
二、制作神奇的水果娃娃
1.出示范例作品,引起幼兒制作的興趣。
(1)出示成品T:冬天到了,天氣變冷了,我們的水果娃娃也冷了,老師給它穿上了一件深亮的毛衣。
(1)你們也想給水果娃娃穿上漂亮的毛衣嗎?
2.示范制作方法:
T:小朋友,看好了!樹撕下的雙面膠放在籃子里,我們不要亂扔,要保護環境!
(1)將毛線貼在膜型上T:將毛線貼在圖紙上,把多出來的毛線用剪刀剪掉。提醒幼兒貼的毛線一定要密。
T:小朋友,冬天時你們穿的毛衣上的洞太大了,你們會怎樣?所以我給水果娃娃的毛衣一定要密密的,嚴嚴實實的,這樣水果娃娃才會暖,才不會感冒。
三、師生共同布置神奇的樹
1.請幼兒把做好的水果娃娃貼在樹上。
T:我們把水果娃娃送回樹媽媽的懷抱好嗎?
四、歌舞表演《好朋友》
T:小朋友,我們的樹媽媽多漂亮呀!我們去請來好朋友一起來參觀,好嗎?
教師與幼兒一邊唱一邊跳(退場)
今天,幼兒在不斷嘗試和幫助下,掌握了用各種繪畫方法和擬人化的表現手法,使水果娃娃變得可愛、漂亮。還用表現四肢和五官的.方法讓水果娃娃充滿了活力。在重難點掌握水果娃娃的畫法的處理上我通過多媒體示范讓幼兒學的直觀易于掌握。今天孩子們畫畫時放的音樂聲音有點大,多少影響了幼兒做畫,今后在這樣的細節方面我會多加注意。幼兒在評價作品和給作品編小故事的環節上,因為剛入學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有限沒能把自己想說的說完整,今后的美術教學我要加強對幼兒繪畫的基本功和語言表達的練習、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