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教案:黃豆寶寶變魔術(通用3篇)
小班科學教案:黃豆寶寶變魔術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吃豆制品。
2.通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黃豆外形特征的基礎上,知道豆漿的簡單制作過程,并了解黃豆還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活動準備:
課件、干濕兩種黃豆人手一份、豆漿機、小杠子每人一個、錄音機、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給幼兒介紹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課題。
(二).展開:
1.初步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1).課件中提出問題:觀察黃豆寶寶長什么樣的?
(2).教師進一步引導:“黃豆寶寶是什么顏色的?它是
什么形狀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黃豆寶寶。”
(3).教師小結:黃豆寶寶是一粒粒黃顏色的圓溜溜的小豆豆。
2.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干濕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征,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課件提出問題:“泡過的黃豆和沒泡過的黃豆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觀察干濕不同的黃豆。
(3).教師小結:黃豆寶寶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會比原來的大一些,軟
一些,顏色淺一些。
3.觀看豆漿的制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1).利用課件觀察做豆漿的過程,了解制作豆漿的方法。
(2).現場制作豆漿。
4.在煮豆漿的同時讓幼兒觀看課件,了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豐富“豆制品”一詞。
5.知道黃豆營養豐富,培養幼兒愛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結束:
幼兒聽音樂喝豆漿。
小班科學教案:黃豆寶寶變魔術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探索,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豆漿的制作過程及營養價值。
活動準備:
1.黃豆、小碗若干,豆漿機一臺。泡漠板鋪的小路。
2.已做好的甜、咸和淡豆漿若干。
3.黃豆圖片、自制錄像。
活動過程:
(一)撿黃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出示毛絨玩具小豬,引導寶寶跟小豬嚕嚕打招呼。
2.請寶寶幫忙撿黃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觀察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1.和寶寶一起交流黃豆的特征。
教師提問:
(1)黃豆寶寶長的是什么樣的呀?
(2)黃豆寶寶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
(3)黃豆寶寶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三)了解豆漿的制作過程1.比較干黃豆和泡水黃豆的不同,通過學學它變胖的樣子,體驗黃豆的變化。
2.欣賞磨豆漿,引導寶寶觀察黃豆寶寶的變化過程,并模仿黃豆寶寶跳舞,體驗快樂。
3.教師小結:豆漿是用黃豆來做成的,豆漿白白的、香香的。
(四)品嘗豆漿,說說豆漿的`味道,介紹豆漿的營養價值。
1.品嘗豆漿,說說豆漿的味道,想想放了什么會使豆漿變甜、變咸。
2.介紹豆漿的營養價值。
(五)結束活動:感謝小豬嚕嚕的熱情招待,并和它告別。
活動延伸:
通過多種方式了解更多的豆制品。
1.教師出示有顏色標記的籃子:這些糖果放在哪個籃子里最合適?誰來試試?(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怎么知道把紅糖果放在這個籃子(貼有紅標記的籃子)里呢?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顏色標記:涂紅顏色的卡片叫紅標記,貼紅顏色標記的籃子是紅顏色糖果的家……
3.學習按形狀標記進行分類。教師出示有形狀標記的籃子:誰來試試把糖果分類?
教師:怎么知道把圓形糖果放這個籃子里呢?(貼有圓形標記的籃子)(三)分一分糖果-----分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里?
幼兒按顏色、形狀進行分類,邊分邊說:“糖果送你回家里。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將材料投放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練習將糖果按顏色、形狀標記進行分類的技能,并能邊說邊分。
小班科學教案:黃豆寶寶變魔術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探索,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豆漿的制作過程及營養價值。
活動準備:
1、黃豆、小碗若干,豆漿機一臺。泡漠板鋪的小路。
2、已做好的甜、咸和淡豆漿若干。
3、黃豆圖片、自制錄像。
活動過程:
(一)撿黃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出示毛絨玩具小豬,引導寶寶跟小豬嚕嚕打招呼。
2、請寶寶幫忙撿黃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觀察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和寶寶一起交流黃豆的特征。
教師提問:
(1)黃豆寶寶長的是什么樣的呀?
(2)黃豆寶寶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
(3)黃豆寶寶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三)了解豆漿的制作過程
1、比較干黃豆和泡水黃豆的不同,通過學學它變胖的樣子,體驗黃豆的變化。
2、欣賞磨豆漿,;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引導寶寶觀察黃豆寶寶的變化過程,并模仿黃豆寶寶跳舞,體驗快樂。
3、教師小結:豆漿是用黃豆來做成的,豆漿白白的、香香的。
(四)品嘗豆漿,說說豆漿的.味道,介紹豆漿的營養價值。
1、品嘗豆漿,說說豆漿的味道,想想放了什么會使豆漿變甜、變咸。
2、介紹豆漿的營養價值。
(五)結束活動:感謝小豬嚕嚕的熱情招待,并和它告別。
活動延伸:
通過多種方式了解更多的豆制品。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