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科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通用7篇)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27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通用7篇)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使用工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

  【教學準備】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

  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的木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么事?(剪繩、剪指甲)

  那么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二、我們用過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匯報:

  請一個小組上臺來介紹,并且可以使用老師講臺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4、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并且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啟后)

  三、選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么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

  4、分組發言共同評論。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的工具來完成這3項工作。 并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 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五、全課總結:對于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么問題想研究?

  六、作業布置

  第二課時杠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臺)

  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

  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 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 還有其他方法嗎 ?

  5、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據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據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

  六、作業布置

  第三課時 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難點】找出不同杠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學準備】

  長竹筷、螺絲帽或其他重物、棉線或釣魚線、塑料盤(學生)。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粉筆;畫有螺絲刀撬油漆桶、鑷子夾粉筆、開瓶器開啤酒瓶的圖片(教師)。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地快,請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合適)

  2、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并說說理由)

  3、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個點,然后進行比較)

  4、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5、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么 ?

  6、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并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7、小結:怎么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樣的工具是費力的?(請同學找出其中規律)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后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么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么這樣設計呢?

  5、教師小結。

  四、小桿秤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么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杠桿的三點之間的關系說一說)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制作過程指導。(祥見教參P17~18)

  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桿上畫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稱盤內放一個50克砝碼,然后使桿秤平衡,在桿上刻下刻度,放2個)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五、課后思考題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生什么變化?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摩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2、使學生知道聲音要通過物質傳到人的耳朵。

  3、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了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過展示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2、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了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展示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制作的各種樂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二、展示交流。

  1、教師公布規則。

  2、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制作的樂器,并要求加以簡單的`介紹。

  (教師引導學生對展示的樂器進行評價,并試著提出改進建議)

  3、師生共同評出“創意獎”、“制作獎”。

  三、拓展。

  教師適時的引出噪聲的話題,并引導學生探究控制噪聲的方法。(學生閱讀“科學自助餐”)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 篇3

  第二課杠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

  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臺)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阻力點、用力點、支點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還有其他方法嗎?

  5、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據。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理解課文,領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和聰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擁有精彩人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

  2、理解夏洛蒂成功所具有的深刻的社會意義。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齊讀課題

  學生交流對大樹和小草的認識。

  課文所寫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樹”為題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交流理解。

  二、自讀課文:

  1、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詞語:指名讀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詞以及新詞。說說對詞語的理解。齊讀詞語。

  嗷嗷待哺 要強好勝 節衣縮食 脫穎而出

  寥寥無幾 惴惴不安 孜孜不倦 大名鼎鼎

  2、讀后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四、理清課文層次,分段。

  1、默讀課文。

  2、給課文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部分(1節):概述了《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范。

  第二部分(2-4):講述了生活在極度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堅持學習、寫作,不斷遭受著打擊與失敗。

  第三部分(5-7):講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經過慎重思考,從寫詩改為寫小說,爭分奪秒、孜孜不倦終獲成功。

  五、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第一大段

  1、默讀,文中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什么?

  2、認識仙人掌花嗎?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里?(感受到主人翁不屈的精神和在惡劣環境中茁壯成長的頑強生命力。)

  三、學習第二大段

  1、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主人公遭遇到了怎樣的家庭不幸?

  2、面對這些不幸,主人翁是怎樣艱難謀生的?用筆把表現主人翁艱難謀生的詞語畫下來,多讀幾遍,交流感受,體會其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物性格。

  (1)抓“洗衣,燒飯、縫縫補補、拾柴、撿破爛”等一連串生活細節體會主人翁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艱苦再勞累,都不肯放棄學習,上不起學,在家里跟父親讀書”等細節體會主人翁熱愛學習、要強毫升的性格。

  (3)抓“始終沒有停止過寫作嘗試,希望用筆敲開幸運之門”等細節,體會主人翁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3、讀第三、四自然段,

  交流:在寫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1)遭遇詩人嘲諷訓誡。

  (2)自費出版詩集,只賣出兩本。

  4、體會夏洛蒂向詩人請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抓“惴惴不安”等,開展對話交流,想象主人翁害怕而又充滿期盼的心情。

  5、夏洛蒂熱切盼望的結果怎樣?

  抓“原樣退回”等詞語理解詩人所說話的意思。

  6、面對這樣傲慢的訓誡,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抓重點詞開展想象,體會倔強、不屈服的性格。

  7、沉重的打擊,夏洛蒂屈服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四、學習第三大段

  1、夏洛蒂有沒有通過寫小說實現自己的理想,敲開幸運之門呢?

  2、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取得成功的喜悅。

  五、回顧全文

  1、交流對課題的理解。

  (通過題目鮮明對比抓住讀者、發人深思的藝術,進一步體會主人翁與命運和世俗的偏見,抗爭的勇氣和堅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顧全文,整體把握“小草”成長為“大樹”的艱辛歷程,交流夏洛蒂成功的人生啟示。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于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2、一些物質在變化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教學重點: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教學難點:觀察蠟燭燃燒過程中的變化

  教學方法:實驗、觀察、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每組一杯沙子、一杯黃豆、一支蠟燭、一張白紙、一個勺子、一小包白糖、一根銅絲、一根小棒、一個篩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身邊的物質》,知道世界是由什么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也知道“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師出示銅絲,我不管怎么扭、彎,這還(銅絲)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只是改變了銅絲的形狀。師出示一張紙:撕成兩半,舉半張紙問“這不是紙么”跟原來的紙相比,只是什么不同(大、小)

  二、觀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變化。

  (1)觀察沙子和豆子、出示沙子和豆子。請材料員分別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紙上,大家仔細觀察豆子和沙子,看清楚它們的特點了嗎?不要動它。

  (2)我們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會不會發生變化。你的猜測是怎樣的?實驗。

  (3)進行混合、攪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里進行攪拌)師: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發生了什么變化了呢?有什么證據說明沒有發生變化?(用篩子分離沙和豆子進行觀察。)

  (4)分離混合物。與原來的沙子和豆子進行比較、對照,看有沒有發生變化?(攪拌產生的碎屑,只說明沙子和豆子形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特征和性質沒有變,沙還是沙,豆還是豆。)

  板書:沒有產生新的物質。三、觀察加熱白糖的變化。

  (1)、每組一包白糖,展開放桌上觀察,將白糖的特點記錄在表格中。(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生哪些變化,填寫在記錄表中。

  (3)、講解給白糖加熱的方法和注意點

  師演示:師先點燃蠟,問:“蠟燭的火焰分三部分,哪部分溫度最高?”在觀察白糖變化的同時還要觀察蠟燭的變化。(4)、學生進行加熱白糖的活動,并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5)、交流觀察到的現象。(白糖在加熱的過程中,首先會發生物理變化,即固體的白糖在加熱的情況下變成液體的白糖,繼續加熱,白糖的顏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漸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聞到焦味,這時發生了化學變化。

  如果繼續加熱,黑色的炭還會燃燒。)狀態變化:白色————褐色—————黑色氣味變化:白糖香味—————焦味(6)白糖充分加熱后留下的黑色的東西還是原來的白糖嗎?說明了什么?(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

  板書:產生新的物質。在白糖加熱過程中還有一種物質也在發生變化你們發現了嗎?(蠟燭)蠟燭燃燒后又有什么變化呢?蠟燭燃燒變成了什么?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庫。

  四、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

  師講述: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像白糖加熱、蠟燭燃燒那樣會產生新的物質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而像彎曲銅絲,撕碎紙片,混合沙,只改變物質的形狀、大小、狀態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稱為物理變化。

  板書:物理變化出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讓學生閱讀: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形狀、體積、狀態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

  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你們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么(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五、課外延深:1、討論:白糖加熱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發生化學變化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

  (1)、固體的白糖變成液體的糖與白糖變成黑色的炭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么區別?

  (2)、把蠟燭變成蠟燭油與蠟燭油燃燒變成氣體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么區別?2、結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也可以這么說,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希望同學們都做個有心人隨時發現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

  板書: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產生————化學變化。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 篇6

  自由研究

  教學目標

  1.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主題,自由組合形成合作小組,并針對問題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確做什么和如何著手做。

  2.能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動手辦一份小報,懂得搜集資料是科學學習的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活動結果,與同學進行交流、評議。

  4.擴展學習與本單元科學教學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

  5.愿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資料和發現,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

  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教學準備

  1.搜集與自由研究主題相關資料和圖片。

  2.白紙一張,鉛筆、彩色筆、剪刀。

  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播放視頻或閱讀一段有關宇宙單元的文章。

  2.分析:

  (1)這些資料描述了哪些內容?

  (2)哪些是我們已經學習了解過的內容?哪些是新知識?

  (3)通過《無限宇宙》單元的學習,我們都知道些什么?

  (4)還想了解哪些內容?(教師可一一列舉出來)

  3.整理和分類:

  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可依次整理成書上的8個主題:我們的地球;我的太陽;銀河迢迢;

  “神舟”飛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長二捆”,真棒!我駕飛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題可另分成一類。

  二、自由組合,選擇研究主題。

  1.問題:要想知道更多有關宇宙方面的問題,我們有哪些方法?

  2.集體交流。

  3.每個同學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形成合作小組。

  4.提出要求:

  每個合作小組按照確定的主題,進一步查閱資料,辦一張圖文并茂的科普小報。

  三、制定計劃,合作研究。

  1.討論:怎樣才能結合自己的研究主題辦好一份圖文并茂的科普小報?分小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補充。

  2.教師小結辦報步驟:

  (1)根據主題每個同學分頭搜集相應的圖文資料;

  (2)對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進行分析、歸類、整理,篩選出辦報素材;

  (3)版面設計,根據篩選出來的辦報素材進行排版,做到內容豐富,擺放美觀;

  (4) 粘貼圖文資料,并進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報。

  3.分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4.匯報交流。

  四、布置作業。

  課后搜集相關主題的圖文資料。

  第二課時

  1.交流個人搜集的圖文資料,并進行整理和篩選。

  2.學生自己辦報,教師巡視。

  二、展示與評議。

  1.討論:

  各小組已經按要求辦好了科普小報了,那我們怎樣向其他同學展示和介紹我們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2.分小組討論,設計展示方案。

  3.分小組展示科普小報。

  4.集體交流與評議。

  三、總結與交流。

  1.集體交流:

  (1)通過辦小報這項研究活動,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識?有哪些感受?

  (2)欣賞了各個小組的科普小報后,你又了解到哪些天文知識?

  (3)通過集體評議各組的科技小報,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2.提問:

  在這次活動中你覺得的收獲是什么?

  3.教師小結:通過這次“自由研究”活動,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獲,希望大家回家后繼續學習宇宙知識,了解更多的宇宙奧秘。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 篇7

  無限宇宙

  教學目標

  1.知道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關系。

  2.搜集整理資料,并對其解釋和說明。

  3.體會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個體的渺小。

  4.意識到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

  5.體會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認識宇宙的幫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或投影片——銀河系、仙女座星系、獵犬座星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談話提出問題。

  從地球到太陽系,從太陽系到銀河系,隨著人類不停地探索,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入,前面我們對太陽系、銀河系的一些情況進行了學習。人們現在已經知道的宇宙的構成情況是什么樣的呢?

  二、學習新課:指導學生認識宇宙的構成

  1.小組活動:猜想:人們現在已經知道的宇宙的構成情況是什么樣的呢?

  在活動中教師要要求學生在組內交流,對組里的意見進行整理,并用圖或文字進行記錄。

  2.全班交流。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想法,適當進行板書。特別對有不同的想法的學生要求進一步陳述理由,突出矛盾,引發后續學習的焦點。

  焦點問題如:

  (1)太陽是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是不是宇宙中能發光發熱的恒星?還有哪些天體是恒星?

  (2)我們的太陽與銀河系是什么關系?太陽在銀河系的什么位置?

  (3)銀河系是不是整個的宇宙?人們把銀河系以外的恒星集團叫什么?

  3.帶著問題,觀看錄像。

  4.根據錄像內容,解答上述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問題。

  5.小組活動:根據現在人們已知的情況,用卡片,按從大到小、從遠到近的順序擺出宇宙的構成圖。要求在小組內先畫、再擺,然后說明圖的內容。

  6.小組匯報:展示宇宙的構成圖,并說明圖的內容。

  7.集體評價。

  8.師生小結: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宇宙是由廣闊的空間和無數的天體構成的。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現在我們認識到宇宙是由廣闊的空間和無數的天體構成的。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不斷深化,這與探測工具和技術的發展有什么關系?人類從古到今是怎樣探索宇宙秘密的。

  二、指導學生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程。

  1.談話,從古到今,人們用哪些工具和技術觀察宇宙,都有哪些發現?

  2.小組討論,并作記錄。

  3.學生交流,教師作適當記錄,關注不同的意見。

  5.師生小結:隨著探測工具和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不斷深化。

  6.整理學習:按照觀測工具和技術發明的順序,將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進程進行相對應的整理,并填寫課本61頁表格。

  觀測工具與技術出現認識宇宙的進程

  7.學生交流填寫表格的情況。

  8.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能找到宇宙的邊嗎?

  9.師生小結: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宇宙是由廣闊的空間和無數的天體構成的。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探測到的宇宙空間會越來越大,發現的天體會越來越多,同時了解的宇宙的秘密也會越來越多。

  三、拓展學習。

  1.談話:宇宙是無限的,關于宇宙,你還想知道哪些事?

  2.小組交流,并作記錄。

  3.學生交流問題。

  4.分組: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整理,把選擇相同問題的學生分為一組。

  四、布置作業。

  以組為單位,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宇宙秘密的書籍。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通用7篇) 相關內容:
  • 小學六年級《大自然的秘密》精選教案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知道人與自然的關系。2、理解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義。3、學習讀書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小學六年級《草原》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的】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學要求】1、學會字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 小學六年級期中考試反思(精選3篇)

    我知道老師對于我有著很大的期望,可是我還是沒有考好。對于這點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錯誤就要改正,所以,通過考試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學習的東西。首先我要改掉不細心讀題目的壞習慣。...

  • 小學六年級《奴隸英雄 》教案設計(精選2篇)

    奴隸英雄教學目標:1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奴隸們的悲慘命運和斯巴達克勇武機智、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 初讀課文,引導發現課文特點。1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奴隸英雄》。...

  • 小學六年級《魯濱孫漂流記》教案(通用13篇)

    魯濱孫漂流記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魯濱孫在嚴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樣戰勝種種困難生存下來的。(二)能力訓練點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敘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小學六年級教案范文(通用7篇)

    教學目標:1、綜合運用統計知識,學會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并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簡單的預測。2、理解統計圖中各個數據的具體含義,培養同學仔細觀察的習慣。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投影儀。...

  • 小學六年級《世紀寶鼎》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世紀寶鼎教學目標:1 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詞。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3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世紀寶鼎的精美藝術和深刻寓意,體會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愿。...

  • 小學六年級的竊讀記設計教案(通用2篇)

    一、扣題眼,順勢導入1、查字游戲:師板書竊字,看誰最快查到。2、指名讀字音、記字形、說竊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釋。3、師板書讀。過渡:在竊讀這個詞語中,竊應該選擇哪個解釋合適呢 先不要急著回答,讓我們去讀讀課文吧。...

  • 小學六年級立定跳遠教案(精選3篇)

    一、概述《體育課程標準》要求初步掌握基本運動技術,這是《國家學生體質鍛煉標準解讀》書中五六年級的測試項目。通過教學和實踐,使學生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能和方法,鍛煉學生下肢力量,發展全身協調能力。...

  • 小學六年級母親節主題班會教案(通用3篇)

    一、活動背景:針對現在大多數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感恩之心淡薄,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和愛心,不懂得體諒、孝敬父母的現狀而設計的。懂得回報、有孝心也是中國傳統美德中做人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

  • 小學六年級《竹石》教學設計(精選17篇)

    1.學習鄭燮的《竹石》,理解詩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巖、千磨萬擊、堅勁、任爾等詞。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竹石》,體會竹子立場堅定、決不動搖、不向困難低頭的品質。...

  • 小學六年級《有的人》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有的人》這篇課文是1949年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

  • 人教課標版語文教案小學六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第9課《窮人》(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擱板、勉強、抱怨、傾聽、掀起、魁梧、撕破、倒霉、嚴肅、憂慮、濕淋淋、心驚肉跳、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 小學六年級《大自然的秘密》精選教案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知道人與自然的關系。2、理解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義。3、學習讀書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小學六年級《魯濱孫漂流記》教案(通用12篇)

    魯濱孫漂流記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魯濱孫在嚴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樣戰勝種種困難生存下來的。(二)能力訓練點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敘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科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麦盖提县| 万年县| 荣成市| 静乐县| 铅山县| 昌邑市| 弥渡县| 嘉定区| 郁南县| 西青区| 河曲县| 古交市| 新巴尔虎右旗| 同江市| 平顶山市| 阿克陶县| 周至县| 嘉义市| 石景山区| 房山区| 宜良县| 瑞丽市| 茌平县| 来安县| 建瓯市| 新昌县| 莒南县| 广东省| 遂昌县| 庐江县| 精河县| 罗江县| 祁东县| 通榆县| 行唐县| 德庆县| 青田县| 喀喇沁旗| 安岳县|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