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第三框 活動課 “三個代表”,砥柱中流
活動課 “三個代表”,砥柱中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三個代表”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繼失敗,中國共產黨卻領導中國人民最終走向勝利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理解“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表現,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課程標準
教學內容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本要求
識記: "三個代表"的基本含義。
教學重點
中國共產黨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
教學方法
知識競賽法、問題教學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材分析
活動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從歷史與理論相統一的角度,說明中國共產黨所以能夠在大浪淘沙的歷史洪流中把一個黑暗的中國變成j吃個光明的中國?放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最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方面作了一些理論性的說明,:然后以二段講話作總結。2、"翻開奮斗歷史,展現‘三個代表'",主要是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從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中國最廣大了大民的根本利益三個方面分別提供些典型材料供學生分析、理解。3、具體的活動方式和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為什么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為什么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人民自己做出的決定性選擇,具有歷史必然性?
講解新課
1、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是什么?
從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現在,中國經歷了截然不同的兩個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統治者喪權辱國,社會戰亂不斷,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饑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空前團結和組織起來,沖破重重難關,革命斗爭不斷勝利;新中國成立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會地位、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顯著提高。
從這前后兩個八十年的比較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一切愛國力量深深認識到,中國能從最悲慘的境遇向著光明的前途實現偉大的歷史轉變,就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
2、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奮斗80年,取得了哪些光輝業績?
我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創了正確道路。我們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中國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我們建立了獨立的和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我們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全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我們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我們鍛造了一支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建立起鞏固的國防。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