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本質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目的】(一)知識目標
1、識記宗教觀念的本質
2、理解意識的概念及概念的含義
3、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二)能力目標
使學生通過對意識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繼續體會學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是培養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關于宗教本質的教學,進一步進行無神論的教育
2、通過對“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的分析,進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重點和難點】1、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2、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3、物質和意識的辯正關系
4、意識的社會性
【教學過程 】
(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依賴與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整個世界就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地球上存在的兩現象:
1、 物質現象2、意識現象。比如思想、意見、計劃、政策、方針
自從人產生后,相應的人的意識也產生了。思格斯曾把人類意識贊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地球上自從出現了人和人的意識那時起,地球也就變得格外絢麗多彩了。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意識問題。也就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第二節。
(講授)首先我們先從意識的起源來講起
一、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 由一切物質都具有的物理、化學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例如:潮汐、礦石、向日葵、含羞草、植物。
2、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例如:蜘蛛、蜜蜂、響尾蛇。
3、 由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意識的產生
二、意識是勞動的產物
1、 勞動使猿腦變成人腦,為意識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器官
2、 勞動產生語言,為意識的產生提供物質外殼
3、 勞動豐富了意識的內容,推動了意識的發展
三、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四、意義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1、 意識的低級形式——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2、 意識的高級形式——思維也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3、 錯誤的意識同樣是客觀世界的反映。
五、意識具有社會性
1、 從意識的主體來看:意識的主體是社會性的人。
2、 從意識產生的動來看:意識是為滿足個人和社會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觀事物
3、 從意識的內容來看:意識不僅反映自然現象,而且反映社會現象
4、 從意識反映的客觀世界的途徑看:人的意識是在社會實踐中反映世界
講述狼孩和王子的故事……
總結: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第二節 (板書設計 )
一、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二、 意識是勞動的產物
三、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四、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五、 意識是有社會性
(參考資料)
1、自然界的無機物沒有意識,只是有機械的。物理的或化學的反應,即特體由于其他物體的作用而產機械狀態,物理狀態或化學狀態的改變。
2、 動物的感覺有自己的物質基礎,就是專門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
無機物 → 低等生物 → 高等動物 → 猿猴 → 人
↓ ↓ ↓ ↓
反映特性 刺激感應性 感覺和心理
3、動物:無條件反映 → 條件反射 → 第一信號引起的反映
人:無條件反映 → 條件反射 → 第一信號引起的反映 、第二信號引起的反射→人的意識
4、腦有大腦、小腦、間腦、中腦、橋腦和延髓6個部分組成。其中中腦、橋腦、延髓3部分總稱為腦干,是生命中樞所在部位。
5、成人腦重平均1300——1500克,占領體總體重的2%左右
6、人腦有140億個神經元,而1個神經元又與100000多個細胞相聯系,形成一個十分精密和龐大的神經細胞網絡世界
7、神經細胞直徑很小,小的僅3/4微米,但它的傳導速度快得驚人、最快的每秒100米左右,因此人的大腦思維意識活動是很快的
8、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大腦皮質平均厚度為7.5毫米,大腦分為1000多個動能動。如 區、語言區、聽覺區、嗅覺區
9、腦的表面有許多凹起的溝和凸起的回 ,所以使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大大增加了,如果將它展開總的面積有1600多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