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
第三節
教學目標 :
知識:使學生了解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途徑。
能力:培養學生全面的、辨證地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覺悟:使學生真正從思想情感上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并初步形成自覺抵制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方式和封建迷信思想,養成良好生活方式,遵守社會道德規范,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道德、守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教學重點:思想道德建設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并落實到學生實際行動中。
教學方法: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
1989年政治風波前后,鄧小平同志一再指出:“我們的最大失誤是在教育方面,對年輕娃娃、青年學生教育不夠,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發展不夠。”
——引自《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
此處的教育主要指哪方面的內容?(指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因為思想道德素質是一個民族文明素質的核心,是精神文明的靈魂,它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放松了思想道德素質就會出現“失誤”,因此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根本任務之一。
講授新課: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途徑主要有三個。
一、加強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教育
1、加強思想教育就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
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有什么樣的內在聯系?(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今天加強思想教育,特別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
2、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就是要進行“五愛”、“三德”教育。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要使“五愛”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用“五愛”精神不斷克服利己主義、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等不良傾向,自覺地為集體、為社會、為人民、為國家做貢獻。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大力開展“三德”教育。即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3、加強紀律教育,就要加強黨、政、軍紀和各種勞動、工作紀律教育。
紀律無處不在,有黨紀、政紀、軍紀,各種勞動紀律、工作紀律。紀律有什么重要性呢?
《拿破侖對軍隊紀律的一個比較》
拿破侖曾描寫過騎術不精,但有紀律的法國騎兵,和當時最善于單個格斗但沒有紀律的騎兵——馬木留克兵之間的戰斗。他寫道: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兵,一百個法國兵與一百個馬木留克兵勢均力敵,三百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三百個馬木留克兵,而一千個法國兵則能打敗一千五百個馬木留克兵。
——引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手冊》
從上述材料中,說明了用嚴格的紀律把許多人組織在一起,這種力量不單是個人力量的簡單總和,而是一種新的力量。這可以看出紀律在軍隊中的重要性。其實各項工作、我們的社會之所以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發展,就是因為執行了這些紀律。中學生應該從小注意培養自己的紀律觀念。
二、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的含義
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它涉及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
2、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資料: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變化
在消費觀念上,過去認為“衣著樸素”、“節衣縮食”是美德,現在感到“能掙會花”和“身著時裝”是時代的要求;
在分配觀念上,過去認為“鐵飯碗”、“大鍋飯”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現在感到“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才合情理;
在知識觀念上,過去認為“大老粗”最革命,現在感到知識和人才是珍寶,對知識和人才越來越尊重,越來越追求;
在時間觀念上,過去干事拖拉疲沓,覺得浪費時間沒啥,現在感到“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生活和工作中出現了緊迫感。
——引自《生活方式與精神文明》
提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上也都相應發生了一些相應的變化。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之中有糟粕,新時期出現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正確引導,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在觀念的轉型期十分重要。這既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發育和個性形成的關鍵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受益終身。
3、青少年應如何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
(1)適度消費
《李向群的十元開支單》
新時期的好戰士——李向群烈士親手制定的《十元開支單》使記者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抄錄如下:
每月開支十元,其中牙膏一點五元,香皂二元,洗衣粉一點五元,其他開支三點五元。
節儉如此,是因為家里經濟拮據嗎?不!他是海南特區勤勞致富的百萬富翁子弟!是李向群吝嗇嗎?不!兄弟連隊一位戰友的父母去世,妻子病重,他悄悄寄去四百元;施工駐地一位老鄉的女兒因經濟困難輟學,他替孩子交上了學費。當兵二十個月,他先后為他人、災區捐款一千零三十元。
面對李向群留下的這頁沉甸甸的十元開支單,一位記者感慨地說:“李向群是貧窮的富家子弟,富有的年輕戰士!”
李向群說過,一個人既應該有掙錢的真本事,也應該有花錢的好德行,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才能體現人生的意義。
提示:一個永遠二十歲的青年的消費觀,值得我們活著的人好好地學習。
討論:為什么說李向群是“貧窮的富家子弟,富有的年輕戰士”?(學生各抒己見)
我國目前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需要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精神,因此消費水平不能超過生產的發展,不能離開我國的國情,也不能超過自己或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消費情況,建議學生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表。
(2)善于利用業余時間豐富精神生活
說說自己的業余生活都是如何安排的;或者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想干的,同樣也是合理的事情。
教師可給予一定的建議,如親近父母,戶外采風,學做家務,業余拓展等。
(3)青少年要廣交良師益友
青少年如與積極進取、道德高尚的人交往,可以豐富知識,開闊思路,增長才干,作為現代中學生也應該具有現代社交意識。
三、鞏固和發展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當前,我國有些封建迷信活動和非法宗教活動猖獗,黃、賭、毒等丑惡現象沉渣泛起,嚴重毒化了社會風氣,危害了社會生活。
資料:邪教法輪功
李洪志編造了“世界末日論”、“地球爆炸論”等一套歪理邪說,制造恐慌心理和恐怖氣氛,使練功者狂熱盲目地追隨他。他編造了一套“法輪功”,胡說練得“法輪大法”就不用就醫吃藥,使不少人因拒絕醫治或延誤醫治而命在黃泉。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因修練“法輪功”致死1400多人,僅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省、市的7家醫療機構收治的因修練“法輪功”導致精神障礙的就有100多例。
提示:法輪功是80年代以來各種社會丑惡現象沉渣泛起的一個集中表現。
討論:材料中提及的盲目追隨李洪志,練功受害的人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對李洪志等編造歪理邪說,創立邪教組織的人又該采取什么措施?
鞏固良好的社會風尚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法制。
課堂小結:
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思想道德素質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勞動者樹立了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嚴明的紀律,就能增強責任感,激發起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政治熱情和勞動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