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關注國家的發展教學案
28.創新僅僅是科學家的事,與我們青少年無關。
判斷: 理由:
四、生活實踐
29.改善民生是XX年我國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市某初級中學準備圍繞“改善民生,和諧發展”這一主題開展系列教育活動,九年級(1)班的同學們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搜集了以下三則信息。信息發布后,同學們的反響很強烈,積極參加班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
【信息一】XX年5月12日14時28分,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立即就抗震救災作出重要指示,總理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工作。全國軍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目前抗震救災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進行中……
國務院決定,XX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在此期間,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奧運圣火傳遞活動暫停三天。為在自然災害中的遇難者設立哀悼日,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1) [我思我悟]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要求,同學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集體默哀,默哀結束后,同學們群情激昂,高喊“中國加油!”、“汶川挺住!”。請談談你對我國首次設立哀悼日的思考和感悟。
【信息二】XX年東營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總起來說,過去的五年,是發展明顯加快,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的五年;是民生問題得到改善,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是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五年。但是,一些民生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矛盾和問題仍比較突出。因此,堅持把民生問題擺到政府工作特別重要的位置。
(2)[我學我用]
為提高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班委會決定以“讓我們的民生列車輕裝前進”為主題進行思想品德小論文征集活動。請簡要列出小論文的內容要點。
【信息三】余明同學從廢墟下被救出后,躺在病床上常常一言不發,暗自流淚。災區還有許多中小學生像余明一樣,由于親歷災難的發生,甚至目睹親人的死亡,平靜的心情被徹底打破,產生了焦慮、恐慌、麻木等心理反應。中華慈善總會等組織發起的“災后心理干預”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3)[你我共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