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 與人為善
將心比心 與人為善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與人為善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懂得“將心比心”的道理,主動體諒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做到“幾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度,做一個誠摯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培養與人為善的品質。
【教學重點】:體諒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幫助他人
【教學難點】: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模擬情境、啟發、引導、創設情境、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導課:心理測驗
活動目的:使學生明白在考慮事情的過程中,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他人的需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
你到一個從未去過的原始森林探險,帶著5種動物,它們分別是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四周環境危險重重,你不可能都將它們帶到最后,不得不一一地放棄。那么,現在請你列出放棄它們的先后順序。注意:想想你做出這樣選擇的理由。游戲的答案:孔雀代表伴侶和愛人;老虎代表金錢和權利的欲望;大象代表父母;狗代表朋友;猴子代表子女。不過,這不是游戲的真正結果哦。這個游戲的真正意義在于:你考慮事情的過程中,是過多地考慮別人對自己的用處,還是想到別人需要我們有什么樣的付出。想想看你的答案表明,你老是想著自己,還是會想到別人呢?
出示課題 將心比心
●生活大課堂
教師就生活中兩個常見的現象提出疑問:(1)“賓館、酒店的電梯里常會有一面大鏡子,這鏡子是干什么用的呢?”(2)一般三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喜歡呆在商場里.這常常讓大人們感到不能理解。為什么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和豐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
在激發學生興趣,引發思考之后,教師再公布答案:(1)"肢殘人搖著輪椅進電梯時,不必費神轉身,就可以從鏡子里看見樓層顯示燈。(2)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卻輕而易舉地解答了這個問題。他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你蹲下來,處在和小孩子同樣的高度環視四周的景象,結果看到的都是大人們的腿。
請學生歸納總結兩個現象所蘊涵的道理: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故事感悟(1)
活動目的:培養學生與人為善,成人之美,為別人的成功喝彩,為別人的幸福欣慰的良好心態。
第一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其實共有兩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還有一位是奧德倫。當阿姆斯特朗所說的一句話:“我個人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言。 在慶祝登陸月球成功的記者會中,有一個記者突然問奧德倫一個很特別的問題:“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在全場有點尷尬的注目下,奧德倫很有風度地回答: “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 他環顧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
大家在笑聲中,都給予他最熱烈的掌聲。
根據奧德倫的回答,你認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從中你受到什么啟發?你曾為別人真心的喝彩過嗎?
我為___________同學的勤奮喝彩,他(她)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