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教材九年級第四單元 理想與使命備課參考
(2)教材79頁的“想一想”: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之間存在著什么關聯?,是教材前后內容的照應與提升。在這里,教師可以聯系個人與集體、國家的關系進行講述。
(3)教材80頁中設計了一個辯題:如今人民的生活好了,國家富強了,在提艱苦奮斗過時了,對于經濟發展也不利。設計這一辯題的目的是想讓學生了解,即便生活好了、國家富強了,但我們還要堅持“艱苦奮斗”這一優良傳統。教師在講解時,注意引導學生:所謂艱苦奮斗并不是不提倡合理消費、科學消費,而是注意節約:能源的節約,建立“節約型社會”。
(4)教材83頁的“想一想”,通過對幾段話的理解分析,了解先輩對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的論述。
(5)教材84頁中例舉了林則徐、孫中山等人物,通過查閱資料,講述故事,體驗使命。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靈活變動,講述不同人物的優秀事跡,來烘托主題,注意聯系當今社會的先進人物,如‘ 等。
(6)教材85頁的“按照你的餓理解把下面這首詩補充完整”,是一個與創意的點子,可以激發熱愛寫詩的學生的熱情,同時也把自己的理想與時代的發展、肩負的使命非常巧妙地結合到了一起。
(7)教材87頁的“說一說”:你是如何看待這些成人話語的?不知道編者的意圖是什么?
(8)在“實踐鍛造人生”這一框題,講到了“勤于學習”,只有努力學習,完成好作為學生的最大任務,掌握了知識,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更好地承擔自己的歷史使命。還提到了“甘于奉獻”,奉獻是一種精神,也是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的一種體現。講到了勇于創新,在第三單元的“科教興國的重托”中,曾提到過怎樣培養“創新精神”,這里更進一步地闡述“創新就是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斷創新”。
(9)教材90頁的“人生‘遞增規律’和‘遞減規律’”,這里把經濟學上的概念引用到人生上來,是想說明:父母是最具有奉獻精神的,子女總是難以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也正因為父母的這種奉獻精神,才使的人類不斷延續、發展。
4、教學示范(教學片段設計)
范例1:主題班會:
理想 前途
主題班會方案:
一、活動目的
配合班主任進行理想教育,使九年級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樹立遠大理想,增強自信心,發揚頑強拼搏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最佳的狀態來迎接畢業考和中考。
二、 活動對象
全班全體同學
三、活動方案的步驟
1、情景導入
凡有所成就的人必經“立大志”階段,“志”就是人的理想,它猶如浩瀚海洋中的燈塔,為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如果沒有他,在我們受挫折時就會萎靡不振,唉聲嘆氣!這無疑不利于我們成才,因而我們必須時刻以“志”激勵自己成人成材。
2、名人故事欣賞(袁隆平、周恩來、哥德巴赫的故事),名言警句推薦。
3、現場采訪: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
4、同學討論交流,形成共識
5、辨論賽:“平凡的工作崗位能否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6、歌曲《真心英雄》合唱
7、演講《立大志,成人成材》
8、老師總結發言
四、建立學生“志向”檔案,并跟蹤記載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實現自己志向奮斗的一些感人事情。
范例二:社會理想的實現需要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