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考復習必備十四:生態文明
2.(08金華).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十分突出,經濟發展較為落后。長期以來,西北地區人民面臨著“保護環瑰”還是“加快發展”的“兩難”選擇。據此回答: ( 1 )造成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問題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 2 )破解“保護環境”還是“加快發展”的“兩難”問題,根本之計在于找到一條生態與發展齊頭并進的新路徑,為什么?為了進免“水枯沙起”的生態惡劇,寧夏鹽池縣治沙大戶余聰進行了成功的嘗試。他利用當地豐富的光熱資源,發展日光溫室等高效節水農業,形成了以草產業、林果業為特色的綠色生態產業。此舉不僅使滿目流沙的7000 多畝沙化土地重煥生機,每年還能從中獲益20 多萬元。由此,西北大地生態農業成風生水起.部分地區開始出現了地潤草長、柳綠雁歸的喜人景象。 (3)水枯沙起”到“地潤草長”的轉變,對于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有何重要的借鑒意義?【答案】要點:( 1 )氣候干早(或答“溫帶大陸性氣候”),水資源短缺。( 2 )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只有使生態與發展相協調,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 )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依靠科技發展生態農業;要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3.(08沈陽)材料:XX年,沈陽市沈北新區尹家鄉曙光村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這是一個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成果獲獎的項目。幾年來,沈陽市政府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使曙光村在公共設施改造和改水、改廁、生活垃圾與污水處理等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形成了道路排水系統、路旁綠化系統和道路照明系統。如今的曙光村“樹在村里,村在林中”,路燈閃爍,廣場明亮,環境宜人,村民安居樂業。(1)上述材料表明沈陽市在發展中始終堅持哪一發展戰略?它的要求是什么?(2)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根本刪u或社會主義最終目標是什么? 【答案】 (1)可持續發展戰略(2)(人教版)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 (廣教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并自覺地擔負起對自然、對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3)共同富裕4.(08沈陽)材料一:在沈陽,我們每年使用約30億個塑料袋,重1.5萬噸。依據塑料袋的材質厚度,它需要大約20—10XX年的時間才能被環境所分解。這些“白色垃圾”不僅影響市容,而且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部分塑料袋中含有苯乙烯等有毒成分,不可降解,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材料二:XX年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簡稱“限塑令”。要求從XX年6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并且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材料三:推進“限塑令”的實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下面是有助于“限塑令”實施的一些措施: 口 樹立科學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口 依靠科學進步和技術創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