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教學設計(精選16篇)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1
陌上桑
漢樂府
教學目的
1.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本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3.學習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4.理解主人公羅敷忠貞不二、機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
1)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詩中用種種修辭手法來刻畫羅敷形象的寫法。
2.難點
1)本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2)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隅(yu2 )敷(fu1)籠系(ji4)倭(wo1)墮(duo4)
髻(ji4)緗(xiang3)綺(qi3)襦(ru2)捋須(lv3)
髭(zi1) 著媜頭(zhuo2 qiao4) 踟躕(chi2 chu2)妹(shu1)
寧可(ning4)千余騎(ji4)驪(li2)鬑鬑(lian2)
2,查字典,參照課文注釋,理解文意。
二、導入
1.樂府及《樂府詩集》簡介:
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
為“樂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詩歌。
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
《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
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內容豐
富,題材廣泛,多方面反映社會風貌。有描述征人思鄉的痛苦,暴露戰
爭罪惡的;有鞭撻封建婚姻制度,漚歌男女愛情的;有披露封建統治階
級橫征暴斂,敲骨吸髓欺壓百姓的。這些詩,都有較深的思想意義。在
藝術創作上,樂府詩格律比較自由,雜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
些是不用韻的。敘事性強。最突出的特點是剛健清新、質樸自然、文辭
優美。
2.關于《陌上桑》
這是一首在東漢時期民間廣為流傳的詩歌,詩中的故事帶有濃厚
的傳說性。過去有人對詩里的故事做過猜測,認為:《陌上桑》講的是趙
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羅敷的事。羅敷出門采桑被趙王看見,趙王想把她
霸占為妾,于是羅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制止了趙王的卑
劣行為。
還有人認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關。秋胡的故事最早
見于劉向的《烈女傳》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
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車對
她說:“力田不如運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便要娶她為妻,女子不從。
秋胡來到家里,母親引他見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見秋胡是個
負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這兩則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關系,現已很難考證。今天我們讀
這首詩,應當把它當作一篇文藝作品來看詩,欣賞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
超的藝術性。欣賞女主人公羅敷美麗、聰明、勇敢、忠貞,蔑視權貴的形
象。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語音準確,節奏分明,讀出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二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絲] 青色的絲繩。[籠]裝桑葉的竹籃。[系]系物的繩子。
[籠鉤] 一種工具,采桑時用來鉤桑枝,行走時用來挑竹筐。
[倭墮髻] 種發髻名。其髻像云堆疊,歪在頭部的一側,是當時時
髦的發式。
[明月珠]寶珠名。
[緗綺] 淺黃色有花紋的紡織品。
[孺] 短襖。
[行者]過路的人。
[下擔]放下擔子”[捋]撫摸。[髭須]胡須。
[著(Zhuo2]戴。[帩頭]包頭的紗巾。
[但]只。[坐]因為,由于。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使君]漢代對太守或刺史的稱呼。
[五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馬拉的車。漢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馬拉
車。
[踟躕]徘徊,停滯不前的樣子。
[殊]美麗的女子。
[謝]這里是“請問”的意思。
[寧可]愿意。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一何]怎么這樣。
[東方]指夫婿當官的地方。
[千余騎]泛指跟隨夫婿的人。
[上頭]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 憑什么。[識] 辨認。
[腦] 深黑色的馬。[駒] 兩歲的馬。這句說騎著白馬,后面跟著騎
著小黑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絡] 這里指網狀物兜住。這句說馬頭上戴著金色的籠頭。
[鹿盧劍]劍把用絲絳纏繞起來,像鹿盧的樣子。
[千萬余]成干上萬(錢)
[府小吏]太守府中地位卑下的小官吏。
[朝大夫]朝廷中大夫的官職。
[侍中郎] 出入宮禁的親近官員。
[專城居] 一城之主,如太守在史一類的官。[專]獨占。
[晰] 白。指皮膚潔白。
[羹]須發疏薄的樣子。[頗] 略。
[盈盈]同下面的“冉冉”都是形容舉步輕緩,從容大方的樣子。
[殊] 出色,與眾不同。
5.請學生翻譯全文。
6.再次朗讀課文。
7.提問:作品是怎樣表現羅敷美貌的?
討論并歸納:
1)寫羅敷出場的環境美“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渲染,烘托了
羅敷之美。
2)寫羅敷采桑工具精美“青絲為籠系,桔枝為籠鉤”,陪襯產托了
羅敷之美。
3)寫羅敷服飾的華美“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
綺為上襦。”借服飾描寫羅敷的外貌美。
4)寫眾人為羅敷的容貌美所傾倒,借助他人的反應,從側面寫出
羅敷的美。
8.提問:課文第2段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使君被光艷照人的羅敷所吸引,打起了鬼主意,仗
著權勢,想誘使羅敷跟他走。
先寫使君權勢顯赫,坐著五馬大車,帶著隨從,威風凜凜地從南方
而來,一見到美貌的羅敷就徘徊不前了。接著派出隨從去打聽,得知羅
敷正值青春妙齡,更是想入非非,按捺不住荒淫之心,急忙親自走向前
去對羅敷提出無理要求,要羅敷跟他一道回去。這段詩歌形象地表現
了封建官僚使君這個好色之徒的丑態,揭露了他骯臟的靈魂。
9.提問:課文第3段寫羅敷面對使君,怎樣痛斥他的無理,表現羅
敷的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
夫”’斥責、嘲諷使君的愚蠢,貪婪,表現了羅敷不慕權勢、不畏威逼的勇
敢性格、高貴的品質。
10.提問:羅敷如何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討論并歸納:
1)夸耀夫婿官高位顯:“東方干余騎,夫婿居上頭。”
2)夸耀夫婿赫赫威勢:“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3)夸耀夫婿雍容富貴:“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
值千萬余。”
4)夸耀夫婿接連升遷,前程遠大:“十五府小吏……四十專城居。”
5)夸耀夫婿堂堂儀表:“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
6)夸耀夫婿風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7)眾多官員盛贊夫婿:“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11.提問:羅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無恥的使君依仗權勢戲誘羅敷,羅敷則針鋒相對,以
夸耀夫婿椰輸壓倒對方,使他自形慚愧。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
身”的策略。
12.提問:羅敷運用這種策略表現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討論并歸納:表現她機智勇敢,善于斗爭。
13.提問:請概括本詩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詩敘述一個采桑女嚴詞拒絕使君戲誘的故事,深刻
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惡,贊美女主人公忠貞、機智和反抗強暴的精
子。
14.提問:本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
1)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羅敷熱愛勞動,對愛
情忠貞不二,這是羅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實可信的現實主義的描寫。
但描寫羅敷的美貌和對夫婿的盛夸則是理想化的夸張的,富有浪漫主
義色彩。作者把現實主義的描寫和浪漫主義的夸張結合起來,使羅敷
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從而突出了中心。
2)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詩中寫使君是用正面描
寫,寫羅敷的美貌基本上用側面烘托的方法,這樣既豐滿了人物形象,
又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四、小結
《陌上桑》描寫的是一個使君調戲采桑女子而遭嚴辭拒絕的故事,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惡,贊美了女主人公的堅貞、勇敢和機智。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正面描
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同時還善于從生活中攝取富有戲劇性的場面,
人物性格通過矛盾沖突加以展示,筆法顯得格外經濟。通篇用五言,揮
灑自如,語言樸實無華,文辭錯落有致;特別是采用了對話的形式,給人
以親切、逼真的感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五、作業
1.完成課外練習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
東南(yu2) 羅(fu4) 緗(qi3)
(lv3)髭須 上(ru2) (qiao4) 頭
立(chi2 chu2)驪(ju1)白(xi1)
二二、指出下面詩句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
A.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
B.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C.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D,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三、斷下列各句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X”。
1.漢樂府,指的是漢朝的樂府詩。漢樂府是漢朝詩苑中的奇葩,在
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對后世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
2.“五馬立踟躕”一句,是為了突出使君的馬多權勢大。
3.“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于’寫的是使君感謝羅敷的回答,希
望羅敷跟他一起回家。
4.羅敷盛夸自己夫婿是為了讓使君自形慚愧,不敢放肆,表現羅敷
的機智慧敏和忠貞不二。
四、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秦氏有好女2.但坐觀羅敷
3.問是誰家姝4,何用識夫婿
29.陌上桑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一、隅 敷 綺 捋 襦 帩
踟躕 駒 晰 二B 三 1 / 2.X3.X4./
三1.美2.因為3.美女4,憑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設想
這是一首古代民歌。詩歌中反映的社會現實,學生可能一時難以理解,在教學中應注意詩歌背景的介紹。這是一首五言詩,讀來瑯瑯上口,可指導學生反復誦讀,以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談骨氣》這篇課文嗎?孟子給“有骨氣”下的定義是什么?(學生回答)“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對,我們今天又要認識一個“有骨氣”的人,還是一位美麗的女子。
二、聽錄音(也可由教師范讀課文)
要求:解決生字難字。
三、學生自由誦讀課文
要求:結合注釋體會句意,注意停頓和節奏。
四、討論交流
1.提問:詩歌是怎樣表現羅敷的美貌的?
明解:采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正面描寫: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側面描寫: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2.提問:羅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確:羅敷不光外表美,心靈更美。
羅敷堅拒使君調戲,表現出她堅貞不屈、勇于斗爭的高貴品質。
羅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強的使君無從下手,充分表現出羅敷的沉著和機警聰慧。
3.提問:詩歌是怎樣刻畫使君的形象的?
明確:使君是一個荒淫無恥的封建官僚。詩歌先是寫他停留著不走,繼而打聽年齡,最后竟提出“共載”,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骯臟靈魂。
4。提問:剛才我們對使君的評價是一種傳統的評價,你對使君的行為有什么新的看法嗎?
明確:這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指責使君,鞭撻他的荒淫無恥。其實,換二個角度來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只是觀點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據。
五、課堂練習
學生充分展開想像,描繪羅敷“置詞”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展開想像,增補一些情節,將這首詩改寫一個故事。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3
人教版第六冊《陌上桑》教學設計湖北 覃啟軍 周崇典
教學目標 :
1. 了解本文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本文正側描寫和夸張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3.了解樂府常識,這是漢樂府中的著名詩篇。漢樂府,指漢朝的樂府詩。樂府,原是國家設立的音樂機關,職責是搜集、整理民間詩歌,后來就稱這一類詩歌為“樂府”。
一、讀。
(一)個別誦讀,讀準字音。
1.記住下列字的讀音。
隅 倭 墮 髻 緗 綺 襦 捋 髭 踟 躕 姝 驪 帩
2.記住下列字在詩中的讀音。
系(多音字) 著 騎
(二)全班齊讀。讀懂詞語。
1.落實下列重點詞。
隅 我 好女 善 著 踟躕 姝 尚 一何 居 何用 專 盈盈 冉冉 殊
2.理解下列多義詞。
為:自名為羅敷 青絲為籠系 緗綺為下裙
系:青絲為籠系 青絲系馬尾
居:夫媚居上頭 四十專城居
3.區別下列詞語的古今義。
幾何 寧可 但 坐 立 騎 謝 不
(三)分組演讀。讀出層次。
第三節重點寫“羅敷夸婿”的情節。羅敷夸婿完全是有針對性的,有三個層次。分三組試讀這個片斷,每組讀出一個層次,教師通過停頓檢驗學生對層次的把握是否正確。
學生每讀一層,教師進行講解:
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勢,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勢(學生讀出相應的文字):丈夫騎馬出門,后面跟著上千人的僚屬、差役;他騎一匹大白馬,隨人都騎黑色小馬,更顯得出眾超群;他的劍,他的馬匹,全都裝飾得華貴無比。
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權位(學生讀出相應的文字):丈夫官運亨通,十五歲做小吏,二十歲就入朝作大夫,三十歲成了天子的親隨侍中郎,如今四十歲,已經做到專權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雖然是同等官職位,將來的前程,恐怕是難以相提并論了!
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風采——這是表現男子美的名句(學生讀出相應的文字):丈夫皮膚潔白,長著稀稀的美髯,走起路來氣度非凡,用這些來反襯使君的委瑣丑陋。這么一層層下來,羅敷越說越神氣,越說越得意,使君卻是越聽越晦氣,終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讀者自然也跟著高興,直到故事結束。需要說明的是,羅敷的這位丈夫,也是童話中白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邏輯去查考。
(四)分組齊讀。讀好節奏,讀出韻味。分男女生讀。
二、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主題、寫法及語言。
自讀課文一遍,從內容、主題、寫法特點及語言等角度出發,進行發現探究,用“這是一首……的詩”說話。如:
這是一首敘述采桑少婦嚴詞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的詩。
這是一首歌頌(贊美)中國古代勞動婦女的機智、勇敢的性格的詩。
這是一首表現人們愛美的天性的詩。
這是一首寄托著作者理想的詩。
這是一首揭露封建官僚荒淫無恥的生活及卑鄙齷齪的精神世界的詩。
這是一首以記敘為主,融以描寫、抒情的敘事詩。
這是一首洋溢著樂觀氣息、結尾帶有喜劇色彩的詩。
這是一首語言清新活潑,樸實無華,字里行間蘊含樂觀、幽默、俏皮情韻的千百年為人們傳誦不絕的詩。
三、評。感受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塑造了一個動人的女主人公形象——羅敷,她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羅敷”是古代美女的通稱。自讀課文一遍,理解羅敷這個形象,用“羅敷是一個……”說話。如:
羅敷是一個以采桑養蠶為業的年輕美貌的農家女。
羅敷是一個具有雙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個貴婦人,又是一個采桑女。
羅敷是一個美麗、堅貞、純潔的農家女子。
羅敷是一個不畏權勢、勇于斗爭、善于斗爭、維護婦女尊嚴的具有無窮人格魅力的形象。
羅敷是一個作者理想化的集儀表美、內心美于一體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小結。這樣的女性,在現在看來不足為奇,但在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她們被視為男子的附屬品,特別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為權勢者的獵物和玩物。在那個時代,創作出這樣一首詩,就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四、賞。
重點讀第一節,體會側面烘托的技法。
1.描寫人物,可直接描寫人物肖像、語言、行動、心理、服飾等,也可采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如用景物烘托、器物陪襯、借助他人的反應等。
本詩的主人公形象給我們的最深印象是美。作者描寫羅敷的美貌,主要采用了側面烘托(烘云托月)的藝術手法。具體說,通過哪些形式進行側面烘托呢?
有美好景物的渲染。(同學讀相關的文字)
有精美器物的陪襯。(同學讀相關的文字)
有美麗服飾的描繪。(同學讀相關的文字)
有借助他人的反應來襯托。(同學讀相關的文字)(寫了哪些人的反應?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傾慕其美麗。這樣寫,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既使不再直接描寫羅敷的容貌,也足以使讀者感到她的美麗姿容了。)在本詩中,這個技巧用得最絕,同時兼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
(其實,在后面的“羅敷夸婿”一節中,還有借助他人的講述及他人的對比(使君的卑鄙寡聞來襯托羅敷夫婿的才貌超群。)
教師讀一段賞析文字:詩人所要表現的,是絕對的、最高的美,而這種美無法加以具體的描繪。誰能說出什么樣的身材、體態、眉目、唇齒算是達到了完善無缺的程度?作者也不可能滿足所有讀者的各具標準的審美要求。于是筆勢一蕩,作者不直接寫羅敷本身,而去用周圍的人為羅敷所吸引的神態:過路人放下了擔子,佇立凝視。他好像年歲較大,性格也沉穩些,所以只是手捋著胡須,流露出贊嘆的神氣。那一幫小伙子便沉住氣,有的脫下帽子,整理著頭巾,像是在賣弄,又像是在逗引;至少賺得美人流波一轉,便可得意民多時。種田的農人更糟,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還故意找碴,摔盆砸碗。因為看了羅敷,嫌老婆長得丑。這些都是詼諧的夸張之筆,令人讀來不禁失笑,好像拿不準自己在那場合會是什么模樣。其效果,一是增添了詩歌的戲劇性,使得場面、氣氛都活躍起來;更重要的是,通過從虛處落筆,無中生有,表達了不可描摹的完美。反正,你愛怎么想像就怎么想像,羅敷總是天下最美的。這實在是絕妙之筆。它所表現的,是異性間的吸引,是人類愛美的天性。
2.在前面閱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第一節。
五、聯。閱讀下列關于烘云托月法寫人的的解說及范例,進一步領會運用烘云托月法寫人的技法之高妙。
烘云托月又叫綠葉扶花。“綠葉點綴花更艷,淡月掩映月愈明。”紅花再好,也要綠葉扶持。
俗語說:“馬上看將軍,花間看美人。”駿馬與花枝,是對將軍與美人的烘托。將軍騎上駿馬,顯得格外英武,鮮花映照著美人,美人就變得更加美麗。文學創作也是這樣。文學要寫人,總得寫出一定的背景和環境,也還要有景物的陪襯。這就是文學創作上通常說的烘托或襯托的表現手法。文學史上一切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意通過對環境氣氛和各種景物的描寫,去表現人物性格。學習和借鑒他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對于提高我們的寫作技巧是有幫助的。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這樣描寫楊貴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是用“六宮粉黛”、“三千佳麗”作陪襯,烘托出楊玉環超凡脫俗、不同凡響的美。
有兩個成語——“沉魚落雁”和“閉月羞花”,都是形容女子的美麗無比的。那女子是如何的美麗,沒有明說,只是說她的美使得那水里的魚兒看見了,也慚愧得沉入水底;那高飛的大雁看呆了,以致忘形,而從天上摔下來;那明月兒看見了,也不好意思得躲到了云層后面;那美麗的花兒看見了,也不禁為自己的不如而感到羞慚。
片斷一:那日,正是黃梅時候,天氣煩燥。王冕放牛倦了,在綠草地上坐著。須臾,濃云密布,一陣大雨過了。那黑云邊上鑲著白云,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湖邊上山,青一塊,紫一塊,綠一塊。樹枝上都象水洗過一番的,尤其綠得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到:“古人說,‘人在畫圖中’,其實不錯。可惜我這里沒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他幾枝,也覺有趣。”又心里想到:“天下那有個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畫他幾枝。”(節選自吳敬梓《儒林外史》)
評說:荷花,是王冕一生操守的象征。作者在這里描畫了美麗的荷塘景色,用以引出并烘托王冕高潔的形象。
片斷二:座山雕坐在正中的一把粗糙的大椅子上,上面墊著一張虎皮。他那光禿禿的大腦袋,像個大球膽一樣,反射著像啤酒瓶子一樣的亮光。一個尖尖的鷹嘴鼻子,鼻尖快要觸到上嘴唇。下嘴巴蓄著一撮四寸多長的山羊胡子,穿一身寬寬大大的貂皮襖。他身后的墻上,掛著一幅大條山,條山上畫著一個老鷹,振翹著雙翅,單腿獨立,爪下抓著那塊峰頂的巨石,野兇兇地俯視著山下。(選自曲波《林海雪原》)
評說:對于土匪頭子座山雕,作者主要通過對他的鷹嘴鼻子和身后的背景的描繪,揭露他那野蠻、兇殘和貪婪的反動本質。
片斷三:太陽在橡樹那邊下去。斜的光線射在樹間,葉叢都成為古銅色,樹下一抹一抹的陽光,像金色的臺布一樣攤在那里。遠處黃綠色的田野,漸漸地淹沒在一種模糊的寂寞中。我叔父在這柔軟的寂靜之前,在這太陽下山,一切東西都已靜寂欲睡的景色之前,漸漸地衰弱下去。他慢慢地陰下去,正像橡樹梢頭的淡光一樣。(選自左拉《戈爾頓的四月》)
評說:“桑榆暮景”是一個成語。古今中外,人們都用暮景來比喻和烘托老年人的境遇。左拉在這里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黃昏的景色,然后才現出他真正要描寫的老人,達到情景交融,人物的形象也就更加生動豐滿了。
六、練。運用烘云托月法寫人。可表現一個人的惹人喜愛,表現一個人的外表的某個特點,表現一個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質,或展示一個人的身世等。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設想
這是一首古代民歌。詩歌中反映的社會現實,學生可能一時難以理解,在教學中應注意詩歌背景的介紹。這是一首五言詩,讀來瑯瑯上口,可指導學生反復誦讀,以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談骨氣》這篇課文嗎?孟子給“有骨氣”下的定義是什么?(學生回答)“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對,我們今天又要認識一個“有骨氣”的人,還是一位美麗的女子。
二、聽錄音(也可由教師范讀課文)
要求:解決生字難字。
三、學生自由誦讀課文
要求:結合注釋體會句意,注意停頓和節奏。
四、討論交流
1.提問:詩歌是怎樣表現羅敷的美貌的?
明解:采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正面描寫: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側面描寫: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2.提問:羅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確:羅敷不光外表美,心靈更美。
羅敷堅拒使君調戲,表現出她堅貞不屈、勇于斗爭的高貴品質。
羅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強的使君無從下手,充分表現出羅敷的沉著和機警聰慧。
3.提問:詩歌是怎樣刻畫使君的形象的?
明確:使君是一個荒淫無恥的封建官僚。詩歌先是寫他停留著不走,繼而打聽年齡,最后竟提出“共載”,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骯臟靈魂。
4。提問:剛才我們對使君的評價是一種傳統的評價,你對使君的行為有什么新的看法嗎?
明確:這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指責使君,鞭撻他的荒淫無恥。其實,換二個角度來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只是觀點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據。
五、課堂練習
學生充分展開想像,描繪羅敷“置詞”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展開想像,增補一些情節,將這首詩改寫一個故事。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5
陌上桑
漢樂府
教學目的
1.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本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3.學習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4.理解主人公羅敷忠貞不二、機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
1)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詩中用種種修辭手法來刻畫羅敷形象的寫法。
2.難點
1)本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2)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隅(yu2 )敷(fu1)籠系(ji4)倭(wo1)墮(duo4)
髻(ji4)緗(xiang3)綺(qi3)襦(ru2)捋須(lv3)
髭(zi1) 著媜頭(zhuo2 qiao4) 踟躕(chi2 chu2)妹(shu1)
寧可(ning4)千余騎(ji4)驪(li2)鬑鬑(lian2)
2,查字典,參照課文注釋,理解文意。
二、導入
1.樂府及《樂府詩集》簡介:
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
為“樂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詩歌。
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
《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
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內容豐
富,題材廣泛,多方面反映社會風貌。有描述征人思鄉的痛苦,暴露戰
爭罪惡的;有鞭撻封建婚姻制度,漚歌男女愛情的;有披露封建統治階
級橫征暴斂,敲骨吸髓欺壓百姓的。這些詩,都有較深的思想意義。在
藝術創作上,樂府詩格律比較自由,雜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
些是不用韻的。敘事性強。最突出的特點是剛健清新、質樸自然、文辭
優美。
2.關于《陌上桑》
這是一首在東漢時期民間廣為流傳的詩歌,詩中的故事帶有濃厚
的傳說性。過去有人對詩里的故事做過猜測,認為:《陌上桑》講的是趙
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羅敷的事。羅敷出門采桑被趙王看見,趙王想把她
霸占為妾,于是羅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制止了趙王的卑
劣行為。
還有人認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關。秋胡的故事最早
見于劉向的《烈女傳》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
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車對
她說:“力田不如運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便要娶她為妻,女子不從。
秋胡來到家里,母親引他見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見秋胡是個
負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這兩則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關系,現已很難考證。今天我們讀
這首詩,應當把它當作一篇文藝作品來看詩,欣賞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
超的藝術性。欣賞女主人公羅敷美麗、聰明、勇敢、忠貞,蔑視權貴的形
象。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語音準確,節奏分明,讀出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二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絲] 青色的絲繩。[籠]裝桑葉的竹籃。[系]系物的繩子。
[籠鉤] 一種工具,采桑時用來鉤桑枝,行走時用來挑竹筐。
[倭墮髻] 種發髻名。其髻像云堆疊,歪在頭部的一側,是當時時
髦的發式。
[明月珠]寶珠名。
[緗綺] 淺黃色有花紋的紡織品。
[孺] 短襖。
[行者]過路的人。
[下擔]放下擔子”[捋]撫摸。[髭須]胡須。
[著(Zhuo2]戴。[帩頭]包頭的紗巾。
[但]只。[坐]因為,由于。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使君]漢代對太守或刺史的稱呼。
[五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馬拉的車。漢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馬拉
車。
[踟躕]徘徊,停滯不前的樣子。
[殊]美麗的女子。
[謝]這里是“請問”的意思。
[寧可]愿意。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一何]怎么這樣。
[東方]指夫婿當官的地方。
[千余騎]泛指跟隨夫婿的人。
[上頭]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 憑什么。[識] 辨認。
[腦] 深黑色的馬。[駒] 兩歲的馬。這句說騎著白馬,后面跟著騎
著小黑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絡] 這里指網狀物兜住。這句說馬頭上戴著金色的籠頭。
[鹿盧劍]劍把用絲絳纏繞起來,像鹿盧的樣子。
[千萬余]成干上萬(錢)
[府小吏]太守府中地位卑下的小官吏。
[朝大夫]朝廷中大夫的官職。
[侍中郎] 出入宮禁的親近官員。
[專城居] 一城之主,如太守在史一類的官。[專]獨占。
[晰] 白。指皮膚潔白。
[羹]須發疏薄的樣子。[頗] 略。
[盈盈]同下面的“冉冉”都是形容舉步輕緩,從容大方的樣子。
[殊] 出色,與眾不同。
5.請學生翻譯全文。
6.再次朗讀課文。
7.提問:作品是怎樣表現羅敷美貌的?
討論并歸納:
1)寫羅敷出場的環境美“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渲染,烘托了
羅敷之美。
2)寫羅敷采桑工具精美“青絲為籠系,桔枝為籠鉤”,陪襯產托了
羅敷之美。
3)寫羅敷服飾的華美“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
綺為上襦。”借服飾描寫羅敷的外貌美。
4)寫眾人為羅敷的容貌美所傾倒,借助他人的反應,從側面寫出
羅敷的美。
8.提問:課文第2段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使君被光艷照人的羅敷所吸引,打起了鬼主意,仗
著權勢,想誘使羅敷跟他走。
先寫使君權勢顯赫,坐著五馬大車,帶著隨從,威風凜凜地從南方
而來,一見到美貌的羅敷就徘徊不前了。接著派出隨從去打聽,得知羅
敷正值青春妙齡,更是想入非非,按捺不住荒淫之心,急忙親自走向前
去對羅敷提出無理要求,要羅敷跟他一道回去。這段詩歌形象地表現
了封建官僚使君這個好色之徒的丑態,揭露了他骯臟的靈魂。
9.提問:課文第3段寫羅敷面對使君,怎樣痛斥他的無理,表現羅
敷的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
夫”’斥責、嘲諷使君的愚蠢,貪婪,表現了羅敷不慕權勢、不畏威逼的勇
敢性格、高貴的品質。
10.提問:羅敷如何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討論并歸納:
1)夸耀夫婿官高位顯:“東方干余騎,夫婿居上頭。”
2)夸耀夫婿赫赫威勢:“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3)夸耀夫婿雍容富貴:“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
值千萬余。”
4)夸耀夫婿接連升遷,前程遠大:“十五府小吏……四十專城居。”
5)夸耀夫婿堂堂儀表:“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
6)夸耀夫婿風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7)眾多官員盛贊夫婿:“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11.提問:羅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無恥的使君依仗權勢戲誘羅敷,羅敷則針鋒相對,以
夸耀夫婿椰輸壓倒對方,使他自形慚愧。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
身”的策略。
12.提問:羅敷運用這種策略表現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討論并歸納:表現她機智勇敢,善于斗爭。
13.提問:請概括本詩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詩敘述一個采桑女嚴詞拒絕使君戲誘的故事,深刻
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惡,贊美女主人公忠貞、機智和反抗強暴的精
子。
14.提問:本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
1)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羅敷熱愛勞動,對愛
情忠貞不二,這是羅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實可信的現實主義的描寫。
但描寫羅敷的美貌和對夫婿的盛夸則是理想化的夸張的,富有浪漫主
義色彩。作者把現實主義的描寫和浪漫主義的夸張結合起來,使羅敷
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從而突出了中心。
2)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詩中寫使君是用正面描
寫,寫羅敷的美貌基本上用側面烘托的方法,這樣既豐滿了人物形象,
又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四、小結
《陌上桑》描寫的是一個使君調戲采桑女子而遭嚴辭拒絕的故事,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惡,贊美了女主人公的堅貞、勇敢和機智。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正面描
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同時還善于從生活中攝取富有戲劇性的場面,
人物性格通過矛盾沖突加以展示,筆法顯得格外經濟。通篇用五言,揮
灑自如,語言樸實無華,文辭錯落有致;特別是采用了對話的形式,給人
以親切、逼真的感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五、作業
1.完成課外練習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
東南(yu2) 羅(fu4) 緗(qi3)
(lv3)髭須 上(ru2) (qiao4) 頭
立(chi2 chu2)驪(ju1)白(xi1)
二二、指出下面詩句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
A.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
B.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C.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D,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三、斷下列各句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X”。
1.漢樂府,指的是漢朝的樂府詩。漢樂府是漢朝詩苑中的奇葩,在
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對后世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
2.“五馬立踟躕”一句,是為了突出使君的馬多權勢大。
3.“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于’寫的是使君感謝羅敷的回答,希
望羅敷跟他一起回家。
4.羅敷盛夸自己夫婿是為了讓使君自形慚愧,不敢放肆,表現羅敷
的機智慧敏和忠貞不二。
四、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秦氏有好女2.但坐觀羅敷
3.問是誰家姝4,何用識夫婿
29.陌上桑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一、隅 敷 綺 捋 襦 帩
踟躕 駒 晰 二B 三 1 / 2.X3.X4./
三1.美2.因為3.美女4,憑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6
人教版第六冊《陌上桑》教學設計湖北 覃啟軍 周崇典
教學目標 :
1. 了解本文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本文正側描寫和夸張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3.了解樂府常識,這是漢樂府中的著名詩篇。漢樂府,指漢朝的樂府詩。樂府,原是國家設立的音樂機關,職責是搜集、整理民間詩歌,后來就稱這一類詩歌為“樂府”。
一、讀。
(一)個別誦讀,讀準字音。
1.記住下列字的讀音。
隅 倭 墮 髻 緗 綺 襦 捋 髭 踟 躕 姝 驪 帩
2.記住下列字在詩中的讀音。
系(多音字) 著 騎
(二)全班齊讀。讀懂詞語。
1.落實下列重點詞。
隅 我 好女 善 著 踟躕 姝 尚 一何 居 何用 專 盈盈 冉冉 殊
2.理解下列多義詞。
為:自名為羅敷 青絲為籠系 緗綺為下裙
系:青絲為籠系 青絲系馬尾
居:夫媚居上頭 四十專城居
3.區別下列詞語的古今義。
幾何 寧可 但 坐 立 騎 謝 不
(三)分組演讀。讀出層次。
第三節重點寫“羅敷夸婿”的情節。羅敷夸婿完全是有針對性的,有三個層次。分三組試讀這個片斷,每組讀出一個層次,教師通過停頓檢驗學生對層次的把握是否正確。
學生每讀一層,教師進行講解:
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勢,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勢(學生讀出相應的文字):丈夫騎馬出門,后面跟著上千人的僚屬、差役;他騎一匹大白馬,隨人都騎黑色小馬,更顯得出眾超群;他的劍,他的馬匹,全都裝飾得華貴無比。
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權位(學生讀出相應的文字):丈夫官運亨通,十五歲做小吏,二十歲就入朝作大夫,三十歲成了天子的親隨侍中郎,如今四十歲,已經做到專權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雖然是同等官職位,將來的前程,恐怕是難以相提并論了!
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風采——這是表現男子美的名句(學生讀出相應的文字):丈夫皮膚潔白,長著稀稀的美髯,走起路來氣度非凡,用這些來反襯使君的委瑣丑陋。這么一層層下來,羅敷越說越神氣,越說越得意,使君卻是越聽越晦氣,終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讀者自然也跟著高興,直到故事結束。需要說明的是,羅敷的這位丈夫,也是童話中白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邏輯去查考。
(四)分組齊讀。讀好節奏,讀出韻味。分男女生讀。
二、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主題、寫法及語言。
自讀課文一遍,從內容、主題、寫法特點及語言等角度出發,進行發現探究,用“這是一首……的詩”說話。如:
這是一首敘述采桑少婦嚴詞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的詩。
這是一首歌頌(贊美)中國古代勞動婦女的機智、勇敢的性格的詩。
這是一首表現人們愛美的天性的詩。
這是一首寄托著作者理想的詩。
這是一首揭露封建官僚荒淫無恥的生活及卑鄙齷齪的精神世界的詩。
這是一首以記敘為主,融以描寫、抒情的敘事詩。
這是一首洋溢著樂觀氣息、結尾帶有喜劇色彩的詩。
這是一首語言清新活潑,樸實無華,字里行間蘊含樂觀、幽默、俏皮情韻的千百年為人們傳誦不絕的詩。
三、評。感受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塑造了一個動人的女主人公形象——羅敷,她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羅敷”是古代美女的通稱。自讀課文一遍,理解羅敷這個形象,用“羅敷是一個……”說話。如:
羅敷是一個以采桑養蠶為業的年輕美貌的農家女。
羅敷是一個具有雙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個貴婦人,又是一個采桑女。
羅敷是一個美麗、堅貞、純潔的農家女子。
羅敷是一個不畏權勢、勇于斗爭、善于斗爭、維護婦女尊嚴的具有無窮人格魅力的形象。
羅敷是一個作者理想化的集儀表美、內心美于一體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小結。這樣的女性,在現在看來不足為奇,但在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她們被視為男子的附屬品,特別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為權勢者的獵物和玩物。在那個時代,創作出這樣一首詩,就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四、賞。
重點讀第一節,體會側面烘托的技法。
1.描寫人物,可直接描寫人物肖像、語言、行動、心理、服飾等,也可采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如用景物烘托、器物陪襯、借助他人的反應等。
本詩的主人公形象給我們的最深印象是美。作者描寫羅敷的美貌,主要采用了側面烘托(烘云托月)的藝術手法。具體說,通過哪些形式進行側面烘托呢?
有美好景物的渲染。(同學讀相關的文字)
有精美器物的陪襯。(同學讀相關的文字)
有美麗服飾的描繪。(同學讀相關的文字)
有借助他人的反應來襯托。(同學讀相關的文字)(寫了哪些人的反應?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傾慕其美麗。這樣寫,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既使不再直接描寫羅敷的容貌,也足以使讀者感到她的美麗姿容了。)在本詩中,這個技巧用得最絕,同時兼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
(其實,在后面的“羅敷夸婿”一節中,還有借助他人的講述及他人的對比(使君的卑鄙寡聞來襯托羅敷夫婿的才貌超群。)
教師讀一段賞析文字:詩人所要表現的,是絕對的、最高的美,而這種美無法加以具體的描繪。誰能說出什么樣的身材、體態、眉目、唇齒算是達到了完善無缺的程度?作者也不可能滿足所有讀者的各具標準的審美要求。于是筆勢一蕩,作者不直接寫羅敷本身,而去用周圍的人為羅敷所吸引的神態:過路人放下了擔子,佇立凝視。他好像年歲較大,性格也沉穩些,所以只是手捋著胡須,流露出贊嘆的神氣。那一幫小伙子便沉住氣,有的脫下帽子,整理著頭巾,像是在賣弄,又像是在逗引;至少賺得美人流波一轉,便可得意民多時。種田的農人更糟,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還故意找碴,摔盆砸碗。因為看了羅敷,嫌老婆長得丑。這些都是詼諧的夸張之筆,令人讀來不禁失笑,好像拿不準自己在那場合會是什么模樣。其效果,一是增添了詩歌的戲劇性,使得場面、氣氛都活躍起來;更重要的是,通過從虛處落筆,無中生有,表達了不可描摹的完美。反正,你愛怎么想像就怎么想像,羅敷總是天下最美的。這實在是絕妙之筆。它所表現的,是異性間的吸引,是人類愛美的天性。
2.在前面閱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第一節。
五、聯。閱讀下列關于烘云托月法寫人的的解說及范例,進一步領會運用烘云托月法寫人的技法之高妙。
烘云托月又叫綠葉扶花。“綠葉點綴花更艷,淡月掩映月愈明。”紅花再好,也要綠葉扶持。
俗語說:“馬上看將軍,花間看美人。”駿馬與花枝,是對將軍與美人的烘托。將軍騎上駿馬,顯得格外英武,鮮花映照著美人,美人就變得更加美麗。文學創作也是這樣。文學要寫人,總得寫出一定的背景和環境,也還要有景物的陪襯。這就是文學創作上通常說的烘托或襯托的表現手法。文學史上一切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意通過對環境氣氛和各種景物的描寫,去表現人物性格。學習和借鑒他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對于提高我們的寫作技巧是有幫助的。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這樣描寫楊貴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是用“六宮粉黛”、“三千佳麗”作陪襯,烘托出楊玉環超凡脫俗、不同凡響的美。
有兩個成語——“沉魚落雁”和“閉月羞花”,都是形容女子的美麗無比的。那女子是如何的美麗,沒有明說,只是說她的美使得那水里的魚兒看見了,也慚愧得沉入水底;那高飛的大雁看呆了,以致忘形,而從天上摔下來;那明月兒看見了,也不好意思得躲到了云層后面;那美麗的花兒看見了,也不禁為自己的不如而感到羞慚。
片斷一:那日,正是黃梅時候,天氣煩燥。王冕放牛倦了,在綠草地上坐著。須臾,濃云密布,一陣大雨過了。那黑云邊上鑲著白云,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湖邊上山,青一塊,紫一塊,綠一塊。樹枝上都象水洗過一番的,尤其綠得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到:“古人說,‘人在畫圖中’,其實不錯。可惜我這里沒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他幾枝,也覺有趣。”又心里想到:“天下那有個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畫他幾枝。”(節選自吳敬梓《儒林外史》)
評說:荷花,是王冕一生操守的象征。作者在這里描畫了美麗的荷塘景色,用以引出并烘托王冕高潔的形象。
片斷二:座山雕坐在正中的一把粗糙的大椅子上,上面墊著一張虎皮。他那光禿禿的大腦袋,像個大球膽一樣,反射著像啤酒瓶子一樣的亮光。一個尖尖的鷹嘴鼻子,鼻尖快要觸到上嘴唇。下嘴巴蓄著一撮四寸多長的山羊胡子,穿一身寬寬大大的貂皮襖。他身后的墻上,掛著一幅大條山,條山上畫著一個老鷹,振翹著雙翅,單腿獨立,爪下抓著那塊峰頂的巨石,野兇兇地俯視著山下。(選自曲波《林海雪原》)
評說:對于土匪頭子座山雕,作者主要通過對他的鷹嘴鼻子和身后的背景的描繪,揭露他那野蠻、兇殘和貪婪的反動本質。
片斷三:太陽在橡樹那邊下去。斜的光線射在樹間,葉叢都成為古銅色,樹下一抹一抹的陽光,像金色的臺布一樣攤在那里。遠處黃綠色的田野,漸漸地淹沒在一種模糊的寂寞中。我叔父在這柔軟的寂靜之前,在這太陽下山,一切東西都已靜寂欲睡的景色之前,漸漸地衰弱下去。他慢慢地陰下去,正像橡樹梢頭的淡光一樣。(選自左拉《戈爾頓的四月》)
評說:“桑榆暮景”是一個成語。古今中外,人們都用暮景來比喻和烘托老年人的境遇。左拉在這里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黃昏的景色,然后才現出他真正要描寫的老人,達到情景交融,人物的形象也就更加生動豐滿了。
六、練。運用烘云托月法寫人。可表現一個人的惹人喜愛,表現一個人的外表的某個特點,表現一個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質,或展示一個人的身世等。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7
王禹鴻
教學設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新課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不但文人寫詩,就連民間也創作了許多詩歌。漢朝的時候,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叫“樂府”的機構到民間去收集詩歌呢!這個機構收集了許多民歌精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陌上桑》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解題
1.漢樂府: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提示”。
2.本詩出處:《宋書·樂志》收載本詩,題為《艷歌羅敷行》;徐陵《玉臺新詠》收載本詩,題作《日出東南隅行》;郭茂倩《樂府詩集》中屬《相如歌辭·相和曲》,題為《陌上桑》。
三、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全詩
要求:(1)標畫生字詞。
(2)詩中出現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畫了哪些人物形象?-
討論,交流后明確。
1.注意以下生字詞:
隅敷襦捋髭峭姝驪踟躕
2.詩中出現的人物形象較多,其中主要刻畫了羅敷的形象,使君的形象也著墨較多。
四、學生品讀課文
要求: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
2.思考以下問題。
(1)詩歌中,羅敷的身份是什么?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2)詩歌圍繞羅敷寫了幾件事?
(3)詩歌中出現的“使君”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詩歌中,羅敷是怎樣拒絕使君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羅敷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⑤詩歌是怎樣刻畫羅敷的形象的?
五、交流、討論,明確
1.羅敷的身份:
羅敷是一個善勞動、愛勞動的青年勞動女性。
從以下詩句可以看出:
“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
2.詩篇敘述的事件:
(羅敷)采桑。
(羅敷)拒誘。
3.“使君”的形象:
一個荒淫無恥的封建官僚。
從以下詩句可以看出: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4.羅敷拒絕使君:
羅敷面對使君,痛斥其無恥要求:“羅敷前置詞:‘使君一何愚!”’
羅敷通過夸說自己的“夫婿”壓倒使君。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羅敷不慕權勢、無畏威逼、善于斗爭的高尚精神。
5.羅敷形象的刻畫方法: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突出語言描寫。
六、學生誦讀課文,爭取當堂背誦
七、布置作業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8
陌上桑
漢樂府
教學目的
1.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本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3.學習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4.理解主人公羅敷忠貞不二、機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
1)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詩中用種種修辭手法來刻畫羅敷形象的寫法。
2.難點
1)本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2)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隅(yu2 )敷(fu1)籠系(ji4)倭(wo1)墮(duo4)
髻(ji4)緗(xiang3)綺(qi3)襦(ru2)捋須(lv3)
髭(zi1) 著媜頭(zhuo2 qiao4) 踟躕(chi2 chu2)妹(shu1)
寧可(ning4)千余騎(ji4)驪(li2)鬑鬑(lian2)
2,查字典,參照課文注釋,理解文意。
二、導入
1.樂府及《樂府詩集》簡介:
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
為“樂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詩歌。
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
《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
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內容豐
富,題材廣泛,多方面反映社會風貌。有描述征人思鄉的痛苦,暴露戰
爭罪惡的;有鞭撻封建婚姻制度,漚歌男女愛情的;有披露封建統治階
級橫征暴斂,敲骨吸髓欺壓百姓的。這些詩,都有較深的思想意義。在
藝術創作上,樂府詩格律比較自由,雜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
些是不用韻的。敘事性強。最突出的特點是剛健清新、質樸自然、文辭
優美。
2.關于《陌上桑》
這是一首在東漢時期民間廣為流傳的詩歌,詩中的故事帶有濃厚
的傳說性。過去有人對詩里的故事做過猜測,認為:《陌上桑》講的是趙
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羅敷的事。羅敷出門采桑被趙王看見,趙王想把她
霸占為妾,于是羅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制止了趙王的卑
劣行為。
還有人認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關。秋胡的故事最早
見于劉向的《烈女傳》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
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車對
她說:“力田不如運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便要娶她為妻,女子不從。
秋胡來到家里,母親引他見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見秋胡是個
負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這兩則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關系,現已很難考證。今天我們讀
這首詩,應當把它當作一篇文藝作品來看詩,欣賞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
超的藝術性。欣賞女主人公羅敷美麗、聰明、勇敢、忠貞,蔑視權貴的形
象。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語音準確,節奏分明,讀出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二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絲] 青色的絲繩。[籠]裝桑葉的竹籃。[系]系物的繩子。
[籠鉤] 一種工具,采桑時用來鉤桑枝,行走時用來挑竹筐。
[倭墮髻] 種發髻名。其髻像云堆疊,歪在頭部的一側,是當時時
髦的發式。
[明月珠]寶珠名。
[緗綺] 淺黃色有花紋的紡織品。
[孺] 短襖。
[行者]過路的人。
[下擔]放下擔子”[捋]撫摸。[髭須]胡須。
[著(Zhuo2]戴。[帩頭]包頭的紗巾。
[但]只。[坐]因為,由于。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使君]漢代對太守或刺史的稱呼。
[五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馬拉的車。漢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馬拉
車。
[踟躕]徘徊,停滯不前的樣子。
[殊]美麗的女子。
[謝]這里是“請問”的意思。
[寧可]愿意。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一何]怎么這樣。
[東方]指夫婿當官的地方。
[千余騎]泛指跟隨夫婿的人。
[上頭]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 憑什么。[識] 辨認。
[腦] 深黑色的馬。[駒] 兩歲的馬。這句說騎著白馬,后面跟著騎
著小黑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絡] 這里指網狀物兜住。這句說馬頭上戴著金色的籠頭。
[鹿盧劍]劍把用絲絳纏繞起來,像鹿盧的樣子。
[千萬余]成干上萬(錢)
[府小吏]太守府中地位卑下的小官吏。
[朝大夫]朝廷中大夫的官職。
[侍中郎] 出入宮禁的親近官員。
[專城居] 一城之主,如太守在史一類的官。[專]獨占。
[晰] 白。指皮膚潔白。
[羹]須發疏薄的樣子。[頗] 略。
[盈盈]同下面的“冉冉”都是形容舉步輕緩,從容大方的樣子。
[殊] 出色,與眾不同。
5.請學生翻譯全文。
6.再次朗讀課文。
7.提問:作品是怎樣表現羅敷美貌的?
討論并歸納:
1)寫羅敷出場的環境美“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渲染,烘托了
羅敷之美。
2)寫羅敷采桑工具精美“青絲為籠系,桔枝為籠鉤”,陪襯產托了
羅敷之美。
3)寫羅敷服飾的華美“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
綺為上襦。”借服飾描寫羅敷的外貌美。
4)寫眾人為羅敷的容貌美所傾倒,借助他人的反應,從側面寫出
羅敷的美。
8.提問:課文第2段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使君被光艷照人的羅敷所吸引,打起了鬼主意,仗
著權勢,想誘使羅敷跟他走。
先寫使君權勢顯赫,坐著五馬大車,帶著隨從,威風凜凜地從南方
而來,一見到美貌的羅敷就徘徊不前了。接著派出隨從去打聽,得知羅
敷正值青春妙齡,更是想入非非,按捺不住荒淫之心,急忙親自走向前
去對羅敷提出無理要求,要羅敷跟他一道回去。這段詩歌形象地表現
了封建官僚使君這個好色之徒的丑態,揭露了他骯臟的靈魂。
9.提問:課文第3段寫羅敷面對使君,怎樣痛斥他的無理,表現羅
敷的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
夫”’斥責、嘲諷使君的愚蠢,貪婪,表現了羅敷不慕權勢、不畏威逼的勇
敢性格、高貴的品質。
10.提問:羅敷如何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討論并歸納:
1)夸耀夫婿官高位顯:“東方干余騎,夫婿居上頭。”
2)夸耀夫婿赫赫威勢:“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3)夸耀夫婿雍容富貴:“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
值千萬余。”
4)夸耀夫婿接連升遷,前程遠大:“十五府小吏……四十專城居。”
5)夸耀夫婿堂堂儀表:“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
6)夸耀夫婿風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7)眾多官員盛贊夫婿:“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11.提問:羅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無恥的使君依仗權勢戲誘羅敷,羅敷則針鋒相對,以
夸耀夫婿椰輸壓倒對方,使他自形慚愧。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
身”的策略。
12.提問:羅敷運用這種策略表現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討論并歸納:表現她機智勇敢,善于斗爭。
13.提問:請概括本詩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詩敘述一個采桑女嚴詞拒絕使君戲誘的故事,深刻
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惡,贊美女主人公忠貞、機智和反抗強暴的精
子。
14.提問:本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
1)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羅敷熱愛勞動,對愛
情忠貞不二,這是羅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實可信的現實主義的描寫。
但描寫羅敷的美貌和對夫婿的盛夸則是理想化的夸張的,富有浪漫主
義色彩。作者把現實主義的描寫和浪漫主義的夸張結合起來,使羅敷
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從而突出了中心。
2)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詩中寫使君是用正面描
寫,寫羅敷的美貌基本上用側面烘托的方法,這樣既豐滿了人物形象,
又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四、小結
《陌上桑》描寫的是一個使君調戲采桑女子而遭嚴辭拒絕的故事,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惡,贊美了女主人公的堅貞、勇敢和機智。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正面描
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同時還善于從生活中攝取富有戲劇性的場面,
人物性格通過矛盾沖突加以展示,筆法顯得格外經濟。通篇用五言,揮
灑自如,語言樸實無華,文辭錯落有致;特別是采用了對話的形式,給人
以親切、逼真的感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五、作業
1.完成課外練習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
東南(yu2) 羅(fu4) 緗(qi3)
(lv3)髭須 上(ru2) (qiao4) 頭
立(chi2 chu2)驪(ju1)白(xi1)
二二、指出下面詩句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
A.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
B.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C.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D,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三、斷下列各句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X”。
1.漢樂府,指的是漢朝的樂府詩。漢樂府是漢朝詩苑中的奇葩,在
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對后世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
2.“五馬立踟躕”一句,是為了突出使君的馬多權勢大。
3.“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于’寫的是使君感謝羅敷的回答,希
望羅敷跟他一起回家。
4.羅敷盛夸自己夫婿是為了讓使君自形慚愧,不敢放肆,表現羅敷
的機智慧敏和忠貞不二。
四、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秦氏有好女2.但坐觀羅敷
3.問是誰家姝4,何用識夫婿
29.陌上桑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一、隅 敷 綺 捋 襦 帩
踟躕 駒 晰 二B 三 1 / 2.X3.X4./
三1.美2.因為3.美女4,憑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9
江西黃茅初中 龍永忠
學習目標:1、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全的表現手法;
2、評議人物;
3、背誦。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疏通大意,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導入 :
1.樂府及《樂府詩集》簡介:
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為“樂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詩歌。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多方面反映社會風貌。有描述征人思鄉的痛苦,暴露戰爭罪惡的;有鞭撻封建婚姻制度,漚歌男女愛情的;有披露封建統治階級橫征暴斂,敲骨吸髓欺壓百姓的。這些詩,都有較深的思想意義。在藝術創作上,樂府詩格律比較自由,雜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韻的。敘事性強。最突出的特點是剛健清新、質樸自然、文辭優美。
2.關于《陌上桑》
這是一首在東漢時期民間廣為流傳的詩歌,詩中的故事帶有濃厚的傳說性。過去有人對詩里的故事做過猜測,認為:《陌上桑》講的是趙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羅敷的事。羅敷出門采桑被趙王看見,趙王想把她霸占為妾,于是羅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制止了趙王的卑劣行為。還有人認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關。秋胡的故事最早見于劉向的《烈女傳》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車對她說:“力田不如運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便要娶她為妻,女子不從。秋胡來到家里,母親引他見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見秋胡是個負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這兩則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關系,現已很難考證。今天我們讀這首詩,應當把它當作一篇文藝作品來看詩,欣賞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藝術性。欣賞女主人公羅敷美麗、聰明、勇敢、忠貞,蔑視權貴的形象。
一、初讀正音明大意。
1、分組試讀明句讀。學生試讀,學生相互指出讀錯的地方。共同解決生字問題。
2、教師點撥或學生質疑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及在詩中的意義:
隅 敷 籠系 倭墮髻 緗綺 襦 捋髭須 著峭頭 踟躕 妹 寧可 千余騎 驪 鬑鬑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絲] 青色的絲繩。[籠]裝桑葉的竹籃。 [系]系物的繩子。 [籠鉤] 一種工具,采桑時用來鉤桑枝,行走時用來挑竹筐。 [倭墮髻] 種發髻名。其髻像云堆疊,歪在頭部的一側,是當時時髦的發式。 [明月珠]寶珠名。 [緗綺] 淺黃色有花紋的紡織品。 [孺] 短襖。 [行者]過路的人。 [下擔]放下擔子”[捋]撫摸。[髭須]胡須。 [著]戴。 [帩頭]包頭的紗巾。[但]只。[坐]因為,由于。
3、再讀有節奏。
分組競讀。然后學生互評,看誰更有感情。
教師點撥讀法:五個字的詩句,一般說來,前兩個字應方該稍慢,略帶拖腔,后三個字應該稍快。例如“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應讀作:“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其余依此類推。
4、齊讀明大意。
①齊讀;
②然后讓學生試譯全詩。
二、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1、給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概念:
正面描寫:從人或物的本身著筆進行描寫的稱為直接描寫,也稱為間接描寫。直接描寫著眼點是本身的情、狀、聲、態、色、香等等。
側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為鮮明、突出的描寫方法稱為間接描寫,又叫做側面描寫。
2、根據這一概念,請同學們找出詩中第一段中寫羅敷時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詩中寫羅敷夸夫時,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
①學生自由讀全詩;
②討論詩中哪些是正面描寫羅敷和其丈夫的?哪些是從側面描寫羅敷和其丈夫的?
三、小結:學生小結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特點。
四、運用:用側面描寫的方法來描寫“冷”。
①請哪位同學來正面描寫冷。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推測,正面寫“冷”,是很困難的。也許同學們會說:
“很冷!”、“冷得要命!”、“真是太冷了!”“……”
②當然,如果我們從側面的角度入手來展現現“冷”,情況就不一樣。
提示問題:
當強冷空氣來臨時,我們可以從極冷情況下“人”和“物”的具體表現,就可以讓“冷”無處藏身了。
比方說,人的穿戴、人的外貌、人的動作、人的語言、霧、冰、霜、北風、各種動物……這下“冷”就活畫了出來了。
③學生完成片斷作文。
第2課時
學習目標:評議人物及背誦
導:復習檢測:
1、釋其詩中之義并為劃線的字注音:
隅 敷 籠系 倭墮髻 緗綺 襦 捋髭須 著峭頭 踟躕 妹 寧可共載不
千余騎 驪 鬑鬑
2、評講上次片斷作文《冷》:①教師指定優秀范文讓作者自己讀作文;②學生共評作文;③教師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略作點撥。
一.自由誦讀全詩。
二.學生討論:
1、 本詩寫了羅敷哪兩件事?從中可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探究發現:采桑、拒誘。)
2、有人認為使君是個好色之徒,是個調戲良家婦女的惡棍。你贊同這種看法嗎?請闡述你的觀點并說說你的理由。
三.多樣分組競賽誦讀。
①男女競讀比響亮;②小組競讀比節奏;③同桌競讀感情。
四.拓展閱讀:
1、辛延年的《羽林郎》,并比較分析詩中的胡姬與羅敷的性格異同;
2、《上邪》的背誦默寫。
五.日常積累:
1、重點背讀默寫并評點以下詩句: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3、做人智慧積累:
①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面對強大的“敵人”要靠機智取勝,不可蠻拼。②還可以讓學生自由探究發揮:閱讀收獲體會大家談。
2004-12-3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10
江西黃茅初中 龍永忠
學習目標:1、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全的表現手法;
2、評議人物;
3、背誦。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疏通大意,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導入 :
1.樂府及《樂府詩集》簡介:
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為“樂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詩歌。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多方面反映社會風貌。有描述征人思鄉的痛苦,暴露戰爭罪惡的;有鞭撻封建婚姻制度,漚歌男女愛情的;有披露封建統治階級橫征暴斂,敲骨吸髓欺壓百姓的。這些詩,都有較深的思想意義。在藝術創作上,樂府詩格律比較自由,雜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韻的。敘事性強。最突出的特點是剛健清新、質樸自然、文辭優美。
2.關于《陌上桑》
這是一首在東漢時期民間廣為流傳的詩歌,詩中的故事帶有濃厚的傳說性。過去有人對詩里的故事做過猜測,認為:《陌上桑》講的是趙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羅敷的事。羅敷出門采桑被趙王看見,趙王想把她霸占為妾,于是羅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制止了趙王的卑劣行為。還有人認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關。秋胡的故事最早見于劉向的《烈女傳》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車對她說:“力田不如運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便要娶她為妻,女子不從。秋胡來到家里,母親引他見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見秋胡是個負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這兩則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關系,現已很難考證。今天我們讀這首詩,應當把它當作一篇文藝作品來看詩,欣賞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藝術性。欣賞女主人公羅敷美麗、聰明、勇敢、忠貞,蔑視權貴的形象。
一、初讀正音明大意。
1、分組試讀明句讀。學生試讀,學生相互指出讀錯的地方。共同解決生字問題。
2、教師點撥或學生質疑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及在詩中的意義:
隅 敷 籠系 倭墮髻 緗綺 襦 捋髭須 著峭頭 踟躕 妹 寧可 千余騎 驪 鬑鬑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絲] 青色的絲繩。[籠]裝桑葉的竹籃。 [系]系物的繩子。 [籠鉤] 一種工具,采桑時用來鉤桑枝,行走時用來挑竹筐。 [倭墮髻] 種發髻名。其髻像云堆疊,歪在頭部的一側,是當時時髦的發式。 [明月珠]寶珠名。 [緗綺] 淺黃色有花紋的紡織品。 [孺] 短襖。 [行者]過路的人。 [下擔]放下擔子”[捋]撫摸。[髭須]胡須。 [著]戴。 [帩頭]包頭的紗巾。[但]只。[坐]因為,由于。
3、再讀有節奏。
分組競讀。然后學生互評,看誰更有感情。
教師點撥讀法:五個字的詩句,一般說來,前兩個字應方該稍慢,略帶拖腔,后三個字應該稍快。例如“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應讀作:“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其余依此類推。
4、齊讀明大意。
①齊讀;
②然后讓學生試譯全詩。
二、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1、給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概念:
正面描寫:從人或物的本身著筆進行描寫的稱為直接描寫,也稱為間接描寫。直接描寫著眼點是本身的情、狀、聲、態、色、香等等。
側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為鮮明、突出的描寫方法稱為間接描寫,又叫做側面描寫。
2、根據這一概念,請同學們找出詩中第一段中寫羅敷時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詩中寫羅敷夸夫時,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
①學生自由讀全詩;
②討論詩中哪些是正面描寫羅敷和其丈夫的?哪些是從側面描寫羅敷和其丈夫的?
三、小結:學生小結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特點。
四、運用:用側面描寫的方法來描寫“冷”。
①請哪位同學來正面描寫冷。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推測,正面寫“冷”,是很困難的。也許同學們會說:
“很冷!”、“冷得要命!”、“真是太冷了!”“……”
②當然,如果我們從側面的角度入手來展現現“冷”,情況就不一樣。
提示問題:
當強冷空氣來臨時,我們可以從極冷情況下“人”和“物”的具體表現,就可以讓“冷”無處藏身了。
比方說,人的穿戴、人的外貌、人的動作、人的語言、霧、冰、霜、北風、各種動物……這下“冷”就活畫了出來了。
③學生完成片斷作文。
第2課時
學習目標:評議人物及背誦
導:復習檢測:
1、釋其詩中之義并為劃線的字注音:
隅 敷 籠系 倭墮髻 緗綺 襦 捋髭須 著峭頭 踟躕 妹 寧可共載不
千余騎 驪 鬑鬑
2、評講上次片斷作文《冷》:①教師指定優秀范文讓作者自己讀作文;②學生共評作文;③教師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略作點撥。
一.自由誦讀全詩。
二.學生討論:
1、 本詩寫了羅敷哪兩件事?從中可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探究發現:采桑、拒誘。)
2、有人認為使君是個好色之徒,是個調戲良家婦女的惡棍。你贊同這種看法嗎?請闡述你的觀點并說說你的理由。
三.多樣分組競賽誦讀。
①男女競讀比響亮;②小組競讀比節奏;③同桌競讀感情。
四.拓展閱讀:
1、辛延年的《羽林郎》,并比較分析詩中的胡姬與羅敷的性格異同;
2、《上邪》的背誦默寫。
五.日常積累:
1、重點背讀默寫并評點以下詩句: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3、做人智慧積累:
①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面對強大的“敵人”要靠機智取勝,不可蠻拼。②還可以讓學生自由探究發揮:閱讀收獲體會大家談。
2004-12-3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11
陌上桑
漢樂府
教學目的
1.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本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3.學習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4.理解主人公羅敷忠貞不二、機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
1)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詩中用種種修辭手法來刻畫羅敷形象的寫法。
2.難點
1)本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2)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隅(yu2 )敷(fu1)籠系(ji4)倭(wo1)墮(duo4)
髻(ji4)緗(xiang3)綺(qi3)襦(ru2)捋須(lv3)
髭(zi1) 著媜頭(zhuo2 qiao4) 踟躕(chi2 chu2)妹(shu1)
寧可(ning4)千余騎(ji4)驪(li2)鬑鬑(lian2)
2,查字典,參照課文注釋,理解文意。
二、導入
1.樂府及《樂府詩集》簡介:
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
為“樂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詩歌。
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
《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
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內容豐
富,題材廣泛,多方面反映社會風貌。有描述征人思鄉的痛苦,暴露戰
爭罪惡的;有鞭撻封建婚姻制度,漚歌男女愛情的;有披露封建統治階
級橫征暴斂,敲骨吸髓欺壓百姓的。這些詩,都有較深的思想意義。在
藝術創作上,樂府詩格律比較自由,雜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
些是不用韻的。敘事性強。最突出的特點是剛健清新、質樸自然、文辭
優美。
2.關于《陌上桑》
這是一首在東漢時期民間廣為流傳的詩歌,詩中的故事帶有濃厚
的傳說性。過去有人對詩里的故事做過猜測,認為:《陌上桑》講的是趙
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羅敷的事。羅敷出門采桑被趙王看見,趙王想把她
霸占為妾,于是羅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制止了趙王的卑
劣行為。
還有人認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關。秋胡的故事最早
見于劉向的《烈女傳》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
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車對
她說:“力田不如運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便要娶她為妻,女子不從。
秋胡來到家里,母親引他見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見秋胡是個
負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這兩則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關系,現已很難考證。今天我們讀
這首詩,應當把它當作一篇文藝作品來看詩,欣賞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
超的藝術性。欣賞女主人公羅敷美麗、聰明、勇敢、忠貞,蔑視權貴的形
象。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語音準確,節奏分明,讀出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二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絲] 青色的絲繩。[籠]裝桑葉的竹籃。[系]系物的繩子。
[籠鉤] 一種工具,采桑時用來鉤桑枝,行走時用來挑竹筐。
[倭墮髻] 種發髻名。其髻像云堆疊,歪在頭部的一側,是當時時
髦的發式。
[明月珠]寶珠名。
[緗綺] 淺黃色有花紋的紡織品。
[孺] 短襖。
[行者]過路的人。
[下擔]放下擔子”[捋]撫摸。[髭須]胡須。
[著(Zhuo2]戴。[帩頭]包頭的紗巾。
[但]只。[坐]因為,由于。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使君]漢代對太守或刺史的稱呼。
[五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馬拉的車。漢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馬拉
車。
[踟躕]徘徊,停滯不前的樣子。
[殊]美麗的女子。
[謝]這里是“請問”的意思。
[寧可]愿意。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一何]怎么這樣。
[東方]指夫婿當官的地方。
[千余騎]泛指跟隨夫婿的人。
[上頭]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 憑什么。[識] 辨認。
[腦] 深黑色的馬。[駒] 兩歲的馬。這句說騎著白馬,后面跟著騎
著小黑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絡] 這里指網狀物兜住。這句說馬頭上戴著金色的籠頭。
[鹿盧劍]劍把用絲絳纏繞起來,像鹿盧的樣子。
[千萬余]成干上萬(錢)
[府小吏]太守府中地位卑下的小官吏。
[朝大夫]朝廷中大夫的官職。
[侍中郎] 出入宮禁的親近官員。
[專城居] 一城之主,如太守在史一類的官。[專]獨占。
[晰] 白。指皮膚潔白。
[羹]須發疏薄的樣子。[頗] 略。
[盈盈]同下面的“冉冉”都是形容舉步輕緩,從容大方的樣子。
[殊] 出色,與眾不同。
5.請學生翻譯全文。
6.再次朗讀課文。
7.提問:作品是怎樣表現羅敷美貌的?
討論并歸納:
1)寫羅敷出場的環境美“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渲染,烘托了
羅敷之美。
2)寫羅敷采桑工具精美“青絲為籠系,桔枝為籠鉤”,陪襯產托了
羅敷之美。
3)寫羅敷服飾的華美“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
綺為上襦。”借服飾描寫羅敷的外貌美。
4)寫眾人為羅敷的容貌美所傾倒,借助他人的反應,從側面寫出
羅敷的美。
8.提問:課文第2段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使君被光艷照人的羅敷所吸引,打起了鬼主意,仗
著權勢,想誘使羅敷跟他走。
先寫使君權勢顯赫,坐著五馬大車,帶著隨從,威風凜凜地從南方
而來,一見到美貌的羅敷就徘徊不前了。接著派出隨從去打聽,得知羅
敷正值青春妙齡,更是想入非非,按捺不住荒淫之心,急忙親自走向前
去對羅敷提出無理要求,要羅敷跟他一道回去。這段詩歌形象地表現
了封建官僚使君這個好色之徒的丑態,揭露了他骯臟的靈魂。
9.提問:課文第3段寫羅敷面對使君,怎樣痛斥他的無理,表現羅
敷的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
夫”’斥責、嘲諷使君的愚蠢,貪婪,表現了羅敷不慕權勢、不畏威逼的勇
敢性格、高貴的品質。
10.提問:羅敷如何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討論并歸納:
1)夸耀夫婿官高位顯:“東方干余騎,夫婿居上頭。”
2)夸耀夫婿赫赫威勢:“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3)夸耀夫婿雍容富貴:“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
值千萬余。”
4)夸耀夫婿接連升遷,前程遠大:“十五府小吏……四十專城居。”
5)夸耀夫婿堂堂儀表:“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
6)夸耀夫婿風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7)眾多官員盛贊夫婿:“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11.提問:羅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無恥的使君依仗權勢戲誘羅敷,羅敷則針鋒相對,以
夸耀夫婿椰輸壓倒對方,使他自形慚愧。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
身”的策略。
12.提問:羅敷運用這種策略表現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討論并歸納:表現她機智勇敢,善于斗爭。
13.提問:請概括本詩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詩敘述一個采桑女嚴詞拒絕使君戲誘的故事,深刻
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惡,贊美女主人公忠貞、機智和反抗強暴的精
子。
14.提問:本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
1)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羅敷熱愛勞動,對愛
情忠貞不二,這是羅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實可信的現實主義的描寫。
但描寫羅敷的美貌和對夫婿的盛夸則是理想化的夸張的,富有浪漫主
義色彩。作者把現實主義的描寫和浪漫主義的夸張結合起來,使羅敷
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從而突出了中心。
2)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詩中寫使君是用正面描
寫,寫羅敷的美貌基本上用側面烘托的方法,這樣既豐滿了人物形象,
又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四、小結
《陌上桑》描寫的是一個使君調戲采桑女子而遭嚴辭拒絕的故事,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惡,贊美了女主人公的堅貞、勇敢和機智。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正面描
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同時還善于從生活中攝取富有戲劇性的場面,
人物性格通過矛盾沖突加以展示,筆法顯得格外經濟。通篇用五言,揮
灑自如,語言樸實無華,文辭錯落有致;特別是采用了對話的形式,給人
以親切、逼真的感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五、作業
1.完成課外練習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
東南(yu2) 羅(fu4) 緗(qi3)
(lv3)髭須 上(ru2) (qiao4) 頭
立(chi2 chu2)驪(ju1)白(xi1)
二二、指出下面詩句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
A.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
B.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C.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D,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三、斷下列各句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X”。
1.漢樂府,指的是漢朝的樂府詩。漢樂府是漢朝詩苑中的奇葩,在
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對后世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
2.“五馬立踟躕”一句,是為了突出使君的馬多權勢大。
3.“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于’寫的是使君感謝羅敷的回答,希
望羅敷跟他一起回家。
4.羅敷盛夸自己夫婿是為了讓使君自形慚愧,不敢放肆,表現羅敷
的機智慧敏和忠貞不二。
四、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秦氏有好女2.但坐觀羅敷
3.問是誰家姝4,何用識夫婿
29.陌上桑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一、隅 敷 綺 捋 襦 帩
踟躕 駒 晰 二B 三 1 / 2.X3.X4./
三1.美2.因為3.美女4,憑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學習本文正面、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
在學生朗讀、復述的基礎上,通過對比閱讀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主人公羅敷不畏強暴、堅貞不屈、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體會不同作品的社會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1、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2、系統地對作品進行對比并發現作品不同特點。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比較閱讀法。
四、教學設想:
主問題設計:
本文和《魯秋潔婦》兩個故事的異同有哪些?
人物形象的區別
情節的不同所體現的不同階級的訴求
五、教學過程設計:
1、用快速的方法誦讀課文。
2、討論探究以下問題:
(1)請盡量多的說說本文和《魯秋潔婦》兩個故事有哪些異同。
(2)作者是如何展現羅敷非凡的美的?課文沒有直接描寫羅敷的容貌,你能感受到她的美嗎?——“五馬立踟躕”中“立”的理解。
(3)兩個故事中的男性在文中的價值。
(4)兩個故事的不同社會價值。
明確:
問題(1)設計的目的在于考察學生的概括能力、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能力;
問題(2)則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這是展現羅敷外表美和人格美的地方,教學的重點在于對羅敷美的展現的描寫角度上。
問題(3)和(4)的設計連同上面的兩個問題是對文本的深入挖掘,是嘗試,是本堂設計中的最難點,人物形象的分析,可能有部分學生會對使君這個人物一票否決,應該讓學生認識到他對羅敷的美的展現也起到襯托作用。
六、作業設計
1、對文章根據剛才的理解,從內容、主題、寫法特點及語言等角度出發,進行發現探究,用“這是一首……的詩”的句式說話。
如:這是一首敘述采桑少婦嚴詞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的.詩。
2、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請試著說說羅敷、秋胡子妻、木蘭、劉蘭芝這幾位女性的不同之處。
3、拓展練習:運用側面烘托手法寫人。可表現一個人的惹人喜愛,表現一個人的外表的某個特點,表現一個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質,或展示一個人的身世等。
八、板書設計:
《陌上桑》與《魯秋潔婦》
陌上桑魯秋潔婦
人物:外貌美——直接、間接描寫;男性在文中的作用
桑女受辱故事:結局——對于刻畫人物的作用
思想情感:不同階層的不同訴求、不同作品的價值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13
陌 上 桑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太陽從東方升起,照到我們秦家的樓房。秦家有位美麗的少女,本來取名叫羅敷。羅敷很會養蠶采桑,(有一天在)城南邊側采桑。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籃子上的提柄。頭上梳著倭墮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短襖。走路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著胡子(注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脫掉帽子整理儀容。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回來后互相埋怨生氣,只因為觀看羅敷。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太守乘車從南邊來了,拉車的五匹馬停下來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過去,問這是誰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羅敷。”太守又問:“羅敷年齡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歲還不足,十五歲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問羅敷,“愿意一起坐車嗎?”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上前回話:“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來有妻子,羅敷我本來有丈夫。(丈夫當官)在東方,隨從人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頭。憑什么識別我丈夫?騎白馬后面跟隨小黑馬的那個大官就是,用青絲拴著馬尾,那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腰中佩著鹿盧劍,寶劍可以值上千上萬錢,十五歲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歲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歲成為一城之主。他長得皮膚潔白,疏朗朗略微長一點胡須;他輕緩地在府中邁方步,從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會時)在座的有幾千人,都說我丈夫與眾不同。”
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認識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學習本文正面、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在學生朗讀、復述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主人公羅敷不畏強暴、堅貞不屈、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教學重點:
1.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詩中運用種種寫作手法來刻畫羅敷形象的寫法。
教學難點:
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體味民歌的語言特點。討論點撥法。
教學時間:
1.5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同學們,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愛,美女,人人欣賞,尤其在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精神需求高度膨脹的今天,人們對美的欣賞與追求更是趨之若騖。大家會經常聽說超男、超女、香港小姐亞洲小姐、世界小姐,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那么,同學們,你們知道知道美的標準是什么嗎?”今天,就請你們當一回評委,拿出美的標尺來評一評誰更美?當然,我們同學也要一比高下,不過,今天的參賽選手來自《樂府詩集》,1號選手是《陌上桑》中的`秦羅敷,2號選手是《木蘭詩》中的花木蘭。
評委們評說要有依據呦,請大家做好準備:
1.熟讀相關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等材料,疏通文意,把握課文內容。
2.掌握《樂府詩集》
3.思考并歸納以下問題:
(1)秦羅敷美在哪里?怎么體現的?花木蘭美在哪里?怎么體現的?請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以當時的社會視角評價誰更美?
(2)使君是個什么樣的人?
(3)現在人們美的標準是什么?
(4)搜集“美”,共同欣賞。
同學們知己知彼方可取勝,充分利用網絡或圖書等各種學習手段吧,讓真正的美在你手中綻放。
二、活動過程
1.合作交流,依次討論分析思考題,大膽探究:
首先,各小組組內交流學習成果,討論分析疑難問題,整和學習資源,形成本組的觀點和依據。
其次,各組代表發言闡述觀點,論述依據。本組可補充,異組可反駁。
最后,師生點評。
2. 誦讀詩歌,感受美麗。
三、活動小結
1.對文章根據剛才的理解,從內容、主題、寫法特點及語言等角度出發,進行發現探究,用“這是一首……的詩”的句式說話。
如:這是一首敘述采桑少婦嚴詞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的詩。
這是一首歌頌(贊美)中國古代勞動婦女的機智、勇敢的性格的詩。
這是一首揭露封建官僚荒淫無恥的生活及卑鄙齷齪的精神世界的詩。
這是一首以記敘為主,融以描寫、抒情的敘事詩。
2.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塑造了美麗動人的女主人公——羅敷的形象,她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速讀課文一遍,理解羅敷這個形象,用“羅敷是一個……”的句式說話。
如:羅敷是一個以采桑養蠶為業的年輕美貌的農家女。
羅敷是一個具有雙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個貴婦人,又是一個采桑女。
羅敷是一個美麗、堅貞、純潔的農家女子。
羅敷是一個不畏權勢、勇于斗爭、善于斗爭、維護婦女尊嚴的具有無窮人格魅力的形象。
羅敷是一個集儀表美、內心美于一體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3.寫法和主題小結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是很有特色的,作者將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同時還運用了排比、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
《陌上桑》描寫的是一個使君調戲采桑女子羅敷而遭嚴辭拒絕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惡無恥,贊美了女主人公的不畏強暴、堅貞不屈、勇敢機智、善于斗爭的精神。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拓展練習:運用側面烘托手法寫人。可表現一個人的惹人喜愛,表現一個人的外表的某個特點,表現一個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質,或展示一個人的身世等。
板書設計
課文 參賽選手 事跡 外貌(外在) 性格品質(內在) 樂府小姐
《陌上桑》 秦羅敷
《木蘭詩》 花木蘭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15
陌上桑教學案例
南安市東田中學林海參
教材分析:
漢樂府民歌《陌上桑》是語文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通過羅敷與太守面對面的斗爭,歌頌了一個美麗、機智、不慕權貴的女性形象。學習本文,讓學生體會作者刻畫人物的寫法,了解漢樂府民歌的特點,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分析:
七年級(上)的學生接觸文言文時間不長,對于文言文的閱讀還有較相當的難度,因此在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特點,因材因人而施教,在教學中養成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質量。
設計理念:
1、在教學時,老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
2、在教學中應善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閱讀的情感體驗。
教學目標 :
1、了解漢樂府的知識。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會文中側面描寫的表達作用,
3、通過討論交流,養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習慣。
4、體會主人公形象的性格特點,養成正確的審美觀。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反映的社會現實,理解羅敷形象的特點和意義。
2、學習側面描寫的方法,體會夸張、排比等修辭方法的作用。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師問:“一個人在你的眼里怎樣才是美的?”
(利用學生對于人美的問題的興趣導入 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同時此項設計也切入了文章人物的不僅外表美而且心靈美的特點。上課時學生對這一問題,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但最終還是能一致認為“一個人的外貌美是次要的,心靈美才是做人的根本。”)
二、交流在課外搜集到的有關漢樂府民歌的資料。師再進行必要的補充。
樂府本是漢代專門掌管音樂的官署,職責之一是搜集民間俗曲和歌辭。漢代人把樂府機關收集整理、編錄演奏的詩篇稱為“歌詩”,后人稱為“樂府”或“樂府詩”。樂府詩既包括來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創作的詩歌。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宋人郭茂倩編有《樂府詩集》,我們曾在上一單元學過南北朝時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今天學習漢代樂府詩《陌上桑》。
(我校是一所農村初中校,要以為此環節學生會出現尷尬,但在上課時,卻發現學生搜集到的資料雖然不多,但表現出的積極性卻挺高的,有的利用課余時間跑到五公里外的書店去購買了輔助課內課文的資料,有的從家里找到了《中國文學史》,有的從歷史課本中找來了資料等。這著實讓我吃了一驚。)
三、聽朗讀材料,正音(出示小黑板):
陌(mò) 隅(yú) 敷(fū) 籠系(xì) 倭(wō)墮(duò)髻(jì) 緗(xiāng)綺(qǐ)襦(rú) 捋(lǚ) 髭(zī) 著(zhuó) 帩(qiào) 踟(chí)躕(chú) 姝(shū)寧(nìng) 載(zài) 不(fǒu) 騎(jì) 婿(xù) 驪(lí) 系(jì)馬尾 絡(luò)皙(xī) 鬑(lián) 盈(yíng) 冉(rǎn) 趨(qū)
(在進行課改的同時我們還是不忘基礎知識的掌握)
四、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參考課文底下的注釋,小組合作梳理課文的內容。能用現代漢語把課文翻譯。
按號數讓學生試著翻譯課文,師生互動指出其不夠準確的地方。提醒學生注意如下的字詞(準備好小黑板):善:擅長,很會 但,只是;坐,因為。謝:請問。寧可:愿意。共載:一道乘車而去。不:同“否”。 為人:指外表。*冉冉:緩慢的樣子。*趨:慢步走。*坐:同“座”。
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文章內容及人物形象進行探究,學生討論后,師生互動歸納并板書如下:
內容:(一)寫羅敷美貌 (二)使君垂涎羅敷美色,向她提出無禮要求 (三)寫羅敷拒絕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壓倒對方
人物形象:羅敷 美麗、勤勞、機智、勇敢、不畏強暴、蔑視權貴、據理力爭、恪守操守
太守:荒淫無恥
六、讓學生合作探究本文的寫法,或就學習中的困惑提出來讓全班來解決。然后師生互動共同完成。
(一)正側面描寫:第一段首先使用側面(間接)描寫,寫羅敷美好的住所:陽光照耀的秦氏樓,描寫采桑用的精美器物;接著正面(直接)描寫羅敷精美華麗的服飾;然后又用側面描寫,借助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如癡如呆的反映表現對羅敷的傾慕。主要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即使不再使用正面描寫,我們已能感受到羅敷絕美的姿容了。
此問題探究后,可讓學生根據自己想象中羅敷的美用語言文字給她畫像。
(此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比較領會正側面描寫的表達作用,學生在課堂上也能積極地參與,但是比較后認為在本文中對美的描寫還是側面描寫好,因為能為我們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第三段用所乘之馬及馬的裝飾物、腰間佩劍等側面烘托丈夫的地位,用同座之人的表現烘托他的出色、與眾不同;其他是正面描寫,寫丈夫雍容大度、漂亮瀟灑。
(二)修辭手法:如第一段的排比和夸張,第四段的夸張。
七、拓展和延伸
詩沒有交待這場矛盾沖突的結局,你認為會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八、作業 :熟讀課文,并預習《詩五首》。
(教后反思:教學過程 中由于讓學生思考的時間多,也大膽地讓學生去質疑,特別是六七兩個環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高可以說是上課過程中的亮點和高潔,如有學生提出“從羅敷的服飾看,羅敷肯定是全非常富有的家庭,在古代像這樣的女子還要參加勞動嗎?”“太守在向她求婚時,還是挺有禮貌的,是派人去且彬彬有禮的,這能說是荒淫無恥嗎?”“羅敷才十六七歲,但后在夸耀她的丈夫時為什么有一個四十歲的丈夫呢?她是不是個妾呢?”等等,老實地說,這篇文章教了十幾年,參加課改時才第一次碰到以前的學生或許也有想過但未必敢說的如此生動的有價值的問題,這同時也告訴我,在閱讀教學過程 中,我們只有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理解學生的閱讀領悟,才能真正實現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閱讀再創造的閱讀文本。第七個環節中,學生的回答也是挺積極的如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想見使君那種頹喪、尷尬的狼狽相;也有的學生說可以想到羅敷揚眉吐氣、獲勝而歸的神情;也有的想象說如果太守真的荒淫,那么他肯定會來反復的……。如果說做得不足的是班級中有一小部分的后進生,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如何去充分地提高這一小部分學生的參與度,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陌上桑》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認識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學習本文正面、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在學生朗讀、復述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主人公羅敷不畏強暴、堅貞不屈、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教學重點
1、了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詩中運用種種寫作手法來刻畫羅敷形象的寫法。
教學難點
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樂府及《樂府詩集》簡介: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為“樂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詩歌。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最突出的特點是剛健清新、質樸自然、文辭優美。
有兩個成語:“沉魚落雁”和“閉月羞花”,都是形容女子的美麗無比的。
2、古人寫美女的手法:烘云托月法,又叫綠葉扶花。“綠葉點綴花更艷,淡月掩映月愈明。”紅花再好,也要綠葉扶持。俗語說:“馬上看將軍,花間看美人。”駿馬與花枝,是對將軍與美人的烘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這樣描寫楊貴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是用“六宮粉黛”、“三千佳麗”作陪襯,烘托出楊玉環超凡脫俗、不同凡響的美。
二、解題。
《陌上桑》又名《艷歌羅敷行》,是東漢時代一首著名的樂府民歌。
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正音。 這首民歌刻畫了秦羅敷這一形象,她美麗、善于勞動,言辭鋒利,對于不軌之徒敢于斗爭,且善于斗爭,人民通過她的口說出了他們的愿望和要求。
三、朗讀全詩,注意字音和節奏。
四、學生結合注釋,翻譯全文,弄清大意。
1、重點字詞。
寧可:何可,“寧”就是“何”,同義復用,意思是”是不是可以。 公府、府中:都指太守府。 冉冉:從容地。 盈盈:輕輕地。 坐:通“座”,座位。 趨:小步快走。致:表達。 驪:純黑的馬。東方:方位名詞用作省略了的動詞“來”的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從東方。 頗:副詞,稍微。幾何:多(大)。著:通“著”,戴。但:只。 緗:杏黃色。 系:動詞用作名詞,絡繩。 青:黑色。名:名詞用作動詞,叫做。
2、翻譯課文。
五、作業。
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