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5篇)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1
課堂實錄:《致女兒的信》
李鎮西
音像出版社要給我制作課堂實錄的光碟,于是上周我借班上了一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女兒的信》。應該說,這堂課上得不錯,現場文字記錄的鐵皮鼓直說感動,他還說當我說下課時,他感到很驚訝:怎么這么快就下課了。但是我決定重上一遍,因為我突然想到,應該讓我自己班上的學生隨光碟“面向全國發行”!
當我給學生們說這個想法時,全班學生興奮得不得了,掌聲幾乎要把房頂沖破!我說:“若干年后,如果你們想年李老師了,想念同學們了,便拿出這堂課的光碟看看!甚至你們老了以后,還可給你們的孫子放這光碟說,看爺爺(奶奶)當年讀高中上課的情景!”同學們哈哈大笑。
今天下午,我和學生乘車來到四川省電教館。說實話,上課之前,我根本沒有關于這堂課任何具體設想,我追求一種課堂的生成性,一切看學生的現場反應,在隨機進行相關的引導。只有一點非常明確,這堂課一定要一切圍繞學生轉,真正體現出尊重學生,寓引導于對話之中。盡管上周的課也不錯,但我不想重復那堂課的具體程序,也不可能重復,因為學生不同嘛!
我們在攝像室坐好了,正準備上課,教科所吳老師突然走進來說別忙,原來她認為學生統一穿校服色彩太單調,她建議同學們可以把校服脫了,讓學生穿在里面的毛衣、春秋衫的色彩露出來。學生們聽話地紛紛脫下校服外套,于是,我眼前的學生變成色彩繽紛起來。
攝像師給我示意可以開始上課了。于是我對同學們說:“好,咱們上課!”
隨著值日生朱雅蘭一聲響亮的“起立”,同學們齊刷刷地站了起來,一雙雙明亮的眼睛看著我。
我審慎地鞠了一躬:“同學們好!”
同學們齊聲喊:“老師好!”
“謝謝!請坐!”我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新課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叫《給女兒的信》(我一邊說一邊轉身板書:“給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作者是蘇霍姆林斯基。那么這篇文章咱們怎么學呢?作為一篇自讀課文,主要是自己讀,看看有什么感悟,什么問題或者什么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來大家交流,分享,李老師呢,就和你們來作一些探討,也和大家分享。”
從學生的閱讀程序來說,他們接觸一篇新文章首先克服字詞障礙。本來,我當然可以給學生列一些可能不認識的字,但我想,我以為他們不認識的字,他們就不認識嗎?恐怕不一定。而且,我以為他們認識的字,恐怕他們也不一定能夠認識。再說,這個同學不認識的字,可能那個同學不一定不認識。反之亦然。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學生自己說,他們在閱讀中遇到過那些不認識的字。
于是我又說:“我們接觸一篇課文首先是從接觸字詞開始的,那么我要問,哪些同學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然后查過哪些字詞?大家交流一下。如果你們沒有,李老師就要問你們了!
黃泳第一個舉手:“我查過‘抔’。
我問:“在什么課文地方?要說清楚!
“在課后練習里,‘讀讀寫寫’的第三個字!彼f。
“哦,在這兒,讀什么?”我問她。
黃泳說:“pou”
“讀幾聲?”
“二聲!
“很好!”我又問全班同學,“同樣是這個字,查過的舉手!
許多同學都舉起了手。我笑了:“呵呵,不少呀!哪些同學在沒有讀這篇文章之前就認識認識這個字?”
無人舉手。
“哦,沒有!蔽艺f,“那么,你們還查過哪些字呢?”
依然無人舉手。
“沒有?”我說,“這就是說本文的字你們都認識了?好,那李老師要考考你們了。李老師有點疑惑要問大家――看第15自然段第四行。我請一個同學讀一下‘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經蓋起一……’,后面這個字讀什么!
有同學舉手了,我說:“別舉手!我抽一個同學起來讀――請余鑫同學來讀!
余鑫站了起來,很自信地讀:“dòng”
我說:“很遺憾你讀錯了,這個字應該讀zhuang。一‘幢’!我知道你以為自己能夠讀正確而沒有去查。那么有沒有一個dòng字呢,有的,但是寫法不一樣!
有同學插嘴:“那是一個木字旁,再加一個東。
我點點頭:“對!我們四川人很容易把一‘幢’讀成一‘棟’!以后可別讀錯了。李老師還有一個字要考大家,第八段第二行‘在他們目光接觸的……’”
有同學忍不住小聲讀了出來。
我趕緊制止:“不要說!我請馬雯婕讀!
馬雯婕讀:“剎(cha)那間!
我問:“她讀對了沒有?”
鄭毓秀急切地站起來說:“應該讀sha!”
更多的同學說:“應該讀cha!”
“對!應該讀cha!”我肯定地說。
看著有點不好意思的鄭毓秀,我接著說:“不過,鄭毓秀雖然讀錯了,但通過這么一糾正,你印象就比較深對不對?我問大家,這個字有沒有讀sha的時候?”
同學們說:“有!”
我說:“對,這是一個多音多義字!畡x車’的‘剎’便讀sha。但在這兒讀‘剎(cha)那間’。還有沒有其他的字?沒有了啊?一會兒我說不定還要考你們的,呵呵。我要強調的是,查字詞時我們往往容易去查那些沒見過的字,而我們經常所見的字讀錯了卻不知道。”
字詞解決了,應該正式進入課文了,我一直堅持認為,對一篇課文的閱讀應該從學生開始,而不是從教師開始。如果從教師開始,就應該是教師提出什么重點什么問題或者展示什么多媒體課件,無論這些問題或課件設計得多么好,這一切都是著眼于教師怎么“教”!而在我看來,自讀課文更多的應該著眼于學生怎么“學”!因此,我決定從學生的感受開始進入這篇課文的教學。
我對同學們說:“這篇文章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同學們讀了一遍以后你們第一個感覺是什么?有什么想法?大家不妨談談。”
鐘雪飛把手舉了起來:“我覺得一般的父親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會對他女兒這樣說的,但是蘇霍姆林斯基卻對他女兒談什么是愛情,很不一般,他和一般的父親不一樣!這點我印象特別深。”
我問:“和鐘雪飛有相同感覺的舉手!
大部分同學舉起了手。我說:“看來多數同學有和鐘雪飛一樣的第一感覺。那么我有一個問題,你們可要實話實說――你們在14歲有沒有想過愛情?放心,李老師不會問你具體是怎么想愛情的!
大家忍住不笑了,同時紛紛舉手。我一看,絕大多數同學都舉起了手。
我說:“把手放下!嗯,多數人想過。但想過以后又問過父母的同學,請把手再舉一下?”這次卻只有四個同學舉手。
“好,我們請舉手的四個同學談一談,當你們在父母面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們的父母是怎么說的?蘇暢,你先說好嗎?”
蘇暢說:“我問過父母,他們說,現在問這些做什么,長大了就知道了!
大家笑了,我也和同學們一起笑了。
我問汪洋同學:“你的父母怎么回答你的呢?”
汪洋同學說:“我媽給我講愛情是世間很美好的一種情感,然后說她和我爸那樣就叫愛情。”
大家又笑了。
“那么,王楠楠的父母又是怎么告訴你的呢?”
王楠楠說:“我是和爸爸閑聊時問到的,他告訴我,每個人所經歷的都不一樣,愛情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要*自己去體會。”
然后我請黃泳說,黃泳回答:“其實是我媽媽給我講的,她說每個人所面對的愛情都不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情,要看你怎么處理!
我說:“我覺得這四位同學的家長都不錯,都能真誠面對孩子的提問。只有蘇暢的父親回答得好像比較敷衍一些。呵呵!不過還好,沒說你小小年紀怎么就喜歡胡思亂想!
大家都笑了起來。
“可是,”我話鋒一轉,“為什么只有四個同學問了爸爸媽媽呢?其他同學也想過愛情為什么沒有問過你們爸爸媽媽呢?”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不敢。”
我說:“不敢?如果問又會怎么樣?好,我們現在就想像一下,如果你們問爸爸媽媽,估計他們會怎么說?”
李運舉手站了起來:“我父母會花四個小時來教訓我!”
大家笑了。
“嗯,你的家長可能會說你現在別想這些!是吧?”我問。
李運說:“是!
楊曉梅站了起來:“我的媽媽會說,你這么小的年紀,像這些干啥,還不好好學習!我知道我如果問了,我一定不會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我說:“是啊,爸爸媽媽不說,可是你們會想呀!并不因為沒有人回答你們就不想愛情了。就像是到了春天花一定會開放,到了秋天果實一定會掛滿枝頭,你們在一天天長大呀!我覺得你們,包括多數同學都很現實,知道爸爸媽媽不會回答,所以輕易不會去問這個問題。在中國,很少有父母像剛才四位同學的家長這樣開明。李老師也有一個和你們一般大的女兒,你們猜猜,李老師的女兒問過我沒有?”
學生齊聲說:“問過!”
“沒有!”我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外,大家笑了起來。
我繼續說:“我就知道你們會猜錯。呵呵!但是在我女兒十四歲的時候,我主動給她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寫的這封信,為什么?大家知道,蘇霍姆林斯基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覺得女兒在慢慢長大,我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對待自己女兒一樣,也主動告訴我的女兒什么叫愛情。”
略微停頓了一會兒,我說:“剛才幾位同學的父母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回答相比還是有有區別的,比如,第一,在表述形式上,你們家長都給你們講道理,而蘇霍姆林斯基是用講童話的形式。第二,你們父母都講每人的愛情不一樣,但是既然是都是愛情就有共同的特點,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講的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的情感。現在我們看看蘇霍姆林斯基是怎樣講愛情的。下面同學們把課文快速看一下,把你喜歡,欣賞的語句勾出來,或者不懂的畫出來。一會兒我們交流感想,或者提出問題,李老師一會兒也給同學們談談我的體會!
教師里一下安靜了,同學們都開始快速閱讀課文。我一邊巡視,一邊繼續提醒:“你特別欣賞的句子。甚至你有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勾出來。不懂的問題也可以記在那兒,一會兒可以提出來。”
學生繼續默讀。
幾分鐘后,我說:“好了,很多同學都看了一遍了,咱們交流一下。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或者某些段落甚至一個句子一個詞,最能打動你的……都可以說說。哪位同學先來說一說?”
汪洋同學舉手了,她站起來說:“這句話特別打動我――‘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句話我覺得寫得很真實,每個人都會死,但在生的時候有過愛情,愛情就會通過你的生命延續。
汪洋的回答真實地反映了她的理解,這個理解我認為是正確的,不過我感到還不完整。本來我可以幫她補充,但我想還是讓學生來補充,于是我說:“汪洋對這段文字印象比較深,同學們對這句話還有沒有不同的理解或補充?”
鐘雪飛舉手站了起來:“我覺得這句話還有一個意思,有了愛情兩個人才能走到一起,這樣才能夠延續后代,這也是生命的一種繼承!
我說:“對,我同意鐘雪飛的補充,他的補充很重要。我也談談我的理解,愛情無疑是一種精神的東西,但不僅是精神的東西,它有著生物性的基礎,也包含了人的自然結合,包括人類的生生不息。有了愛情,才有相愛的人之間的結合,才有了后代。但是我們今天談論愛情更多地是贊美精神的東西,因為我們是人!每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絕大多數人不過就是幾十年,但愛情是永恒的。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已經死了多少年了,但是他們因愛而化作的蝴蝶一直飛翔到今天!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因此,人不免一死,但愛情的力量卻永遠延續下來。”
李文思舉手了,她說:“第15自然段有這樣一句――‘上帝在這對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一種無以倫比的美……’我是第一次聽到用‘無與倫比’這個詞形容愛情,我對這個詞有了感覺,就是愛情居然能夠產生這樣強大的魅力!”
讓學生自由發言,并非取消教師的引導。理想的境界,是學生和老師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進,同時,教師又不知不覺地引領著學生。這里的關鍵,是教師要善于捕捉契機――敏銳地發現學生發言中和文本重點的結合點或鄰近點!說實話,在課前我所能想到的最大的教學難點,就是這篇文章很容易上成以“正確認識愛情”為內容的主題班會!我提醒自己:必須上成語文課,盡可能引導學生在認識愛情的同時,又注意課文的文學性或者說寫作藝術。因此,在這之前,雖然表面上我和學生在輕松地聊著,但實際上,我一直在關注著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我在等待,等待著學生自由交流和教師主動引領的最佳切入口,F在,李文思的發言讓我心里一亮:機會來了!
我說:“李文思的發言很好。她指的這個語言點是上帝的第二次發現。那么,我們不妨暫時停留在這里研討一下,我們圍繞上帝看到的東西來看一下,課文說‘上帝在他們身上看見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美和一種從未見過的力量”,我想問,上帝這樣‘看見’過幾次?”
同學們七嘴八舌,有說兩次的,有說三次的。
我要同學們注意看課文本身,然后多數同學說“三次”,于是我說:“至少有三次,是吧?同學們馬上這三次找出來,看看上帝三次看見了什么,看見的是不是同樣的東西。”
同學們立即仔細看課文,認真地找了起來,同時同方同學之間不時小聲議論。
有同學說:“第一次看到的是愛情!
我和他們碰撞起來:“看到的是愛情?不對吧?那是大天使對上帝所見的解釋和概括!
同學們繼續尋找并思考上帝三次究竟見到了什么。
我和學生一起找一起分析:“第一次是什么?‘上帝從那目光中發現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美與一種從未見過的力量。’看到的是什么?”
同學們齊答:“美和力量!”
“第二次看到的呢?”
同學們說:“還是美和力量,第三次是同樣的東西!
“對!”我繼續引導,“但是三次同樣的美在他的眼里是有沒有區別呢?或者說三次有什么不同?書上有的,你只需要扣住這句話的語言。第一次看見的美是什么?”
有同學插嘴:“愛情!
“這是大天使給他概述的呀!” 我笑了,然后繼續追問,“上帝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多數同學回答:“不可理解的美。”
我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對,在這兒作者想說的是,上帝的眼光漸漸地表現了愛是一種美,一種力量。這種美在人類看來是很常見的,但在上帝看來是‘不可理解’的,因為他從未見過。上帝一想,他是無所不能的呀,為什么他沒看到過這東西呢?作者這里說,上帝發怒了。為什么要發怒呢?”
同學們紛紛說:“因為人類未經許可就發明了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我引導學生看書:“用書上的話說,就是‘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那么,上帝第二次看見的對象變了沒有?”
同學們齊答:“沒有。仍然是美和力量。”
我說:“但是換了一個定語……”
同學們說:“無與倫比!”
“對!”我說,“就是李文思剛才說的‘無與倫比’。那就是說,五十年過去了,愛情褪色了沒有?
同學們說:“沒有!
我說:“這就是說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愛情變得更美了,無與倫比。這就叫什么?“
同學們說:“忠誠!
我感慨地說:“是呀!忠誠就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無與倫比的美!這是上帝第二次所見。那么,第三次呢?上帝第三次來了以后只有一個人了,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所未愛情好像似乎應該黯淡一些。但他看見了什么?
“沒變。還是……”同學們七嘴八舌。
“還是什么?”我追問。
同學們大聲說:“美!”
“但‘美’前面加了一個定語。這定語是什么?”
同學們說:“‘不可理解’!
我故作不解:“怎么還是‘不可理解’?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無與倫比的美’,這第三次還是‘不可理解的美’。請大家思考一下,然后舉手回答,這兩個‘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
何思靜舉手回答:“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男的女的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但第三次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我說:“我同意何思靜的理解。也許上帝最初認為,愛情只有人活著的時候才有,為什么死了,還有一種憂傷的美,憂郁的美,上帝不可理解,而且是和過去同樣的力量,因為他有‘心靈的追念’。雖然老伴去世了,但是心是相通的。那么再看前兩次上帝看到愛情后是怎樣的表情?第一次書上怎么寫呀?”
同學們說:“‘上帝勃然大怒’。”
“第二次呢?”
同學們說:“第二次是‘上帝怒不可遏’!
我說:“第三次呢?照前兩次的推論,應該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怎么樣?我請一個同學把這一句讀一讀。”
唐強舉手起來朗讀:“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粗麄儯缓笊钌畹爻了贾吡。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我說:“本來我以為唐強要讀錯一個字,呵呵!大家猜猜,我估計唐強要錯那個字?”
同學們笑了:“‘佇立’的‘佇’!”
“對!”我說,“但唐強果真很強!沒有讀錯“佇”。“
同學們笑了。
“這個字很容易讀錯的,有同學可能會讀成’chu’。” 我繼續說,“這句話很重要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我和學生一起朗讀:“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粗麄,然后深深地沉思著走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讀完之后,我對大家說:“那么怎么理解上帝的這種思考?你們想一想,他當時在想什么?為什么蘇霍姆林斯基要說‘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為什么上帝沒有繼續發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么?為什么他后來離去了?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大家議論一下這些個問題!
同學們分小組研討,氣氛很是熱烈。
幾分鐘后,我說:“好了,一起交流一下,我們怎么理解這句話?”
路遙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就是愛情,但是上帝覺得他卻不具有,所以就比較惱火,他不是全能的。作者認為,只有擁有愛情才會成為真正的上帝。”
我說:“好,這是你的理解。還有沒有其他理解呢?”
趙瑞雪說:“我們這個小組的看法是,因為上帝是在想,既然人類能夠創造比他自己創造的更美的東西,那就讓人稱為上帝吧。所以說人就成了上帝!
我趁勢幽了她一默:“就是說你們不用我來領導了!”
大家笑了起來。
楊曉梅說:“我認為,上帝這是對于愛情的妒嫉,因為他和人相比,人創造的更美,然后他同樣也羨慕愛情,這句話就表明愛情戰勝了權威。人才是上帝!”
我說:“很好,其他同學呢?還有沒有新的理解?”
戚西川說:“我們這個小組認為,上帝給了人類思索,當他發現了愛情比自己的力量更強大,更有力量的時候,那就只有無奈地走開了,再發怒也沒用了!
鐘雪飛說:“我覺得這畢竟是一個童話故事,我想他可以深刻地反映了愛的力量是無以倫比的,愛情是不可戰勝的,因此他離開了!
我說:“你們說的我都同意,但我最近讀了以后還有一點新的體會――想不想李老師說?”我故意賣了一個關子。
同學們的聲音震耳欲聾:“想!”
“想?呵呵,其實你們不想我也要說!”
同學們爆笑。我特別喜歡這種輕松的氛圍,這種氛圍特別能夠激發我的靈感。
于是我說:“我覺得上帝在這兒在思索,是在想,我無論采取什么辦法都不能征服人類的愛情,而且連人都死了,愛情居然還存在。因此他很無奈地離去了。不過,上帝除了無奈之外,我想還有感動。這樣的愛情,我不能主宰,還是讓人類自己主宰自己吧!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為了精神可以獻出生命,包括信仰,包括理想,當然更包括愛情!因為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尊嚴,是不可戰勝的。從這點上講,凡是人性的東西,精神的東西,都是不可戰勝的。上帝都不能戰勝的,你想戰勝,這不是很狂妄嗎?”
那一刻,教室里一片肅靜,同學們似乎都可上帝一樣陷入了對愛情的沉思。
我頓了一下,又問:“同學們還有沒有什么問題?包括寫作上的問題。比如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好,李運舉手了。請李運起來說說!
李運說:“這篇課文引用對話比較成功,對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李老師:“我認為,對話不但推動情節,還……”
汪洋站了起來:“同時我理解也是層層遞進!
我說:“好,請汪洋同學展開講講,好嗎?”
汪洋說:“先說愛情的美和力量,然后引申到更高層,‘忠誠’,然后再進一層,‘心靈的追念’。這些都是通過上帝和大天使的話對話完成的!
我說:“對,層層深入,把對愛情的認識引向深入。剛才李運說對話把情節引向深入,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作者并沒有全像我們說的,全都是層層深入!边@里,我有意想和學生碰撞一下,在碰撞中引導,“你們看,作者的語言有沒有重復的?是哪些句子?找出來。”
同學們開始重新看課文。不一會兒,何思靜舉手了。
何思靜說:“是這幾句,‘他們一會兒看天,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傳情’。后面還有,也是這樣重復的。“
我問:“你說為什么蘇霍姆林斯基會這樣表達?”
何思靜說:“因為愛情是一種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東西,不能用語言告訴對方,他們之間的愛,就是這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我說:“很好,愛情,不用語言的,而且愛情就是這么簡單,就是‘在金黃色的麥田前,時而望望紅艷艷的朝霞,時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們看,這是多么樸素,又是多么美好!現在,像這種一種古典的愛情方式已經很少了。并不是說在大街上接吻擁抱,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才是愛情。其實,愛情是很簡單的,不過就是看著自己心愛的人。”
教室里一片寧靜,孩子們還小,但他們顯然也被愛情打動了。講到這里,我突然有一種感動,不知是蘇霍姆林斯基美好的童話感動了我,還是學生純真的理解感動了我,或者是我產生了什么美好的聯想,甚至也許是我心靈深處某一根柔軟的情弦被撥動了。我突然想到一首歌,并忍不住對同學們說了出來:“突然我想到一首歌,這首歌我不會唱,大概就是叫《浪漫的時刻》!
同學們紛紛點頭:“知道,知道!
我說:“何思靜會唱嗎?你可不可以給大家唱一下?”
何思靜輕輕地唱了起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
歌聲把所有同學都感染了,漸漸地,全班同學和著何思靜的聲音一起唱道――
……
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
……
歌唱完了,大家鼓掌。
我的眼睛潮濕了,鼻子開始發酸,但我盡量抑制自己的情緒,盡可能鎮定地說:“雖然李老師不會唱,但每一次聽到這首歌都很感動,愛情就是看著對方變老,仍然愛他。像這樣的愛情,雖然少,還是有的。前次裴丹同學的作文大家還記得嗎?她說她爸爸媽媽每次上街進商場,爸爸都把手牽著。愛情有時候就是牽手。不需要太多的語言,更不需要海誓山盟!”
同學們沒有說話,都看著我,每一雙眼睛都在感動,都在思考。
停了一會兒,我問:“對這篇文章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或者對蘇霍姆林斯基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趙瑞雪問:“蘇霍姆林斯基女兒只有14歲,作者為什么就說她跨進了‘成年女性’的界限?”
這個問題我當然可以回答,但我先問同學們:“有沒有同學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金薇說:“因為是在蘇聯嘛,蘇聯的女孩早熟一些。14歲正是青春期,所以他說女兒成年了。”
我笑了:“我基本同意你的說法,他說14歲是‘成年’的年齡。其實不光是蘇聯,在我國,14歲也是進入青春期的年齡嘛!我看到的另一個版本上這一句是這樣說的:‘你跨進了女人的行列。’還有沒有其他問題?”
蘇暢:“最后一句我不太理解,‘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
我說:“好,哪位同學給蘇暢講一講?”
李文思說:“我覺得,作為一個真正的人,他的情感是很豐富,所以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他一定擁有愛情,懂得愛,如果一個人不能夠思索沒有擁有愛情,是很可悲的,就不是真正的人,而只是一個生物。”
我說:“我覺得你說的有點道理。有沒有補充的?大家注意,這里說‘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也就是說前面所說的‘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只是一種生物罷了。你雖然成了人了,但還不是真正的人,沒有智慧,沒有情感。其實從生物的角度,動物也知道繁衍,但是人與動物不同,人類的繁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的。只有人才有愛情!蘇霍姆林斯基在另一部著作中這樣寫道:愛情的種子,要在我們的青少年性心理成熟以年很久就播到他的心田。中國家長對這個觀點可能覺得不可思議。蘇霍姆林斯基解釋說,所謂愛情的種子不時談情說愛的技巧,而是培養人的尊嚴感的過程,培養忠誠、義務、使命感,培養人性美,培養人的責任感的過程。這句話說得非常好,為什么蘇霍姆林斯基要在女兒14歲的時候跟她談愛情?因為不僅僅教女兒懂愛情,而且是教她懂真正的愛情,懂得做人應該具有的責任感,培養女兒的人性美。現在我問一個問題:你們讀了這封信以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楊曉梅說:“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很好的爸爸,但我覺得愛情不僅僅是說出來,更要做出來,不應該刻意地去追求,不應該把‘忠誠’說出來。有許多人把忠誠掛在嘴邊,最后還是不忠誠。因此,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不應該把忠誠說出來,而應該讓女兒以后去實踐!
金薇反駁:“我覺得楊曉梅理解不對,因為這是大天使說的,并不是夫婦表現出來的!
本來從這里可以開始許多觀點交鋒,但遺憾的是,課堂時間快結束了。所以我不得不說:“這個問題,楊曉梅的意思是忠誠應該用行動來體現。這個觀點本身還是對的。金薇不同意你的說法,可能其他同學還有其他想法,或者還有更多不同的觀點。李老師這里不作結論,下課以后我們還可以繼續爭鳴。好嗎?”
我非常明顯地感到,通過這堂課,同學們對蘇霍姆林斯基充滿了敬意。于是我說:“還記得我第一次見你們的時候談到對我影響非常深的兩個人?一個蘇霍姆林斯基,一個是――”
不等我說完,同學們大聲齊說:“陶行知!”
我向孩子們展示了幾幅照片:“看,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照片,非常英!”
當蘇霍姆林斯基的照片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時,同學們一片驚嘆,他們的確被蘇霍姆林斯基的英俊征服了。
我充滿感情地說道:“蘇霍姆林斯基從心靈深處特別愛孩子。他還寫過一本書,題目就叫《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每年暑假和寒假他都與孩子一起郊游,他擔任校長,同時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堅持上課。他后來是工作崗位上心臟病突發,被抬上擔架,就再也沒有醒過來回來。我特別感動他的一些細節。他每天早晨都來到學校大門口,用非常慈祥的目光看著孩子們一個一個走進校門。曾有一位波蘭學者參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學后這樣寫道,我在這個學校發現了一個秘密――在這所學校里,孩子們不是怕校長的,無論蘇霍姆林斯基出現在什么地方,總有孩子圍上前去,每當這時候,蘇霍姆林斯基的臉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純真的笑!”
教室里再次進入一種神圣的沉靜……
我繼續說道:“再過一個星期,下周星期一,我將去見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我們1998年第一次見面,已經六年不見了。李老師要去見他,你們有沒有什么話要我帶給這位當年幸福的女兒?李老師一定帶到!”
同學們一下子沒有思想準備,但都在認真地想著。
我說:“這樣吧,下來以后你們想好了,每個人寫一張紙條交給我好嗎?”
同學們大聲說:“好!”
攝像是給我做了一個時間已到的手勢,于是我對同學們說:“今天咱們這里上課,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信,說實話,我在上課時忘了我是在給你們上課。這堂課勾起了我的回憶,我過去教過的一個學生,她的孩子要讀小學,來找我想讀一所非常好的小學,我說沒問題,成都幾所著名小學的校長我都認識的。當我接到她的電話時,我感慨萬千!當年我給他們那批學生講蘇霍姆林斯基的時候,他們和你們一般大,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他們成了爸爸媽媽,有了孩子,孩子都讀小學了!我想,你們正在一天天長大,再過若干年,你們也會迎來自己的愛情,迎來自己的家庭,并有自己的孩子,說不定李老師還會教你們的孩子;到了那一天,李老師會從你們孩子身上看到你們的影子!大家想一想,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這樣的人生多么富有詩意!但是,只有真正懂愛情的人,才會擁有這樣詩意人生!”
同學們自發地鼓起了掌,這是這堂課最熱烈的掌聲!
掌聲中,我對同學們說:“下課!”
學生仍然熱烈鼓掌……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 繼續學習書信的寫法;
2、 體會運用小故事闡釋抽象道理的好處;
3、 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
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愛情教育,初步理解愛情的真諦。
教 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習方法:合作探究。
課 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多媒體播放“泰坦尼克號”主題曲):
人類自有史以來,愛情一直被傳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這是關于愛情的成語;牛郎織女、天仙配,這是關于愛情的傳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是關于愛情的詩句;還有愛情的俗語: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 …同學們,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擾著你,那些令人魂牽夢縈的情思正等著你長大,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么是愛情?大家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信>>中得到啟示。
二、 簡介蘇霍姆林斯基(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信息)。
過渡:這樣一個世界聞名的教育家,是用什么形式給女兒解釋愛情的呢?好,是故事。這個故事具體體現在文中哪些段落?
三、 品讀課文
1、 朗讀:(故事中,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后從人的眼睛里讀到了哪三種東西?上帝有哪些不同表現?)找三組同學分角色分別朗讀“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段落,其他同學把有關答案做上記號。
2、 提問:①上帝從男女的目光中三次各看到了什么?他分
別持何態度?
②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
③從第七段可以看出上帝創造了一切,那么上帝也創造了愛情嗎?
3、討論:什么是愛情?
首先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愛情的名言、詩句;然后多媒體顯示老師搜集的名言、詩句;接著分發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另外兩封關于愛情的信;最后學生分組討論發言交流。
4、 案例分析:這是真正的愛情嗎?
某中學一女生在宿舍告訴舍友,她特別喜歡一同班男同學,這次是真的喜歡,和前幾次說的那幾個截然不同。因為她總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學習就是想要見到他。后來她主動給他寫紙條,他倆常常單獨出現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為此,她成績下降,上課神情恍惚,和同學相處情緒也很不穩定。老師家長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來,家長讓她轉學了。他們再沒聯系。
小結:什么是真正的愛情?
5、 本文是大家的作品,用故事來闡釋抽象道理,在構思方 面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
四、 質疑:懷疑精神是人類最可貴的品質之一,懷疑是創新的源泉。對于本文,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商討吧。
過渡:同學們,老師祝你們在愛情的道路上一帆風順,收獲美滿與幸福。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從出生開始就有一種感情始終呵護在左右,那就是父母對我們的至愛真情。現在我們來看一個片段吧。
學生觀看本年級“家長會”配樂錄象片段。
五、 遷移(課上布置,課后完成):寫信。(把對父母的感情用書信的形式向他們表露出來吧。)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來自克井一中的杜新房。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致女兒的信》。我的說課有八個內容: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致女兒的信》一文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的自讀課文,作者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面對正值花季的女兒,一個對愛情充滿好奇與遐想的少女,針對“愛情”這一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身為父親的作者沒有回避,沒有敷衍,更沒有說教,而是用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闡釋了愛情的真諦。信中主要談了人的“精神性”與“生物性”的聯系,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應該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從而啟發和培養了女兒正確的愛情觀,這篇課文對于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學生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話題“愛情”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但還未必真正懂得愛情。學生如果處理不當,思想認識不足,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捎捎谥袑W生“涉世未深”,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上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一方面使得情感內斂的學生不太愿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有人指點迷津。而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因此,要對學生多加引導和鼓勵,讓他們放下包袱,輕松參與到討論中來!
三、教學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體,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和.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調動最適宜的教學資源,增大教學的容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運用對話教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提出閱讀的要求,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再與組內同學交流思考結果,對于疑難之處教師要加以點撥引導。同時圍繞本文涉及的話題“愛情”,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早戀”這一討論的話題,通過討論,使學生的思想、觀點在對話中迸濺出“火花”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俜e累“忐忑、繁衍”等詞語和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谡w感知文章內容,理解這個民間故事的巧妙構思 ,體會故事背后的寓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 學習聯系西方文化背景在語境中領會語句含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谕ㄟ^搜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和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受到啟發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①體會故事背后的寓意和運用故事闡述道理的寫法的好處。
、谄肺逗x深刻的語句!
、哿私鈵矍榈恼嬷B,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教學難點:
、倨肺逗x深刻的語句!
、诹私鈵矍榈恼嬷B,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六、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資料,同時搜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及感人的故事!
2、掌握本課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讀課文,思考:上帝在創造了人后,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作者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4、讀文時,找出含義深刻的語句或自己不理解的語句。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們想知道的。當你遇到這樣的疑惑時,你會問你的父母嗎?(不會)可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代我們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她的父親是如何回答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她寫給女兒的這封信。(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關于作者,你知道哪些?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ㄔ谶@里,將學生搜集到的有關文學常識進行交流,實現資料共享。)
2、利用屏幕顯示本文的生字、詞,找學生讀并要求在練習本上寫出加點字的讀音,然后對正,再交流釋義遇見困難的生詞!
3、讀文反饋:(用屏幕顯示思考題,找生回答)
。1)故事中的上帝在在創造了人后,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2)你認為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ɡ眠@一環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長此以往促使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對于這里的第二個思考題,學生回答起來可能困難,由此導入下一環節。)
(三)讀文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邊讀邊完成下列要求:
1、“我”為什么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你能為大家概述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嗎?
(提示:復述時應抓住關鍵詞語:上帝、三次、人間、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佇立離去)
3、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去表現呢?在這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
4、現在你明白“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的聯系了嗎?
5、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先拋出這些要求,然后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文思考,堅持以讀為本的策略,讓學生在自讀自思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故事的寓意,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
(四)讀后交流,合作探究:
1、學生組內交流思考結果!
2、班內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疑難之處!
(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心得,并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體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間的對話及教師與學生的對話,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
(五)品味語言:
學生齊讀最后的兩段。
師:這幾句話道出了愛情的真諦,其實文中還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值得品味。請再讀課文,找出這樣的語句并揣摩其含義,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與組內的同學交流。然后班內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ㄌ崾荆航Y合“研討與練習二”進行。)
。ㄍㄟ^品味關鍵語句的含義,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對愛情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六)拓展延伸:
1、交流學生搜集到的歌詠愛情的詩詞和名言警句。
(通過這一環節,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加深對愛情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愛情是如此的美好,那么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請大家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ㄔ诖艘雽Α霸鐟佟钡奶接懀龑W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別走入“早戀”的誤區,從而形成正確的愛情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七)小結:
師:愛情是美好的,可中學生不是戀愛的季節,過早的摘取戀愛的果實,品嘗到的不是愛情的甜蜜,而是酸澀。正象文中所說的: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送給大家一句話:把握應有的愛是幸福的,放棄不應有的愛是輕松的。(屏幕顯示)
課程進行到此,你應該對愛情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那你認為什么是真正的愛情,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愛情呢?請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利用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對愛情的認識。)
(八)布置作業:
1、積累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和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把自己對愛情的認識寫在日記中!
。榱俗寣W生將課堂的學習熱情保留到課后,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設計此作業。)
八.板書設計:
。ū局啙、直觀、醒目的原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友情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r間的考驗)(死亡的考驗)
。ɡ眠@一等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愛情的真諦;利用這一不等式引導學生走出早戀的誤區。)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4
新課程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
第八課《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歌德說過:“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可以說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種活動,一種體驗。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輕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鑒于這種考慮,擬對教材作如下安排:
學習目標:
l.了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教學難點 :
學生處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愿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研討相結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
課前準備
1.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 剎那間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無與倫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佇立凝視 繁殖
2.查找資料,了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亂世佳人》等等。
教學過程
。ㄒ唬⿲ 新課
1、提問:
同學們已滿十四歲了,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說過什么是“愛情”嗎?
你們能否試著回答“什么是愛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義,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愛情”?(過渡到課文)
通過預習,你們已經閱讀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什么?(復述課文內容)
2、簡介作者
蘇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傳蘇維埃人道主義教育學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動的教育實例,在一些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蘇霍姆林斯基的輝煌成就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他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的勛章和稱號。他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入蘇聯史冊,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ǘ、閱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
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再讀課文,提出問題,創設情景,體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a、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志,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并給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附板書2)
。◥矍,忠誠,心靈的追念。)
(3)、促使那一對男女(后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么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么? (附板書1)
。ㄊ撬麄冎g相濡以沫的愛情。)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5)、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
。ㄈ┬蕾p名人名言
愛情是這樣的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說的呢?
多媒體出示: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才是高尚的
——蘇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狹小的,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作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戲。
——席勒
。ㄋ模├收b愛情詩詞
欣賞完了名人的愛情觀,讓我們回顧一下初中階段所學的愛情詩歌
多媒體出示,伴隨著輕音樂,學生齊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雎》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的人憔悴 。
——歐陽修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
漢樂府·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棱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ㄎ澹┯懻撛鐟佻F象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向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老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小結:早戀如同一枚青橄欖,品嘗到的只是苦澀,要想收獲甜美,那就等著成熟的時候再品嘗。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業乃至雄厚的經濟作為基石,才能達到美好圣潔的愛情殿堂。
。┬〗Y: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七)、拓展活動
同學們,愛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愛情上反映出來。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根據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說說什么是愛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隨筆,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
1.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2.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
學生處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愿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方法:
朗讀、復述、討論、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1.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 剎那間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無與倫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佇立凝視 繁殖
2.查找資料,了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導入 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介紹作者: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跡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并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
閱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值得思考的問題,集體展開討論。提出問題,創設情景,體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1)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志,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并給予充分的尊重。
。2)“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告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獲,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研讀課文,注重自己的體驗:
閱讀課文第5—25段:
(一)請同學復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提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促使那一對男女(后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么?
提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說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
提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提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提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后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品味語言:
1.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2.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愛情,它高于上帝。這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壞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結合研討與練習三,對照文章,談一談你對愛情的理解。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6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
教學目標:
1、了解“愛情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2.、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愛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真正明白只有懂得愛情的真諦,才會擁有幸?鞓返娜松
一、導入新課
二、走近作者
你了解蘇霍姆林斯基嗎?請交流。
三、課堂探究
。ㄒ唬┮宰约合矚g的方式閱讀本文。
。ǘ┳x完本文后,你知道作者的愛情觀是什么嗎?
。ㄌ崾荆汗串嬑闹薪沂緪矍槭鞘裁吹木渥樱
1、 這種“美和力量”在文中出現了幾次?這幾次同樣的“美和力量”在他的眼里有沒有區別呢?
2、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無與倫比的美’,這第三次還是‘不可理解的美’。請大家思考一下,然后舉手回答,這兩個‘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
3、上帝三次看到愛情,他在看到愛情后是怎樣的表情?
4、照前兩次的推論,應該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是“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那么怎么理解上帝的這種思考?你們想一想,他當時在想什么?為什么蘇霍姆林斯基要說‘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為什么上帝沒有繼續發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么?為什么他后來離去了?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大家議論一下這些個問題。
(三)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四、拓展延伸
案例:某中學一女孩收到了男孩的一封信,眼前就立刻浮現出男孩的笑容,眼神,還有男孩運動時矯健的身姿……這一切的一切都令她陶醉。其實,就像她關注他一樣,他也早就開始默默地關注她了……
請問:他們可以進一步發展嗎?為什么?
五、課外收集和練筆。
1、積累有關愛情的成語、詩詞、名言警句、諺語等。
2、收看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如《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天仙配》《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廊橋遺夢》《亂世佳人》《愛情天梯》等等。
3、同學們,愛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愛情上反映出來。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根據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說說什么是愛情?梢允且痪潴鹧,也可以是一段隨筆,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希望女兒懂得用智慧去善待愛情獲得幸福并成長為“真正的人”的寫作意圖。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受語言形式與內容情感的統一,把握行文的情感脈絡,體會身為教育家的父親對女兒真摯的愛。
學習重點:
理解作者希望女兒懂得用智慧去善待愛情獲得幸福并成長為“真正的人”的寫作意圖。
學習難點 :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受語言形式與內容情感的統一,把握行文的情感脈絡,體會身為教育家的父親對女兒真摯的愛。
教學用具 多媒體
預習.導學
一、知識鏈接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出生于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范學院函授部,畢業后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1970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并獲兩枚列寧勛章、1枚紅星勛章、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等。
二、讀 親愛的同學們,先來讀課文吧,讀兩遍!
三、問題導引
閱讀課文至少三遍,自學生字詞,并在空白處寫上自己讀后的感想。
課堂研討
一、 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讀一封信,一封蘇霍姆林斯基寫給他女兒的信。我們都讀過這篇課文吧?蘇霍姆林斯基為什么要給女兒寫信呢?
二、 檢查預習
三、整體感知
1、聽了這封書信,你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個什么樣的人?
2、蘇霍姆林斯基在這封信里和女兒談論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
3、我們的教育家在這封信里是采用什么方式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的?
四、點撥研討
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童話故事部分,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需要幾個角色?(奶奶、上帝、大天使、我),那幾個同學愿意自告奮勇站起來朗讀這則童話?
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上帝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他的態度如何?用筆將相關的句子在書上用橫線畫出來。
1、 第一次上帝所見的東西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在上帝眼里是“美”的呢?
。1)那么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為什么不可理解?
。2)他的態度如何?
。3)為什么會勃然大怒?
2、那么,上帝在五十年之后看見的東西變了嗎?
3、三年以后上帝又來了,這時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什么樣的愛情好像都應該黯淡一些,他看到的東西如他所愿發生改變了嗎?
。1)這次他仍然看到了什么?
。2)為什么第三次上帝看到的還是“不可理解的美”,這里的“不可理解”與第一次的“不可理解”意思相同嗎?
。3)上帝除了看到老爺爺目光里的那種不可理解的美和力量之外,還看到了什么?
(4)面對這一現象,上帝并沒有象上兩次一樣發怒,那么上帝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5)學生討論:上帝為什么沒有繼續發怒而是“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為什么他離去后,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4、在上帝的眼里愛情是如此的完美,在作者筆下愛情更是被描寫的美輪美奐,在上面的這三個片段描寫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個片段?那句話?或者哪個詞語?,請你找出來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是什么?
五、質疑解難
1、作者安排的三個場景基本相同,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的呢?
2、奶奶眼里的`愛情是什么?爸爸眼里的呢?你眼里的呢?
六、遷移訓練
作者在給女兒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的時候”,我們一起來把這句話大聲的朗讀一遍。
思考討論:
(1)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什么樣的人是一個智慧的人呢?(……)
。2)在我們中學的校園里或者大街上,經常會看到一些14、5歲的男孩女孩,在同學和老師面前毫不顧忌的做出一些親熱的動作,在高中校園里甚至還有男孩子為了給女孩子過生日不顧校規校級,在晚自習后在操場上燃放煙花炮竹,完全聽不進去老師和家長的勸告,寧愿耽誤學習影響自己的前途也要去追求他們心目中的所謂的愛情,你們認為他們是有智慧的人嗎?(……)那么他們能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呢?(……)
。3)那么我們來想想作者說這句話的用意何在?作者在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什么時候才能追求愛情的幸福?才能體會到愛情的幸福?
七、作業
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8
致女兒的一封信
教學目標:
l.了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這個火辣辣的詞,撞擊著每個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輕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鑒于這種考慮,擬對教材作如下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鞓返娜松!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研討相結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課前活動
1.查找關于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的介紹,了解有關書信的寫法;
2.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廊橋追夢》《亂世佳人》等等。
二、導入新課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地老天荒,?菔癄,由愛情而演繹的故事, 更是那樣的驚心動魄。“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
無論哪個時代,愛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許諾。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同學們,人在花 季,多彩的心事也許正困擾著你,是呀,人間 有情,紅塵有愛,這令人魂牽夢繞的情絲正等 著你成長!但是,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
到底什么是愛情?今天大家也許能從蘇霍姆林 斯基的《致女兒的信》一文中得到啟示!
新課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基礎知識的積累(媒體輔助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是(國籍),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國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蘇霍姆林斯基的輝煌成就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1957年他39歲時被選為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59年榮獲功勛教師稱號。他還榮獲兩枚列寧勛章,多枚烏申斯基獎章和馬卡連柯獎章。不少國家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有影響的學術團體,紛紛邀請他出國講學。1968年他再次當選為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p年9月被選為全蘇教師代表大會代表并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他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人蘇聯史冊。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課文內容研討:
門面對女兒的問題,作者沒有輕下結論,他是怎樣解釋“什么是愛情”的?作者到底認為什么是愛情?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2)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這句話的含義?
。4)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里走一遭,在走的過程中不能再回頭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圖覺得此事很容易辦到,便充滿信心地往前走,誰知過了半天沒有回來。最后,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撿撿,總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盡頭時,才發現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
課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詮釋什么是愛情這個大問題。愛情是美好的,是人類歷久常新的話題,對于愛情,你是怎樣理解的?(學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釋。)
3.積累:愛情是這樣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看待愛情的: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準備好的資料(教師也準備一些)!
青少年時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這一時期需要積蓄力量,去創造美好的東西,其中包括為人類明智而勇敢的愛所創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愛情的力量,這種力量需要堅持終生。珍惜它、愛護和發揚它直到生命結束,使之成為專一不二忠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錯誤和遭到失望。我把愛情稱之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算是人類真正的愛。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靈的主宰。
----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
那種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們升華并賦予我們力量的愛情,才能算是一種高尚的熱情;而使我們自私自利,膽小怯弱,使我們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為的愛情,應該算是一種邪惡的熱情。法國作家喬治?桑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的狹小,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做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戲!
----德國詩人、劇作家席勒
愛情不會因為理智而變得淡漠,也不會因為雄心壯志而喪失殆盡。它是第二生命;它滲人靈魂,溫暖著每一條血管,跳動在每一次脈搏之中!
----英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艾迪生
愛情是一片熾熱狂迷的癡心,一團無法撲滅的烈火,一種永不滿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悅,一陣如癡如醉的瘋狂,一種沒有安寧的勞苦和沒有勞苦的安寧。
----英國學者理查?德?弗尼維爾
三、拓展
愛情,不同時期被賦予不同的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愛情的真諦,我們再讀下面一篇文章。
三個故事
很復雜,其實也很簡單!
愛情是什么?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很凄美:在醫院病房的一隅,躺著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間彌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蒼老的手伸給濁淚漣漣的老妻,感謝他半個世紀以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黃泉之路了,為了報答他的真情,也為了安撫自己的心靈,他決定告訴她一個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沒等他把這個秘密說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輕輕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說:
“我不需要聽什么愛的秘密,在我看來,最大的愛的秘密就是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相識、相愛,手牽著手一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 ” 丈夫感動得涌出了熱淚,最后帶著那永遠的秘密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經常和另一個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勝負。這兩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打開。結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注定要滅亡。水庫打開,哭叫之聲不絕于耳?吹饺绱说膽K狀,圍困者做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納極少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只能讓婦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帶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有的帶上自己的玉鐲;有的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惟有一位婦女肩扛著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船上只允許上婦女,不許運男人!蹦俏粙D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笔勘鵁o言以對,只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朋友講的第三個故事是一家電視臺的綜藝游戲節目——摸手認妻。這個游戲由6對夫妻參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讓他們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從而摸出自己的妻子。
前3位都模錯了,惹得現場觀眾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場了,主持人依然是一絲不茍地將那位男士雙眼蒙上,接著原地轉了三圈,同時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調了一下位置,過后攙著那位男士來到一字排開的六位女士面前說:開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時間,對身邊的主持人說這不是我的妻子,接著摸第二位女士,當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時間稍長一點,大概有十來
秒時間,他對主持人說:“她是我妻子! 說后,主持人將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紗布去掉,這期間,現場的觀眾已經向這位男士報以熱烈的掌聲了。無疑這位男士猜對了。主持人不失時機地問那位男士:“你摸得這么準,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對著話筒,鄭重其事地說:“沒有什么秘密,我憑的是手感,是結婚十多年來培養出來的手感!边@時畫面上出現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臉,此時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熱淚滾滾!
“愛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這就是愛情!薄
朋友最后說道!
四、討論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向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五、總結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六、拓展活動
同學們,愛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愛情上反映出來。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根據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說說什么是愛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隨筆,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
1.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
法的好處。
2.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了解愛情的特
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
學生處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愿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方法:
朗讀、復述、討論、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1.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 剎那間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無與倫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佇立凝視 繁殖
2.查找資料,了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導入 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
介紹作者: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跡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并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
閱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
(父親)對此的態度。
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值得思考的問題,集體展開討論。
提出問題,創設情景,體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1.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志,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并給予充分的尊重。
2.“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告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獲,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研讀課文,注重自己的體驗:
閱讀課文第5—25段:
(一)請同學復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提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促使那一對男女(后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么?
提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
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說明了
什么?
提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
提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
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
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提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
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
待愛情?
提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
(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后代,還要給對方
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
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品味語言:
1.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2.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
索著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愛情,它高于上帝。這是人類永恒的
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
變成一壞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
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
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結合研討與練習三,對照文章,談一談你對愛情的理解。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
1、在你14歲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愛情?你認為這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相關嗎?
2、你問過父母什么是愛情嗎?為什么?在這個問題上你父母與蘇霍姆林斯基的態度是否一致?若不同,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許多人認為,愛情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愛情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蘇霍姆林斯基這篇關于愛情的文章也是缺少普遍意義的,對此,你是怎樣認為的?
4、用故事來說理的特點是形象生動、意義豐富,缺點是欠直接、欠明確。蘇霍姆林斯基是用童話的形式在闡釋愛情,請再閱讀課文,給相關情節作批注,明確寫出蘇霍姆林斯基試圖表示的觀點。
主要觀點:愛情共有的元素是忠誠,忠誠就是經受住時間的檢驗,老了也不變。──愛到死。
愛情可以超越肉體與時空──人死了,同樣愛。(心靈的追念)
愛情可以戰勝上帝,愛可以戰勝一切。
5、討論:
、拧澳悄腥撕团艘粫䞍和炜,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在他們目光接觸的剎那間,上帝從那目光中發現了一種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種從未見過的力量!鳖愃频木渥酉群蟪霈F了三次(上帝看到的三番景象)……這與作品里的(可能也是你想象中的)愛情有出入嗎?你認為它們相同、相異處是什么? 下面是《最浪漫的事》的歌詞,它對愛情的理解與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地方是相同的,請具體說說。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
……
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
……
討論后一起唱(聽)這首歌。
、葡旅鎯蓚句子該如何理解?
、偃藗兪来惶,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趶娜吮旧韥碚f,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
。ㄌK霍姆林斯基解釋說,所謂愛情的種子不只是談情說愛的技巧,而是培養人的尊嚴感的過程,培養忠誠、義務、使命感,培養人性美,培養人的責任感的過程。)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11
1.給加粗字注音。一抔() 忐忑() 宿愿() 剎那間()2.根據注音寫字。繁yǎn() zhù立() 繁zhí() bó然大怒()3.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1)千百萬女性,尤其那些14歲的少女,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在思考著。忐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生中的每時每刻都將消磨你們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為烏有!化為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帝在這對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還含有一種新的東西。無與倫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帝怒不可遏。怒不可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里。5.請你根據課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問題。作者的愛情觀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課內閱讀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什么是愛情?……在上帝創造世界時,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土并且教會他們傳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孫。給男人和女人都分了土地,教給他們如何筑造窩棚,又給男人一把鏟子,女人一把谷粒!钕氯ィ毖苣銈兊暮蟠伞!系蹖λ麄冋f道,‘我去忙自己的事了。一年以后我再來,看看你們這里的情形。’“剛過一年,上帝帶著大天使加夫里拉就來了。那正是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他看到,窩棚旁坐著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們旁邊放著一只搖籃,搖籃里躺著個熟睡的嬰兒。那男人和女人一會兒望望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在他們目光接觸的剎那間,上帝從那目光中發現了一種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種從未見過的力量。這種美勝過天空和太陽、大地和麥田——勝過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這種美使上帝迷惑不解,驚慌不已!啊@是什么呀?’他向大天使加夫里拉問道。“‘這是愛情!啊異矍槭鞘裁匆馑迹俊按筇焓篃o可奈何地聳聳肩。上帝走到男人和女人面前追問他們,什么是愛情。可是,他們也無法向他解釋。于是上帝勃然大怒!啊醚剑】次也粦土P你們才怪!從現在起你們就要變老。一生中的每時每刻都將消磨你們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為烏有!五十年后我再來,看看你們眼睛里還留存著什么東西,該死的人……’”“上帝為什么要發怒呢?”我問了奶奶一句。“是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你還是往下聽吧!五十年后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來了。這次他看到,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蓋起一幢圓木造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里一片金黃色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老頭兒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時而望望紅艷艷的朝霞,時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上帝在這對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還含有一種新的東西!啊@是什么?’他問大天使。“‘忠誠!筇焓勾鸬溃是解釋不清楚。上帝怒不可遏。“‘你老得還不夠快嗎,該死的人?你活不多久了。我還要來,看看你的愛情還能變成什么樣!’“三年以后,上帝帶著大天使加夫里拉又來到這里。一看,有個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雙眼睛充滿憂郁悲傷的神情,但目光中卻仍然使人感到一種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這已經不僅僅是愛情和忠誠了,還含有別的東西!啊@又是什么?’他問大天使。“‘心靈的追念!吧系凼謸岷殻x開了小土丘上的老頭兒。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著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斑@就是愛情,小孫子。愛情,它高于上帝。這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這就是愛情,親愛的女兒。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同樣,從人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6.故事中提到了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里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畫線句子突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上帝從人的眼神中讀到愛情時為什么要發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著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你怎樣理解“從人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這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你認為愛情是什么?請你用一兩句話加以詮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外閱讀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葉落心底 風,在湖面滑過,在葉間穿過,引起湖面的一陣漣漪,引起葉子的一陣哆嗦。一片葉子飛旋著,最終落在石椅上。我拿起它一看,是片憔悴的心形樹葉,上面有很多很多大小不等的洞孔,宛如天空里的星月!艾F在不是落葉的季節,你過早凋零了!蔽亦哉Z,分明有一絲莫名的感傷從心頭掠過!霸诳词裁,這么專注?”一個蒼老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扭過頭一看,是位精神矍鑠、爽朗的老者,蠻有仙風道骨的味道,極像那種練太極拳的老翁!澳茏屛铱纯磫?”老人笑著問。我沒有理由拒絕,把樹葉遞過去!班,是片葉子。看得那么專注,看到什么了?”老人打趣地問我。可對于他的友好態度,我卻無動于衷!耙活w心,一顆千瘡百孔的心!”處在“心靈冬季”的我脫口而出。老人不笑了,怔怔地問:“你幾歲了?”“17歲!”我說。又讓我驚訝了。老人默默注視了我一會兒,用渾厚而舒緩的聲音問我:“想聽聽我在這片葉子看到了什么嗎?”他并不等我表態,又接著說:“它們在春風中發芽,在陽光下成長。從冰雪消融到現在的春意盎然經受了蟲咬和風雪侵襲,導致你所看到的千瘡百孔。你再抬頭看看,這棵樹上比這片樹葉更滄桑的有的是,但為什么惟獨這片樹葉落下,其他的樹葉卻仍堅強地掛在枝上?”他用善意的目光詢問著我。但我卻答不出一個所以然!拔腋嬖V你,樹上的那些葉子完全是對陽光、對泥土、對雨露充滿了熱愛!”他頓了頓,又說,“對生命充滿了熱愛。相比之下,這片樹葉已對生命失去了熱望,也就過早凋零了!”我整個人一顫,這片樹葉,難道就是我嗎?它在不該有落葉的日子里凋零了,而我也不該在應綻放的季節枯萎。是否我太冷漠了?太悲觀了?是否我該像樹上的那些葉子,堅強地承受一切磨難,克服自己的脆弱,熱愛人生惟一的一次生命?我忽然轉過頭問:“你在點化我,書上有這么一句話,我記得。”“點化?”老人又開始笑了,“算是吧!”他話鋒一轉,又說,“熱愛生活,生命才真正的輝煌。在人生的搏擊中,誰都無權過早地退場!”“沒有誰會永遠幸運,也沒有誰會永遠不幸,在人生這條路上,機會均等!睜柡螅矣謫,“對不對?”老人笑了,笑出了聲,然后又說:“看來你還挺容易‘通’的嘛!”是啊,只有胸中有朝陽,才能孕育出五彩的人生。人可以活得平凡、默默無聞,但是不能活得平庸,活得沉淪,活得虛偽……“17歲的男孩就該有個17歲的太陽,莫讓年華虛度,也不要讓冷漠鎖住你的心!”老人最后說,“這片樹葉就當做一個紀念吧。很晚了,該回家了!”望了望手心中的那片樹葉,我笑了笑……一種生活的勇氣涌上心頭。 12.“我”和老人對落葉的看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題目“葉落心底”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語言生動形象,描寫細膩別致。請你選擇一個角度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中寫道:“我整個人一顫!闭垎枺骸拔摇睘槭裁磿耙活潯保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望了望手心中的那片樹葉,我笑了笑……”其中的省略號可能省略了哪些內容?請你寫一段話表達出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有不少富有哲理的話語,請你選擇一處摘錄下來,并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 雨果在《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中說:“微笑,就是伏爾泰!逼鋵崳恳粋人都應該學會微笑。微笑,標志著自信、雅量和大度,這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微笑著面對生活的人,失去的是自己的煩惱,贏得的則是整個世界。請你以“微笑著面對________”為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請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參考答案1.pōu tǎn sù chà 2.衍 佇 殖 勃 3.(1)心神不定的,七上八下的。(2)變得什么也沒有了。形容全部喪失或完全落空。(3)沒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義)。(4)憤怒已極,無法抑制。4.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5.愛情,它高于上帝。這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6.愛情、忠誠、堅貞。7.突出了愛情的美和力量是無與倫比的。8.是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9.愛情在人們中間依然存在。它高于上帝,愛情的美與力量是無與倫比的,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大意正確即可)10.一位真正的人,應該學會去愛人,學會善待,并尊重別人的愛。也只有像這樣擁有人的精神情操和尊嚴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人。11.愛情是一種雙方的相互奉獻,是一種相濡以沫的默契(只要言之有理皆可)。12.一顆千瘡百孔的心!樹上的那些葉子完全是對陽光、對泥土、對雨露充滿了熱愛!相比之下,這片樹葉已對生命失去了熱望,也就過早凋零了!13.老人對落葉的理解震撼了“我”,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落葉給了“我”人生的啟發,也激發了“我”生活的勇氣。(意思答對即可)14.示例:開頭描寫用詞準確生動,比如:描寫風用“滑”“穿”,描寫葉子用“飛旋”,創造出風吹落葉飄逸、凄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15.“我”從落葉身上感受到自己的變化,為自己的精神現狀感到吃驚震撼;老人對落葉的詮釋讓“我”茅塞頓開,并深深地為之感動。(大意正確即可)16.示例:我笑了笑,心里默念:謝謝您,老人家。我終于明白了,人活著就為爭口氣,失去了生活的勇氣與熱情,也就沒有了生活的樂趣,更不可能創造新的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17.示例:“熱愛生活,生命才真正的輝煌。在人生的搏擊中,誰都無權過早地退場!”生命對于我們每一個人只有一次,人生的不可輪回要求我們必須熱愛生活、珍惜生命,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并為這個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即使生活平凡了一些,但我們的生命卻不平庸;即使生活寂寞了一點,但是我們的生命卻不孤獨。雷鋒甘做一顆平凡的螺絲釘,可是他的名字卻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我們這些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時期,更應該熱愛生活,頑強拼搏,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這個火辣辣的詞,撞擊著每個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輕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鑒于這種考慮,擬對教材作如下安排: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鞓返娜松。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討論研討相結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教學關鍵:
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學生查找資料。
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課前活動
1.查找關于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的介紹:了解有關書信的寫法;
2.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如《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廊橋遺夢》《亂世佳人》等等。
二、導入 新課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地老天荒,海枯石爛,由愛情而演繹的故事,更是那樣的驚心動魄。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無論哪個時代,愛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許諾。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同學們,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許正困擾著你,是呀,人間有情,紅塵有愛,這令人魂牽夢繞的情絲正等著你成長!但是,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么是愛情?今天大家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一文中得到啟示。
新課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下面的內容(媒體輔助教學):
(1)注音:繁衍剎那間麥穗忐忑一壞佇立 (2)拼音填漢字:b6然大怒迷hu6不解怒不可e,無與lun比佇立ning視shu光 (3)解釋詞語:化為烏有無與倫比怒不可遏勃然大怒 (4)作者蘇霍姆林斯基是(國籍),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國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蘇霍姆林斯基的輝煌成就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1957年他39歲時被選為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59年榮獲功勛教師稱號。他還榮獲兩枚列寧勛章,多枚烏申斯基獎章和馬卡連柯獎章。不少國家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有影響的學術團體,紛紛邀請他出國講學。1968年他再次當選為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同年6月被選為全蘇教師代表大會代表并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他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人蘇聯史冊。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課文內容研討:
(1)面對女兒的問題,作者沒有輕下結論,他是怎樣解釋“什么是愛情”的?作者到底認為什么是愛情?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2)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的含義?
(4)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里走一遭,在走的過程中不能再回頭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圖覺得此事很容易辦到,便充滿信心地往前走,誰知過了半天沒有回來。最后,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撿撿,總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盡頭時,才發現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
課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詮釋什么是愛情這個大問題。愛情是美好的,是人類歷久常新的話題,對于愛情,你是怎樣理解的?(學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釋。)
3.積累:愛情是這樣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看待愛情的: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準備好的資料(教師也準備一些)。
青少年時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這一時期需要積蓄力量,去創造美好的東西,其中包括為人類明智而勇敢的愛所創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愛情的力量,這種力量需要堅持終生。珍惜它、愛護和發揚它直到生命結束,使之成為專一不二忠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錯誤和遭到失望。我把愛情稱之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算是人類真正的愛。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靈的主宰。
——以上摘自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
那種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們升華并賦予我們力量的愛情,才能算是一種高尚的熱情;而使我們自私自利,膽小怯弱,使我們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為的愛情,應該算是一種邪惡的熱情。
——法國作家喬治·桑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的狹小,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做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戲。
——德國詩人、劇作家席勒
愛情不會因為理智而變得淡漠,也不會因為雄心壯志而喪失殆盡。它是第二生命,它滲入靈魂,溫暖著每一條血管,跳動在每一次脈搏之中。
——英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艾迪生
愛情是一片熾熱狂迷的癡心,一團無法撲滅的烈火,一種永不滿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悅,一陣如癡如醉的瘋狂,一種沒有安寧的勞苦和沒有勞苦的安寧。
——英國學者理查·德·弗尼維爾
三、拓展
愛情,不同時期被賦予不同的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愛情的真諦,我們再讀下面一篇文章。(可印發給學生)
三個故事很復雜,其實也很簡單。愛情是什么?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很凄美:在醫院病房的一隅,躺著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間彌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蒼老的手伸給濁淚漣漣的老妻,感謝他半個世紀以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黃泉之路了,為了報答他的真情,也為了安撫自己的心靈,他決定告訴她一個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沒等他把這個秘密說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輕輕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說:“我不需要聽什么愛的秘密,在我看來,最大的愛的秘密就是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相識、相愛,手牽著手一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丈夫感動得涌出了熱淚,最后帶著那永遠的秘密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經常和另一個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勝負。這兩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打開。結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注定要滅亡。水庫打開,哭叫之聲不絕于耳?吹饺绱说膽K狀,圍困者做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納極少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只能讓婦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帶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有的帶上自己的玉鐲,有的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惟有一位婦女肩扛著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
“船上只允許上婦女,不許運男人。”那位婦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士兵無言以對,只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朋友講的第三個故事是一家電視臺的綜藝游戲節目——摸手認妻。這個游戲由6對夫妻參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讓他們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從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錯了,惹得現場觀眾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場了,主持人依然是一絲不茍地將那位男士雙眼蒙上,接著原地轉了三圈,同時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調了一下位置,過后攙著那位男士來到一字排開的六位女士面前說:開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時間,對身邊的主持人說這不是我的妻子,接著摸第二位女士,當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時間稍長一點,大概有十來秒時間,他對主持人說,
“她是我妻子。”說后,主持人將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紗布去掉,這期間,現場的觀眾已經向這位男土報以熱烈的掌聲了。無疑這位男土猜對了。主持人不失時機地問那位男土:“你摸得這么準,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對著話筒,鄭重其事地說:“沒有什么秘密,我憑的是手感,是結婚十多年來培養出來的手感。”這時畫面上出現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臉,此時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熱淚滾滾。
“愛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這就是愛情。”朋友最后說道。
四、討論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向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五、總結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六、拓展活動
同學們,愛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愛情上反映出來。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根據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說說什么是愛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隨筆,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13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課時編號: 15
課題
8 致女兒的一封信
課型
常規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書信的寫法
積累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情感態度目標
進行愛情教育,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重點
了解愛情真諦,感受偉大愛情
難點
學會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導入新課
二、蘇霍姆林斯基簡介
聽介紹
了解文常,引入新課
三、課文內容研討
1.門面對女兒的問題,他是怎樣解釋
“什么是愛情”的?作者認為什么是愛情?
2.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女兒“什么是
自主合作,研討交流
了解愛情真諦
愛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感受偉大愛情
3.怎樣理解“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
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的含義?
4.對于愛情,你是怎樣理解的?
四、總結(略)
學習高尚愛情
把握青春萌動
五、作業 積累名人關于愛情的言論
教
后
反
思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14
【教學目標】
1、了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媒體】
幻燈片、幻燈機。
【其他】
1、讓學生搜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生平簡介、重要著作,了解其教育思想。
2、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3、問問家長:“愛情是什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設計意圖一、設疑導入
1、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她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們想知道的。當你遇到這樣的疑惑時,你問過你的父母嗎?為什么?
2、當蘇霍姆林斯基14歲的女兒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時,蘇霍姆林斯基可能會怎樣回答呢?激發探究興趣。二、調動積累,實現資源共享
1、誰來介紹一下蘇霍姆林斯基這位教育家的生平、重要著作、教育思想等等?
2、大家很會學習,會搜集資料也是一種能力。今天我們就有幸與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對話。請大家看《致女兒的信》,看看這位教育家在信中是如何與女兒對話的,如何與處于花季中的我們對話的。作者用書信的形式來回答女兒的問題,有哪些優勢?鼓勵學生多渠道地獲取信息和資料,增強閱讀積累,拓寬語文視野。
讓學生體會到書信的特點。
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請學生速讀課文,思考:我們在朗讀時要以怎樣的語氣才能表現父親寫信時的心理?(關愛、高興)何以見得?
2、我覺得大家是幸運的,這篇文章是第一次選入我們的語文課本。在我們讀書時是談“情”色變,生怕老師和家長誤認為思想不純潔。今天我們與蘇霍姆林斯基談論“愛情”這個話題,可謂是時代的一大進步。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地老天荒,?菔癄,由愛情而演繹的故事,更是那樣驚心動魄。無論哪個時代,愛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許諾。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不知大家敢不敢談論這個話題?尤其是要大膽、大方、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敢不敢?
3、敢,這是大家成長的標志。請再讀課文,思考:“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有誰來為大家概述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并請學生點評。
5、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呢?這說明了什么?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6、作者把三者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他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走進作者。
提出對話要求:大膽、大方、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突破難點。
指導篩選信息。
抓關鍵詞語進行揣摩分析。四、精讀課文,進行多方對話
1、學生齊讀最后兩段。
2、這句話道出了愛情的真諦。文中還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值得好好品味。請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霍值得揣摩的語句,與大家交流。(學生交流)
3、本文構思巧妙。前有暗示,后有點睛;層層推進,起伏有致。前后對比,凸現出人之區別于動物的關鍵在于什么呢?請將文中的語句讀出來。
4、大家同意作者的觀點嗎?
先瀏覽再精讀,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與作者對話。五、拓展閱讀,豐富語文素養
1、我們要感謝蘇霍姆林斯基,是他,讓你我悟出了這么高深的道理。其實愛情在文學作品中一直是個永恒的話題,那么你知道哪些歌詠愛情的古詩詞?(學生交流)
2、現在,假設你的同學問到你,什么是愛情?請你也用一個故事給他闡述你對愛情的理解。(學生交流:羅密歐與朱麗葉,梁祝,泰坦尼克號等。)
3、當我們聽到杰克對羅絲的最后要求“向我發誓,你決不會放棄生存”時,我相信沒有哪個人不會為這段忘我的愛戀而動容。的確,有關愛情的故事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愛情時這樣美好,是人類偉大的感情之一,你可知道名人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學生交流搜集的名言。)內引閱讀積累,意在強調課外閱讀,提升文學素養。
引導學生從名人身上學到生活的智慧。六、與父母對話,著眼感情問題
1、大家就“愛情是什么”這一話題問了父母嗎?他們的反應如何?他們是如何回答的?(學生交流。)
2、有沒有誰問過爸爸和媽媽的愛情故事呢?
3、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確,生活中的愛情更多的是兩個人相扶相持走過的歲月,是兩顆心的相互依戀:在你生病的時候他遞來一杯白開水和一枚藥片;在你工作中遇到難題時,她關切的詢問;在你興高采烈時,他在望著你傻傻地笑。那么,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請你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W生交流。)
與父母對話,既是思想溝通,更是一種情感交流。七、自由寫作,激發讀寫創新
1、“愛情是什么”這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F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以你喜歡的形式,說說什么是愛情。
2、學生交流,教師予以點評。鼓勵自由寫作。八、總結
希望我們今天圍繞“愛情”的對話,能伴大家快樂成長。九、布置作業
將課堂上的即興創作寫在作業本上。
【板書設計】
8*、致女兒的信(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熟悉神話故事的情節,能夠體會其內涵。
2、理解作家以講述神話故事代替正式說教的用意,樹立正確愛情觀。
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故事,理解愛情的深意。
2、討論法、質疑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能夠體會到人間的真情至性。
2、理解幸福需要智慧的真諦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讀懂神話故事,理解“愛情”“忠誠”“心靈”追念三者的關系
難點:理解愛情的甜蜜,美好,理智,慎重的關系。
教學突破:
設置環境,引導閱讀,合理想象,寫自己的愛情宣言。
教學準備:
朗讀錄音、相關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對課文的學習
1、談話:同學們,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也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會永遠演繹著動人的愛情故事。大作家歌德曾說過:“哪個少年不多情,那個少女不懷春”。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對愛情既產生沖動,又懵懵懂懂。這個時期我們的父母應給孩子以教育,告訴他們“什么是愛情”,應該怎樣對待“愛情”。下面老師要做一個調查,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對自己說過愛情這個話題了嗎?(學生自由回答)
2、導入:從剛才的調查來看很不樂觀,大多數同學的家長可能由于思想保守,對這一話題過于敏感,而忽視對孩子進行這一方面的教育。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希望能為各位同學的家長補上這一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的內容
1、正音正字
忐忑(tǎn tè)繁衍(yǎn)一抔黃土(póu)怒不可遏(è)
詞義:忐忑:心神不定。
怒不可遏:遏,阻止,禁止。憤怒到極點
2、小黑板出示問題,要求學生閱讀回答:
①這是一封父親寫給女兒的信,父親回答女兒提出的什么問題?
、谧髡卟捎檬裁捶绞浇o女兒解釋愛情的?
③為什么不直接講道理?
學生閱讀、討論、交流,教師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依據課文內容回答,明確:
①父親回答女兒提出的問題是“什么是愛情?”
、谧髡卟捎弥v故事方式給女兒解釋愛情的。
、垡灾v故事的方式,生動、形象,易于接受。避免呆板的說教。
3、作者以美麗的神話故事來給女兒詮釋愛情。請說說閱讀的感受是什么?(要求:可以涉及主題,故事內容,寫作手法,精彩句段)
教師準備(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
、倥畠焊蚁蚋赣H問“什么是愛情?”
、诓捎脮诺男问,以神話故事來詮釋愛情真諦,生動,形象,避免了枯燥的說教,以親身經歷,也可以拉近和女兒的距離。
、壅務搻矍椴⒉豢蓯u,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④明白愛情是彼此忠誠,是相互間永久的心靈追念。
、菔巧系廴伟l怒,和大天使三次來到人間,并以衰老、死亡來威脅人類,考驗人類的愛情,但最后被人類的真正的愛情所感動。
三、精讀課文、質疑探究
1、學生自由誦讀全文,質疑探究: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想一想,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提示;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后從人的眼神中讀到了“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有著緊密的關系: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著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們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
2、根據上述,概括全文的主旨: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做歸納:
課文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男女間彼此經歷時間考驗的忠誠和相互間跨越生命空間的心靈永久的追念。
3、要求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和段落。并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
教師準備(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
1、“愛情高于上帝,這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薄磉_出作者對愛情由衷贊美。
2、喜歡21段——描寫很悲涼,但卻顯示出一種生死相依的愛情這是偉大的。
3、“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使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里的智慧,可理解為“理智”和“責任”。
教師做總結:
大家說的很好,對句子的理解也很深刻。都能以正確的'態度來理解和對待愛情。
四、課外拓展
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允許學生各抒己見:
1、問:人之所以能區別于動物,就是因為人有智慧有理智,懂得對愛情的忠誠,那么我們初中生能不能談戀愛,嘗試愛情的滋味呢?老師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教師準備:
。1)不能早戀,影響……
。2)認為早戀無罪……
教師總結:同學們各抒己見,說的太好了。說明我們同學善于思考,有獨特的見解。大多數同學認為早戀是酸澀的,影響學習。因此,我們還是應把精力放到學習上。
2、寫自己的愛情宣言。
針對中學生愛情狀況以及上述大多數同學的觀點寫出發自我們每個人內心的自己的愛情宣言。如愿意,可以和同學交流、分享。
教師準備:
。1)愛情是兩顆心靈之間碰撞時所產生的火花,充滿激情;但是火焰太高會把兩顆心都燒焦的!獥罾蠋
。2)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理的主宰!K(霍姆林斯基)老師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了解了愛情的真正含義,老師希望大家都能擁有美好的愛情,但不是現在,而是將來,F在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忠實的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樣將來有了知識,又有了健全的人格,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美好的愛情。
六、作業:熟讀課文,思考完成課后練習。
七、板書設計: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永恒的話題。
是愛情是忠誠、心靈的追念。三位一體的。
什么真正的愛情:是男女間彼此經歷時間的考驗和
相互間跨越生命空間的心靈的永久追念。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對女兒情感真摯的一封信。作者以講故事的形式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愛情的話題,是青春期教育中一個敏感的話題。“談情色變”困擾著許多教育者和家長。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首先用“美好”給“愛情”定位。避免把這個話題當做洪水猛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做充分閱讀,又引導他們從神話故事中去領會愛情的真諦。領會幸福的真諦。并緊扣話題,讓學生認識到:真正的愛情需要時間和困境去考驗,是男女之間經歷時間考驗的忠誠和相互間跨越生命空間的心靈的永久追念。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過程中要多注意調動學生參與閱讀、討論、交流的積極性。讓他們放棄羞澀,大膽暢言,在理解的基礎上發表自己對“早戀”的態度,并以寫自己的愛情宣言的形式,來端正學生的愛情價值觀。
注意本文不可只做粗略的閱讀,應為家長補上這一課。本節課在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上做的還不夠,課堂還有些沉悶。待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