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西湖游記二則 教學設計示例(通用2篇)

西湖游記二則 教學設計示例

發布時間:2023-08-11

西湖游記二則 教學設計示例(通用2篇)

西湖游記二則 教學設計示例 篇1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訓練點

  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景特點,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

  能力訓練點

  培養誦讀能力,審美能力。

  美育訓練點

  欣賞西湖美景。

  學法引導

  反復誦讀,精美語句最好背誦。

  體會作者感情和獨特生活體驗。

  交流有關西湖的詩文。

  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疏通文字,理解句意,掌握虛實結合的手法。

  難點:理解作者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

  解決辦法:通過整體感知,師生共同討論解決重點難點。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對西湖一進行具體學習。

  第二課時 對西湖二進行具體學習。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錄音機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對重點難點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師生共同回答。

  訓練朗讀能力,交流欣賞體會。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西湖一

  一、導入  新課

  杭州西湖,是我國優美的名勝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來贊美它。宋朝蘇東坡《飲湖上初晴雨后》中談到西湖的兩句詩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今天,我們學習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寫的《西湖游記二則》,看看作者是怎樣獨具慧眼,描繪西湖勝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學家,字中郎,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人。他的美學思想的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作品有《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等。

  (2)寫作背景:袁宏道于萬歷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師至江蘇吳縣任縣令,雖頗有政績,但卻感到“性與俗違,官非其器”,羨慕陶潛“歸去來兮”,萬歷二十五年春被準解官,此時恰如游鱗縱壑,大有“無官一身輕”的解脫之感,是年辭官后自春至夏,乃暢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東南山水名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靈,欣賞造化之奇妙。將其所見所感形諸筆墨。其中描敘杭州西湖山水風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閱讀分析

  分析欣賞《西湖一》,品味其重點詞、句。

  1.再次請學生朗讀課文。

  2.重點詞語理解:

  突兀:高聳的樣子。棹zhào:劃船。娥: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頰jiá:面頰。這是說桃花艷麗如少女的顏面。

  3.分析課文,品味語句。

  ①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討論后回答)為什么?

  答:“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因為作者初至杭州,最為心往神馳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這種感情蓄積已久,其發必速,故游記開篇不容許多筆墨交待,一落筆就直抒性靈:保叔塔為西湖北側門戶,塔身挺秀,卓立山巔,未近西湖而先人眼簾,本也是一處勝景,但作者僅以“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一筆帶過,是因為他心不在焉,“已心飛湖上也”。整個杭州山水風物此時唯“湖上”才是作者鐘情之所在。“心飛”的夸飾把他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無遺。

  ②為何插入一閑筆“午刻人昭慶”?(思考后回答)

  答:這是欲揚先抑,造成頓挫之致,然后才續“心飛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畢,即棹小舟太湖”中哪個字寫出作者此時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現。

  ④當作者終于親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時,運用了什么修辭寫出了它的嫵媚與迷人?

  答:作者連用了四個比喻、一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遠處孤山蔥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統一樣起伏。

  ⑤以上描寫西湖風景是實寫還是虛寫?

  答:僅四句話,但由于選取了西湖典型風物,足以見西湖秀媚的風姿。此為實寫。

  ⑥作者見到此景后,內心感受如何?是實寫還是虛寫?起到怎樣的作用?(分組討論后回答)

  答:“才一舉手,已不覺目酣神醉”,這是虛寫西湖,借以反襯西湖之美。

  ⑦同學們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態?

  作者雖云“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實際上他卻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退洛神時也。”這種感覺與聯想雖然模糊,但境界空靈,意蘊豐富,頗堪品味。它既啟發人聯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的癡情醉態。作者的感情由此進入極高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靈的,是極其嫵媚迷人的。這樣比擬就顯示出山水風物的精神、情趣,亦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愛戀之情,與“吏情物態,日巧一日;文網機阱,日深一日”(《與何湘潭》)的官場相比,就更覺自然界的清純可愛。作者對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與心愛的女人第一次約會一樣珍視,因此鄭重其事地記下具體日期:“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記中則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筆下重在寫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風情,一種引人酣醉的整體魅力,以及作者的內心體驗,而不精雕細刻其山水面目細節。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總結、擴展

  總結:這節課我們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內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詞語和句子,從而提高了我們鑒賞古文的能力。

  擴展:據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賞點。

  五、布置作業 

  課下搜集寫西湖美景的詩文,寫在筆記本上。

  第二課時

  西湖二

  一、導入  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得知袁宏道對杭州西湖心往神馳,那么我們欣賞一下他的《西湖二》,看他怎樣以獨特的個性與審美觀來描寫西湖勝景的?

  二、閱讀分析

  l.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掌握下列詞語。

  夕嵐: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個接一個。戀:迷住。去:離開。歌吹:唱歌奏樂。粉汗:年輕婦女的汗。艷冶:美麗,妖艷。設色:用顏色描畫。夕春:夕陽。花態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態,柳的情調,山的容顏,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2.請學生疏通文字。

  3.分析欣賞本文,品味重點詞語、句子。

  (l)思考并討論問題。

  ①作者認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節與時辰?

  答:西湖是人間仙境,春夏秋冬、陰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卻別具慧眼,情有獨鐘。所以開篇便說:“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②為何西湖之春月為最盛,朝煙、夕嵐為一日之盛呢?

  答:因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作者先寫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遲開,花期雖推遲,但得以與杏花、桃花斗妍爭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紅的春色,卻是罕見的“奇觀”。如此與否桃相次開放的“香雪梅”豈能不觀賞?更何況友人陶石簣又數言這里的“傅金吾園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應該趕快去大飽眼福。這里寫西湖梅花之美及虛寫,是作為一種鋪墊,旨在襯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嘆為觀止。——因為作者“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梅花為“歲寒三友”之一,被視為高潔的象征,桃花則曾被貶為“輕薄”之物。作者會梅取桃,乃至為桃花所“戀”,可見其通異于世俗的獨特的審美趣味。而春日西湖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的桃花亦確實蔚為奇觀:“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僅此兩句,采取遠望的角度,就寫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夾雜著綠柳的總體意境。“綠”指柳條,“紅”指桃花,“煙”“霧”彌漫,則渲染出“花態柳情”呈現繁花照眼,生機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丹青。春花盛開乃是“西湖最盛”“為春”的主要表現。其次還表現為游人羅紈之盛:“歌吹為風,……艷冶極矣。”在桃花盛開的白堤、蘇堤上,紅男綠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邊的春草還多;歌樂似春風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不熱鬧;色彩艷麗之極,風姿放蕩之極,著“艷冶”二字,可謂摹寫、概括盡致。作者之筆墨亦極盡濃艷之能事,蓋非如此不能描繪出西湖春天“艷冶”之盛景。

  ③西湖之月為最盛表現在哪里?

  答:寫“為月”是淡雅之筆,一濃一淡,相輔相成。此處“尤不可言”的月景,也只有以淡雅的筆才能寫出其神韻。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僅用“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有一種趣味”十四個字而已。月色中的花柳、山水該是一種什么樣特殊的情趣與意味呢?作者留給讀者去看去想像。而“月景”確實妙不可言,寫得太具體難免要損害其美,束縛讀者的神思,而這樣略加點染反而勾勒出幽深的境界,具有無窮的趣味。夜景雖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頗以能探幽尋勝,受用此樂而得意,對“俗士”既紅男綠女的“杭人”則含有諷誚之意,故云“安可為俗土道哉!”

  ④按邏輯,本文應該在描寫“西湖最盛”“為春”之后,應接著描寫“西湖最盛”“為月”,但作者卻先寫了什么?為什么朝煙、夕嵐為一日之盛?

  答:作者好像舍不得讓主角“月”出場,意欲以之唱大軸戲,所以先讓配角如煙、夕嵐登臺鋪墊。此外,以“然杭人游湖,……”承上段羅紈之盛,在結構上亦是順理成章。紅男綠女的杭人只知在午、未、申三時游湖,在作者眼中是一種“俗”的表現,其“不識廬山真面目”乃在于缺乏超俗的審美的趣味。作為外來游客的作者則以其慧眼發現:“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末下,始極其濃媚。”這是對西湖“一日之盛,為如煙,為夕嵐”的具體描寫。“湖水染翠,山嵐設色”,這一“染”一“設”,皆賦予大自然以靈性,將大自然比擬成丹青妙手,而大自然的畫筆,只有在“朝日始出”與“夕春末下”這兩個美妙時刻才為湖光、山嵐添彩增色,從而達到達“濃眉”即一種極其嫵媚動人的審美境界。這與午、未、申三時西湖之“艷冶”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媚”比“冶”要高出一籌。但是西湖春天最高的審美境界卻不是朝夕之景,而是作者開頭所說的“為月”。對西湖之盛何以“為月”,作者有意放在最后來寫,旨在造成一種懸念,增添讀者的趣味。

  ⑤本文有什么寫作特色?

  答:袁宏道的美學思想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敘小修詩》)。這篇游記即體現了這一思想。從文章內容來看,作者獨賞西湖之春的“月景”與“朝煙”、“夕嵐”,這和“午、未、申三時”游春的“俗士”迥異其趣;作者又寧愿舍棄賞梅機會,而“為桃花所戀”,與傳統上大夫的審美情趣相悖,這都是他“獨抒性靈”之處,顯示出獨特的個性和審美觀。文章筆法也是任隨自然,意到筆到。“無定格式,只要發人所不能發”(《答李元善》)。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卻用寥寥數語,點到為止,不加細描,而對西湖的桃花與“羅紈之盛”卻頗費筆墨,堪稱“不拘格套”。其實,這是因為越是最高層次的審美境界愈難以用文字描繪,不如以虛代實,以簡代繁,僅可以收到“君看蕭蕭只數葉,滿堂風雨不勝寒”(李東陽《柯敬仲墨竹二絕》)的藝術效果。這是作者的聰明之處,他還是頗懂得藝術辯證法的。

  三、總結、擴展

  總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知《西湖二》所描繪的由白堤斷橋至蘇堤六橋一帶的日盛景,并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

  擴展:開展一次關于寫景的散文朗讀比賽。讓同學們先準備好材料,以備上課用。目的是既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又是作文素材和積累。

  四、布置作業 

  做課后練習第一、二題。

西湖游記二則 教學設計示例 篇2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訓練點

  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景特點,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

  能力訓練點

  培養誦讀能力,審美能力。

  美育訓練點

  欣賞西湖美景。

  學法引導

  反復誦讀,精美語句最好背誦。

  體會作者感情和獨特生活體驗。

  交流有關西湖的詩文。

  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疏通文字,理解句意,掌握虛實結合的手法。

  難點:理解作者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

  解決辦法:通過整體感知,師生共同討論解決重點難點。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對西湖一進行具體學習。

  第二課時 對西湖二進行具體學習。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錄音機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對重點難點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師生共同回答。

  訓練朗讀能力,交流欣賞體會。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西湖一

  一、導入  新課

  杭州西湖,是我國優美的名勝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來贊美它。宋朝蘇東坡《飲湖上初晴雨后》中談到西湖的兩句詩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今天,我們學習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寫的《西湖游記二則》,看看作者是怎樣獨具慧眼,描繪西湖勝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學家,字中郎,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人。他的美學思想的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作品有《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等。

  (2)寫作背景:袁宏道于萬歷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師至江蘇吳縣任縣令,雖頗有政績,但卻感到“性與俗違,官非其器”,羨慕陶潛“歸去來兮”,萬歷二十五年春被準解官,此時恰如游鱗縱壑,大有“無官一身輕”的解脫之感,是年辭官后自春至夏,乃暢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東南山水名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靈,欣賞造化之奇妙。將其所見所感形諸筆墨。其中描敘杭州西湖山水風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閱讀分析

  分析欣賞《西湖一》,品味其重點詞、句。

  1.再次請學生朗讀課文。

  2.重點詞語理解:

  突兀:高聳的樣子。棹zhào:劃船。娥: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頰jiá:面頰。這是說桃花艷麗如少女的顏面。

  3.分析課文,品味語句。

  ①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討論后回答)為什么?

  答:“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因為作者初至杭州,最為心往神馳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這種感情蓄積已久,其發必速,故游記開篇不容許多筆墨交待,一落筆就直抒性靈:保叔塔為西湖北側門戶,塔身挺秀,卓立山巔,未近西湖而先人眼簾,本也是一處勝景,但作者僅以“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一筆帶過,是因為他心不在焉,“已心飛湖上也”。整個杭州山水風物此時唯“湖上”才是作者鐘情之所在。“心飛”的夸飾把他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無遺。

  ②為何插入一閑筆“午刻人昭慶”?(思考后回答)

  答:這是欲揚先抑,造成頓挫之致,然后才續“心飛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畢,即棹小舟太湖”中哪個字寫出作者此時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現。

  ④當作者終于親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時,運用了什么修辭寫出了它的嫵媚與迷人?

  答:作者連用了四個比喻、一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遠處孤山蔥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統一樣起伏。

  ⑤以上描寫西湖風景是實寫還是虛寫?

  答:僅四句話,但由于選取了西湖典型風物,足以見西湖秀媚的風姿。此為實寫。

  ⑥作者見到此景后,內心感受如何?是實寫還是虛寫?起到怎樣的作用?(分組討論后回答)

  答:“才一舉手,已不覺目酣神醉”,這是虛寫西湖,借以反襯西湖之美。

  ⑦同學們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態?

  作者雖云“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實際上他卻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退洛神時也。”這種感覺與聯想雖然模糊,但境界空靈,意蘊豐富,頗堪品味。它既啟發人聯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的癡情醉態。作者的感情由此進入極高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靈的,是極其嫵媚迷人的。這樣比擬就顯示出山水風物的精神、情趣,亦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愛戀之情,與“吏情物態,日巧一日;文網機阱,日深一日”(《與何湘潭》)的官場相比,就更覺自然界的清純可愛。作者對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與心愛的女人第一次約會一樣珍視,因此鄭重其事地記下具體日期:“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記中則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筆下重在寫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風情,一種引人酣醉的整體魅力,以及作者的內心體驗,而不精雕細刻其山水面目細節。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總結、擴展

  總結:這節課我們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內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詞語和句子,從而提高了我們鑒賞古文的能力。

  擴展:據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賞點。

  五、布置作業 

  課下搜集寫西湖美景的詩文,寫在筆記本上。

  第二課時

  西湖二

  一、導入  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得知袁宏道對杭州西湖心往神馳,那么我們欣賞一下他的《西湖二》,看他怎樣以獨特的個性與審美觀來描寫西湖勝景的?

  二、閱讀分析

  l.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掌握下列詞語。

  夕嵐: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個接一個。戀:迷住。去:離開。歌吹:唱歌奏樂。粉汗:年輕婦女的汗。艷冶:美麗,妖艷。設色:用顏色描畫。夕春:夕陽。花態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態,柳的情調,山的容顏,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2.請學生疏通文字。

  3.分析欣賞本文,品味重點詞語、句子。

  (l)思考并討論問題。

  ①作者認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節與時辰?

  答:西湖是人間仙境,春夏秋冬、陰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卻別具慧眼,情有獨鐘。所以開篇便說:“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②為何西湖之春月為最盛,朝煙、夕嵐為一日之盛呢?

  答:因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作者先寫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遲開,花期雖推遲,但得以與杏花、桃花斗妍爭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紅的春色,卻是罕見的“奇觀”。如此與否桃相次開放的“香雪梅”豈能不觀賞?更何況友人陶石簣又數言這里的“傅金吾園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應該趕快去大飽眼福。這里寫西湖梅花之美及虛寫,是作為一種鋪墊,旨在襯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嘆為觀止。——因為作者“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梅花為“歲寒三友”之一,被視為高潔的象征,桃花則曾被貶為“輕薄”之物。作者會梅取桃,乃至為桃花所“戀”,可見其通異于世俗的獨特的審美趣味。而春日西湖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的桃花亦確實蔚為奇觀:“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僅此兩句,采取遠望的角度,就寫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夾雜著綠柳的總體意境。“綠”指柳條,“紅”指桃花,“煙”“霧”彌漫,則渲染出“花態柳情”呈現繁花照眼,生機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丹青。春花盛開乃是“西湖最盛”“為春”的主要表現。其次還表現為游人羅紈之盛:“歌吹為風,……艷冶極矣。”在桃花盛開的白堤、蘇堤上,紅男綠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邊的春草還多;歌樂似春風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不熱鬧;色彩艷麗之極,風姿放蕩之極,著“艷冶”二字,可謂摹寫、概括盡致。作者之筆墨亦極盡濃艷之能事,蓋非如此不能描繪出西湖春天“艷冶”之盛景。

  ③西湖之月為最盛表現在哪里?

  答:寫“為月”是淡雅之筆,一濃一淡,相輔相成。此處“尤不可言”的月景,也只有以淡雅的筆才能寫出其神韻。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僅用“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有一種趣味”十四個字而已。月色中的花柳、山水該是一種什么樣特殊的情趣與意味呢?作者留給讀者去看去想像。而“月景”確實妙不可言,寫得太具體難免要損害其美,束縛讀者的神思,而這樣略加點染反而勾勒出幽深的境界,具有無窮的趣味。夜景雖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頗以能探幽尋勝,受用此樂而得意,對“俗士”既紅男綠女的“杭人”則含有諷誚之意,故云“安可為俗土道哉!”

  ④按邏輯,本文應該在描寫“西湖最盛”“為春”之后,應接著描寫“西湖最盛”“為月”,但作者卻先寫了什么?為什么朝煙、夕嵐為一日之盛?

  答:作者好像舍不得讓主角“月”出場,意欲以之唱大軸戲,所以先讓配角如煙、夕嵐登臺鋪墊。此外,以“然杭人游湖,……”承上段羅紈之盛,在結構上亦是順理成章。紅男綠女的杭人只知在午、未、申三時游湖,在作者眼中是一種“俗”的表現,其“不識廬山真面目”乃在于缺乏超俗的審美的趣味。作為外來游客的作者則以其慧眼發現:“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末下,始極其濃媚。”這是對西湖“一日之盛,為如煙,為夕嵐”的具體描寫。“湖水染翠,山嵐設色”,這一“染”一“設”,皆賦予大自然以靈性,將大自然比擬成丹青妙手,而大自然的畫筆,只有在“朝日始出”與“夕春末下”這兩個美妙時刻才為湖光、山嵐添彩增色,從而達到達“濃眉”即一種極其嫵媚動人的審美境界。這與午、未、申三時西湖之“艷冶”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媚”比“冶”要高出一籌。但是西湖春天最高的審美境界卻不是朝夕之景,而是作者開頭所說的“為月”。對西湖之盛何以“為月”,作者有意放在最后來寫,旨在造成一種懸念,增添讀者的趣味。

  ⑤本文有什么寫作特色?

  答:袁宏道的美學思想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敘小修詩》)。這篇游記即體現了這一思想。從文章內容來看,作者獨賞西湖之春的“月景”與“朝煙”、“夕嵐”,這和“午、未、申三時”游春的“俗士”迥異其趣;作者又寧愿舍棄賞梅機會,而“為桃花所戀”,與傳統上大夫的審美情趣相悖,這都是他“獨抒性靈”之處,顯示出獨特的個性和審美觀。文章筆法也是任隨自然,意到筆到。“無定格式,只要發人所不能發”(《答李元善》)。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卻用寥寥數語,點到為止,不加細描,而對西湖的桃花與“羅紈之盛”卻頗費筆墨,堪稱“不拘格套”。其實,這是因為越是最高層次的審美境界愈難以用文字描繪,不如以虛代實,以簡代繁,僅可以收到“君看蕭蕭只數葉,滿堂風雨不勝寒”(李東陽《柯敬仲墨竹二絕》)的藝術效果。這是作者的聰明之處,他還是頗懂得藝術辯證法的。

  三、總結、擴展

  總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知《西湖二》所描繪的由白堤斷橋至蘇堤六橋一帶的日盛景,并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

  擴展:開展一次關于寫景的散文朗讀比賽。讓同學們先準備好材料,以備上課用。目的是既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又是作文素材和積累。

  四、布置作業 

  做課后練習第一、二題。

西湖游記二則 教學設計示例(通用2篇) 相關內容:
  • 《西湖》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口頭造句。3、學習歸納自然段段意。...

  •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通用13篇)

    一、《西湖》一文教學成了我的心病學《西湖》一文時,方明同學請了病假。三天后,方明捧著書向我走來:“老師,幫我補補課吧。”“噢,這三天我們學習了《西湖》一課。《西湖》中的生詞比較多,你先把生字會認會寫,課文讀熟。...

  • 西湖游記二則(通用12篇)

    教學建議一、課文主旨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記敘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二、結構內容《西湖一》全文共5句。第一層(第1句)寫作者出杭州武林門西行游覽西湖。...

  • 《西湖》第一課時說課稿(精選10篇)

    一、教材分析《西湖》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第二單元中介紹祖國美麗風景的第二篇美文。作者以詩一般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風光,字里行間飽含了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與贊美。...

  • 西湖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學內容6、西湖共幾課時3課型新授第幾課時1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

  • 《西湖》教后感——第二課時巧妙設計(通用15篇)

    蘇教版第五冊的第二單元初步瀏覽一番,三篇都是關于地方的寫景散文,其中《西湖》是寫人間天堂中的明珠西湖之景。初讀課文,給人第一感覺,此篇文章意境優美,辭藻華麗。印證了人間天堂的美稱。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后人對西湖美景的贊美。...

  • 就《西湖》一文談談教學的細節處理(精選17篇)

    本文作者像一位畫家,細膩地描繪了西湖的山山水水,為我們營造了一種詩意般的境界,讓讀者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所以,本文的教學自然應以美讀作為教學重點,在細細的朗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美好的風光,激發學生的情感。...

  • 《西湖》說課稿(精選11篇)

    一、說教材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辭清麗簡潔,內容意趣盎然,作者通過對西湖春天的自然風光、動人景象的傳神描繪,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滿心喜愛和深切感受。作者筆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靚麗、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鮮活的生命力和靈性。...

  • 《西湖游記》教案(通用4篇)

    一、課文內容《西湖游記二則》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記敘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既描寫了西湖優美的景色,也抒發了作者對追求名利之人的嘲諷以及高雅的志趣。...

  • 西湖說課(通用2篇)

    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xiāng)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di)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 《西湖》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仿佛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了解西湖的愿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

  • 《西湖》教學案例(通用14篇)

    蘇教版三年級第六課《西湖》是運用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手法描寫了杭州西湖的美麗景色。用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描繪出了湖面碧波千頃,湖水平靜柔美的姿態;用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寫出了山巒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壯美靜態;...

  • 聽《西湖》后的一點感受(精選17篇)

    1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02ltcqq 發表于 -10-10 9:56:00 今天聽了一節《西湖》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課文。我去年上這一課時,感覺整篇文章的脈絡十分清晰,但是要把握住卻非常困難。...

  • 西湖名堤(通用3篇)

    12 西湖名堤教學目標1 能正確認讀生字“疊、巒、優、碩、掠、蘇、凡、犯、錦、綻” ;理解“層層疊疊、碩大、錦帶”詞意。能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優、掠、蘇、凡、犯”。2 能正確朗讀課文。...

  • 我這樣教《西湖》(精選15篇)

    人間天堂是杭州,最美莫過于西湖,那么美的景色,靠老師講是講不出來的。如何處理這一課呢?這一課有許多句子也特別難理解,怎樣讓孩子盡快走進去呢?想了又想,還是要依靠課文和文中的插圖。如果有去過的小朋友,也可以讓他們做個介紹。...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阳市| 浮梁县| 武义县| 陵川县| 大荔县| 禹州市| 山东省| 木兰县| 福州市| 潍坊市| 玉林市| 西林县| 上犹县| 太湖县| 卢湾区| 浑源县| 博客| 噶尔县| 昆明市| 塔城市| 游戏| 澎湖县| 大荔县| 钟山县| 德惠市| 乌鲁木齐县| 晋城| 会东县| 东安县| 崇义县| 青铜峡市| 宜宾县| 定南县| 油尖旺区| 定结县| 内黄县| 宣武区| 蒙山县| 南木林县| 清苑县|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