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紅滴翠記黃山》教案(精選9篇)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黃山雄奇壯麗的景色之美,能說出黃山諸景的特點。
2、了解電視解說詞的特點,能說清本文寫作角度的轉換。并能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這種變換角度多方面寫景的方法。
3、懂得珍惜和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
4、能用流暢的語言介紹一處自然景觀。
教學重點:
文中運用多幅畫面組接連綴的方法,從各個方面寫出了黃山的特點。依據觀察和表現的需要,自由地變換角度寫景。
教學難點:
理解多角度全視角地觀察寫景,切合電視圖像的需要,跳脫式結構方式
教時安排:
兩教時
教前準備:
1、 通讀全文,理清文章結構。
2、 收集有關黃山的資料,更全面地了解黃山。
教學思路:
一、導課激趣
(1)播放《話說長江》電視片中關于黃山的片段。同學們知道剛才老師播放的這如畫的美景是什么地方嗎?是啊,自古黃山天下秀,這里的自然美景鬼斧神工,令人流連忘返。今天我們將隨著柯藍為電視片《話說長江》中黃山片所寫的解說詞一起走進黃山。
(2)我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曾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自古就有“天下秀”的美譽。今天我們將隨著柯藍為電視片《話說長江》中黃山片所寫的解說詞一起走進黃山,感受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
二、檢查預習
(1)投影生字詞,自由認讀。
(2)這篇解說詞向我們介紹了黃山的哪些景觀?你喜歡哪一個景觀就放聲的朗讀課文內容。(按課文順序板書)
三、研讀課文
1、在黃山的這些景觀中你認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處?結合具體文句說說他們有什么特點。
山峰,挺拔巍峨險峻
天都峰海拔1810米,這是一座高聳入云,盤空千仞的險峰。
兩側斧劈刀削般的懸崖峭壁,萬丈深淵,不能不叫人心驚膽戰。
古松,姿態萬千,生命力強
它的一根長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遠方來客,招手致意。
他們的形狀千變萬化,有立有臥,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右側瓜。無論何種姿態,都顯示出頑強的萬古長青的生命力,不怕長年的風吹雨打,冰雪欺壓,屹立于懸崖危石之上,仰首蒼穹。
怪石,千奇百怪(千姿百態)
不同的角度獲得不同的聯想。在黃山群峰中,那些高高低低、爭相崛起的巧石,千姿百態,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
在黃山,你可以結識許多“天國仙友”,又可參觀一個奇特的“動物世界”。
(峰石本無語,可為什么人們會有如此豐富的認識呢?體現了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冰冷的石頭有了人的精魂。人的審美創造的偉大作用)
云霧,輕盈飄忽
輕盈的云霧忽東忽西,一上一下,若即若離,仿佛是山巒、峰石的戀人,沉浸在云霧的懷抱里。
云霧的皎潔,云霧的柔美,特別是云霧的飄舞,是黃山呈現出靜中有動的美感。
日出,瑰麗壯觀
沖破北海云霧,噴薄而出的太陽是暗紅色的,但是,在一剎那間,太陽好像經過了一次凈化,變成了純凈的橘黃色。蔚藍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繽紛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氣流的影響下變幻無窮,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瓊閣。
直接的抒情贊美。
溫泉,愜意舒適
2、自由選擇其中你最喜歡的某一景觀,有感情地放聲朗讀。學生試讀。
3、黃山的景色壯麗多姿,作者在寫景時依據觀察和表現的需要,按照電視片解說詞的要求,從不同角度去表現景物。那作者是如何從不同角度去表現景物的?學生讀讀思思,并做好批注。
組織交流:
【“從高空俯視……神游天外了。”(俯視)
“巍峨黃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當你踏在這光滑潮濕的臺階上……登山的集體。”(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邊攀登,邊觀賞,然后改從遠處遙望)
“……當我們登上……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啊!”(從峰頂俯視)
“沿‘百步云梯而下’……馱著一只金龜。”(翹首昂視)
“西海中的‘飛來峰’……稱它為仙桃峰。”(如聽導游解說)
“黃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觀太平’了。” (如聽導游解說)
“清晨……神奇的仙山瓊閣。” (遠視,隨著太陽升起而變換視角)】
小結:課文是電視解說詞,是為多部電視旅游風光片《話說長江》中黃山部分而寫的。它借助于電視鏡頭展示畫面來介紹自然風光的,使用了現代影視的表現手法,因此課文寫作角度就象電視鏡頭一樣變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轉換,自由地變換角度,或環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寫,或俯視,或仰視,或平視,讓觀眾能把黃山看個淋漓盡致,向我們展示了黃山獨特的美。
4、作為一篇電視旅游風光片的解說詞,同學們在閱讀中是否感覺到它和一般的游記散文有什么樣的區別呢?
(不同:在選材的全面性上,游記散文只寫自己的所見所聞,不全面,而解說詞一般都把描寫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觀上,游記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見聞感受,而解說詞一般都是客觀介紹。)
四、語文活動:
讓學生選擇一個較為熟悉的自然景觀,選取其中的一點,學習用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寫一段解說詞。
五、作業布置
1、收集有關黃山的圖片。結合課文內容對照圖片學習解說。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案 篇2
飛紅滴翠記黃山
柯藍
[教學目的]
1、學習多角度介紹景物的方法
2、培養欣賞大自然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作者把贊頌大自然的創造力與人類的審美能力通過景物描寫表現出來。
2、難點:了解文章寫作角度是怎樣轉換的。
[教學時數]二教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柯藍先生的文學作品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在海外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他的名字與事跡被收入《蘇聯大百科全書》,中國現代文學館也為他及夫人文秋開設了《柯藍文秋文庫》,永久保存其著作及原稿。
他撰寫的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用章回體描述抗日戰爭的長篇小說《洋鐵桶的故事》,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肯定和推薦。
我國文壇泰斗茅盾先生親自在香港著文推薦他所寫的惟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產運動的中篇小說《紅旗呼啦啦飄》。
他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鐵窗烈火》獲首屆電影百花獎,并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贊揚。
根據他寫的散文《深谷回聲》改編而成的電影《黃土地》榮獲28項國際大獎。
他的《早霞短笛》散文詩專集,為五十年代的青年爭相傳抄,影響了那一代人的人生價值取向。
二、認真讀課文,理解結構層次
討論并歸納:全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寫徐霞客對黃山的贊譽及黃山的地理位置、面積。
第二部分(3自然段):寫地質史上,黃山的形成。
第三部分(4~18自然段):寫黃山諸景。
第一層(4~14自然段):寫黃山峰、石、松。
第二層(15自然段):寫黃山的煙云。
第三層(16~17自然段):寫黃山日出。
第四層(18自然段):寫黃山的溫泉。
三、本文寫作角度變化很多,有懸想歷史的,有從空中俯視山景的,有讓你身臨山中邊攀登、邊觀賞的,也有如聽導游解說的。請你說說文章寫作角度是怎樣轉換的。
討論并歸納:第3自然段說……形成種種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觀,處處是仙境”。這句應該是下面寫景的總起句,這句角度是從高空俯視。通過“游人們來到黃山,自然要浮想聯翩,尋根問底……”
過渡到第4自然段“巍峨黃山,群峰挺拔。天都峰……使游人望而生畏。”
第5自然段過渡到讓你身臨山中從下而上攀,
第6段寫“登上”天都峰絕頂,
第7段“穿過”一線天,“再過”蓬萊三島,“直上”玉屏樓文殊洞頂上看到“馳名中外的黃山迎客松”。
第8段自然而然對黃山松進行了一番介紹。第9段繼續登上最高峰,再沿“百步云梯”而下,
第9、10、11、12自然段寫了黃山3個巧石。“螺螄”、“飛來峰”、“猴子觀海”。
第13段對黃山石進行歸類。
第14自然段是寫黃山的峰石的美是經過人類智慧的點化。
第15段由前面寫黃山的靜態美過渡到黃山動態美“黃山煙云”的描寫。轉換的句子是“……特別是云霧的飄舞,使黃山呈現出靜中有動的美感。”
第16、17段用“然而”轉折過渡到對黃山日出的描寫。
第18自然段用“游藝機人下山后”轉換到對黃山溫泉的介紹。總之全文角度變化多端,但轉換過渡自然,使全文渾然一體。
四、朗讀,請同學起來朗讀自己喜歡的片斷。
五、小結
本文描寫了黃山的自然風光,贊頌了祖國山川的神奇、美麗。
六、布置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 設計
第二課時
一、朗讀全文導入
二、品味賞析
A你認為描寫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
1、“萬綠叢中,千峰競秀,萬壑藏云,郁郁蔥蔥,飛紅滴萃”。
總寫黃山的美景,四字詞排列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語言簡潔而景象萬千。
2、“兩側斧劈刀削般的懸崖峭壁……登山的男女老少,一個接著一個,如同一條懸空的彩帶,飄動在萬綠絲中。”
“斧劈刀削”形象地表現了石階的陡,幾乎是垂直的了,“如同飄動的彩帶”雖然給人美感,但也給人搖搖欲墜的感覺。這兩句很準確地表達出黃山石階又陡又險的特點,看后有使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3、“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隱若現,就像航船、島嶼飄浮在汪洋大海上。”
作者把靜態的山峰寫動起來了。起伏的群峰,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島嶼。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4、“破石而出,壽逾千年,一根長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遠方來客,招手致意。”
這段文字把黃山松描寫得神形兼備,“殷勤”,“招手致意”擬人手法運用得很貼切。使人看后對千年老松頓生親切之感。
5、“不少就長在峭壁巖縫之中,針葉短粗稠密,頂平如削,干曲枝虬,蒼翠奇特,形狀千變萬化,有立有臥,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側掛。顯示萬古長青的生命力,不怕風吹雨打,冰雪欺壓,屹立于懸巖危石之上,昂首蒼穹。”
寥寥數語把黃山松的形態、氣質全都展示了出來,令人頓生敬佩之情,好一個黃山松!
6、“‘猴子觀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獅子峰頂,也真難為它有這么好的耐心,千萬年來一動不動地觀望著眼前飄逝的煙云。”
“真難為它”“一動不動”寫出了作者的憐愛之心,寫出了石的巧、趣。
7、第15自然段寫了黃山煙云的柔美:“輕盈”、“皎潔”、“飄舞”寫出了煙云與山峰的關系,“戀人”“難舍難分”,寫出了煙云使黃山成了夢幼的藝術之宮,成了人間仙境。
8、“啊,太陽!人們對它的情感,在自然界中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擬的。……”
這段作者的情感達到了高潮,高聲贊美這“給萬物以無限生機和柔美的太陽”,即使是落日也“給人們留下新的啟示”。黃山觀日給出了作者無窮無盡的遐想。如果把整篇課文比作一首樂曲的話,黃山日出應該是最高亢、最輝煌的樂章。
三、放聲朗讀課文,沉浸在文章所描繪的黃山仙境之中。
四、思索:本文著力贊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偉大創造力和人類非凡的審美能力。請說說作者是怎樣獎兩者結合起來通過景物描寫來表現。
討論并歸納:文中寫黃山巧石的部分:“螺螄”“飛來峰”“猴子觀海”等景物的描寫,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更偉大的是人類非凡的審美能力。先聽巧石的名字就給我以豐富的想像力,有擬人的,有喻物的,所以在黃山你可以結識許多“天國仙友”,又可參加一個奇特的“動物世界”。總之黃山的自然景物在經過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后達到了外在美與內在美的高度結合。其實作者把自然美的黃山通過文字描寫出來的時候,從中已經滲透了作者的審美情趣了。
五、小結
本課我們欣賞了黃山的美,品味了文章語言的美,并探討了黃山的外在美與內在美。
六、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 設計。
授后小記:
1、黃山的圖文資料比較多,可以巧妙利用一些給同學們介紹,以獲得最佳的效果。
2、多角度寫景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應讓學生充分討論,理清大致有多少不同的角度,各角度又著重狀寫了黃山諸景。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案 篇3
倪明
課 時 : 2
教學內容
本文是一篇解說詞。課文通過對黃山雄奇壯麗的景色的描寫,揭示了黃山的獨特的美。
教學目標
晦知識與能力1.了解解說詞的一般寫法。2.掌握課文中使用的多種表達方式。3.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1.以課文為例熟悉解說詞的一般寫法,學習對景物進行解說。2.從黃山的自然景觀中認識大自然的偉大創造。3.通過討論交流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大自然的偉大的創造力。2.培養珍惜和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掌握課文中使用的多種表達方式。
2.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難點
1.體會黃山雄奇壯麗景色呈現出來的美,提高品鑒自然美的能力。
2.培養學生珍惜和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的意識。
◆教學突破
1.通過討論交流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給課文劃分層次,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脈胳。
一、導入 新課
1.導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對黃山的贊譽。可見黃山在眾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學沒見過黃山,一定想知道黃山是什么樣子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關于黃山的課文《飛紅滴翠記黃山》。請同學把收集到的有關黃山的詩句或傳說在班上交流。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3.請一位同學結合注釋介紹作者情況。教師補充:本文是一篇解說詞,是為多部電視風光片《話說長江》中黃山部分而寫的。
二、設置問題,討論探究
1.給學生5分鐘時間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理清課文的線索和層次。教師提示:課文設置了三條線索一時間線索、空間線索和邏輯線索。等學生思考后,點名讓一兩位學生回答。
2.補充:邏輯線索如體現黃山特點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帶出的,彼此間相互獨立。課文第二部分還可以分為五層,分別寫黃山奇峰、黃山松、蓮花峰、黃山煙云、黃山日出,請找出它們的起始段落。
3.講解:課文是電視解說詞,因此課文寫作角度就像電視鏡頭一樣變化很 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轉換。請在課文中找出角度轉換的地方,并說說它們是怎樣轉換的。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4.對學生回答給予鼓勵,并適當補充:“沿‘百步云梯’而下……馱著一只金龜。”是仰視;“清晨……神奇的仙山瓊閣。”是遠視。
5.講解:課文中有些句子比較深奧,需要同學們仔細體會,比如“黃山的峰石,經過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在大自然的寧靜中,又增添了人間歡樂的生趣。這是黃山外在美和內在美的高度結合。”這一句中的“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內在美”、“外在美”都不太好理解,我們應該怎樣來理解呢?
6.對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這種主動精神,不放過學習中遇到的任何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深人理解課文..
7.提示:文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句子,只要大家認真誦讀體會,就能夠理解它的意思。給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教師巡視教室。 都峰。”是仰望;“當你踏在這光滑潮濕的臺階上……登山的集體。”先是在攀登的旅人中邊攀登邊觀賞,然后改從遠處遙望;“……當我們登上……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啊!”是從峰頂俯視。
三、歸納小結
1.講解:本文是旅游風光片的解說詞,它與一般的游記散文比較起來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同學們能夠說出這些不同的地方嗎?
2.給予鼓勵: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基本概括出了本文作為解說詞的特點。并做適當補充。
3.小結:通過本文的學習,既體會到了黃山的美景,又學到了對景物進行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的方法。
4.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本課總結
本文是一篇解說詞,通過對黃山雄奇壯麗的景色的描寫,揭示了黃山獨特的美。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認識到大自然的偉大創造力,懂得珍惜和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作者郵箱:
[1]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案 篇4
●基礎鞏固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注音均有一個是錯誤的,請劃出并在后面括號里訂正。
a.地殼(qiào) 澎湃(bài) 挺拔(tǐng) 崛起(jué) ( )
b.稠密(chóu) 虬(qiú)枝 翹首(qiào) 旭日(xù) ( )
c.瑰寶(guǐ) 溝壑(hè) 犀牛(xī) 巍峨(é) ( )
d.千仞(rèn) 云霄(xiāo) 妖嬈(ráo) 溫馨(xīng) ( )
2、給下列短語補充完整
萬丈深 含 欲放 懸崖 壁 千 百態 浮想聯 高 入云
3、劃出下面句子中用錯的字詞,并在后面橫線上改正。
①沿“百步云梯”而下,僥首昂視“鰲魚峰”,上有一巧石,如同一只“螺螄”。
②光是聽它們的名字,就足以使你產生一種熬游天宮的幻覺了。
③然而,黃山的這一切,只有在華光照耀的時候,才顯得格外驕嬈。
4、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在橫線上只寫序號)
①這是一座高聳入云、盤空千仞的險峰。②巍峨黃山,群峰挺拔。③由于它是黃山三大主峰之一,在群峰的環抱中好像是天國的都會,所以取名“天都峰”。④它以高和險,讓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長嘆。⑤其中天都峰海拔1810米。
5、下列各句是分別從哪方面來描寫的?選出正確的一項( )
①它(天都峰)以高和險,讓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長嘆。
②黃山松針葉短粗稠密,頂平如削,干曲枝虬,蒼翠奇特。
③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變得燦爛奪目,五光十色。
④無論何種姿態,都顯示出頑強的萬古長青的生命力,不怕長年的風吹雨打,冰雪欺壓,屹立于懸巖危石之上,昂首蒼穹。
a.神態 形態 色彩 觀感 b.觀感 形態 色彩 神態
c.形態 觀感 神態 色彩 d.色彩 神態 形態 觀感
6、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自從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明顯提高。
b、不管天晴下雨,還是刮風飄雪,他卻能按時到校。
c、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使我們磨練了意志,增長了見識。
d、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
7、文中引用徐霞客贊美黃山的名句:“五岳歸來不看山, 。”其中“五岳”是指東岳 ,南岳 ,西岳 ,北岳 ,中岳 。
8、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按下面的要求,各寫一句我國古代詩文名句。
①吟詠山水的: 。
②詠嘆花鳥的: 。
二、閱讀理解
當那遙遠的天際,微明的東方出現魚肚白色時,人們就屏住了呼吸,等待著,盼望著。而當太陽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輝時,人群中就響起了一陣歡呼。這呼聲中充滿了興奮,但又帶有節制,因為大家都不愿破壞這黎明前的肅穆。也許是由于大地塵埃和光線折射的物理因素吧,沖破北海云霧,噴薄而出的太陽是暗紅色的。但是,在一剎那間,太陽好像經過了一次凈化,變成了純凈的橘黃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變得燦爛奪目,五光十色。蔚藍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繽紛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氣流的影響下變幻無常,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瓊閣。這景致真是難以用筆墨形容。啊,太陽!人們對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擬的。不論是初生的紅日還是即將消失的落日,都是紅彤彤的巨大的火輪,披著五光十色,一瞬萬變的彩霞,給天下萬物以無限生機和柔美的撫愛。即使落日給我們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沒什么可怕,那閃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陽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種。它守衛在天幕上,也守衛在人們的心靈中,為迎接明天更美麗的日出,給那些勇于在困難中奮斗的人們以新的啟迪。大概就是由于這些原因,人們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贊美火和光明中誕生的一切吧。
9、用一句話概括選文的內容。
10、“人們就屏住了呼吸,等待著,盼望著”寫出了人們 的心情。
11、“這呼聲中充滿了興奮,但又帶有節制”,請你分析“興奮”和“節制”的原因。
12、文段在描寫日出時把天與人交織在一起寫,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13、根據課文內容,結合你的理解,說說看到黃山日出的人為什么“會在心靈深處銘刻下這無法忘卻的時刻”?
14、用一段文字描寫你所見到的出時或日落,50字左右。
●綜合拓展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練習。
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勝地。郭沫若曾贊美西山是仰臥在滇池邊的睡美人,青絲散垂在萬頃碧浪之中。山上終年郁郁蔥蔥,華亭寺、古華寺、三清閣等名古剎古寺掩映在茂林修竹深處。登上懸崖峭壁上的龍門,遠眺浩渺空闊的滇池,水天一色風光絕佳。但最使我關注的還是西山深處安息著人民音樂家——聶耳。
盛夏,山區的氣候像孩兒臉,說變就變。在昆明上車時天氣晴朗,車到西山腳下卻下起傾盆大雨。上山之初,我披上雨衣頂風冒雨上山了。雨中的西山顯得更加幽靜。爬了1小時,便來到聶耳墓地了。前來瞻仰聶耳墓的游人很多。穿國林陰小道一走進聶耳紀念館,耳旁就仿佛響起雄壯的國歌旋律。聶耳,原名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于昆明,自幼愛好音樂,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1938年其骨灰被安葬于西山碧雞山麓,1980年5月15日遷葬于此。
步出紀念館,天放晴了,雨后山林蔥翠欲滴。我沿著彎彎曲曲的林陰小道來到墓地前,眼前一亮,蒼松翠柏環繞中,一座潔白的大理石聶耳塑像矗立在鮮花芳草從中。中午的陽光瀉進寂靜的山林中,塑像顯得更加生動傳神,身披大衣的聶耳正低著頭沉思,像在構思創作新的樂曲,也許是在擔憂祖國的命運。我環視一周,選擇了右前方位置,凝視了許久,腦海里涌現出電影《聶耳》中趙丹扮演的聶耳在油燈下激情奮筆創作《義勇軍進行曲》;銀幕上蒙太奇手法展現了工農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中華兒女抗日救國與日寇浴血奮戰,用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至今思來,電影《聶耳》的藝術魅力仍使我熱血沸騰,我穩穩地舉起照相機,全景構圖攝下這難忘的一刻。
攝完我又往墓碑走去,墓碑前24級臺階象征著聶耳24歲的年輕生命,黑色的大理石碑上刻著郭沫若手書的“人民音樂家之墓”。墓碑前一群青少年正在宣誓,莊嚴的國歌的旋律永遠激勵著億萬中國人民。
1、作者為什么說:“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勝地”?
2、細細分析,作者是怎樣描繪西山美景的?
3、文中畫線的句子中“關注”一詞與開篇哪一個詞相呼應?請在文中劃出。
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5、當你唱“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對其旋律感受如何?試作評說。(可從藝術魅力和創作背景及歷史價值的角度去談。)
●最新考題展示(隨州市2005)
神秘的海嘯
科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附近海域發生里氏8.9級地震。地震引發海嘯,造成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共15萬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發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發、宇宙天體撞擊等,都可能會引起海嘯。海底地震是引發海嘯的主要原因。海底發生強烈地震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的海浪大不一樣。平常所見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增加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驚人。海嘯的物理實質是大量海水在短時間內的激烈運動,如果海底地震不引發海水的大規模位移,就不會引發海嘯。只有發生在深海區的里氏6.5級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嘯。
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有兩種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涌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并向四周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區域上方出現大規模的海水積聚,隨后海水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涌巨浪。這種隆起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
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十多米至幾十米,形成“水墻”,時速可達數百千米,形成“四海翻騰云水怒”的驚人奇觀。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海嘯到達前,會發出與通常的波濤聲完全不同的頻率很低的吼聲。海嘯到達岸邊,“水墻”就會以摧枯拉朽之勢沖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危害。海嘯能裹挾著重達數噸的巖石、船只、廢料、雜物等,向內陸掃蕩數千米,甚至會沿著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勢低洼的地區會被淹沒。
為減少海嘯造成的災難,科學家們正在加緊對海嘯的監測、預報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類。
1.從內容上看,本文對說明對象海嘯是從其 及減災研究等四個方面加以介紹的。(3分)
2.引發海嘯的原因是: 。(2分)
3.假如你是海岸邊的一名游客,讀了本文后你可以根據什么樣的現象判斷海嘯可能即將發生,作出迅速逃離海岸的決定。(3分)
4.本文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試舉一例,并說說其作用。(2分)
答案
【基礎鞏固】
一、1、a.澎湃(pài) b. 翹首(qiáo) c. 瑰寶(guī) d. 溫馨(xīn) 2、淵 苞 峭 姿 翩 聳 3、①“僥”改為“翹” ②“熬”改為“遨” ③“驕”改為“嬌” 4、②⑤③①④ 5、b(①既有觀察,又有感受;②寫了黃山松的形與態;③重在寫色;④重在寫神) 6、d 7、黃山歸來不看岳 泰山 衡山 華山 恒山 嵩山 8、①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二、9、黃山日出無比瑰麗、壯觀、輝煌的景象。 10、等待日出的激動、興奮 11、“興奮”是因為“太陽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輝”。“節制”是因為“大家都不愿意破壞這黎明前的光輝”。 12、“天”與“人”兩者是緊密聯系的,天色變化引發人們的神情、心情的變化,從人的神情、心情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天際的變化。13、人們在日出與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贊美火和光照中誕生的一切。14、略
【綜合拓展】
1、風景秀美,多名剎古寺,有聶耳墓、塑像和紀念館。 2、從引用、直接描寫和登高遠瞻等角度描繪。 3、神往已久 4、想象、聯想 5、略
【最新考題展示】
1.產生原因、表現形式、巨大危害(符合文意即可)2、海底的地震、火山爆發以及天體撞擊等。(包括“海底”及“地震”等三項共四個答題要點) 3.如果看到海岸出現異常的漲潮或退潮現象,并聽到與通常波濤聲不同的頻率很低的吼聲,就應該迅速逃離海岸。異常的漲、退潮及頻率很低的波濤吼聲為三個答題要點) 4.示例:“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這句話運用了作詮釋的說明方法,它使讀者對“海嘯”有一個比較明確、完整的認識。(,如果把示例中的例子作為“下定義”的方法來認識,亦不扣分)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案 篇5
蘇教版《飛紅滴翠記黃山》同步訓練
●基礎鞏固
一、基礎知識(每小題6分,共48分)
1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注音均有一個是錯誤的,請劃出并在后面括號里訂正。
a.地殼(qiào) 澎湃(bài) 挺拔(tǐng) 崛起(jué) ( )
b.稠密(chóu) 虬(qiú)枝 翹首(qiào) 旭日(xù) ( )
c.瑰寶(guǐ) 溝壑(hè) 犀牛(xī) 巍峨(é) ( )
d.千仞(rèn) 云霄(xiāo) 妖嬈(ráo) 溫馨(xīng) ( )
2、給下列短語補充完整
萬丈深 含 欲放 懸崖 壁 千 百態 浮想聯 高 入云
3、劃出下面句子中用錯的字詞,并在后面橫線上改正。(6分)
①沿“百步云梯”而下,僥首昂視“鰲魚峰”,上有一巧石,如同一只“螺螄”。
②光是聽它們的名字,就足以使你產生一種熬游天宮的幻覺了。
③然而,黃山的這一切,只有在華光照耀的時候,才顯得格外驕嬈。
4、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在橫線上只寫序號)
①這是一座高聳入云、盤空千仞的險峰。②巍峨黃山,群峰挺拔。③由于它是黃山三大主峰之一,在群峰的環抱中好像是天國的都會,所以取名“天都峰”。④它以高和險,讓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長嘆。⑤其中天都峰海拔1810米。
5、下列各句是分別從哪方面來描寫的?選出正確的一項( )
①它(天都峰)以高和險,讓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長嘆。
②黃山松針葉短粗稠密,頂平如削,干曲枝虬,蒼翠奇特。
③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變得燦爛奪目,五光十色。
④無論何種姿態,都顯示出頑強的萬古長青的生命力,不怕長年的風吹雨打,冰雪欺壓,屹立于懸巖危石之上,昂首蒼穹。
a.神態 形態 色彩 觀感 b.觀感 形態 色彩 神態
c.形態 觀感 神態 色彩 d.色彩 神態 形態 觀感
6、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自從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明顯提高。
b、不管天晴下雨,還是刮風飄雪,他卻能按時到校。
c、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使我們磨練了意志,增長了見識。
d、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
7、文中引用徐霞客贊美黃山的名句:“五岳歸來不看山, 。”其中“五岳”是指東岳 ,南岳 ,西岳 ,北岳 ,中岳 。
8、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按下面的要求,各寫一句我國古代詩文名句。
①吟詠山水的: 。
②詠嘆花鳥的: 。
二、閱讀理解(共52分)
當那遙遠的天際,微明的東方出現魚肚白色時,人們就屏住了呼吸,等待著,盼望著。而當太陽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輝時,人群中就響起了一陣歡呼。這呼聲中充滿了興奮,但又帶有節制,因為大家都不愿破壞這黎明前的肅穆。也許是由于大地塵埃和光線折射的物理因素吧,沖破北海云霧,噴薄而出的太陽是暗紅色的。但是,在一剎那間,太陽好像經過了一次凈化,變成了純凈的橘黃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變得燦爛奪目,五光十色。蔚藍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繽紛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氣流的影響下變幻無常,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瓊閣。這景致真是難以用筆墨形容。啊,太陽!人們對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擬的。不論是初生的紅日還是即將消失的落日,都是紅彤彤的巨大的火輪,披著五光十色,一瞬萬變的彩霞,給天下萬物以無限生機和柔美的撫愛。即使落日給我們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沒什么可怕,那閃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陽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種。它守衛在天幕上,也守衛在人們的心靈中,為迎接明天更美麗的日出,給那些勇于在困難中奮斗的人們以新的啟迪。大概就是由于這些原因,人們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贊美火和光明中誕生的一切吧。
9、用一句話概括選文的內容。(8分)
10、“人們就屏住了呼吸,等待著,盼望著”寫出了人們 的心情。(8分)
11、“這呼聲中充滿了興奮,但又帶有節制”,請你分析“興奮”和“節制”的原因。(8分)
12、文段在描寫日出時把天與人交織在一起寫,這樣寫有什么作用?(8分)
13、根據課文內容,結合你的理解,說說看到黃山日出的人為什么“會在心靈深處銘刻下這無法忘卻的時刻”?(10分)
14、用一段文字描寫你所見到的出時或日落,50字左右。(10分)
●綜合拓展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練習。
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勝地。郭沫若曾贊美西山是仰臥在滇池邊的睡美人,青絲散垂在萬頃碧浪之中。山上終年郁郁蔥蔥,華亭寺、古華寺、三清閣等名古剎古寺掩映在茂林修竹深處。登上懸崖峭壁上的龍門,遠眺浩渺空闊的滇池,水天一色風光絕佳。但最使我關注的還是西山深處安息著人民音樂家——聶耳。
盛夏,山區的氣候像孩兒臉,說變就變。在昆明上車時天氣晴朗,車到西山腳下卻下起傾盆大雨。上山之初,我披上雨衣頂風冒雨上山了。雨中的西山顯得更加幽靜。爬了1小時,便來到聶耳墓地了。前來瞻仰聶耳墓的游人很多。穿國林陰小道一走進聶耳紀念館,耳旁就仿佛響起雄壯的國歌旋律。聶耳,原名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于昆明,自幼愛好音樂,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1938年其骨灰被安葬于西山碧雞山麓,1980年5月15日遷葬于此。
步出紀念館,天放晴了,雨后山林蔥翠欲滴。我沿著彎彎曲曲的林陰小道來到墓地前,眼前一亮,蒼松翠柏環繞中,一座潔白的大理石聶耳塑像矗立在鮮花芳草從中。中午的陽光瀉進寂靜的山林中,塑像顯得更加生動傳神,身披大衣的聶耳正低著頭沉思,像在構思創作新的樂曲,也許是在擔憂祖國的命運。我環視一周,選擇了右前方位置,凝視了許久,腦海里涌現出電影《聶耳》中趙丹扮演的聶耳在油燈下激情奮筆創作《義勇軍進行曲》;銀幕上蒙太奇手法展現了工農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中華兒女抗日救國與日寇浴血奮戰,用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至今思來,電影《聶耳》的藝術魅力仍使我熱血沸騰,我穩穩地舉起照相機,全景構圖攝下這難忘的一刻。
攝完我又往墓碑走去,墓碑前24級臺階象征著聶耳24歲的年輕生命,黑色的大理石碑上刻著郭沫若手書的“人民音樂家之墓”。墓碑前一群青少年正在宣誓,莊嚴的國歌的旋律永遠激勵著億萬中國人民。
1、作者為什么說:“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勝地”?(20分)
2、細細分析,作者是怎樣描繪西山美景的?(20分)
3、文中畫線的句子中“關注”一詞與開篇哪一個詞相呼應?請在文中劃出。
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20分)
5、當你唱“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對其旋律感受如何?試作評說。(可從藝術魅力和創作背景及歷史價值的角度去談。)(20分)
●最新考題展示
一、(2004·山西市)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我們走過漫漫的一生,有時會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如此平淡,面對人生涌起的不過是淡而又淡的感覺,我們頓覺自己很平凡,為此我們惆悵,我們感嘆!【甲】
平凡的是荒原,孕育著崛起,只要你肯開拓; ;平凡的是細流,孕育著深,只要你肯積累。【乙】
平凡是一場驚險搏擊之后的休,是一次輝煌追求之后的沉思。平凡是告別了無知的炫耀之后的成熟,是終止了淺薄的狂妄之后的深沉。平凡不是人生之光的暗淡,不是生命之火的熄滅,不是超然物外的冷漠。【丙】
白云為每一個平凡變幻多姿,微風為每一個平凡留下清爽,太陽為每一個平凡照出一個明朗的天地。【丁】
1、文中第三段加點的“炫”字讀音是____ _ _。
2、根據文中的兩處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里寫出正確、規范的漢字。
3、“其實我們不必為平凡悲嘆,因為平凡,也是一種美麗!”這句話是從文中抽出來的,它的正確位置應是(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4. 仿照第二段中的語句形式,在文中橫線上補寫一句話,使它與前后句銜接自然。
二、(2004·福州市)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各題。(共60分)
榕樹,生命進行曲(節選)
劉再復
我愛戀的榕樹,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為它興嘆過,傾倒過。
真是太壯闊了。只要你接近它,就會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滿著一種最動人的東西,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辯的哲學家說,美就是充滿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為榕樹,我才相信。
于是整個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我都在觀賞這種洋溢著生命的大樹。
我喜歡這種綠色世界在無風中的平靜、雍容、豐盛、滿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樣巋然而立。
我更喜歡它在風中的時刻。榕樹的每一片綠葉,都像風帆那樣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風。因此,當輕風吹拂的時候,它的葉子就會顫動起來,剎那間,樹上好像千百萬綠色的蝴蝶,在一開一翕地扇著翅膀,共同編織著生命的織綿。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風吹動的時候。此時的榕樹,瞬息間從沉默的大山變成洶涌的大海,波浪在樹梢上澎湃著,時時發出拍打藍天的沙沙響聲。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訴我,他第一次見到南國土地上的高大榕樹時,幾乎嚇呆了。榕樹那企圖籠罩大地的濃陰,那企圖吞沒白云的樹冠,那企圖飲盡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彎曲多節的巨枝所構筑的殿廊、山脈、峽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著生命的光波與音波。這種柔和而強大的波浪,把他的心靈搖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動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種強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覺得自己完全被這種強大的生命所俘虜,并且被剝奪了身上的渺小、卑瑣、頹唐與消沉。在樹下,澄清的空氣中,他覺得自己的靈魂升騰起來了,仿佛也變成了一只扇動著翅膀的綠蝶,也在這個充滿生命的蔥蘢世界中快樂地翔舞。
我比這位北國的友人更了解榕樹,生命里積淀著更多的榕樹的碧葉。
小時候我迷戀過一棵倔強的小榕樹。它就在幾乎沒有泥土的地方發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塊渾圓形的巖石上進行。大約三年時光,我一直追隨著它的足跡,注視著它那平衡而堅實的腳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巖縫的哪一處破芽而出,只看著它從縫穴里長出來的最初的嫩枝。這株嫩枝在巖石的懸崖上,沉著地、緩慢地跋涉,攀登,開拓著本沒有路的路,本沒有前方的前方。當它發現巖石身上的小坑洼處,有一點薄薄的塵土,就果斷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個營寨,然后又向前伸延,邁進,不倦地繼續尋找著前方險峻的路,險峻的希望。
更使我驚訝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營寨的時候,竟從生命深處撒出一束根須,像蠶兒拋出的銀絲。柔韌的絲朝下生長,直至親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來,我才知道,這就是所謂氣根。在沒有泥土的時候,氣根憑借它奮發的天性,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養育成榕樹另一翼的生命線。
突破、掙扎、發展、挺進,這是一支青綠色的生命進行曲,這是一支鐵流似的生命凱旋曲。
正是這支無聲、無畏的歌,把巍峨的韌性,第一次灌進了我的貧窮而干旱的童年,灌進了我的還在襁褓中的人生。
5.從上文看,作者對故鄉榕樹的情感有:
愛戀 、 、 、 贊嘆。(用文中詞語填空)(20分)
6.“(我)生命里積淀著更多的榕樹的碧葉”一句中“碧葉”的意思是:
。(10分)
7.聯系上下文,談談你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3分)
8.作者說“我比這位北國的友人更了解榕樹”,作者還了解到榕樹的哪些特點?(10分)
9.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請你以讀書筆記的形式,摘錄兩處富有表現力的語句,并作簡要的點評。(友情提醒:點評,可談語句的表達效果,可說自己喜歡的理由。)(10分)
答案 【基礎鞏固】
一、1、a.澎湃(pài) b. 翹首(qiáo) c. 瑰寶(guī) d. 溫馨(xīn) 2、淵 苞 峭 姿 翩 聳 3、①“僥”改為“翹” ②“熬”改為“遨” ③“驕”改為“嬌” 4、②⑤③①④ 5、b(①既有觀察,又有感受;②寫了黃山松的形與態;③重在寫色;④重在寫神) 6、d 7、黃山歸來不看岳 泰山 衡山 華山 恒山 嵩山 8、①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二、9、黃山日出無比瑰麗、壯觀、輝煌的景象。 10、等待日出的激動、興奮 11、“興奮”是因為“太陽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輝”。“節制”是因為“大家都不愿意破壞這黎明前的光輝”。 12、“天”與“人”兩者是緊密聯系的,天色變化引發人們的神情、心情的變化,從人的神情、心情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天際的變化。13、人們在日出與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贊美火和光照中誕生的一切。14、略
【綜合拓展】
1、風景秀美,多名剎古寺,有聶耳墓、塑像和紀念館。 2、從引用、直接描寫和登高遠瞻等角度描繪。 3、神往已久 4、想象、聯想 5、略
【最新考題展示】
一、1、xuàn 2、邃 憩 3、a 4、例如:平凡是泥土,孕育著收獲,只要你肯耕耘。
二、5.喜歡 陶醉 迷戀 驚訝 6.榕樹的精神品格 7.北方朋友為榕樹的強大生命力所震撼,所鼓舞,從而使心靈得到凈化,靈魂得以升華。 8.頑強而默默無聞 沉穩而奮發進取 9.示例:①“此時的榕樹……沙沙的響聲。”運用比喻、夸張手法,形象表現榕樹沉穩的特點,突出其強大旺盛的生命力。 ②“它在找不到任何營寨的時候……像蠶兒拋出的銀絲。”“撒”“拋”兩個動詞,用得生動傳神,表現了榕樹頑強的生命力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案 篇6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學設計
課 時 : 2
教學內容
本文是一篇解說詞。課文通過對黃山雄奇壯麗的景色的描寫,揭示了黃山的獨特的美。
教學目標
晦知識與能力1.了解解說詞的一般寫法。2.掌握課文中使用的多種表達方式。3.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1.以課文為例熟悉解說詞的一般寫法,學習對景物進行解說。2.從黃山的自然景觀中認識大自然的偉大創造。3.通過討論交流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大自然的偉大的創造力。2.培養珍惜和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掌握課文中使用的多種表達方式。
2.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難點
1.體會黃山雄奇壯麗景色呈現出來的美,提高品鑒自然美的能力。
2.培養學生珍惜和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的意識。
◆教學突破
1.通過討論交流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給課文劃分層次,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脈胳。
一、導入 新課
1.導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對黃山的贊譽。可見黃山在眾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學沒見過黃山,一定想知道黃山是什么樣子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關于黃山的課文《飛紅滴翠記黃山》。請同學把收集到的有關黃山的詩句或傳說在班上交流。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3.請一位同學結合注釋介紹作者情況。教師補充:本文是一篇解說詞,是為多部電視風光片《話說長江》中黃山部分而寫的。
二、設置問題,討論探究
1.給學生5分鐘時間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理清課文的線索和層次。教師提示:課文設置了三條線索一時間線索、空間線索和邏輯線索。等學生思考后,點名讓一兩位學生回答。
2.補充:邏輯線索如體現黃山特點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帶出的,彼此間相互獨立。課文第二部分還可以分為五層,分別寫黃山奇峰、黃山松、蓮花峰、黃山煙云、黃山日出,請找出它們的起始段落。
3.講解:課文是電視解說詞,因此課文寫作角度就像電視鏡頭一樣變化很 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轉換。請在課文中找出角度轉換的地方,并說說它們是怎樣轉換的。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4.對學生回答給予鼓勵,并適當補充:“沿‘百步云梯’而下……馱著一只金龜。”是仰視;“清晨……神奇的仙山瓊閣。”是遠視。
5.講解:課文中有些句子比較深奧,需要同學們仔細體會,比如“黃山的峰石,經過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在大自然的寧靜中,又增添了人間歡樂的生趣。這是黃山外在美和內在美的高度結合。”這一句中的“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內在美”、“外在美”都不太好理解,我們應該怎樣來理解呢?
6.對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這種主動精神,不放過學習中遇到的任何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深人理解課文..
7.提示:文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句子,只要大家認真誦讀體會,就能夠理解它的意思。給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教師巡視教室。都峰。”是仰望;“當你踏在這光滑潮濕的臺階上……登山的集體。”先是在攀登的旅人中邊攀登邊觀賞,然后改從遠處遙望;“……當我們登上……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啊!”是從峰頂俯視。
三、歸納小結
1.講解:本文是旅游風光片的解說詞,它與一般的游記散文比較起來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同學們能夠說出這些不同的地方嗎?
2.給予鼓勵: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基本概括出了本文作為解說詞的特點。并做適當補充。
3.小結:通過本文的學習,既體會到了黃山的美景,又學到了對景物進行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的方法。
4.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本課總結
本文是一篇解說詞,通過對黃山雄奇壯麗的景色的描寫,揭示了黃山獨特的美。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認識到大自然的偉大創造力,懂得珍惜和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案 篇7
班級 姓名 一、給加點的字注音。地殼_____ 崛起______ 高蹺_____ 隱晦_____ 精髓_____褒貶_____ 醇_______ 圩子_____ 裊裊_____ 嶄新 二、根據拼音寫漢字。蒼qiong _____ ao 魚_______ tian 靜_____ cuan_______聚 dai_ ______慢 liao 望______精神huang hu_____ 黑you you _______ 三、找出下列四字短語中的錯別字并訂正。清奇俏拔 瘦骨嶙峋 玲瓏踢透 反應遲頓 萬赫藏云 心往神弛仙山瓊擱 旭日東升 丈勢欺人 畫山銹水 盤空萬刃 登峰造及錯別字 訂 正 錯別字 訂 正 四、選詞填空( )。 那船家__是位手腳健壯的壯族婦女,__是位兩鬢蒼白的老人。__是誰,心胸里__貯藏著無數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戳個小洞,__要噴濺出來。 a、也許……也許…… 無論……都 只有……才…… b、或者……或者…… 無論……都 只要……才…… c、或許……或許…… 不管……都…… 只要……就…… d、有的……有的…… 不管……都…… 只有……就五、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 我校積極推進課程改革,開展多項綜合實踐活動,學生非常受歡迎。b、目前,我國各方面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還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 c、中國業余登山隊2003年5月21日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用艱辛的腳步,詮釋著人類登山精神不朽的話題。 d、 齊文化是淄博文化的主脈,是建設文化大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優勢,同時打造了我市的文化個性。六、閱讀理解。自從唐人寫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多有人把它當做品評山水的論斷。殊不知原詩只是出力烘襯桂林山水的妙處,并非要褒貶天下山水。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致,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自然是絕世少有的。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憑著我一枝鈍筆,更無法替山水傳神,原諒我不在這方面多費筆墨。有點東西卻特別觸動我的心靈。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有過一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隨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游一番,看個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順水,船穩,艙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緊圍著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趕上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著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暈糊糊的,使人恍惚沉進最恬靜的夢境里去。 這種夢境往往要被頑皮的魚鷹攪破的。江面上不斷漂著靈巧的小竹筏子,老漁翁戴著尖頂竹笠,安閑地倚著魚簍抽煙。竹筏子的梢上停著幾只魚鷹,神氣有點遲鈍,忽然間會變得異常機靈,抖著翅膀撲進水里去,山影一時都攪碎了。一轉眼,魚鷹又浮出水面,長嘴里咬著條銀色細鱗的鰱子魚,咕嘟地吞下去。這時漁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魚鷹,一捏它的長脖子,那魚便吐進竹簍里去。你也許會想:魚鷹真乖,竟不把魚吞進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個環兒,吞不下去。可是你千萬不能一味貪看這類有趣的事兒,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們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寶庫。那船家或許是位手腳健壯的壯族婦女,或許是位兩鬢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誰,心胸里都貯藏著無數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個小洞,就要噴濺出來。 你不妨這樣問一句:“這一帶的山真絕啊,都有個名兒沒有?”那船家準會說:“怎么沒有?每個名兒還都有來歷呢。”這以后,橫豎是下水船,比較消閑,熱心腸的船家必然會指點著江山,一路告訴你那些山的來歷:什么象鼻山、斗雞山、磨米山、螺螄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狀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頭有塊巖石,一看就是個勤勞的婦女歪著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還流傳著色彩極濃的神話故事。 迎面來了另一座怪山,臨江是極陡的懸崖,船家說那叫父子巖。懸崖上不見近似人的形象,為什么叫父子巖,就難懂了。你耐心點,且聽船家說吧。船家輕輕搖著櫓,會告訴你說:“古時候有父子二人,姓龍,手藝巧,最會造船,造的船裝得多,走起來跟箭一樣快。不料叫圩子上一個萬員外看中了,死逼著龍家父子連夜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把當地糧米都搜刮起來,到合浦去換珠子,好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運空了,豈不要鬧饑荒,餓死人么?龍家父子不肯干,藏到這兒的巖洞里,又缺吃的,最后餓死了。父子巖就這樣得了名,到如今大家還記著他們的義氣……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幾個險灘,快到寡婆橋了,也有個故事……究竟從哪年哪代傳下來這么多故事,誰也說不清。反正都說早年有這樣個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著種地打草鞋,一輩子積攢幾個錢。她見來往行人從江邊過,山路險,艱難得很,便拿出錢,請人貼著江邊修一座橋。修著修著,一發山水,沖垮了,幾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劉三姐路過這兒,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親自參加砌橋,一面唱歌,唱得人們忘記疲乏,鼓氣把橋修起來。劉三姐展開歌扇,扇了幾扇,那橋一眨眼變成石頭的,永久也不壞。 ……前邊那不就是寡婆橋?你看臨江拱起一道石巖,下頭排著幾個巖洞,乍一看,真像橋呢。巖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鳳尾竹,清風一吹,蕭蕭颯颯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裊裊的歌音吧?船到這兒,漸漸接近陽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發奇麗。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館,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可不是嘛,右首山頂那塊石頭,簡直是個妙手雕成的石人,穿著長袍,正在側著頭往北了望。下邊有個婦人,背著娃娃,叫做望夫石。不待你問,船家又該對你說了:早年鬧災荒,有一對夫婦帶著小孩,背著點米,往桂林逃荒。逃到這里,米完了,孩子餓得哭,哭得夫婦心里像刀鉸似的。丈夫便爬上山頂,想了望了望桂林還有多遠,妻子又從下邊望著丈夫。剛巧在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頭。這是個神話,卻又是多么痛苦的事實。江山再美,誰知道曾經灑過多少勞動人民斑斑點點的血淚。假如你聽見船家談起媳婦娘(新娘)巖的事情,你更能懂得我的意思。媳婦娘巖是陽朔境內風景絕妙的一處,雜亂的巖石當中藏著個洞,黑黝黝的,洞里是一潭深水。船家指點著山巖,往往嘆息著說:“多可憐的媳婦娘啊!正當好年齡,長得又俊,已經把終身許給自己心愛的情郎了,誰料想一家大財主仗勢欺人,強逼著要娶她。那姑娘坐在花轎里,思前想后,趕走到巖石跟前,她叫花轎停下,要到巖石當中去拜神。一去,就跳到巖洞里了。”到這兒,你興許會說:“這都是以往的舊事了,現在生活變了樣兒,山也應該改改名兒,別盡說這類陰慘慘的故事才好。”為什么要改名兒呢?就讓這極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來我們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吧,這是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的。今后呢,人民在嶄新的生活里,一定會隨著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態,展開他們豐富的想象,創造出新的神話,新的故事。你等著聽吧。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案 篇8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一、體會黃山雄奇壯麗景色呈現出來的美,提高品鑒自然美的能力。
二、從黃山形成的地質史與黃山的自然景觀中,認識大自然的偉大創造力,珍惜和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
三、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四、熟悉解說詞的一般寫法,學習對景物或事物進行解說。
基礎知識
一、重點字詞:
瑰(guī)寶:特別珍貴的東西。
壑(hè):山溝。
蒼穹(qióng):天空也說穹蒼。
心往神馳: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也說心馳神往。
崛(jué)起:(山峰等突起)。
陰晦(huì):陰暗,昏暗。
旭(xù)日:剛出來的太陽。
噴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陽上升的樣子。
重點難點
課文分析
(一)整體把握
本文是一篇解說詞,是為多部電視旅游風光片《話說長江》中黃山部分而寫的。它有別于一般的游記,因為它是借助于電視鏡頭展示畫面來介紹自然風光的,使用了現代影視的表現手法,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變換角度來表現出,或環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寫,或俯視,或仰視,或平視;第二,它要配合畫面,要著眼于解釋畫面,講出畫面中不為人注意或隱含的東西,不宜過分發揮;第三,它應該口語化,要使觀眾一聽就懂。本文對于這三個特點體現得比較充分。
本文在整體組合上,設置了三條線索:其一是時間線,從古至今,開頭從徐霞客的話談至黃山的地質形成史,再到黃山現貌;其二是空間線,從上山到出山,歷群峰,或觀黃山種種景物,或體驗黃山生活;其三是邏輯分類線,如體現黃山特點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溫泉,是逐一帶出的,彼此間相對獨立。這些線索并非貫串全篇,如黃山的歷史狀況只是開頭提一下,接下去就講黃山現貌,而不是去講黃山的開發史;再如空間線,也是若隱若現,并不是游人行經路線的再現。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組合,雖然所寫到的內容相當復雜,但是把握起來并不困難。
(二)文章結構
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黃山。概括介紹黃山概貌、地理位置,從地質史上說明其形成的過程。
第二部分(第4-17段),分別介紹了黃山的各種景觀:奇峰、古松、怪石、云霧、日出。可以分為五層:
第1層(第4-6段),介紹黃山奇峰,著重寫天都峰。
第2層(第7-8段),以“迎客松”為主體,介紹黃山松。
第3層(第9-14段),簡介蓮花峰,細寫黃山怪石。
第4層(第15段),描寫黃山煙云。
第五層(第16-17段),描寫黃山日出。
第三部分(第18段),介紹黃山溫泉。從山上寫到山下,為全文作結。
本文通過對黃山的雄奇壯麗的景色的描寫,提示了黃山的特點,激發讀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的感情;認識大自然的偉大的創造力和人類的審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從而珍惜和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如開頭關于黃山地質史的部分是比較嚴格的科學說明,主體部分——介紹黃山風光和特點的,主要是運用了敘述和描寫的手法,表現日出的部分用了直接抒情。話語方式的選擇是服從于所表現的內容和寫作目的的,作者選擇得恰當,轉換也比較自然。
(三)重點語段
1.黃山的峰石,經過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在大自然的寧靜中,又增添了人間歡樂的生趣。這是黃山外在美和內在美的高度結合。
句中“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是指人們為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這些名字又是審美觀照的結果,其中凝聚了想像力和創造力,體現了人們的情趣,使得冰的石頭有了人的精魂。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創造,是屬于內在的,就是內在美。這句話是著重講人的審美創造的偉大作用。
2.如果說泰山的旭日東升是莊嚴神圣的話,那么黃山日出則是無比的瑰麗、壯觀、輝煌!
注意這句話的開頭“如果說”三字,這是一種假設,是虛擬性的,是作者個人的審美感受。自然這種感受也是有其現實基礎的,泰山給人的印象是凝重的,《詩經》上有“泰山嚴嚴”(意思就是泰山積石很有氣勢),孔子說過“登泰山而小天下”,它被尊為“五岳之首”,屹立在齊魯大地上,雄奇俊秀,氣勢磅礴。在泰山上觀日出的感受說是莊嚴神圣,評價井非不當。黃山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在這里觀日出,會有一種夢幻感,正像文中所寫的,“讓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瓊閣”。瑰麗、壯觀、輝煌,是一種概括性的評價。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本文是一篇解說詞。課文通過對黃山雄奇壯麗的景色的描寫,揭示了黃山的獨特的美。
教學目標
晦知識與能力1.了解解說詞的一般寫法。2.掌握課文中使用的多種表達方式。3.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1.以課文為例熟悉解說詞的一般寫法,學習對景物進行解說。2.從黃山的自然景觀中認識大自然的偉大創造。3.通過討論交流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大自然的偉大的創造力。2.培養珍惜和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掌握課文中使用的多種表達方式。
2.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難點
1.體會黃山雄奇壯麗景色呈現出來的美,提高品鑒自然美的能力。
2.培養學生珍惜和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的意識。
◆教學突破
1.通過討論交流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給課文劃分層次,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脈胳。
一、導入 新課
1.導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對黃山的贊譽。可見黃山在眾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學沒見過黃山,一定想知道黃山是什么樣子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關于黃山的課文《飛紅滴翠記黃山》。請同學把收集到的有關黃山的詩句或傳說在班上交流。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3.請一位同學結合注釋介紹作者情況。教師補充:本文是一篇解說詞,是為多部電視風光片《話說長江》中黃山部分而寫的。
二、設置問題,討論探究
1.給學生5分鐘時間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理清課文的線索和層次。教師提示:課文設置了三條線索一時間線索、空間線索和邏輯線索。等學生思考后,點名讓一兩位學生回答。
2.補充:邏輯線索如體現黃山特點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帶出的,彼此間相互獨立。課文第二部分還可以分為五層,分別寫黃山奇峰、黃山松、蓮花峰、黃山煙云、黃山日出,請找出它們的起始段落。
3.講解:課文是電視解說詞,因此課文寫作角度就像電視鏡頭一樣變化很 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轉換。請在課文中找出角度轉換的地方,并說說它們是怎樣轉換的。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4.對學生回答給予鼓勵,并適當補充:“沿‘百步云梯’而下……馱著一只金龜。”是仰視;“清晨……神奇的仙山瓊閣。”是遠視。
5.講解:課文中有些句子比較深奧,需要同學們仔細體會,比如“黃山的峰石,經過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在大自然的寧靜中,又增添了人間歡樂的生趣。這是黃山外在美和內在美的高度結合。”這一句中的“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內在美”、“外在美”都不太好理解,我們應該怎樣來理解呢?
6.對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這種主動精神,不放過學習中遇到的任何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深人理解課文..
7.提示:文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句子,只要大家認真誦讀體會,就能夠理解它的意思。給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教師巡視教室。 都峰。”是仰望;“當你踏在這光滑潮濕的臺階上……登山的集體。”先是在攀登的旅人中邊攀登邊觀賞,然后改從遠處遙望;“……當我們登上……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啊!”是從峰頂俯視。
三、歸納小結
1.講解:本文是旅游風光片的解說詞,它與一般的游記散文比較起來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同學們能夠說出這些不同的地方嗎?
2.給予鼓勵: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基本概括出了本文作為解說詞的特點。并做適當補充。
3.小結:通過本文的學習,既體會到了黃山的美景,又學到了對景物進行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的方法。
4.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本課總結
本文是一篇解說詞,通過對黃山雄奇壯麗的景色的描寫,揭示了黃山獨特的美。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認識到大自然的偉大創造力,懂得珍惜和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