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百合花
4.結構分析(1)劃分本文層次,并概括大意。【明確】本文共個62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1-23):寫通訊員送“我”去前沿包扎所。第二部分(24-45):寫通訊員和“我”一起向新媳婦借被子。第三部分(46-60):寫通訊員為了保護擔架員壯烈犧牲,新媳婦懷著崇敬、歉疚的心情給他縫衣服。第四部分(61-62):寫新媳婦執意將自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的身上入殮。(2)結構圖: ┏開端 → 通訊員帶“我”去包扎所 ┓ ┃發展 → 新媳婦借給我們被子 ┃百合花 ┫ ┣ 純真高潔之花 ┃高潮 → 新媳婦給通訊員縫衣 ┃ ┗結局 → 新媳婦執意獻出新被 ┛三、深入探究1、探討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明確】小說中的景物描寫,起著刻畫主題的作用。比如“早上下過一陣小雨……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新鮮溫潤的香味”。這一景物描寫有色有味,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殘酷的戰斗之前,我所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景象,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個革命戰士,不僅臨危不懼,而且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還有天黑了,天邊涌現一輪滿月……那一輪皎潔的月亮,我也憎惡起來了。這一景物描寫對發展故事情節,烘托人物心情,起著重要作用。由于整個戰場被皎潔的月光朗照著,所以戰斗才會那樣激烈,那樣殘酷,付出的代價才會那樣大,通訊員就是在白夜的攻擊中壯烈犧牲的。2.理解本文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小通訊員和新媳婦)。【明確】小通訊員的形象:首先,人物性格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而越來越鮮明。開始,從“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訊員,當初,“我”對通訊員并沒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訊員一下“把我撂下幾丈遠”而對他“生起氣來”,進而,對通訊員“總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感到好奇,并且對他“發生了興趣”;當我與通訊員通過艱難而有趣的對話,便對他“越加親熱起來”;當通訊員和“我”一起把被子借來之后,“我”已“從心底上愛上這位傻呼呼的小同鄉”;戰斗打響,不斷有傷員被送到包扎所的時候,“我”掛念著通訊員的安危,待通訊員身負重傷被送到包扎所時,“我強忍著淚水”,“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生”。隨著這些情節的步步發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發生著變化,通訊員的性格也在不斷的展示,從他總和“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看出他細心地關懷同志;從他的靦腆羞澀,看出他的樸實、純潔;從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舉動,看出他勇于改正錯誤的精神;從他掩護群眾和傷員,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評這篇小說時談到,這篇小說“人物的形象是由談而濃,好比一個人迎面而來,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