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我用殘損的手掌學案及答案
我用殘損的手掌
教師寄語:“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學習目標 :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把握詩歌的感情線索。背誦本詩。
2. 品味詩歌語言,深層體會變幻多姿的抒情風格, 理解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3. 體會詩人對苦難祖國的深切關注和真摯愛戀,培養愛國情感。
學習重點
感情誦讀,把握全詩的感情線索,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學習難點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寄寓的詩人的情感。
2.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并解釋加橫線的詞語。
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螻蟻( ):
2.文學常識填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 。浙江杭縣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學中文系。詩集有《我的記憶》《 》《望舒詩稿》和《 》。
二、理解探究
1.把握詩中用“無形的手掌”撫摸中國地圖生發聯想的抒情線索。
2. 讀第一部分,思考:“殘損的手掌”表明了什么? “這廣大的土地”僅僅指土地嗎? 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著廣大的土地,他摸索到了什么?
3. 這首詩描寫的對象很多,而我們讀起來卻不覺蕪雜,這是為什么?
三、合作釋疑
1.找出詩中的比喻句,分別說明其含義。
2.這首詩前后兩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寫手法明顯不同,結合原詩具體分析一下。
四、課內精讀
閱讀這首詩,回答下列問題。
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殘損的手掌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河山,
這一角已經變成灰燼,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這一片該是我的家鄉,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障,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