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教案
教學目標:
1、感受詞人的形象,體會作者豁達的胸懷和作品曠達的意境。
2、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詩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學習本詞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感受詞人淡定從容、豁達灑脫的形象,體會作者豁達的胸懷和作品曠達的意境;學習本詞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詩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檢查閱讀,點評指正。
1、抽查朗讀。
2、其它學生點評,比較。
三、解讀小序,了解背景。
1、齊讀小序。
2、思考:交代了哪些信息? 時間,地點,天氣,人物,緣由。
3、具體分析。
(1)時間:三月七日——宋神宗元豐五年,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個春天。
(2)地點:沙湖道中
謫居黃州的背景:(學生先講,教師總結)王安石變法時,蘇軾因不滿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執行中的流弊,寫過一些批評和諷刺性的詩文,被有些人將他以“謗訕新政”之罪彈劾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結果20多人受到牽連,蘇軾差點被殺,最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樂。1082年的春天,詩人到黃岡東南三十里的沙湖購買田地。
(3)天氣:雨,晴。
(4)人物:雨具,同行,余
雨具,借代,拿這雨傘的仆人。 狼狽,進退都感到困難。 獨,風雨無懼,特立獨行。
(5)故,交代寫作緣由。
四、再讀詩文,鑒賞形象;理解思想,學習手法。
1、生齊讀。
2、討論:讀完這首詞,那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3、探討表現手法。
(1)再讀語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詞人“回首”的是什么?
表層含義是回頭看狂風大作,驟雨肆虐的情形,現在一切都歸于平靜;
深層含義是無論人生遭遇多少苦難,只要坦然面對,一切苦難都會成為過去。
這是一語雙關的手法,以曲筆直抒胸臆,從生活小事件中見出人生大哲理。這也是我們這首詞寫法上最大的特色——以小見大。
4、小結:再大的風雨,再多的困難,詞人都能坦然面對。這是一種怎樣的灑脫與豁達啊!
五、重點探究、拓展思維。
1、說說你比較喜歡的句子,為什么?灑脫淡然——內心的寧靜
2、能找出本詞的“詞眼”嗎?引導:《水調歌頭》——歸去。
3、引入詞作《臨江仙》。
4、如何理解蘇軾的“歸去”? 介紹“坎坷、漂泊的一生”。
坎坷的一生:22歲中進士,先是當判官,然后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被貶黃州,做團練副使,之后,又先后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學士,后又出知杭州、潁州州、揚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任節度使副使,別駕(知州的佐官) 。
漂泊的一生:
京城 杭州 密州 徐州 湖州 黃州 登州 杭州 穎州 揚州 定州 惠州 儋州
河南 浙江 山東 江蘇 浙江 湖北 山東 浙江 河南 江蘇 河北 廣東 海南
5、“歸去”是歷來眾多思想家、詩人、文學家的情感趨向和人生趨向。你知道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