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節選)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蒲柳人家》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代表作,發表于1980年,曾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引起當時文壇的廣泛關注,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人物眾多,但主線情節并不復雜。故事背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養媳望日蓮與周檎相愛,可陰險邪惡的杜四夫婦另有打算。半路又殺出巡警麻雷子,勾結杜四,要把望日蓮賣給董太師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學問、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為首的父老鄉親一齊出面,挫敗麻、杜陰謀,檎、蓮順利完婚。全篇小說共分12節,但這個主線故事只占不到2節的篇幅,其余10節隨意分杈,記述了運河邊十來個鄉間人物的逸聞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筆為古運河邊的民俗風情和父老鄉親畫像,為他們的多情重義、鋤奸助良、扶危濟困的美德立碑。
本文節選的是小說的前兩節。這兩節濃筆重彩描寫的正是書中三個主要人物:六歲男孩何滿子是小說的主要線索人物,作者正是通過這樣一個機靈頑皮、充滿稚氣的孩子的眼睛,串起了整個故事,為我們勾勒出了幾個世代棲息于北運河邊的農民的性格和命運。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則是小說的兩個主要描寫對象。作者以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運用語言、動作、外號等描寫,生動地刻畫出他們的音容笑貌、喜怒悲樂,使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你看,奶奶一丈青大娘,個高腳大,身強體壯,種地、撐船、打漁、扎針、接生,樣樣是行家。性格更是愛憎分明,提得起放得下。因為年輕纖夫的無理,她可以大打出手,幾個年輕纖夫合起來都不是她的對手;為了可憐的童養媳望日蓮,她不惜跳過籬笆,救出這個可憐兒,后來干脆認為閨女,當起了名副其實的保護神。正因為她這種潑辣大膽、剛直不阿的性格,鄉親們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把她與《水滸》中武藝高強的著名女將一丈青扈三娘相提并論。然而這樣一個潑辣無比的人,也有一個“克星”,那就是孫子何滿子。何滿子是她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趕快搬梯子去摘”。一個口苦心甜、溺愛孫兒的奶奶的形象躍然紙上。再看爺爺何大學問,也是同樣的人高馬大,膀闊腰圓,和一丈青大娘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長得像關公,脾氣性格也像關老爺一樣,俠肝義膽,仗義輕財,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當然,他也有自己的弱點,好說點大話,喜歡戴高帽,雖沒有多少錢,卻愛講排場,擺闊氣,每次從口外趕馬回來,都要請知音相好們來聚會,吹一吹他沿途過五關、斬六將的經歷,因此得了個“何大學問”的外號。而為了和這一外號相稱,他還真穿起了長衫,說話也咬文嚼字起來,讓人忍俊不禁。在這些人物身上,無疑寄予了作者深厚的感情,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這些樸實的農民,生活是貧困的,精神卻是富足的;物質是匱乏的,感情卻是豐滿的?梢哉f,小說正是透過一幅幅風俗畫,熱情地贊頌了那些淳厚樸實的勞動人民,他們熱誠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種肝膽相照、扶危濟困、赤誠相見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這也是一篇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的小說。它就像一幅幅風俗畫,將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一帶農村的風景習俗、世態人情展現在讀者面前。無論是何滿子的光葫蘆頭木梳背兒,還是一丈青大娘專門為他準備的大紅肚兜、長命鎖;無論洗三、百家衣,還是何大學問的走西口,都別具魅力,強烈地吸引著讀者的興趣?梢哉f,大量的鄉土風俗已經成為這部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濃郁的地方色彩又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氣息,構成了劉紹棠作品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