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課堂實錄
一、教學目標a.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測、饋贈、樂此不疲”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勃蘭克斯及其創作成就。
3.概述四個場面,三大人群,培養概括提煉,分析歸納的能力。
4.學習通篇為喻,進行說理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
b.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品讀細節法、討論點撥法、延伸拓展法來揣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生命珍愛的情感,及讓一生過得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c.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從前人的追求中積累人生的經驗,思考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
二、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人生永遠是個永恒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詩人先哲在苦苦的思索人生的答案,在尋找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時間的更迭,也沒有湮沒歷史的聲響,我們仍舊能聽到尼采的吶喊、屈原的吟唱、曹操的慨嘆……人生是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散文,那些生動而哲理的文字將引我們去領略勃蘭兌斯的“高塔”人生。
師:邊讀課文邊把你需要積累的詞語畫出來,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初讀文章的感受。
(師生共同解決生字詞)
生1:作者用“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和“工場” 四種場景來各自代表一類人的生活。我覺得這樣的寫法很形象也很巧妙。
生2:是的,作者把這四個毫不相干的事物和“人生”聯系起來,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3:文章通篇好像都在探討人生問題,有些語句比較深奧,我還沒有讀懂。
師:看來,中外語言表述的差異給我們的閱讀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我們的生活閱歷也為我們的閱讀帶來了一定的阻力,但這不是我們閱讀中不可逾越的鴻溝。只要我們整體感知文章,深入探究,就能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文章主題。為了掃清我們閱讀的障礙,我們一起探究幾個問題,相信我們的努力困難一定會解決的。
師 :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認為這樣的比喻恰當嗎?為什么?
生1:我覺得恰當。譬如我吧,從出生時起,一路的成長過程就好像爬臺階,成長中的每個階段都是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將來也一樣。
生2:不僅我們這樣,其實偉人、成功的人何嘗不是這樣,他們奮斗的歷程,每前進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個臺階,然后就一步步向他們預想的成功的高塔攀登。
師:沒錯,接著誰再說說。
生1:我同意這種觀點。我們在攀登最初幾級階梯時,是比較輕松快樂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難度就會越大,也許有些人會因體力不支或意志不堅定而放棄,就留下了人生的遺憾。
生2:我覺得人生就如同爬山,“無限風光在險峰”,高塔的頂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生3:把人生比作高塔,我看這個比喻一般,還有許多別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就很新穎。還有人生如夢,人生如歌,就比較詩意。
師: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欣賞從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大家都根據生活的親身體驗和感悟,談了自己的理解,這很好。
……
師:其實這篇文章作者是把自己對人生、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深刻理解用虛擬的四個場景傳達出來的。這些情景是為說理而設的,下面我們就小組交流合作,然后代表發言描述這四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