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著面對生活活動資料
生活是多彩的,生命是寶貴的,因為不能承受一時的打擊而放棄生命的人,是可悲的。
第二板塊:看錄象,談感受
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象。
十五歲的初三學生小林(化名),因期末考試成績不夠理想,被父親教訓了幾句便離家出走,在流浪的過程中遭人誣陷,背上盜竊的惡名,無臉面對父母,在遣返的途中自殺。
看完錄象后,同學們談談感想。
學生:與張穆然比起來,這個學生實在是太脆弱了,一時的失敗,不應該成為沉淪的原因,其實,這只是一個借口,一個放任自己的借口,而且,他的生活態(tài)度就是一種消極的,這點挫折都經(jīng)受不住,以后的生活中會有比這更殘酷的現(xiàn)實,所以,如果他自己不救自己,永遠都不會走出失敗的陰影的,也就永遠都在生死線上掙扎。
第三板塊:從名人身上看失敗
教師:一種生活態(tài)度決定了一個人命運,古今中外許多例子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我們搜集的材料。
學生展示做好的課件,包括搜集的錄象材料,名人名言,從網(wǎng)上下載的有關文字性資料,交流整理并做總結(jié)。
事例,如:
失敗的英雄——項羽
項羽,楚國人。他在青年時代,學書、學劍都不成,改學兵法,也只“略知其意”,不愿深入鉆研。他少懷大志,嫉惡如仇,看見秦始皇時,發(fā)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怒吼。作戰(zhàn),英勇過人,如“利刃新發(fā)于硎。”
在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為了解救趙國之圍,毅然殺死“非社稷之臣”的宋義,取得統(tǒng)帥的地位。巨鹿之戰(zhàn),他沉船破釜,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以一當十”與秦軍作殊死搏斗,終于把敵軍打垮,使起義軍由劣勢變?yōu)閮?yōu)勢。
巨鹿之戰(zhàn)勝利結(jié)束后,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當他聽說劉邦已攻入關中,并派兵守關時,立刻“大怒”,特別是聽了劉邦軍中左司馬曹無傷的密告后,更為憤怒,揚言“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多么勇猛、暴躁。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的項羽,在“鴻門宴”時卻輕信劉邦的謊話,聽信項伯讒言,不信任忠心耿耿的范增,終于被劉邦所軟化,把劉邦當作可靠的臣屬。他明知項伯與劉邦集團有聯(lián)系而置之不問,卻把曹無傷告密的事說出來,致使曹無傷被劉邦誅殺。多么魯莽,憨直。結(jié)果,削弱了自己控制劉邦集團的有利條件。
鴻門宴后,項羽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焚燒秦宮,大封諸侯,自稱西楚霸王,號令天下,大失民心。項羽也逐漸由強盛走下坡路,最后招致“垓下之圍”的悲慘結(jié)局。
在垓下,項羽被劉邦的軍隊重重包圍,兵少糧盡,只剩二十八騎;而漢騎追他的有數(shù)千之多,項羽孤軍奮戰(zhàn),飛斬敵將,使“漢軍披靡”。當赤泉侯追他時,項羽“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后來,項羽終因寡不敵眾,四面楚歌,面對著美人和名馬,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他曾慷慨悲歌,卻依然堅決抵抗,“潰圍斬將刈旗”,即使到了烏江,走投無路時,烏江亭長要渡他到江東去,項羽也不愿讓江東父兄看到他兵敗將亡、狼狽不堪的情景,所以拒絕渡江,寧愿以自刎來結(jié)束他英雄的一生。
如:微笑的桑蘭又來到美國
又見到了桑蘭,許許多多美國人關愛和牽掛的桑蘭,一個動人的故事。這次,她將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訪美,并用英語朗誦《我的夢》,深情地向人們傾訴她的、也是所有殘疾人的渴望——平等與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