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兩首
24、《<詩經>兩首》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二單元古典詩歌的第一課。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第一階段,基本反映上古詩歌的概況。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詩三首》。按照詩歌發展的歷程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詩歌的最早階段,《詩經》是四言詩,四言詩的簡單節拍,快捷而簡單明了地表達出人物的情緒,同時又體現出詩歌的現實主義風格特征,為以后學習其他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教學目標:
認知和技能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2、培養學生閱讀、鑒賞古典詩歌的一些技巧及能力
3、誦讀課文,理清課文敘事線索,品味詩歌語言
過程和方法
1、誦讀、翻譯,感知詩歌的大意。
2、培養學生能閱讀、能思考,并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3、調動學生的審美經驗的積累對文本進行鑒賞,能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了解《詩經》的思想,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3、教學重點:
(1)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
(2)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4、教學難點:
(1)詩歌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藝術效果。
(2)學會比較分析,理解“賦”“比”“興”寫作手法。
5、 教學方法:誦讀法、講解法、討論點撥、改寫創新。
6、教具:多媒體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文是詩歌,重在反復吟詠自我體會。因而,教授時首先讓學生誦讀課文,理清思路,體會感情,同時也要對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在第一課時的時候給學生梳理《詩經》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字,引導他們經由文字再現形象或事件,經由形象或事件領略情感,領略詩情。反復吟詠,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細細品味。比興手法是《詩經》獨創,重章疊句也新穎,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語境,讓學生掌握。運用引進故事,改寫等形式,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衛風•氓》
教學內容及步驟:
課前準備階段:學生收集整理閱讀相關文章
一、導入新課
愛情、戰爭是人類生存與生活中兩個重要的話題。我們的先民為之奮斗而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就是《詩經》的名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是《詩經》中的兩首愛情詩。
二、《詩經》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稱《詩》,編成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孔子將《詩三百》做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漢以后儒家學派把它當成經典,奉為“六經”之一,才稱為《詩經》。《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于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2、按體制《詩經》分“風”“雅”“頌”三大類。
(1)“風”有十五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是當時人民的口頭創作,反映了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是《詩經》中的精華。
(2)“雅”分大雅與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