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教案
一、 課文分析:
這是美國“硬漢小說”的一篇代表作,表達了對人們永不屈服的生命意志的贊美,是一首有關生命力的贊歌。《中考指導用書》要求學生可以“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說出從中獲得的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如何引導學生了解這部作品的精神內涵并獲得有益啟示,就是學習本文的最主要目的。
課文分為三大部分,主體為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為故事的開端與發展,第二段進入了高潮。在這兩段中,重點分析的內容應有所區別。
學習本文的難點就在于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這種他們并不熟悉的生活,如何讓他們體會到人的意志所激發的生命力的可貴。在本文中,應當通過分析環境與人物心理的變化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逐漸認識這種精神的內涵。讓學生認識到,主人公和我們一樣也有過恐懼,有過對前途的茫然,但在與環境的沖突中,他最終通過自身的努力戰勝了恐懼,繼續堅持下去,文章接下來進入了高潮,而主人公最終取得了勝利。通過分析人物性格與環境之間的碰撞沖突,來把握人物的主要精神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作者非常細致地展現了“這個人”所遭遇的各種不幸,以及他與之搏斗時所表現出的絕望、恐懼與振作、堅持,這些過程構成了真實的心理歷程。而在沖突的最高潮,安排了一只病狼與一艘帆船同時出現。病狼就是周圍惡劣環境的縮影,而帆船代表著希望,兩者并行中,這個人的心理也在發生著變化。此時作者主要結合動作描寫,并通過加入了議論表達自己,細致地體現了這個人在希望的感召下,他個人意志不斷地強化,從而激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生命力的堅韌與頑強,也發現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是激發其生命活力的源泉,由此可以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通過分析相關描寫,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歷程也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通過學生練習來完成教學過程。在上課前預習是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的主要手段,通過對預習的檢查和進一步的教學來展開對課文的學習。而在教學中,重點應讓學生通過分析環境、動作描寫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過程,以此突出文章的主要思想。再通過分析文章中各個形象的象征意義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后通過延伸閱讀幫助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課文的中心。
二、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種描寫方法。
2、體會文章表現的人物精神及其意義。
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難點:體會文章表現的人物精神及其意義。
三、 課前準備:
參考資料:《堅硬的荒原》(烏拉圭)何塞•思里克•羅多
預習作業:閱讀全文,找出文中的環境描寫,列舉主人公遇到的種種困難。
四、 教學過程:
1、導入。通過對杰克•倫敦相關生平經歷,引導學生認識作品精神。
這里是加拿大落磯山脈中的一個小鎮,一八九六年,隨著阿拉斯加克朗代克金礦的發現,無數人通過一個名叫道森的小鎮奔向自己的希望與夢想。淘金潮裹挾著各色各樣的人流過道森,他們來了,又去了。道森收留過他們,又遺忘了他們——只有一個人例外。1897年的秋天,一位21歲的美國青年也曾在道森街頭徘徊。他的黃金夢最終破滅了,可是,道森在眾多的得意者和失意者之中,獨獨記住了他。他是美國小說家。曾當過牧童、報童、童工、工人、水手、淘金者,他曾經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直到他拿起筆,開始創作那些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