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 教案
熱愛生命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踉蹌、窒息、輾轉、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詞語。
2.了解杰克•倫敦的人生及創作經歷。
3.把握小說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
能力目標
1.體會小說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
2.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標
體會小說主人公堅韌頑強、不畏艱險的性格特征,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理念。
教學重點
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杰克•倫敦“善于刻畫毅力堅強的人們”(高爾基語),描寫細致是課文的突出特點。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體會主人公的心路歷程。
2.研討探究法 在主人公身上寄寓著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學追求,引導學生研討探究,理解小說的象征意味,激發積極有為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較法 引導學生將課文與七年級下冊中的《偉大的悲劇》(茨威格)、《荒島余生》(笛福)進行聯系引申,在對照中更為深刻地體會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感知情節結構,梳理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研讀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味。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說起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我們自然會想到他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和拼搏中蘊蓄生命的北方小說。北極地帶嚴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堅強的人們,傳遞著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小說《熱愛生命》,去了解一個美國西部淘金者絕境求生的艱難歷程。(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杰克•倫敦簡介
杰克•倫敦(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于加利福尼亞舊金山一個破產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不得不出賣體力養活自己。他當過牧童、報童、童工、工人、水手。他還參加過1893年大恐慌中失業大軍組成的抗議隊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獄,罰做苦工幾個月。 出獄后,他一邊拼命干活,一邊刻苦學習,廣泛涉獵達爾文、斯賓塞、尼采和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進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年后輟學。后來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熱的影響,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卻因病空手而歸,但帶回了北方故事的豐富素材。從此,他埋頭寫作,成為“出賣腦力勞動”的職業作家。
杰克•倫敦從19xx年起連續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通稱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描寫英國倫敦貧民窟和工人的悲慘生活《深淵中的人們》(1903)、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說《鐵蹄》(1908)等許多中長篇小說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和罪惡,有力地控訴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公開號召用階級斗爭和武裝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