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公輸 教案
17 公 輸
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整體感知
本文記敘了墨子勸阻楚國進攻宋國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墨子為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熱心救世,身體力行的奔走于諸侯國之間的情景。表現了墨子的艱苦實踐和頑強斗爭的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公輸盤和楚王的陰險狡詐,從而說明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其野心的道理。本文是一篇以記言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均給后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二)學法引導
采用誦讀、質疑、討論、練習等方法,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掌握部分實、虛詞的含義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揣摩人物語氣,體會人物思想感情,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張,理解人物智勇兼備的性格特點;學習在說理中運用排比句式,加強語言氣勢,增強說服力的說理方式。
(三)審美鑒賞
人物語言的機智美
本文的語言很有表現力,能從中看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征,墨子的語言尤其能顯示他的機智美。如他一連用五個“不可謂”,重重否定,極有氣勢,使公輸盤無從辯駁;而在和楚王的對話中,一連用三個對比。并采用夸飾的手法,極言楚國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宋國之面積狹小、物產貧乏,感染力很強。既滿足了楚王的大國虛榮心,又覺悟到攻打宋國是無意義的乃至愚蠢的舉動。而揭露公輸盤的殺機并最后斷絕楚國的攻宋企圖的一段話,長短句交錯,語氣時緩時急,既從容又有威懾力,充分顯示了墨子機智勇敢、鎮定自若的特點。
(四)重點難點突破
1、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表現的是誰?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么?
[析]設計此題,旨在明確文章的主人公、主要內容、情節結構,以便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環節,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體印象。
[參考答案] 對應的雙方是: 墨子和公輸盤、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國的目的是阻止楚國攻打宋國。
2、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可以分為哪三個步驟,試分別用簡短的語句加以概括。
[析]設計本題的目的是,在訓練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熟悉課文內容。
[參考答案]三個步驟:使公輸盤理屈詞窮;使楚王理屈詞窮;模擬攻守,以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促使楚王放棄攻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