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知識儲備】
1.字詞積累
皸j n裂:手足的皮膚因寒冷干燥而開裂;皸同“龜”。
溫文爾雅: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矜j n持:拘束。
檢點: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
戰戰兢兢:因害怕而微微發抖;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
鍥qi 而不舍: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鍥:雕刻。
犀x 利:(武器、語言等)鋒利;銳利。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
刁難:故意使人為難。
釋然:形容疑惑、嫌隙等消釋而心中平靜。
秉b ng公:依照公認的道理或公平的標準(辦事)。
彬b n彬有禮:形容舉止文雅,有禮貌。
目瞪口呆:形容受驚而愣住的樣子。
沮喪:灰心失望。
2.作家作品
關于作者
畢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學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1980年轉業回北京。
從事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寫作,共發表作品200萬字。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昆侖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中國臺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國臺灣第17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余次。
畢淑敏真正取得全國性聲譽是在短篇小說《預約死亡》發表后,這篇作品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親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現在,畢氏為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有《畢淑敏文集》八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等。
3.背景鏈接
畢淑敏常常把筆端深入到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揭示普通人最深的情感。在小說《不變形的金剛》中,她描寫了一位收入不高的母親對兒子接受世俗感染的焦慮與無奈,而在《一厘米》中,那位平時省吃儉用,精打細算的母親,堅持為孩子買車票的小事讀來讓人感動,讓人親切。在散文《婚姻鞋》中,她把婚姻比作鞋,得出這樣的結論“削足適履是一種遇人的殘酷,鄭人買履是一種智者的迂腐,步履艱難時,鞋與腳要精誠團結,平步青云時切不要將鞋拋棄……當然,鞋比腳貴重。當鞋確定傷害了腳,我們不妨赤腳趕路!”寥寥數語道出了她的婚姻觀,霍達而明智。優美而不浮躁作為一名女性作家,畢淑敏的散文中處處散發著女性的優美,《呵護心靈》、《你永不要說》、《帶白蘑菇回家》等作品,沒有華麗的詞語堆砌,然而文筆的流暢,字里行間的韻味和感情有一種表里如一的美感,這種美感遠比“一盞臺燈、一簾窗紗、一只小貓等等”的氣勢真實得多,可愛得多,深沉得多。
【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
小說圍繞“一厘米”,通過主人公陶影要努力成為一個“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的執著追求,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形象,肯定了主人公對完美的執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達了對不完美的理解與寬容,對正直、善良與責任感的褒揚。
二、文章脈絡
這篇小說的篇幅比較長,但情節并不復雜。全篇大體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她覺得生活多了幾分追求”),寫陶影帶兒子小也坐公共汽車,不但沒有逃票,還為兒子買了一張票。
第二部分(“今天她領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參觀”至“陶影拽著那根淡黃色的塑料尺,仿佛拽著一條冰涼的蟒蛇”),主要寫陶影帶兒子參觀寺院,因買票的事而受到兒子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