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教案(含學案、練習)
《音樂之聲(節選)》教案2(教案學案一體化)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 第16課 《音樂之聲(節選)》教案學案一體化
第16課 音樂之聲(節選) (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課文是如何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刻畫瑪麗亞的形象的, 品味課文中的環境描寫,人物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
2.揣摩語言,發揮聯想和想像,感受課文中人物唱詞所體現的音樂故事片的特色。
[資料下載]
1.作者介紹 勒曼,美國劇作家。
2.時代背景 《音樂之聲》是根據百老匯一出上演四年而盛況不衰的歌舞劇改編的。該片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5項獎,。該劇取材于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薩爾茨堡地方有個馮•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個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師的妻子,在納粹德國吞并奧地利之后,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到處演唱奧地利民歌和愛國歌曲。
3.名家品評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音樂故事片,是我國觀眾非常熟悉的影片,至今仍在世界各國上映,經久不衰。《音樂之聲》既是一部優美動人的音樂故事片,又是一部反法西斯的愛國主義贊歌。兩位主要演員朱莉•安德魯斯和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的表演真實感人,富有魅力,為影片增添異彩。安德魯斯的表演別具一格,以樂觀明朗的風格塑造了一位迷人的家庭教師形象,出色地表現了女主人公的童心未泯和充沛的青春活力,動作奔放,歌喉動人,舉止富于舞蹈美。普盧默則風度瀟灑,英俊果敢,他集軍人氣質與男子漢的氣魄于一身,使無數影迷為之傾倒。影片中自然景色優美,積雪的山峰、如鏡的湖面、肅穆的教堂、寧靜的村莊,與美妙的歌曲相映成輝,寓意深長。
[整體感知]
1.語知歸類
①生字注音 崢嶸 zhēng róng 鱗次櫛比 zhì 漣漪lían yī 佇立zhù 頂禮膜拜mó 彌撒mí sa
②詞語積累 崢嶸:高峻,突出。 鱗次櫛比: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 漣漪:細小的波紋。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頂禮膜拜:形容十分虔誠地行禮。
2.理清思路
課文分為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游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眾嬤嬤對瑪麗亞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