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教學實錄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通過活動體驗,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對自我、對青春的思考與認識。
2.學生能夠結合自我體驗,說出《我的四季》蘊含的人生含義。
3.能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懂得人生的意義在于人生的過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關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義的理解。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學習方式:活動體驗
授課過程:
[大屏幕:一年四季圖] (配樂)
一、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經歷一個由稚嫩到成熟的過程。 這就像一年的四個季節一樣,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復始、輪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屬于我們卻只有一次。在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們又如何度過呢?
[大屏幕:思考:在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們又如何度過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自讀學習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張潔對人生的種種感悟,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板書課題]
二、溫故知新:
教 師:請同學們思考:閱讀抒情散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生1:閱讀散文時,首先要知道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是什么。
學生2:抒情散文,關鍵是從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這都是我們學習時要掌握的。
學生3:我覺得學習抒情散文,還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例如《白楊禮贊》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寫的是白楊樹,其實是為了贊揚北方的抗戰軍民。此外,抒情散文的語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學習時,我們也要注意體會。
三、自讀研討:
教 師:同學們說的不錯。現在我們就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自讀學習這篇課文。閱讀時,同學們可以參看這個自讀提示,也可以互相研討。
[大屏幕:自讀提示: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著怎樣的特點?
2、貫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條主線是什么?
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態度?
3、劃出作者對人生感悟的句子,說說這些感悟給你怎樣的啟示?](學生自讀研討十分鐘)
教 師:通過第一遍閱讀,同學們對課文有哪些發現和感受?
學生4:我發現這篇散文也是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個季節,文章表面寫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實是在寫作者的一生經歷和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
學生5:作者的人生之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細瘦的胳膊”和“銹鈍的犁”,“土地里的石塊和樹根還經常磕絆著她的犁頭”可見,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對未來充滿希望,像一個母親一樣期待著自己希望的種子早日開花結果。
老 師: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好,還記得我們曾學過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嗎?學生說:是《挖薺菜》。師:《挖薺菜》所描寫的情景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艱辛的,但作者沒有無盡的感慨命運的不公,她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學生6:作者沒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識到了自己在獲得生命的同時,也應當承擔起生命賦予自己的責任。文中這樣寫到:“我只有低著頭,彎著腰,用盡我全身的力氣壓著我的犁頭,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耕種的土地。”和作者相比,我們的人生之春可謂春光燦爛,那么,我們又將怎樣來耕種自己這塊土地呢?讀了這篇文章后,給我的啟示很大。最主要的就是現在我懂得了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每一天負責,對自己的生命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