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趣味》《明湖居聽書》同步練習
一、填空1、《文學的趣味》作者朱光潛,選自《談美• 談文學》,本文運用了以喻明理、現身說法的方法,使論述深入淺出,清楚明了。2、《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 二 回,作者是 劉鶚 ,字鐵云,筆名 洪都百煉生,清末小說家。本文為顯示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巧,作者在其出場前采用了 烘云托月的手法,通過次要人物琴師和 黑妞以及有關場景描繪和觀眾的 議論,來烘托主人公演唱技巧的精湛。魯迅認為劉鶚的《老殘游記》“敘有狀物,時有可觀”。3、復句關系分析: a研究文學也是如此,|(承接 ) 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種類愈復雜,風格愈紛歧,你的比較資料愈豐富,透視愈正確,‖(假設) 你的鑒別力(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b我想不僅作者如此,讀者也須時常創造他的趣味。 |(因果)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靜止的趣味必定陳腐。‖(因果)活的趣味時時刻刻在發見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個窄狹的圈子里。4、指出下邊語句所用的修辭手法,仔細品味,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a、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比喻 其作用是活畫出了白妞雙眸神采照人,富于青春b、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夸張 其作用是渲染出白妞說唱的巨大藝術魅力。c、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通感 其作用是使一發即逝的說唱化為形象可感的畫面,使讀者在閱讀中通過聯想品味到白妞說唱藝術的高超,從而得到音樂美的享受。二、閱讀理解 (一)1閱讀《文學的趣味》節選,然后答題。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仿佛以為知、好、樂是三層事,一層深一層;其實在文藝方面,第一難關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樂。知、好、樂三種心理活動融為一體,就是欣賞,而欣賞所憑的就是趣味。許多人在文藝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當然不會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聽琴,不起作用。這是精神上的殘廢。犯這種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有些人知得不正確,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鑒別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惡劣作品療饑過癮,以為這就是欣賞文學。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個的精神受腐化。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難免窄狹,像上文所說的,被囿于某一派別的傳統習尚,不能自拔。這是精神上的短視,“坐井觀天,誣天藐小”。 要診治這三種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劑是擴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價值都由比較得來,生長在平原,你說一個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諒,但是你錯誤。“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見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計得準確,你必須把世界名山都游歷過,測量過。研究文學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種類愈復雜,風格愈紛歧,你的比較資料愈豐富,透視愈正確,你的鑒別力(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1.本文作者對知、好、樂三者關系的看法與孔子有什么不同?( 2分) 孔子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