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教案1
祠 自然風景——優美 (總—分—總)
過渡:悠久的歷史與優美的自然風景共同構成了晉祠的美,羅丹曾說過:“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毕旅孀屛覀冸S著梁衡的視線去領略晉祠的美吧。
四、精讀課文,感受“美”
(一)研析2~5節,感受自然美
1. 總領晉祠自然美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從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晉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方?(第二節;山、樹、水)
2. 老師讀,學生思考,練習。
邊聽邊想邊做:a想一想作者運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使我們對晉祠自然美的特征獲得形象的認識?(描寫與說明相結合)
b 請畫出你欣賞的字、詞或語句,加以點評;或畫出你欣賞的景,談談你的見解。
(這一部分主要讓學生通過欣賞優美的語言,感受自然美。多鼓勵學生說)
(山:用“擁”字形象生動說明了晉祠與山的地理位置;樹:用“挑”字極富表現力地說明樹的“蒼古”;水:多“這里……,那里……,橋下有……,亭中有……,路邊有……”(條理清晰),清、靜“細流、碧波、叮叮咚咚”(“蟬鳴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淙淙的流水聲里,人的心靈得到凈化,脫塵之感油然而生。令人叫絕。)柔“流勢不大”等等,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3. 文藝性說明文的特點之一,是說明中有描寫,剛才我們一起隨著作者領略了晉祠的自然美,你覺得說明文這樣寫有什么效果呢?(學生自主發言)
4. 小結:上文在說明晉祠的自然風景之美,用了描寫的手法,這是很必要的,要使晉祠鮮活在讀者的心中,離不開描寫。因為,美在形象,美在生動。以后大家如果要寫文章介紹某一個地方,可別忘了今天學的哦!
過渡:作者雖看不夠晉祠的自然風景但他認為晉祠的最美在何處呢?(最美的還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化)是啊,自然風景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禮物,可歷史文物可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和汗水!一起領略吧。
(二)研析7~11節,體現人之美
1.晉祠林立一百多座殿堂樓閣和亭臺軒榭,作者卻主要抓住了什么來介紹?(古建筑中的“三絕”:圣母殿、木雕盤龍、魚沼飛梁)
2. 為什么呢?(抓住典型的事物介紹特征。又教會同學們一招嘍)
3.“三絕”“絕“在何處呢?(學生默讀討論,前三組順次負責三個內容,第4組負責10、11小節概括其內容)
(明確:圣母殿——現存最早、殿內無一根柱子、泥塑圣母像及42個侍女;木雕盤龍——現存最早、木質優良、工藝精巧;魚沼飛梁——十字形飛梁“我國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曾評價道:‘此式石筑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僅此一例,洵〈實在〉為可貴!保
(師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幫助學生理解:圣母殿內無柱子(南京無梁殿),魚沼飛梁十字形飛梁(立交橋的雛形))
4. 第4組概括10、11節內容。(次要建筑及園中小品,突出精巧、匠心獨運)
小結:這里也用了描寫的手法,讓我們了解了晉祠的歷史、文化悠久的特點。我們雖然沒有親臨晉祠,卻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不能說,這不是得益于文章生動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