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交際口語第六冊第二單元
第二單元
構思和創新
一訓練目的
構思是文章孕育過程的思維活動。構思是貫穿寫作全過程的。構
思包括材料的選擇、主旨的確立、框架的構建等。構思指導的一項重要
工作是指導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思路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理解。
認識的反映。事物在作者頭腦中經過分析、綜合、加工,形成印象,態
度、情感,思路的形成就是使之條理化的過程。思路體現在文章中就是
文章的線索和結構。思路是否清晰嚴密直接影響到文章主旨的表達。
如何進行構思呢?
1 結構上要有鳳頭。豬肚、豹尾(元·喬夢符)
古代學者陶宗儀對這六個字的解釋是“大概起要美麗,中要浩蕩,
結尾響亮。”頭要像“鳳頭”:漂亮、俊秀;體干要像“豬肚”:飽滿、充實;尾
要像“豹尾”:飛揚、有力。這是對一般文章的要求。
2.行文上要有“鋼筋鐵骨”,也就是文章要有貫穿全文的線索,要
有巧妙的伏筆和照應。如現代建筑在水泥澆注中必須內含一定粗細規
格的鋼筋,才能使建筑物堅固。
3.段落間要有“橋梁”“針線”。也就是要有恰當的過渡。許多文
章之所以出現松散、隔斷、硬接、硬轉的毛病,與疏于過渡有很大關系。
構思要注意:
1 要反復斟酌材料跟中心意思之間的切合。
2.要用心感受材料,對材料作細致的分析。
3.要養成鍛煉思路的習慣。
總之,構思要做到‘有物”、‘有序“、‘有情”,文章才能做到有血有
肉。
創新就是指在作文中有自己新的構思、新的材料。新的立意、新的
表達。
首先是內容上的創新。內容新,有兩點意思:往大處說,要寫社會
生活中的新事物,特別是具有鮮明時代色彩的事物,要使人感到生活的
美好和社會的進步;往小處說,要寫屬于自己的東西一自己經歷。體
驗、感受中那些富于個性特征的東西,它們是獨一無二的,也是能夠打
動讀者的。1)角度要新。能從一個特定側面拍一次全班討論會、一
張班報、一天午間休息時的活動、一場球賽等)來反映全班同學的精神
風貌,效果也許更好。角度新,同樣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的感覺。2)寫
法要新。要借鑒別人的寫作經驗,學習別人的寫作手法。如運用對比
手法、誤會一發現手法、懸念手法、一波三折手法等等。二要不斷的
總結、積累自己的經驗,凡寫過的文章都要認真思考,哪些地方寫得好,
哪些地方寫得不好,原因是什么;如果有興趣,不妨嘗試著換一種寫法,
再作比較。這就是創新的起點。
二、作文題目
1.在新的起點上
2.春雨
3.嘗試
4.讀 有感
三、作文提示
1作文題目:在新的起點上
提示:從審題來看,本文的題眼是“起點”,起點是相對走過道路,隨
著時間的推移,每天都是一個新的起點,相對某個階段,也都是一個新
的起點。每個人是這樣,每個集體,每個家庭,每個國家都如此。從構
思來看,新的起點不是對過去的總結,而是對未來的展望,對未來的規
劃以及為實現這規劃而付諸的努力。從創新角度上,要有符合自己實
際情況的規劃,不要人云亦云。從文體來看沒有限制,也可以根據所選
材料立一個副題,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作文題目:春雨
提示:此題有虛、實兩重意義:實指春季的雨;虛指春雨的象征意
義,如造福人類的精神(及時雨*親切的教誨的風范(潤物細無聲人題
目比較空靈,可以自由馳騁想象和聯想。文體不限,可以寫成寫景文
章,也可以把春雨做好背景,寫春雨中所發生的事,也可以寫如春雨一
般的人,默默無聞地為人民服務,也可以寫父母師長的親切教誨…當
然也可以寫成說明文或議論性文章。
[例文]
良 師
上小學時,我一直是個自卑的人。因為笨,因為脾氣倔強,性格孤
僻,沒人愿意做我的朋友。每次排座位,老師總讓我坐在最后一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大都是些差生,我跟他們無話可說。想看看黑板,
抄抄筆記,又無能為力。誰叫我從小喜歡課外讀物,又不注意看書姿
勢,成了近視眼呢!所以每節課只能呆呆地看著黑板,愣愣地看著書,
或搞小動作。
臨畢業的那個學期,原來的班主任“跳槽”了,來了一位新班主任。
她年紀輕輕,穿著一身潔白的衣服,齊耳短發;一笑,兩個酒窩就露了出
來,模樣甜甜的。
“我叫,我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會了解得清清楚楚的。她
微笑著自我介紹。
我不屑地看了她一眼: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會知道我是近視眼
嗎?她會知道我不想坐最后一排,卻又倔著性子坐在最后一排嗎?她
會知道……
沒想到過了幾天,她真的注意到了我。那是一次語文自習課,大家
都做著作業 ,我也攤開作業 本,假裝做起來。其實,除了造句一可以
讓我自由發揮的題目外。其他的我根本不做。
突然,她走到我身邊問:“你在做什么了’說著拿起了我的作業 本。
從未受過如此“禮遇”的我,心頭不禁一暖,但仍趴在桌上,等待著早已
習慣的雷霆暴怒。不料她卻微笑著問:“這些都是你做的嗎個’
“嗯”
“真不錯,花骨朵們在樹枝上傾聽著春天,多有靈氣啊!可你為
什么不說‘傾聽春天的腳步’呢廠’
“有時候春天是沒有腳步的,是披著綠紗乘著輕風來的/’第一次受
到如此嘉獎,我的膽子頓時大了起來。
老師拿著我的作業 本走到講臺前,講起了造句一以我的作業 為
范本。我只記得,那半小時是我最難忘的。
后來,我在一次語文測驗中得了第一。她把第一排的三個同學叫
起來*著中間一個座位對我說:“以后你就坐在這里/’
我·懵懵懂懂地走了過去。她又說:“希望大家都向 X同學學
習。要知道,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沒有一直坐在最后一排的
人。
我的熱淚頓時奪眶而出。
一晃三年過去了,我即將初中畢業,其間許多人和事,我都已忘卻
了,但對這位老師印象卻刻骨銘心。我知道,我永遠忘不了她一一個
改變了我的人生的 良師。
【簡評】
這是一篇情真意切、文質并茂的佳作。作者以簡潔、準確的語言,
動情地向人們講述了一個令人怦然心動的故事,生動地描寫出一位美
麗、善良、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善于幫助學生的良師形象。
因為先取了能夠使“我的熱淚頓時奪眶而出”的一段親身經歷,因
而在選材上避開了平庸與重復,顯示出獨到的慧眼:老師注意發現“差
生”的一點閃光的火花,從而激起“我”上進的信心,“我”在一次語文測
驗中得了第一,終于走出了“差生”的行列。這位老師不就是“潤物細無
聲”的春雨嗎?
<-- #EndEdi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