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求知》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論述廣泛、思路清晰的寫作方法。
(2)領會求知的目的、求知的方法,以知識塑造人的性格、彌補精神上的缺陷,鼓舞人們去求知。
(3)體會比喻論證和歸納論證的寫法和作用。
(4)學會在閱讀中選摘名言警句并制作卡片。
教學建議
這篇文章分段很細,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諸如知識的價值,實驗的重要,求知的目的,學習的態度,讀書的方法,但沒有大段的嚴密的論證,讀來讓人感到條理清楚,如果能從“正確對待求知”,“怎樣對待求知”,“求知的作用”等方面去分析作者寫作順序,理清文章的頭緒與結構,本文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論證方法
文中運用了比喻論證、歸納論證的方法,以很細的分段、密集的警句,自由暢達地發表對求知(讀書)的各種看法。
比喻論證,即設立比喻論述某種道理。如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問好比修剪移栽”一組比喻,論證“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的論點。
歸納論證,如第十段列舉了六門學科的作用,最后引用一句名言,歸納出論點:“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個結論因為有了前面列舉的豐富而翔實的內容作依據,所以很有說服力。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上課一開始,老師先把一只空口袋用手提起來,然后往講桌上連放幾次,口袋都攤倒在桌面上。后來,老師給口袋里裝滿書,再往桌子上一放,袋子便端端正正地立在大家面前。這時,老師問同學們看到這一過程后有何感想,請他們用最簡潔的文字把自己的感想說出來。有的學生說:“空無一物的袋子是難以站得筆直的。”有的說:“一個人自強自立,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等等。在學生認為教師緊接著要向他們講一番道理時,老師只是停留片刻,讓他們自己去思考。然后,把話鋒一轉,提出了又一個問題:同學們想獲得知識嗎?獲得知識都有哪些方法?請看是怎么說的。
二、閱讀課文,摘抄名句,做知識卡片。
1、讀標題,作詮釋。
主要闡述標題表明了議論的范圍。
2、談求知,說名句。
讓學生交流課外積累的有關求知、讀書的名言警句。課后在積累本上整理為“求知篇”。
3、讀課文,找名句。
先讓學生借助“自讀提示”,各自朗讀全文,然后按小組討論后集中意見,本文語言精練有力,警句較多,把你喜歡的名言警句劃上句號,之后小組交流,簡要分析談談喜歡的理由。(句句蘊含豐富,深沉,給人以啟迪)
4、誦名句,品含義,做卡片。
好的名言警句如何變成自己的?做知識卡片,如何做知識卡片?摘抄名言警句應做到:摘抄對自己有教育、啟迪的句子;注意語句的相對完整,字詞標點要準確無誤;要注明作者和出處。卡片的格式有兩種:
A、格式一:不列標題。例: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英]培根 |
B、格式二、自擬標題。例:
培根論求知的目的 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英]培根 |
明確以上兩種格式之后,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卡片實際操作。
三、探討文章,學習論證方法。
1、人類為什么求知?
A、求知可以改進的的天性;
B、知識能塑造人的天性;
C、求知能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
2.針對這三個論點,作者分別展開了論述,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的方法,找出來,說明其作用
文章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如人的天性好比野生的花草,求知好比修剪移栽”等,論證了“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的論點;運用了歸納論證的方法:如第10段先列舉六門具體學科的作用后歸納論點:“總之,‘知識塑造人的性格’”;這樣,使論述的語言更為鮮明有力。
3.學習運用:
A、說明下列比喻可論證什么內容
人生不是一只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進合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后交給下一代。
B、用下列這句話作為結論,寫一段歸納論證的句子。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基本訓練。
C、把文章最后一段改寫成用歸納論證的段落。
四、小結全文,質疑問難:(老師指導,學生主動思考并完成)
1、這篇短文用很細的分段,較多的警句,精辟地論述對求知(讀書)的種種看法,論述范圍廣泛,內容豐富;談了求知的正確的目的、知識的價值、實驗的重要、學習的態度、讀書的方法等等,蘊含哲理,促人奮進,鼓舞人去求知;文章運用多種論證方法;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得出的結論令人信服。
2、學生再讀課文,質疑問難持。
五、作業 :
課外完成“求知篇”名言警句的積累。
微格反思:
本堂課學習完后,最大的收獲是學生對名言警句的感悟與積累比較好,既能積累本課文中的名句,也懂得了如何從課外去收集相關聯的句子。更重要是有了一種背記名言警句的興趣,當堂課中已完成本課文中名句的背誦。另外,最大的缺憾是本課中對文本的理解、閱讀太少,對論證方法的了解不透徹,不能通過學習知識并加以運用,這是下一堂必須補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