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讀 書(通用9篇)
談 讀 書 篇1
談讀書 教案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讀書觀,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讀書習慣。
3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2)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難點:本文論述的語言十分簡練,在學習時體會其作用。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你能說出幾條關于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讀書的趣事嗎?
(1)名言警句:
腹有詩書氣自華
好(hǎo)讀書時不好(hào)讀書,好(hào)讀書時不好(hǎo)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到用時方恨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名人論讀書: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李清照的讀書方法:興味到時拿起書就讀。
朱熹談讀書時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英】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 一面幫著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了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會沉沒在這片爛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蘇】高爾基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 無限廣闊的海洋。
——【瑞士】凱勒
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之高尚。
——皮果夫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樣,可能會把你戕害。 ——【英】菲爾丁
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
——【德】馬克思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德】歌德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
(3)名人讀書的趣事:
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
列寧讀書趣聞
馬克思讀書趣聞
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囊瑩映雪、鑿壁偷光的刻苦讀書。
二、簡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后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三、指導學生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1.讀一讀,記一記:
怡情 傅彩 藻飾 矯情 詰難 尋章摘句 咀嚼 狡黠 倫理
味同嚼蠟 滯礙 睪 闡證 吹毛求疵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明確:這篇隨筆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話就是一個觀點。
3.理解文章內容: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運用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1)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學生集體回答)
重點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2)后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
并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
(學生通過看書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4)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運用的是排比說理。
(5)提問體會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體會: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這種手法,顯出其文筆老練,說理透徹。又如:“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聲名猶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沉。”……
這種比喻的運用,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
闡述讀書的方法。
(1)本層第一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這一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
(2)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采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那些句子。
明確: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分兩個小層理解:
(1)作者在這一層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排比說理、歸納說理。(正面指出)
(2)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反面指出)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四、學習論證方式
象這種論證方式,叫做立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提出觀點,逐層論證。〈〈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這類文章。與之相對應的一種論證方式,叫做駁論,即先樹立批駁的靶子,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闡述自己的主張。我們即將學習的〈〈不求甚解〉〉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都是駁論文,區分的關鍵就看在文章的開頭是否有一個作為靶子的錯誤觀點。
五、品味文章語言
黑格爾說過:“他(培根)的著作雖然充滿著最美妙、最聰明的言論,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話常常被人拿著當作格言。”英國文學家雪萊也說:“他的文字有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以動人的美感,他的論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
下面,就請同學們將你最喜歡的句子大聲地讀給大家聽。
六、體驗反思
對作者的讀書觀,你是怎么來評價的呢?你對讀書有什么看法呢?請大家各抒己見。
六、布置練習:
1.把《談讀書》中的有關“讀書”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來,擴大寫作素材庫,積累寫作經驗。
2.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讀書名言?請以它作論點,給它配上幾個論據,寫成一篇300多字的議論文。
3.字詞練習
談 讀 書 篇2
《談讀書》
教學目的
1. 能理解和背誦培根關于讀書的一些格言和警句,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2. 學會做讀書卡片和讀書提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質疑問難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了解培根的生平和其著作;查閱有關讀書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借助工具書,誦讀課文。
教學內容
一、 導入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二.個性閱讀,整體感知課文
師: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認真地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讀書”,作了哪些論述?讀的時候,請拿起筆來,把課文中的關鍵語句勾畫出來。
五分鐘后,讓學生說說勾畫的關鍵語句。學生有可能勾畫的語句有:
(1)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
(2)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3)讀書時不可存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
(4)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
(5)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
師:同學們,你們找這些關鍵句都找得很好,現在請同學們認真品味一些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齊讀一下,然后說說這些論述了讀書的哪些問題。
學生:(1)是論述讀書的正確目的的
學生:(2)是論述讀書的作用的
學生;(3)(4)(5)是論述讀書的方法的。……
師:同學們剛才的分析都較到位,現在請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分析,給這篇文章列一個提綱。
在做提綱筆記時,你需要一句一段地認真讀,先弄清楚文章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然后對每個層次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段落大意,在幾個段落大意的基礎上,綜合加工,說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因為是議論文,因此要注意分析文章的說理的方式。
學生四人一組,交流提綱筆記,重點分析說理的方式。
教師在課堂上巡回指導并發現優秀提綱筆記。
展示學生優秀提綱筆記。并對一些重點進行分析。
(1)比喻說理:“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排比說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3)對比說理:開頭正面說讀書的目的,接著從反而說了讀書的三種偏向。結尾先從正面說讀書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從反而說讀書可以彌補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三.品讀,并作讀書卡片。
師:同學們在整體把握了課文之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熟讀并做成讀書卡片三張。(教師發設計好的讀書卡片給學生)
資料摘錄卡片
卡 號 類別
書名或報刊名: 卷 期 頁
題目
著(譯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摘錄內容:
四.展示學生的讀書卡片,并結合自己的讀書實踐,說說自己的體會。
(在這一環節里,學生既可以談自己的讀書經驗,又可以結合課外讀到的名人讀書的故事來論證摘錄的觀點。通過這一環節,加深學生對讀書的正確認識。)
五.拓展延伸,學生交流在課外收集的讀書故事和格言。
學生有可能收集到的格言:
腹有詩書氣自華
好(hǎo)讀書時不好(hào)讀書,好(hào)讀書時不好(hǎo)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到用時方恨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卡萊爾)
學生有可能收集到的名人讀書的故事,老師補充交流: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杰出的經濟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年輕時自認為已無書不讀,便大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后經一老翁指點,遂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后,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注解,補充參考資料,那么,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六.老師補充當代名人談讀書: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一個人身處逆境的時候,在書中能夠得到安慰,書是一生最好的朋友。——金庸
在人生轉折和變移的關鍵時刻,書是路標。——陸天明
在書中可以讀到一種人生觀,一種對生命的感悟與思考。——白巖松
讀書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讀書。——賈平凹
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土壤,那么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李清照的讀書方法:興味到時拿起書就讀。
朱熹談讀書時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英】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 一面幫著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了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會沉沒在這片爛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蘇】高爾基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 無限廣闊的海洋 凱勒(瑞士)
談 讀 書 篇3
學問不只是讀書,而讀書究竟是學問的一個重要途徑。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談讀書》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談讀書》閱讀原文讀書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必須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游,以至于變化氣質;多讀而不求甚解,譬如馳騁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世間許多人讀書只是為裝點門面,如暴發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談讀書》閱讀題目10.結合語境解釋“涵泳優游”。
11.“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中的“這”指代的是什么?
12.最能表達選段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
13.選段運用哪些論證方法?各舉一例說明。
《談讀書》閱讀答案10、意為運用得從容自如、得心應手的一種境界。
11、指代讀書只為裝點門面、以多為貴。
12、讀書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
13、比喻論證:“多讀而不求甚解,譬如馳騁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引用論證:“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對比論證:“少讀”與“多讀”對比。
談 讀 書 篇4
讀書可以修身養性,開闊視野,增加知識,使人變得聰明睿智。古今中外許多名人以書為伴,將其視為自己的良師益友。他們酷愛讀書,把它當作人生的一大樂趣,從中得到美的享受。聽一聽名人們對書的比喻,這些發自內心深處的贊譽無不給人以極大的啟迪,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地去讀書。
力量書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寧
階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獸性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 ——高爾基
良師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須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朋友當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爾泰
鑰匙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托爾斯泰
珍寶好的書籍,是價值連城的珍寶。 ——伏契克
乳汁優秀的書籍是撫育杰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存下來,并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服務。 ——彌爾頓
社會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性與氣質,使人高尚。——皮羅果夫
燈塔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 ——惠普爾
烈火各種愚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樣,逐漸熔化。 ——雨果
編年史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能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富的經驗,世世代代地傳下去。——坎耶里
營養品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就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加速器書籍是生活進程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思想之船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高尚的人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 ——歌德
談 讀 書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求知的重要性。
2、掌握本文比喻論證和歸納論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作為在座的各位,讀書的目的就是求知。可能也有一些同學求知的目的不明,求知的態度不端,求知的方法不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求知的效果。那么,正確的求知目的是什么?正確的求知方法又是什么?,這節課我愿意跟大家一起來交流。
2、板書課題、作者
3、簡介作者:
誰從自讀提示中告訴我關于作者的有關情況?
補充:培根少年時才華出眾,12歲進劍橋大學,35歲時受聘為英國女王的特別法律顧問,66歲時因一次科學實驗受寒治病,不治身亡。
二、展示目標
(見幻燈片)
三、達標教學
1、布置自讀(要求:①標出段的序號②左邊的同學查字典③右邊的同學劃分結構層次)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幻燈片)
高談闊論運籌全局自欺欺人梗概
分三部分:
3、講解課文第一部分:
⑴問:作者首先指出人們常常存在那幾種不同類型的求知目的?
明確:消遣裝潢增長才干
①重點是分析哪一種目的?
明確:求知與才干的關系。
②然后指出求知中存在哪幾種偏向?
明確:會弛惰 自欺欺人 成偏執的書呆子
③最后作者認為,正確的求知目的是什么?
(不是……而是…… 這是一個什么復句?)
④問:找出這一部分的中的比喻句,指出其本體和喻體分是什么?
明確: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
⑤問:這兩個比喻句配合得是否恰當?
明確:恰當。“野生的花草”未經過人工培育,用來比喻“人的天性”,是恰當的;“修剪移栽”是人有目的的行為,用來比喻“求知學習”也很恰切。“野生的花”是可以“修剪移栽” 成美麗的盆景的,那么同樣的,“求知學習”可以“改進人的天性”。這是比喻論證。
⑵小結:這一部分,作者在分析了求知的種種目的和偏向后,指出了正確的求知目的。
目的明確了,態度才能端正。那么,是不是有了正確的求知目的就一定能夠求到真知呢? 還應該注意些什么呢?請看第二部分論敘的內容是什么?
4、講解課文第二部分:
⑴點名讀這一部分。
⑵問:求知就要讀書。對于不同的書如何讀,課文提出了怎樣的的看法?
一般的書──只讀一部分
粗糙的書──只知梗概
好書──精讀,細讀,反復讀
問:在求知的方法上,作者除了提倡要讀書,還提倡什么?
明確;討論,做筆記
問:作者怎樣強調讀書、討論和做筆記的作用的?
(先正面說,再從反面說)
⑶小結:這一部分主要論述求知的方法,指出對好書、一般的書和粗糙的書應采取不同的讀法,提倡多讀、討論和做筆記。
5、講解第三部分:
⑴齊讀。
⑵討論:求知會產生哪些影響?作者為什么要鼓舞人們去求知呢?
明確:①求知能塑造人的性格;②求知能彌補精神上的缺陷
問:作者怎樣論證這兩方面的內容的?
對于第一點,作者先列舉六種特殊的學科知識的作用,然后得出一般的結論,這種論證方法叫歸納論證。如:猴子是哺乳動物,胎生;老虎師哺乳動物,胎生;人也是哺乳動物,還是胎生 一般來說,哺乳動物都是胎生。
對于第二點,作者主要用類比論證。拿我們熟悉的事物作比,說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通過求知來彌補的道理,化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悉。
四、總結全文
1、圍繞論題,從多方面展開論述。一般的議論文,都有一個總括全文的中心論點,而且大都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集中加以論證,結構上一般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安排。而本文在寫法上別具一格,全文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中心論點,而是圍繞論題,按照事物內在的聯系,論述了求知的有關問題,但對每一個論題又都沒有展開論證。雖然這樣,由于作者見解深刻,議論精辟,語言凝煉,仍然具有不可辯駁的說服力。
2、運用了比喻論證和歸納論證。
第四段:比喻論證,是道理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
第十段:歸納論證,用特殊性的論據來證明普遍性的規律的論證方式,由于列項的事物多,增強了文章的氣勢,結論也令人信服。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不僅要學會運用比喻論證和歸納論證,而且還要懂得知識的重要性,養成好學的習慣,使自己將來能立足于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課外檢測
1、仿照“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寫一句話。
2、以“論勤奮”為題,寫一篇課外練筆。
談 讀 書 篇6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漫談讀書》現代文閱讀原文及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漫談讀書》現代文閱讀原文
①我們現代人讀書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謂之書”,竹就是竹簡,帛就是縑素。書是稀罕而珍貴的東西。一個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用韌皮貫聯竹簡,翻來翻去以至于韌皮都斷了,那時候讀書多么吃力!后來有了紙,有了毛筆,書的制作比較方便,但在印刷之術未行以前,書的流傳完全是靠抄寫。我們看看唐人寫經,以及許多古書的鈔本,可以知道一本書得來非易。自從有了印刷術,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顯微膠片,讀書的方便無以復加。
②物以稀為貴。但是書究竟不是普通的貨物。書是人類的智慧的結晶,經驗的寶藏,所以盡管如今滿坑滿谷的都是書,書的價值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書的價值在于其內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讀《太平御覽》等書二卷,漏了一天則以后追補,他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這是“開卷有益”一語之由來。《太平御覽》采集群書一千六百余種,分為五十五門,歷代典籍盡萃于是,宋太宗日理萬機之暇日覽兩卷,當然可以說是“開卷有益”。如今我們的書太多了,縱不說粗制濫造,至少是種類繁多,接觸的方面甚廣。我們讀書要有抉擇,否則不但無益而且浪費時間。
③那么讀什么書呢?這就要看各人的興趣和需要。在學校里,如果能在教師里遇到一兩位有學問的,那是最幸運的事,他能適當指點我們讀書的門徑。離開學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有一個原則也許是值得考慮的:作為一個地道的中國人,有些部書是非讀不可的。這與行業無關。理工科的、財經界的、文法門的,都需要讀一些蔚成中國文化傳統的書。經書當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書也一樣的重要。盲目地讀經不可以提倡,意義模糊的所謂“國學”亦不能饜現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書是我們應該以現代眼光去了解的。
④黃山谷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細味其言,覺得似有道理。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人,確實是面目可憎語言無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關系安在?何以不讀書便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我想也許是因為讀書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書立說必定是一時才俊,與古人游不知不覺受其熏染,終乃收改變氣質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廣,臉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氣,無以名之,名之曰書卷氣。同時在談吐上也自然高遠不俗。反過來說,人不讀書,則所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網塵勞,困厄于名韁利鎖,五燒六蔽,苦惱煩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語言有味?
⑤當然,改變氣質不一定要靠讀書。例如,藝術家就另有一種修為。“伯牙學琴于成連先生,三年不成。成連言吾師方子春今在東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牙偕往,到蓬萊山,留伯牙宿,曰:‘子居習之,吾將迎師。’刺船而去,旬時不返。伯牙延望無人,但聞海水澒洞崩坼之聲,山林窅冥,群鳥悲號,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連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這一段記載,寫音樂家之被自然改變氣質,雖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禪宗教外別傳,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頓悟即能明心見性。這究竟是生有異稟的人之超絕的成就。以我們一般人而言,最簡便的修養方法還是讀書。
⑥書,本身就有情趣,可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書,立在架上,放在案頭,擺在枕邊,無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對線裝書有一分偏愛。吳稚暉先生曾主張把線裝書一律丟在茅廁坑里,這偏激之言令人聽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丟在茅廁坑里,我丟洋裝書,舍不得丟線裝書。可惜現在線裝書很少見了,就像穿長袍的人一樣的稀罕。幾十年前我搜求杜詩版本,看到古逸叢書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詩箋》,真是愛玩不忍釋手,想見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紙張墨色亦均屬上選。在校勘上箋注上此書不見得有多少價值,可是這部書本身確是無上的藝術品。
《漫談讀書》現代文閱讀題目
1.第①段說“(在古代),書是稀罕而珍貴的東西”,其理由是:。(2分)
2.填入第②段空格處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暢銷未必內容好,價廉未必貨色差。
B. 內容好的不一定暢銷,貨色差的不一定價廉。
C. 價廉未必貨色差 ,暢銷未必內容好。
D. 貨色差的不一定價廉,內容好的不一定暢銷。
3.第④段加點詞“書卷氣”的含義是:(2分)
4.第⑤段中,為什么要寫有關“移情”、“頓悟”的內容?。(4分)
5.下列推斷與文章一致的一項是( )(2分)
A.孔子讀《易》,韋編三絕,確實下了一番苦功。
B.所謂“開卷有益”,就是只要讀書,就一定會有收獲。
C.不讀書的人,一定是“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D.作者對“線裝書”的偏愛,正是熱愛傳統文化的表現。
6.關于讀書,本文的主要觀點有哪些?(4分)
《漫談讀書》現代問閱讀答案
1.(2分)(古人)讀書難,成書難;(1分)唯難而稀罕珍貴。(1分)
2.(3分)C
3.(2分)因讀書而汲取的清醇爽朗之氣,(1分)其表現為境界高,胸襟廣,談吐不俗。(1分)
4.(4分)“移情”、“頓悟”是針對天賦稟異的人而言的,非常人所能及;(2分)就一般人來說,讀書還是最好的修養途徑。(1分)這樣寫,也體現了“漫談”的特征。(1分)
5.(2分)D
6.(4分)⑴現代人讀書是幸福的 ⑵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經驗的寶藏 ⑶讀書要有選擇,要看各人的興趣和需要(4)作為中國人,一定要讀經書、史書 (5)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對1點得1分)
談 讀 書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
2、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2)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難點:
本文論述的語言十分簡練,在學習時體會其作用。
教學時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分小組比賽,檢查積累材料的情況。要求每小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關于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讀書的趣事講出,以多者為勝方。
(1)名言警句:
好(hǎo)讀書時不好(hào)讀書,好(hào)讀書時不好(hǎo)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到用時方恨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
(2)名人論讀書: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李清照的讀書方法:興味到時拿起書就讀。
朱熹談讀書時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3)名人讀書的趣事:
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
列寧讀書趣聞
馬克思讀書趣聞
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囊瑩映雪、鑿壁偷光的刻苦讀書。
……
二、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后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三、指導學生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明確:這篇隨筆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話就是一個觀點。
2、理解文章內容: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運用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1)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學生集體回答)
重點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2)后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
并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
(學生通過看書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4)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運用的是排比說理。
(5)提問體會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體會: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這種手法,顯出其文筆老練,說理透徹。又如:“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聲名猶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沉。”……
這種比喻的運用,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
闡述讀書的方法。
(1)本層第一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這一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
(2)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采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那些句子。
明確: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分兩個小層理解:
(1)作者在這一層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排比說理、歸納說理。(正面指出)
(2)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反面指出)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四、討論與交流:(1)學習本課后,對議論文的寫作的認識體會。
(2)本課中出現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組為討論單位,談談對這些內容的看法。
五、總結、歸納:
六、布置練習:摘抄有關“讀書”方面的名句擴大寫作素材庫,積累寫作經驗。
談 讀 書 篇8
中學導學案 年 級: 九年級語文 使用時間:、12、
課題15談 讀 書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清作者的論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紹的讀書方法及讀書的作用、意義;2、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積累名言警句。3、將作者介紹的讀書方法應用到學習中去。 二、過程與方法:反復品味,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短文的內涵。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讀書的意義,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論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紹的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讀書的作用、意義
課 時1
教學方法指導評價
教學用具常規 教學流程復備欄教學過程:一、自主學習(課前、課中)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字義。二、自我檢測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狡黠( )藻飾( ) 詰難( ) 咀嚼( ) 味同嚼蠟( ) 矯( ) 滯礙( ) 睪( )腎 闡證( )吹毛求疵( )2.解釋下列詞語味同嚼蠟 吹毛求疵 尋章摘句 豁然貫通 孜孜不倦 3.文學常識填空《談讀書》一課選自《 》,作者 , 國 家家。著有《 》、《 》等。 三、合作探究(討論、交流、質疑、展示)1、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依次寫了讀書的 、讀書的 以及讀書的 和 。2、本文所談到的讀書的好處(目的)有哪些? 3、在讀書過程中有哪些不好的偏向?讀書與經驗的關系是什么? 4、不同的人對待讀書的態度有何不同?你怎么理解“明智之士用讀書”? 5、文章開頭說了讀書的三種目的,而后又指出了三種偏向,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6、找出文中比喻論證的地方,并說說好處。 7、作者介紹了哪些讀書方法?談一談你的看法。 6、讀書的作用是什么? 四、課堂評價1、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你的讀書感悟;2、你喜歡文中的那句名言?以此為論點,說一段話。五、鞏固練習(課中、課后作業)1、說說下列句子的論證方法① 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如何修剪移接。 ( )② 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 ( )③ 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 )④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題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此輩皆吹毛求疵之人;( )2、除了文章之外,培根還有一句在世界上廣為傳頌的名言,它是 3、根據提示寫句。好的書籍如 ,它使人 。 好的書籍如 ,它使人 。 好的書籍如 ,它使人 。4、介紹你讀過的一本好書,與大家共同分享。 六、備課組交流反思
談 讀 書 篇9
名人談讀書
2007年09月04日 星期二 13:01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一個愛讀書的人,他畢定不致于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13.一本書象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14,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5,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1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唐)<登鸛鵲樓>
18,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時!---顏真卿(唐書畫家)<勸學>
1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荀子<勸學篇>
20,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馬克思
21,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里沒有窗戶.---威爾遜
22,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23,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知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24,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25,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26,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27,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28,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29,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3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道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34,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3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3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7,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8,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3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3,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44,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5. 古人之言云:“案頭書要少,心頭書要多。” 說讀書與交友像游山玩水一般,應該是最輕松愉快的.
常感讀一本心愛之書,書中人會伸手與你相握,彼此莫逆于心,真有上接古人,遠交海外的快樂。
清代詩人、詩論家袁枚(1716—1797),子才是他的字。的兩句詩:“雙目時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我想將第二句的“古”字改為“世”字。因他那時只有古書,今日出版物如此豐富,真得有一雙秋水洗過的慧眼來選擇了。
清代名士張心齋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賞月。老年讀書,如臺上望月。”把三種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隙中窺月,充滿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領略月下世界的整體景象。庭中賞月,則胸中自有尺度,與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于心的知己之感。臺上望月,則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觀的心懷,明澈的慧眼,透視人生景象。無論是贊嘆,是欣賞,都是一份安詳的享受了。
選自《琦君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琦君,1918年生,中國臺灣作家,后移居美國。
閱讀不過是給大腦提供知識材料,只有經過思考,這些知識才有可能變為自己的思想。
-----(英)洛克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同時也不能有什么鑒別力。
----(俄)赫爾岑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美)愛因斯坦
名人在當今社會總保持著一定的權威,而名人對世界的看法往往也是最深刻、最真實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他們的“名言”反映出來。為了使大家對讀書有更深的理解,我們特意制作了這張網頁來記錄讀書方面的名人名言。中國古代讀書名言7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蒲松齡《阿寶》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中關于讀書的名言
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松‘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了解紛繁復雜的思想、感情和時間;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p.251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忠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身的美好果實的人。p.251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戶,日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p.243
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書。p.249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p.250
西方名言3則
我閱讀關于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后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我對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音。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唯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托爾斯泰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愛因斯坦
中國現代名言3則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韜奮《韜奮文集》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周恩來《周恩來選集》
讀書也象開礦一樣,“沙里淘金”。趙樹理
邳州實小 0516-86862627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2-25 17:43:00
舉報帖子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北冰洋
我已離線,找我嗎?
等級:溪頭醉仙
文章:1077
積分:1373
注冊:2004年8月4日
第 16 樓
給北冰洋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北冰洋加入好友 查看北冰洋的個人資料 搜索北冰洋在六年級備課室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里發送電子郵件給北冰洋
發貼心情
梁實秋古圣先賢,成群的名世作家,一年四季地排起隊來立在書架上面等候你來點喚,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行吟澤畔的屈大夫,一邀就到;飯顆山頭的李白、杜甫也會連袂而來;想看外國戲,環球劇院的拿手好戲承接堂會。這真是讀書樂。
老舍怎樣讀書,在這里是個自決的問題。我說我的,沒勉強誰跟我學。第一,我讀
書沒系統。借著什么,買著什么,遇著什么,就讀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沒趣味的放下,不客氣。我不能叫書管著我。
蕭乾書真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忙時,你盡可冷落它,丟在一邊,它也不氣惱。但它隨時都準備給你快樂,尤其在你孤寂、痛苦或臥病在床時。”
林語堂一個人并不是為了要使心智進步而讀書,因為讀書之時如懷著這個念頭,則讀書的一切樂趣便完全喪失了。
李霽野一方面不要作書呆子,將腦袋里裝滿著死書;一方面也不要空著腦袋過生活。讀書應當是生活的一種享受,不是令人頭痛的工作。
邳州實小 0516-86862627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2-25 17:44:00
舉報帖子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北冰洋
我已離線,找我嗎?
等級:溪頭醉仙
文章:1077
積分:1373
注冊:2004年8月4日
第 17 樓
給北冰洋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北冰洋加入好友 查看北冰洋的個人資料 搜索北冰洋在六年級備課室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里發送電子郵件給北冰洋
發貼心情
名人談讀書目錄
· 巴金:小時背書有好處
· 冰心:憶讀書
· 陳念貽:單科獨進奏奇效
· 恩格斯:從原著中得出自己的見解
· 格雷:書可產生“心靈的歡悅”
· 何其芳:讀書要有選擇
· 華羅庚:讀書要打好基礎
· 康耐:書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
· 柯靈:甘當書癡
· 拉格曼:讀書要重效益
· 老舍:讀書
· 李大釗:教子不當蛀書蟲
· 梁漱溟:自學很重要
· 洛克:書對生活是一種珍貴的賜予
· 繆鉞:治學貴有才、學、識
· 培根:讀書要消化
· 錢歌川:求知要*自覺
· 賽福:讀書是一種樂趣
· 史密斯:學習是一種積累過程
· 叔本華:讀書要有選擇
· 司麥斯:把書當朋友
· 陶行知:活人讀活書
· 王梓坤:讀書先慢后快
· 吳大猷:用科學方法讀書
· 向警予:讀書要有目標有方法
· 蕭乾:讀書要有計劃
· 蕭乾:強迫自己讀書
· 肖斯:讀書要有意志
· 徐特立:讀書“七要”-毛澤東的老師
· 張友漁:讀書主要*自己
· 鄭逸梅:博古方能通今
· 鄭逸梅:讀書是件快樂的事
· 鄭逸梅:讀書需要有個性
· 鄭振鐸:開卷有益
· 周谷城:讀書要重經典
· 周谷城:失敗不要灰心
· 朱光潛:讀書是一種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