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功
第三節(jié) 功
【學習目標】:
1、認識機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2、理解功的計算公式w=fs,并能進行有關的計算,知道功的單位是焦耳。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功的計算
難點: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一段距離
【學習過程】:
一、探究新知
任務一:認識功的概念
觀察教材p10圖9-20,你能找出這些機械的工作過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共同點:
在力學中,如果對物體用了 ,并使物體沿 移動了一段距離,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機械功,簡稱功。
任務二: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小組討論:
1、用力推石頭但沒推動。用的力是否產生了成效?為什么?
2、踢出去的足球,運動了幾十米。腳對滾動的足球是否做了功?為什么?
3、提著包沿水平方向行走。手是否對包做了功?為什么?
簡記:勞而無功、不勞無功、垂直無功
歸納機械做功不可缺少的兩個因素:
1.
2.
同位互相舉出一個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
任務三:會進行功的計算
自學教材p10-p11
功的計算公式:w= ,功的單位是
和 。
自學p11例題
要求:先獨立完成,再對照課本上的解題過程。
小組交流:解題方法及心得
試著做p11第一題
小組內互相檢查、訂正
二、自我檢測
1、下列情況中做了功的是( )
a. 一個同學提著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了一段距離
b. 一個木塊在水平光滑的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c. 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在空中靜止不動
d. 起重機把貨物向上提升了5m高
2、1j的功就是( )
a. 把質量是1kg的物體移動1m所做的功
b. 把重1n的物體移動1m所做的功
c. 把1n的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移動1m所做的功
d. 在1n力的作用下物體在此力的方向上移動1m時,此力對物體做的功
3、某人從一樓登上四樓,第一次用了15s,第二次用了30s,這兩次登樓均是勻速,則人登樓做的功是( )
a. 第一次較多 b. 第二次較多
c. 兩次一樣多 d. 無法判斷
4、在水平桌面上,將重20n的木塊沿直線勻速向前推了5m,所用的推力是4n,撤去推力后,木塊由于慣性又前進1m后停止,則推力做功 j,重力做功 j。
5、一工人用200n的水平拉力將重4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勻速拉動了20m,接著又杠著木箱前進了15m,然后杠著木箱上了3m高的二樓放下木箱,求這個過程中工人對木箱做了多少功?
6、用一個動滑輪將貨物勻速提升1m,已知貨物重500n,動滑輪重20n,不計繩重和摩擦,求:
1、人拉繩子的力是多少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