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機械能”復習課案
1.功 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了一段距離。我們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功的單位是焦(耳)。
2.功率 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單位時間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的單位是瓦(特)。
3.功的原理 使用機械時做的功,等于不用機械直接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4.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常用百分數表示機械效率。
5.機械能,物體機械運動的量度,包括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等。
6.動能 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運動速度有關。
7.重力勢能 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 和被舉高的高度有關。
8.彈性勢能 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彈性勢能與物體的彈性形變大小有關。
9.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 在一定的條件下,動能、勢能可以互相轉化,并且遵從一定的規律。
10.水能、風能 流水和風都是具有大量機械能的天然資源,可以用來為人類服務。
1.杠桿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從支點到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力臂。
2.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乘動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f1l1=f2l2
3.滑輪 周邊有槽,可繞中心轉動的輪子。定滑輪的轉軸固定,不省力,能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的轉軸隨物體移動,能省一半力,不改變力的方向。
4.輪軸 由軸和大輪組成,能省力和改變力的方向。
一、簡單機械
1.為了省力,應選用動力臂長、阻力臂短的杠桿,但使用這種杠桿時,動力通過的距離要比阻力通過的距離長;阻力臂長的杠桿雖費力,但使用時,動力通過的距離比阻力通過的距離小,工作方便,在使用杠桿時,不能同時做到又省力,又少移動距離。
2.輪軸是杠桿的變形。使用輪軸時,動力作用在輪上可省力。
3.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使用滑輪組時,重物和動滑輪的總重量由幾股繩子承擔,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總重量的幾分之一。
4.滑輪組中動滑輪的個數為m,當繩的固定端系在動滑輪的框架上時,則“承擔重力”的繩子段數n=2m+1,當繩的固定端系在定滑輪的框架上時,則“承擔重量”的繩子段數n=2m。
二、功 機械能
1.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是作功的兩大要素,缺一不可。沒有力也無所謂作功;雖有力的作用,但在力的作用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這個力也沒有作功。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使物體沿著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那么這個力就對物體作了功。
2.簡單機械基本上可以分為二大類,一類稱為杠桿類機構、如杠桿、滑輪、輪軸;另一類是斜面類機械,如斜面、螺旋等。這二類簡單機械在不考慮無用功的情況下都可以用功的原理來研究。功的原理是機械的基本原理。它告訴我們,使用機械并不能省功。雖然不能省功,使用機械還是有很多好處的: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少移動距離,有的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使做功方便。
3.摩擦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使用簡單機械時,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簡單機械本身有重量,在提起重物時又不可避免地要同時提起機械的一部分部件,克服這部分無用阻力要做功。所以,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總功),除了包含有用功之外,還包括上述的額外功。有用功只占總功的一部分。有用功在總功里所占的百分比,叫做機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