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的計算
教學目標
a. 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b. 在條件足夠情況下會計算物質的比熱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過例題,運用所學比熱概念,歸納總結出物體吸熱公式,然后再通過例題寫出放熱公式,加深學生對物質比熱的理解.
分析二:本節內容突出體現對學生計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法建議
建議一:我們可以先復習比熱的概念,然后提出若物體升高的溫度不止1℃怎么計算吸熱?若物質的質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若升高的溫度不止1℃,同時物質的質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由此引出課題,并運用例題1進行驗證.最后由吸熱引申到放熱情況的計算,引出例題2.
建議二:在講完方法后,可以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如何計算物體的比熱.并給出例題.
教學設計示例
課 題 | |||
教學重點 | 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 ||
教學難點 | 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 ||
教學方法 | 講授 |
一、復習比熱的知識 二、物體吸熱的計算 Q吸 =c m ( t - t0 ) 例題1:把質量為2千克、溫度為30℃的鋁塊加熱到100℃,鋁塊吸收的熱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熱表,知道鋁的比熱,然后代入公式計算. 過程見課本 三、物體放熱的計算 Q放 =c m ( t0 - t ) 例題2:有一根燒紅的鐵釘,溫度是800℃,質量是1.5克,溫度降低到20℃時,放出的熱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熱表,知道鐵的比熱,然后代入公式計算. 過程見課本 四、比熱的計算
例題3;某物質吸收4.2×104焦耳的熱量后,溫度升高5℃,則該物質的比熱為多少?已知該物質共2千克. 解:已知m =2kg , Δt=5℃, Q =4.2×104J 所以
五、作業 課本 P27第7、8題 | 提出問題:若物體升高的溫度不止1℃怎么計算吸熱?若物質的質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若升高的溫度不止1℃,同時物質的質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 引導學生解題 指導學生 引導學生 | 學生回憶 思考計算吸熱、放方法 學生自己解題 總結比熱的計算方法 學生板書 |
探究活動
調查北方冬天有關取暖的問題,用所學知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