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能與內能》重難點剖析
江蘇豐縣廣宇中英文學校 劉慶賀
一、正確理解機械能
能的概念很抽象,是學習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必須把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這就是把能量和做功緊密結合起來。一個物體具有能量,可以用來做功;反過來一個物體能夠做功,它就具有能量;一個物體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可以用做功的多少來衡量物體具有能量的大小。因此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功和能是兩個關系密切,而含義又不相同的物理量。根據書中“能”的概念可知,一個物體具有了能,就可以做功。需要注意的是:⑴具有能的物體,不一定都處在做功的過程中。如:懸掛著的鋼球,它雖沒有做功,但它具有重力勢能。⑵做功的過程,一定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如打樁機被舉高的重錘落下來砸在石樁上,重錘在下落的過程中重力做功,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被壓縮的彈簧把放在彈簧上面的砝碼彈起時,彈力做功將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砝碼的動能。
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動能,關鍵看此物體是否運動,若物體是運動的,則它必定具有動能。動能的大小既與速度有關,也與質量有關。在遇到有關問題時,同學們不能只考慮速度,而忽視質量,要考慮全面。如一輛灑水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在灑水過程中,其動能不斷減小。
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重力勢能,關鍵看此物體相對某一個平面有沒有被舉高,若被舉高了,則物體具有重力勢能。重力勢能除與物體所在的高度有關,還與物體質量有關。如在高空同一高度勻速飛行的飛機,拋出救災物資后,盡管其速度、飛行高度不變,但飛機的總質量減小,其動能、勢能和機械能都要減小。還要注意,決定重力勢能大小的一個因素“高度”,在沒有特殊指明的情況下,一般是指相對于地面而言的。初中階段通常把地面上的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看作零。
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彈性勢能,關鍵看此物體是否發生了彈性形變,若此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則此物體具有彈性勢能。物體有彈性無形變或有形變無彈性都沒有彈性勢能,只有在既有彈性又有形變的情況下才有彈性勢能。比較彈性勢能的大小只能在相同外形的物體之間進行。
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的標志是速度減小,所處的高度增加;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標志是所處的高度減小,速度增大。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判斷機械能變化的方法:①由“機械能=動能+勢能”判斷,若速度和高度不變,質量減小,則動能減小,勢能減小,機械能也減小;若質量和速度不變,高度減小,則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②在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機械能與其它形式的能之間的轉化,即沒有空氣阻力和摩擦等原因造成的機械能的損失,機械能的總量是保持不變的。③在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過程中,如果存在空氣阻力和摩擦等,機械能的總量減小。
物體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只是能量相互轉化的一種形式。能量轉化過程中總是有一種能量減少,另一種能量增加。能量的轉化,可以發生在同一物體上,也可以發生在不同物體之間。例如:高空落下的物體。能量的轉化發生在物體的本身,而用弓把箭射出去,能量轉化發生在弓和箭兩物體之間,故而分析具體問題時,要注意這種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