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其他簡單機械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 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2、 知道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3、 知道滑輪和斜面也能省力。二、能力目標1、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2、 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三、德育目標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增強對科學的熱愛,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教學重點 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特點及作用。教學難點 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教學方法 分析討論法、探究法課時安排 2課時教具準備 定滑輪、動滑輪、鉤碼、細繩、測力計、鐵架臺、刻度尺教學過程引入新課讓學生觀看動畫(教材p65的科學漫畫),了解如果不了解滑輪的作用,就可能會鬧笑話,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帶著興趣去學習滑輪。新課教學1、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定義:(放錄像)學校的升旗儀式提出:為什么旗子能升上旗桿?——引出滑輪學生觀察實物,了解滑輪的構造。提出:可以怎樣用滑輪提升物體?請學生代表上臺連接,并引導學生得出第二種連接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兩次利用滑輪提升物體,有什么區別?定滑輪:工作時,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動滑輪:工作時,軸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提出:定滑輪和動滑輪分別能給我們什么好處?探究: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提示:(1) 在不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測量限度的前提下,應盡可能選用重的鉤碼,以減少實驗誤差。(2) 跨過動滑輪的兩段繩子一定要平行。(學生討論、設計并進行實驗,教師指導)結論:(引導學生從動力和阻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點的距離比較) 定滑輪動滑輪鉤碼重gg‘拉力大小f=gf’= g’方向與鉤碼上升方向相反與鉤碼上升方向相同鉤碼移動距離hh‘拉力移動距離hs=2h‘省力情況不省力省一半力改變力的方向情況能改變力的方向不能改變力的方向省費距離情況不省也不費距離費距離提出:實驗過程中還發現了什么?由學生提出并分析原因。根據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什么好處?該如何選擇?使用定滑輪可以站在地面上方便地將物體送到高處,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提出:如果我們又想省力,又想很方便地拉起物體,有辦法嗎?引出滑輪組。學生實驗:如何將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合起來? 教師指導、分析不可行方法。學生總結:將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合起來,可以有兩種連接方式。學生實驗:這兩種連接方式效果有何不同?由學生歸納總結。教材p66圖12。5—4是由幾個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省力情況如何?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滑輪或滑輪組?想想議議:復習杠桿的知識,提出:為什么定滑輪不省力,動滑輪省一半力?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從實質看,定滑輪和動滑輪都是變形杠桿,并從定滑輪和動滑輪上找出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得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提出:通過杠桿和滑輪的學習,你認為省力和費力、省距離和費距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分析歸納、教師引導)不論是杠桿還是滑輪,只要省力就費距離;只要費力就省距離。除了我們已經了解的杠桿和滑輪外,還有一些簡單機械,閱讀“科學世界”。小結本課內容。作業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