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九年級歷史教案 >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精選8篇)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

發布時間:2022-11-07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精選8篇)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 篇1

  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14~15世紀歐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迪亞士發現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奪。

  通過學生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和過程,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學生對于新航路的開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正確認識、分析和評價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結果。

  通過學習新航路的開辟,使學生認識到開辟新航路,既需要技術條件,更需要決心和勇氣;新航路的開辟,既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更為歐洲的殖民掠奪和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既加強了世界之間的聯系,更為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創造了有利條件。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很難理解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動力這一觀點。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發展起來,西歐國家相繼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商業活動。因為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了對貨幣需求的增強,使得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由于購買大量商品需要錢,人們越來越重視貨幣。上至國王、教士、大貴族,下至中小貴族、低級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華,尤其是商人和資產階級,更是熱衷于追求金銀和財富,然后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剝削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然而,歐洲黃金的開采量有限,而且還要用有限的黃金去換取東方出產的絲綢、香料、珠寶等,因此造成歐洲的黃金奇缺。對黃金貪婪的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它成為探索通往東方新航路的主要動力。

  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國家有力量支持和供應遠航所需的必要裝備;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于進行海上探險;兩國曾是意大利和尼德蘭之間的商業貿易轉運站,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而且集中了許多富有航海經驗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奧二世派遣迪亞士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的西南端。1497年,葡王曼努爾派遣達·伽馬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的航線繞過好望角,1498年5月達印度。這樣,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亞洲的航路被開辟出來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領3只船由巴羅斯港出發,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了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塊“新大陸”。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哥倫布不僅發現了“新大陸”,而且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航線。后來另一個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證實哥倫布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陸”,于是“新大陸”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稱為“亞美利加洲”。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員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領船隊作環球試航。他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來叫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直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同菲律賓人的沖突中戰死,他的同伴經印度洋,繞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這樣,從歐洲繞過南美洲到達亞洲的航路也被開辟出來了。這次航行,從實踐上證明了地圓學說。

  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建議教師首先在課前讓學生搜集整理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事跡,在課上的適當時機由學生宣講,然后讓學生填寫課后作業 中的表格以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探究活動設計方案

  一、方案名稱:新航路的開辟。

  二、制定目的:通過設計方案,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全過程。

  三、參加人員:全班學生。

  四、具體步驟:

  1.發動學生設計出行的準備工作:船只、指南針、食物、飲料、藥品、貨幣、商品、全能修理工、醫生、航海家、科學家等

  2.發動學生確定航行路線:兵分三路:一路按照達·伽馬到達印度,一路按照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路按照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3.發動學生分別準備關于沿途的氣候、物產、風土人情的相關常識。

  4.發動學生寫出關于此次航行的科學小論文。

  5.發動學生制作關于此次航行的媒體資料。

  6.進行科學小論文的宣講和媒體資料展示。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難點: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

  直接導入  新課,說明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背景",簡單說明歐洲各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即可,不必補充;只是需要提醒學生中國的四大發明已經在歐洲廣泛傳播,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標志",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可以不必展開講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詞,只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時間、地點和標志性事件即可。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難點。教師需要按照"難點分析"中的內容進行比較細致的講解。

  二、開辟新航路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當時的條件下,一個水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可以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航海?學生回答后,教師做出相應補充。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看書,整理出相關內容后,填入課后作業 的表格中,然后讓學生講述關于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故事。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教師要啟發學生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然后很自然的導入  下一個課題。

  三、早期殖民掠奪

  教師出示《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圖》,讓學生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擴張的不同特點。

  板書設計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1.背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

  2.標志:工場手工業中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西歐

  3.影響:西歐國家渴望取得東方的財富和黃金

  二、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政府的支持、科學知識的進步、航海技術的發展

  2.葡萄牙:①特點:沿非洲海岸、向東

  ②經過:迪亞士:1487~1488年、好望角

  達·伽馬:1497~1498年、印度

  3.西班牙:①特點:一直向西、繞地球到達東方

  ②經過:哥倫布:1492年、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船隊:1519~1522年、環球航行

  4.新航路開辟的意義

  三、早期殖民掠奪

  1.葡萄牙:非洲和亞洲沿海地區和島嶼、中國澳門、南美的巴西

  2.西班牙:美洲、亞洲的菲律賓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 篇2

  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14~15世紀歐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迪亞士發現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奪。

  通過學生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和過程,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學生對于新航路的開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正確認識、分析和評價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結果。

  通過學習新航路的開辟,使學生認識到開辟新航路,既需要技術條件,更需要決心和勇氣;新航路的開辟,既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更為歐洲的殖民掠奪和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既加強了世界之間的聯系,更為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創造了有利條件。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很難理解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動力這一觀點。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發展起來,西歐國家相繼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商業活動。因為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了對貨幣需求的增強,使得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由于購買大量商品需要錢,人們越來越重視貨幣。上至國王、教士、大貴族,下至中小貴族、低級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華,尤其是商人和資產階級,更是熱衷于追求金銀和財富,然后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剝削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然而,歐洲黃金的開采量有限,而且還要用有限的黃金去換取東方出產的絲綢、香料、珠寶等,因此造成歐洲的黃金奇缺。對黃金貪婪的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它成為探索通往東方新航路的主要動力。

  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國家有力量支持和供應遠航所需的必要裝備;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于進行海上探險;兩國曾是意大利和尼德蘭之間的商業貿易轉運站,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而且集中了許多富有航海經驗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奧二世派遣迪亞士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的西南端。1497年,葡王曼努爾派遣達·伽馬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的航線繞過好望角,1498年5月達印度。這樣,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亞洲的航路被開辟出來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領3只船由巴羅斯港出發,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了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塊“新大陸”。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哥倫布不僅發現了“新大陸”,而且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航線。后來另一個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證實哥倫布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陸”,于是“新大陸”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稱為“亞美利加洲”。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員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領船隊作環球試航。他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來叫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直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同菲律賓人的沖突中戰死,他的同伴經印度洋,繞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這樣,從歐洲繞過南美洲到達亞洲的航路也被開辟出來了。這次航行,從實踐上證明了地圓學說。

  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建議教師首先在課前讓學生搜集整理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事跡,在課上的適當時機由學生宣講,然后讓學生填寫課后作業 中的表格以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探究活動設計方案

  一、方案名稱:新航路的開辟。

  二、制定目的:通過設計方案,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全過程。

  三、參加人員:全班學生。

  四、具體步驟:

  1.發動學生設計出行的準備工作:船只、指南針、食物、飲料、藥品、貨幣、商品、全能修理工、醫生、航海家、科學家等

  2.發動學生確定航行路線:兵分三路:一路按照達·伽馬到達印度,一路按照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路按照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3.發動學生分別準備關于沿途的氣候、物產、風土人情的相關常識。

  4.發動學生寫出關于此次航行的科學小論文。

  5.發動學生制作關于此次航行的媒體資料。

  6.進行科學小論文的宣講和媒體資料展示。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難點: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

  直接導入  新課,說明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背景",簡單說明歐洲各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即可,不必補充;只是需要提醒學生中國的四大發明已經在歐洲廣泛傳播,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標志",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可以不必展開講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詞,只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時間、地點和標志性事件即可。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難點。教師需要按照"難點分析"中的內容進行比較細致的講解。

  二、開辟新航路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當時的條件下,一個水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可以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航海?學生回答后,教師做出相應補充。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看書,整理出相關內容后,填入課后作業 的表格中,然后讓學生講述關于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故事。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教師要啟發學生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然后很自然的導入  下一個課題。

  三、早期殖民掠奪

  教師出示《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圖》,讓學生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擴張的不同特點。

  板書設計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1.背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

  2.標志:工場手工業中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西歐

  3.影響:西歐國家渴望取得東方的財富和黃金

  二、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政府的支持、科學知識的進步、航海技術的發展

  2.葡萄牙:①特點:沿非洲海岸、向東

  ②經過:迪亞士:1487~1488年、好望角

  達·伽馬:1497~1498年、印度

  3.西班牙:①特點:一直向西、繞地球到達東方

  ②經過:哥倫布:1492年、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船隊:1519~1522年、環球航行

  4.新航路開辟的意義

  三、早期殖民掠奪

  1.葡萄牙:非洲和亞洲沿海地區和島嶼、中國澳門、南美的巴西

  2.西班牙:美洲、亞洲的菲律賓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 篇3

  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14~15世紀歐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迪亞士發現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奪。

  通過學生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和過程,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學生對于新航路的開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正確認識、分析和評價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結果。

  通過學習新航路的開辟,使學生認識到開辟新航路,既需要技術條件,更需要決心和勇氣;新航路的開辟,既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更為歐洲的殖民掠奪和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既加強了世界之間的聯系,更為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創造了有利條件。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很難理解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動力這一觀點。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發展起來,西歐國家相繼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商業活動。因為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了對貨幣需求的增強,使得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由于購買大量商品需要錢,人們越來越重視貨幣。上至國王、教士、大貴族,下至中小貴族、低級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華,尤其是商人和資產階級,更是熱衷于追求金銀和財富,然后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剝削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然而,歐洲黃金的開采量有限,而且還要用有限的黃金去換取東方出產的絲綢、香料、珠寶等,因此造成歐洲的黃金奇缺。對黃金貪婪的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它成為探索通往東方新航路的主要動力。

  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國家有力量支持和供應遠航所需的必要裝備;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于進行海上探險;兩國曾是意大利和尼德蘭之間的商業貿易轉運站,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而且集中了許多富有航海經驗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奧二世派遣迪亞士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的西南端。1497年,葡王曼努爾派遣達·伽馬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的航線繞過好望角,1498年5月達印度。這樣,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亞洲的航路被開辟出來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領3只船由巴羅斯港出發,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了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塊“新大陸”。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哥倫布不僅發現了“新大陸”,而且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航線。后來另一個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證實哥倫布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陸”,于是“新大陸”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稱為“亞美利加洲”。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員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領船隊作環球試航。他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來叫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直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同菲律賓人的沖突中戰死,他的同伴經印度洋,繞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這樣,從歐洲繞過南美洲到達亞洲的航路也被開辟出來了。這次航行,從實踐上證明了地圓學說。

  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建議教師首先在課前讓學生搜集整理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事跡,在課上的適當時機由學生宣講,然后讓學生填寫課后作業 中的表格以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探究活動設計方案

  一、方案名稱:新航路的開辟。

  二、制定目的:通過設計方案,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全過程。

  三、參加人員:全班學生。

  四、具體步驟:

  1.發動學生設計出行的準備工作:船只、指南針、食物、飲料、藥品、貨幣、商品、全能修理工、醫生、航海家、科學家等

  2.發動學生確定航行路線:兵分三路:一路按照達·伽馬到達印度,一路按照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路按照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3.發動學生分別準備關于沿途的氣候、物產、風土人情的相關常識。

  4.發動學生寫出關于此次航行的科學小論文。

  5.發動學生制作關于此次航行的媒體資料。

  6.進行科學小論文的宣講和媒體資料展示。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難點: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

  直接導入  新課,說明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背景",簡單說明歐洲各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即可,不必補充;只是需要提醒學生中國的四大發明已經在歐洲廣泛傳播,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標志",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可以不必展開講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詞,只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時間、地點和標志性事件即可。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難點。教師需要按照"難點分析"中的內容進行比較細致的講解。

  二、開辟新航路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當時的條件下,一個水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可以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航海?學生回答后,教師做出相應補充。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看書,整理出相關內容后,填入課后作業 的表格中,然后讓學生講述關于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故事。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教師要啟發學生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然后很自然的導入  下一個課題。

  三、早期殖民掠奪

  教師出示《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圖》,讓學生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擴張的不同特點。

  板書設計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1.背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

  2.標志:工場手工業中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西歐

  3.影響:西歐國家渴望取得東方的財富和黃金

  二、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政府的支持、科學知識的進步、航海技術的發展

  2.葡萄牙:①特點:沿非洲海岸、向東

  ②經過:迪亞士:1487~1488年、好望角

  達·伽馬:1497~1498年、印度

  3.西班牙:①特點:一直向西、繞地球到達東方

  ②經過:哥倫布:1492年、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船隊:1519~1522年、環球航行

  4.新航路開辟的意義

  三、早期殖民掠奪

  1.葡萄牙:非洲和亞洲沿海地區和島嶼、中國澳門、南美的巴西

  2.西班牙:美洲、亞洲的菲律賓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 篇4

  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14~15世紀歐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迪亞士發現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奪。

  通過學生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和過程,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學生對于新航路的開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正確認識、分析和評價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結果。

  通過學習新航路的開辟,使學生認識到開辟新航路,既需要技術條件,更需要決心和勇氣;新航路的開辟,既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更為歐洲的殖民掠奪和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既加強了世界之間的聯系,更為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創造了有利條件。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很難理解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動力這一觀點。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發展起來,西歐國家相繼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商業活動。因為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了對貨幣需求的增強,使得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由于購買大量商品需要錢,人們越來越重視貨幣。上至國王、教士、大貴族,下至中小貴族、低級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華,尤其是商人和資產階級,更是熱衷于追求金銀和財富,然后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剝削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然而,歐洲黃金的開采量有限,而且還要用有限的黃金去換取東方出產的絲綢、香料、珠寶等,因此造成歐洲的黃金奇缺。對黃金貪婪的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它成為探索通往東方新航路的主要動力。

  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國家有力量支持和供應遠航所需的必要裝備;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于進行海上探險;兩國曾是意大利和尼德蘭之間的商業貿易轉運站,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而且集中了許多富有航海經驗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奧二世派遣迪亞士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的西南端。1497年,葡王曼努爾派遣達·伽馬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的航線繞過好望角,1498年5月達印度。這樣,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亞洲的航路被開辟出來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領3只船由巴羅斯港出發,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了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塊“新大陸”。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哥倫布不僅發現了“新大陸”,而且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航線。后來另一個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證實哥倫布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陸”,于是“新大陸”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稱為“亞美利加洲”。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員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領船隊作環球試航。他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來叫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直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同菲律賓人的沖突中戰死,他的同伴經印度洋,繞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這樣,從歐洲繞過南美洲到達亞洲的航路也被開辟出來了。這次航行,從實踐上證明了地圓學說。

  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建議教師首先在課前讓學生搜集整理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事跡,在課上的適當時機由學生宣講,然后讓學生填寫課后作業 中的表格以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探究活動設計方案

  一、方案名稱:新航路的開辟。

  二、制定目的:通過設計方案,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全過程。

  三、參加人員:全班學生。

  四、具體步驟:

  1.發動學生設計出行的準備工作:船只、指南針、食物、飲料、藥品、貨幣、商品、全能修理工、醫生、航海家、科學家等

  2.發動學生確定航行路線:兵分三路:一路按照達·伽馬到達印度,一路按照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路按照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3.發動學生分別準備關于沿途的氣候、物產、風土人情的相關常識。

  4.發動學生寫出關于此次航行的科學小論文。

  5.發動學生制作關于此次航行的媒體資料。

  6.進行科學小論文的宣講和媒體資料展示。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難點: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

  直接導入  新課,說明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背景",簡單說明歐洲各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即可,不必補充;只是需要提醒學生中國的四大發明已經在歐洲廣泛傳播,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標志",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可以不必展開講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詞,只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時間、地點和標志性事件即可。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難點。教師需要按照"難點分析"中的內容進行比較細致的講解。

  二、開辟新航路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當時的條件下,一個水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可以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航海?學生回答后,教師做出相應補充。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看書,整理出相關內容后,填入課后作業 的表格中,然后讓學生講述關于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故事。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教師要啟發學生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然后很自然的導入  下一個課題。

  三、早期殖民掠奪

  教師出示《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圖》,讓學生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擴張的不同特點。

  板書設計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1.背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

  2.標志:工場手工業中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西歐

  3.影響:西歐國家渴望取得東方的財富和黃金

  二、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政府的支持、科學知識的進步、航海技術的發展

  2.葡萄牙:①特點:沿非洲海岸、向東

  ②經過:迪亞士:1487~1488年、好望角

  達·伽馬:1497~1498年、印度

  3.西班牙:①特點:一直向西、繞地球到達東方

  ②經過:哥倫布:1492年、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船隊:1519~1522年、環球航行

  4.新航路開辟的意義

  三、早期殖民掠奪

  1.葡萄牙:非洲和亞洲沿海地區和島嶼、中國澳門、南美的巴西

  2.西班牙:美洲、亞洲的菲律賓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 篇5

  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14~15世紀歐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迪亞士發現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奪。

  通過學生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和過程,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學生對于新航路的開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正確認識、分析和評價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結果。

  通過學習新航路的開辟,使學生認識到開辟新航路,既需要技術條件,更需要決心和勇氣;新航路的開辟,既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更為歐洲的殖民掠奪和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既加強了世界之間的聯系,更為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創造了有利條件。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很難理解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動力這一觀點。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發展起來,西歐國家相繼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商業活動。因為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了對貨幣需求的增強,使得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由于購買大量商品需要錢,人們越來越重視貨幣。上至國王、教士、大貴族,下至中小貴族、低級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華,尤其是商人和資產階級,更是熱衷于追求金銀和財富,然后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剝削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然而,歐洲黃金的開采量有限,而且還要用有限的黃金去換取東方出產的絲綢、香料、珠寶等,因此造成歐洲的黃金奇缺。對黃金貪婪的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它成為探索通往東方新航路的主要動力。

  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國家有力量支持和供應遠航所需的必要裝備;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于進行海上探險;兩國曾是意大利和尼德蘭之間的商業貿易轉運站,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而且集中了許多富有航海經驗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奧二世派遣迪亞士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的西南端。1497年,葡王曼努爾派遣達·伽馬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的航線繞過好望角,1498年5月達印度。這樣,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亞洲的航路被開辟出來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領3只船由巴羅斯港出發,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了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塊“新大陸”。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哥倫布不僅發現了“新大陸”,而且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航線。后來另一個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證實哥倫布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陸”,于是“新大陸”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稱為“亞美利加洲”。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員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領船隊作環球試航。他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來叫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直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同菲律賓人的沖突中戰死,他的同伴經印度洋,繞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這樣,從歐洲繞過南美洲到達亞洲的航路也被開辟出來了。這次航行,從實踐上證明了地圓學說。

  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建議教師首先在課前讓學生搜集整理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事跡,在課上的適當時機由學生宣講,然后讓學生填寫課后作業 中的表格以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探究活動設計方案

  一、方案名稱:新航路的開辟。

  二、制定目的:通過設計方案,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全過程。

  三、參加人員:全班學生。

  四、具體步驟:

  1.發動學生設計出行的準備工作:船只、指南針、食物、飲料、藥品、貨幣、商品、全能修理工、醫生、航海家、科學家等

  2.發動學生確定航行路線:兵分三路:一路按照達·伽馬到達印度,一路按照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路按照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3.發動學生分別準備關于沿途的氣候、物產、風土人情的相關常識。

  4.發動學生寫出關于此次航行的科學小論文。

  5.發動學生制作關于此次航行的媒體資料。

  6.進行科學小論文的宣講和媒體資料展示。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難點: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

  直接導入  新課,說明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背景",簡單說明歐洲各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即可,不必補充;只是需要提醒學生中國的四大發明已經在歐洲廣泛傳播,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標志",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可以不必展開講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詞,只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時間、地點和標志性事件即可。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難點。教師需要按照"難點分析"中的內容進行比較細致的講解。

  二、開辟新航路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當時的條件下,一個水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可以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航海?學生回答后,教師做出相應補充。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看書,整理出相關內容后,填入課后作業 的表格中,然后讓學生講述關于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故事。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教師要啟發學生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然后很自然的導入  下一個課題。

  三、早期殖民掠奪

  教師出示《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圖》,讓學生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擴張的不同特點。

  板書設計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1.背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

  2.標志:工場手工業中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西歐

  3.影響:西歐國家渴望取得東方的財富和黃金

  二、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政府的支持、科學知識的進步、航海技術的發展

  2.葡萄牙:①特點:沿非洲海岸、向東

  ②經過:迪亞士:1487~1488年、好望角

  達·伽馬:1497~1498年、印度

  3.西班牙:①特點:一直向西、繞地球到達東方

  ②經過:哥倫布:1492年、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船隊:1519~1522年、環球航行

  4.新航路開辟的意義

  三、早期殖民掠奪

  1.葡萄牙:非洲和亞洲沿海地區和島嶼、中國澳門、南美的巴西

  2.西班牙:美洲、亞洲的菲律賓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 篇6

  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14~15世紀歐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迪亞士發現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奪。

  通過學生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和過程,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學生對于新航路的開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正確認識、分析和評價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結果。

  通過學習新航路的開辟,使學生認識到開辟新航路,既需要技術條件,更需要決心和勇氣;新航路的開辟,既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更為歐洲的殖民掠奪和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既加強了世界之間的聯系,更為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創造了有利條件。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很難理解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動力這一觀點。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發展起來,西歐國家相繼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商業活動。因為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了對貨幣需求的增強,使得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由于購買大量商品需要錢,人們越來越重視貨幣。上至國王、教士、大貴族,下至中小貴族、低級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華,尤其是商人和資產階級,更是熱衷于追求金銀和財富,然后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剝削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然而,歐洲黃金的開采量有限,而且還要用有限的黃金去換取東方出產的絲綢、香料、珠寶等,因此造成歐洲的黃金奇缺。對黃金貪婪的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它成為探索通往東方新航路的主要動力。

  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國家有力量支持和供應遠航所需的必要裝備;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于進行海上探險;兩國曾是意大利和尼德蘭之間的商業貿易轉運站,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而且集中了許多富有航海經驗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奧二世派遣迪亞士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的西南端。1497年,葡王曼努爾派遣達·伽馬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的航線繞過好望角,1498年5月達印度。這樣,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亞洲的航路被開辟出來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領3只船由巴羅斯港出發,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了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塊“新大陸”。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哥倫布不僅發現了“新大陸”,而且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航線。后來另一個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證實哥倫布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陸”,于是“新大陸”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稱為“亞美利加洲”。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員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領船隊作環球試航。他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來叫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直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同菲律賓人的沖突中戰死,他的同伴經印度洋,繞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這樣,從歐洲繞過南美洲到達亞洲的航路也被開辟出來了。這次航行,從實踐上證明了地圓學說。

  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建議教師首先在課前讓學生搜集整理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事跡,在課上的適當時機由學生宣講,然后讓學生填寫課后作業 中的表格以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探究活動設計方案

  一、方案名稱:新航路的開辟。

  二、制定目的:通過設計方案,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全過程。

  三、參加人員:全班學生。

  四、具體步驟:

  1.發動學生設計出行的準備工作:船只、指南針、食物、飲料、藥品、貨幣、商品、全能修理工、醫生、航海家、科學家等

  2.發動學生確定航行路線:兵分三路:一路按照達·伽馬到達印度,一路按照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路按照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3.發動學生分別準備關于沿途的氣候、物產、風土人情的相關常識。

  4.發動學生寫出關于此次航行的科學小論文。

  5.發動學生制作關于此次航行的媒體資料。

  6.進行科學小論文的宣講和媒體資料展示。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難點: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

  直接導入  新課,說明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背景,簡單說明歐洲各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即可,不必補充;只是需要提醒學生中國的四大發明已經在歐洲廣泛傳播,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標志,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可以不必展開講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詞,只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時間、地點和標志性事件即可。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難點。教師需要按照難點分析中的內容進行比較細致的講解。

  二、開辟新航路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當時的條件下,一個水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可以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航海?學生回答后,教師做出相應補充。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看書,整理出相關內容后,填入課后作業 的表格中,然后讓學生講述關于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故事。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教師要啟發學生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然后很自然的導入  下一個課題。

  三、早期殖民掠奪

  教師出示《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圖》,讓學生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擴張的不同特點。

  板書設計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1.背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

  2.標志:工場手工業中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西歐

  3.影響:西歐國家渴望取得東方的財富和黃金

  二、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政府的支持、科學知識的進步、航海技術的發展

  2.葡萄牙:①特點:沿非洲海岸、向東

  ②經過:迪亞士:1487~1488年、好望角

  達·伽馬:1497~1498年、印度

  3.西班牙:①特點:一直向西、繞地球到達東方

  ②經過:哥倫布:1492年、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船隊:1519~1522年、環球航行

  4.新航路開辟的意義

  三、早期殖民掠奪

  1.葡萄牙:非洲和亞洲沿海地區和島嶼、中國澳門、南美的巴西

  2.西班牙:美洲、亞洲的菲律賓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 篇7

  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14~15世紀歐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迪亞士發現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奪。

  通過學生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和過程,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學生對于新航路的開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正確認識、分析和評價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結果。

  通過學習新航路的開辟,使學生認識到開辟新航路,既需要技術條件,更需要決心和勇氣;新航路的開辟,既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更為歐洲的殖民掠奪和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既加強了世界之間的聯系,更為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創造了有利條件。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很難理解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動力這一觀點。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發展起來,西歐國家相繼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商業活動。因為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了對貨幣需求的增強,使得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由于購買大量商品需要錢,人們越來越重視貨幣。上至國王、教士、大貴族,下至中小貴族、低級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華,尤其是商人和資產階級,更是熱衷于追求金銀和財富,然后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剝削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然而,歐洲黃金的開采量有限,而且還要用有限的黃金去換取東方出產的絲綢、香料、珠寶等,因此造成歐洲的黃金奇缺。對黃金貪婪的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它成為探索通往東方新航路的主要動力。

  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上的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國家有力量支持和供應遠航所需的必要裝備;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于進行海上探險;兩國曾是意大利和尼德蘭之間的商業貿易轉運站,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而且集中了許多富有航海經驗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奧二世派遣迪亞士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的西南端。1497年,葡王曼努爾派遣達·伽馬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的航線繞過好望角,1498年5月達印度。這樣,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亞洲的航路被開辟出來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領3只船由巴羅斯港出發,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了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塊“新大陸”。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哥倫布不僅發現了“新大陸”,而且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航線。后來另一個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證實哥倫布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陸”,于是“新大陸”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稱為“亞美利加洲”。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員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領船隊作環球試航。他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來叫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直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同菲律賓人的沖突中戰死,他的同伴經印度洋,繞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這樣,從歐洲繞過南美洲到達亞洲的航路也被開辟出來了。這次航行,從實踐上證明了地圓學說。

  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建議教師首先在課前讓學生搜集整理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事跡,在課上的適當時機由學生宣講,然后讓學生填寫課后作業 中的表格以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探究活動設計方案

  一、方案名稱:新航路的開辟。

  二、制定目的:通過設計方案,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全過程。

  三、參加人員:全班學生。

  四、具體步驟:

  1.發動學生設計出行的準備工作:船只、指南針、食物、飲料、藥品、貨幣、商品、全能修理工、醫生、航海家、科學家等

  2.發動學生確定航行路線:兵分三路:一路按照達·伽馬到達印度,一路按照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路按照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3.發動學生分別準備關于沿途的氣候、物產、風土人情的相關常識。

  4.發動學生寫出關于此次航行的科學小論文。

  5.發動學生制作關于此次航行的媒體資料。

  6.進行科學小論文的宣講和媒體資料展示。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新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難點: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的關系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

  直接導入  新課,說明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背景",簡單說明歐洲各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即可,不必補充;只是需要提醒學生中國的四大發明已經在歐洲廣泛傳播,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標志",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可以不必展開講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詞,只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時間、地點和標志性事件即可。

  關于"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難點。教師需要按照"難點分析"中的內容進行比較細致的講解。

  二、開辟新航路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當時的條件下,一個水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可以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航海?學生回答后,教師做出相應補充。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看書,整理出相關內容后,填入課后作業 的表格中,然后讓學生講述關于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四人的有關故事。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教師要啟發學生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然后很自然的導入  下一個課題。

  三、早期殖民掠奪

  教師出示《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圖》,讓學生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擴張的不同特點。

  板書設計 

  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1.背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

  2.標志:工場手工業中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西歐

  3.影響:西歐國家渴望取得東方的財富和黃金

  二、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政府的支持、科學知識的進步、航海技術的發展

  2.葡萄牙:①特點:沿非洲海岸、向東

  ②經過:迪亞士:1487~1488年、好望角

  達·伽馬:1497~1498年、印度

  3.西班牙:①特點:一直向西、繞地球到達東方

  ②經過:哥倫布:1492年、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船隊:1519~1522年、環球航行

  4.新航路開辟的意義

  三、早期殖民掠奪

  1.葡萄牙:非洲和亞洲沿海地區和島嶼、中國澳門、南美的巴西

  2.西班牙:美洲、亞洲的菲律賓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 篇8

  說 案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文藝復興》(一)、〈〈文藝復興〉〉(二)這三課是世界古代歷史部分的最后三課,它敘述的內容,時間跨度大,從14世紀---16世紀,這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歷史階段,這一階段歐洲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航路的開辟、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是這種變化的三大標志;空間范圍廣,涉及到歐洲、非洲、亞洲、美洲廣大地區。教材頭緒繁多,理論性強,學生接受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內容處理上要力求化繁就簡,突出重點,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三課共包括17個子目,安排3課時學完,每節課講一課時,可以把17個子目合并來講,以突出重點,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11課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 

  一、對教材的剖析和處理--說教材: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15世紀末---16世紀初西歐人在地理上的重大發現,掌握新航路的開辟的原因、經過和意義;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和作用;掌握德意志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爆發的時間和領導人。 

  2、德育目標: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以下問題: 

  (1)、新航路的開辟既需要技術條件,更需要決心和勇氣。 

  (2)、新航路的開辟帶來了積極影響,也為歐洲開辟了殖民掠奪的道路。 

  (3)、德意志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 

  3、能力培養目標: 

  (1)、在教師幫助下,要求學生結合新航路的開辟的 動機和取得的成就,結合開辟新航路的成果和后果進行思考,加以認識,從而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師幫助下,使學生認識作為飛機制度精神支柱的天主教會的反動性,德意志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封建的性質,從而培養學生看事物本質的能力。 

  (二)、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其為重點、難點的依據: 

  1、重點、難點: 

  (1)、重點:四次重要遠航。德意志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 

  (2)、難點:對新航路的開辟做出恰當的評價。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在打擊天主教會方面的作用。 

  2、確定其為重點、難點依據: 

  (1)、確定上述重點的依據:從"新航路的開辟何宗教改革"這一課題來看,它包括兩部分內容,:"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而新航路的開辟主要是指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的四次遠行活動,所以確定"四次重要遠航"為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而宗教改革首先是從德意志爆發的,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間又爆發了農民戰爭,而后宗教改革擴展到北歐、西歐其他國家,對歐洲的封建勢力,特別是天主教會勢力的打擊頗大,所以確定"德意志宗教改革"為本課的第二個教學重點。 

  (2)、確定上述難點的依據:"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的影響巨大,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對其評價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而這些知識既屬于難于理解的知識,又超出了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所以確定"對新航路的開辟作出恰當的評價"為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

    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課程標準】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課標解讀】應該掌握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社會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和客觀條件、探尋新航路的過程;從歐洲、亞洲、美洲...

  • 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

    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課標要求1.知識與能力目標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及其過程和影響;通過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過程和影響,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教案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本節重點知識】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航海家及支持國、航線、意義;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開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區;4、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

  • 《新航路的開辟》課堂教學設計(第五單元)

    (山東沾化二中)一、--思想1.學情分析分析學情,因材施教。本課教學的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維能力已有較大提高。...

  • 第一章第二節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教案

    第一章第二節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①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客觀條件:經濟根源、社會根源、商業危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等。...

  • 專題五.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專題五.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一)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后果。難點: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教學手段:運用flash動畫、與本節課相關的視頻資料;以教師講解、學生分析為主的綜合法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簡要介紹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情況,由此導入新課。...

  • 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教案

    課題: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探究與點撥】一.東方的誘惑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1)經濟根源: (2)社會根源: (3)商業危機: (4)宗教動力: (5)思想解放:人文主義提倡冒險進取精神。...

  • 世界歷史第一冊第12課《新航路的開辟》-

    一、課前分析1、本課知識的歷史地位:“新航路的開辟”是歐洲中世紀歷史結束時期14─16世紀,歐洲巨變的一大標志,對歐洲和整個世界歷史影響巨大,特別是對世界近代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世界古代歷史到世界近代歷史的承前啟后的一個重...

  • 九年級上冊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新航路的開辟”一目的-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影響。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設計航行路線圖培養團結合作和創新能力,通過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 初中歷史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說課稿

    說案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文藝復興》(一)、〈〈文藝復興〉〉(二)這三課是世界古代歷史部分的最后三課,它敘述的內容,時間跨度大,從14世紀---16世紀,這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歷史階段,這一階段歐洲發生了巨大變化,新...

  • 九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吉县| 永泰县| 乐亭县| 漯河市| 封开县| 那曲县| 阿城市| 邵阳市| 峨眉山市| 平原县| 邻水| 哈尔滨市| 宜章县| 越西县| 崇州市| 泰来县| 泰和县| 临朐县| 文登市| 义马市| 山阴县| 门源| 健康| 宕昌县| 夹江县| 禹州市| 延寿县| 石阡县| 舞钢市| 兴城市| 冀州市| 昭通市| 聊城市| 青龙| 岳阳市| 安国市| 布拖县| 临猗县| 盐亭县| 高淳县| 桃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