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新航路的開辟”一目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影響。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設計航行路線圖培養團結合作和創新能力,通過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本課主要人物的成就,鼓勵學生從小樹立敢于堅持真理、勇于開拓創新的意識。
教材分析
重點: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和影響。
難點:如何全面評價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學法指導
1.通過教師創設的新歷史情景,小組合作設計航行路線圖及遠航準備,在感知歷史的同時提高創造能力。
2.指導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教師提供的1486年世界地圖和1570年的世界地圖,在此基礎上全面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訓練學生學會用比較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的效果。
板書設計
附錄:
課堂學習自我評價表
請在你認為最合適的空格里打“√ ”,你的誠實將會讓老師永遠感動!
自主學習中
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有效地解決問題
能主動探究,并能解決某些問題
沒有主動探究,沒能解決問題
合作交流中
能積極與他人合作,樂意與小組成員共享勞動成果,為本組作出了很大貢獻。
與他人合作,愿意與他人分享成果,為本組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與他人合作較少,不太愿意與他人分享成果,為本組作出的貢獻較少。
評價他人中
能按照評價標準準確地判斷好壞,作出公正的選擇。
基本上能判斷優劣,在評價時比較公正。
不能按照要求判斷出好壞,評價時不夠公正。
教學過程設計表
教學
環節
教學
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新
課
探
究
新
航
路
的
開
辟
18
分
鐘
承上啟下:文藝復興提倡發揮人的創造性潛力去追求現實生活的幸福,把人們從封建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 ,富有開拓冒險精神的人為追求幸福生活渴望通過有效途徑獲取財富。在15世紀的歐洲,很多人認為“誰占有了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那么,到底到哪去尋找黃金、怎樣去呢?
理解文藝復興的意義;初步認識到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之間的關系:前者是后者的思想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現;根據以前所學知識回答:到富有的東方去、通過開辟新的海上航線。
(明白“溫故而知新”的道理)
學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此問題,由此而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將學生分為四組,為每組學生提供一幅1486年的世界地圖(地圖上沒有美洲,非洲向南不知延伸到何處,亞洲也不知是什么樣子)創設新的歷史情景,激發學生的創造欲:假如你是當時一位敢于冒險的航海家,想實現開辟新航路的夢想,你將如何設計航海路線并為遠航做那些準備?我們將從路線的設計和航行的準備兩方面評出最佳。
巡視課堂,指導其更好地解決問題。
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
通過組內同學的合作,在地圖上設計出航海路線并附上航行前的準備方案。
(培養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創造的艱辛并享受成功的喜悅)
各組選派代表一至兩名上臺展示成果,其他學生認真傾聽,舉手表決評出最佳表現組。
(培養公平、公正地對待事件的價值觀)
此活動對學生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參與的積極性肯定會很高。由于向西前行前途未仆,危險較大,設計向東航行的同學會多些,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根據已制成動畫效果的四位航海家及船隊的航行路線,講述他們的航海歷程。利用課件中的哥倫布像、圣瑪麗號圖、起程圖和登陸圖,對其在航行中所表現出來的開拓精神進行形象的描述。
媒體展示歐洲人繪制的兩幅世界地圖:一幅是學生見過的1486年的,一幅是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地形已清楚的1570年的地圖。要求學生說出兩圖的變化及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 ,在比較中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掌握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感受并學習航海家們的開拓創新精神。
通過對兩圖的比較,自主探究老師布置的任務并說出自己的看法。
(培養初步的識圖能力、利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進一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多媒體的直觀性利于刺激感性思維,便于對過程的掌握和情感的震撼。
通過對兩圖的比較分析,學生能得出以下結論:世界聯系的加強、地理知識的擴大,殖民掠奪等影響。
拋出疑問: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比較起來,有時間早、規模大、路線遠的特點,但為什么其世界影響遠遠不及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去探究。(給課堂上“吃不飽”、有濃厚的學習歷史興趣的學生提供思維的空間)
初步掌握將中外歷史相互結合,用比較的方法分析重大歷史事件的能力。
(學會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培養積極探索的精神)
預計只有一部分學生會在課后去思索,這也就達到了目的。
課
堂
小
結
3
分
鐘
課件展示板書,小結本課內容。
(給每一學生分發一份《課堂學習自我評價表》,學生填寫后收回,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
進一步了解本課的知識體系。
填寫《評價表》(見附錄),對自己進行診斷,找出優點和不足,為以后的學習創造條件。
大部分學生會據實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