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
教學目的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慕尼黑陰謀;德軍“閃擊”波蘭,二戰全面爆發;德軍攻占西歐;敦刻爾克撤退;法國潰敗,戴高樂領導“自由法國”運動;德軍轟炸倫敦;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和莫斯科保衛戰;珍珠港事件。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透過慕尼黑協定,認識帝國主義大國為滿足自己利益而犧牲別國利益的卑劣行徑,從而提高維護民族獨立主權的自覺性、警惕性。 2.通過對法西斯國家侵略史實的了解,認識法西斯的侵略本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大戰的爆發,珍珠港事件等。 難點:慕尼黑陰謀。 教法建議 通過講、讀、議、練,既講清講準基礎內容,又保證學生自我閱讀認知;既分析討論關鍵問題的認識和難點突破,又練習鞏固知識。此外,補充一些有關人物、事件的必要資料,使學生全方位、多層次地掌握知識,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用具 投影儀,地圖《戰前德意在歐洲和非洲的侵略和擴張》、《法國潰敗》、《日本偷襲珍珠港》、《二次大戰中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等。 板書設計 第10課 (一) 一、慕尼黑陰謀 1.慕尼黑陰謀 2.德國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二、德軍問擊波蘭和二次大戰全面爆發 1.德軍閃擊波蘭和二戰全面爆發 2.波蘭覆亡 三、德軍占領西歐 1.敦刻爾克撤退 2.法國潰敗和“自由法國”運動 3.德軍轟炸英國 四、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和莫斯科保衛戰 五、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1.珍珠港事件 2.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導入 新課】 德、意、日三國勾結,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由于德、意、日三國勾結,瘋狂對外侵略擴張,給世界和平帶來嚴重威脅,加速了發動侵略戰爭的步伐,終于導致了的爆發。 【講授新課】 一、慕尼黑陰謀(板書) 1936年,法西斯德國無視《凡爾賽和約》規定,擴軍備戰,后來又吞并了奧地利。(此處可有針對性地回顧一下《凡爾賽和約》有關規定)德國的擴張舉動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制裁,助長了法西斯德國的侵略氣焰。1938年,德國把擴張目標對準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借以占領蘇臺德區,最后達到占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對此,英、法兩國從本國利益出發,與希特勒一起策劃了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禍水東引的慕尼黑陰謀。 1.慕尼黑陰謀(板書) 1938年9月底,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達拉第在德國的慕尼黑城召開會議并簽訂了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十天以內把蘇臺德地區交給德國。這樣,在不讓捷代表參加的情況下,英法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國又在侵略擴張的道路上邁出了一步。 分析議論:英、法兩國與捷克斯洛伐克本無利害沖突,況且法國還是捷的同盟國,那么它們為什么與德、意一起策劃慕尼黑陰謀,支持德國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呢?其原因是:一方面,英法國內普遍存在著畏戰情緒,千方百計要避免戰爭;另一方面,英法仇視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奉行“禍水東引”政策的結果。它們希望通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小國,避免與德國發生戰爭,并驅使德國進攻蘇聯。這是大國強權政治的體現。這種犧牲小國利益,滿足自己私欲的行徑是卑劣的,也必然是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 2.德國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板書) 慕尼黑協議剛簽訂不久,德軍就長驅直入布拉格,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捷成了慕尼黑陰謀的犧牲品。接著,德國又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波蘭。 二、德軍閃擊波蘭和二次大戰全面爆發(板書) 1.德軍問擊波蘭和“二戰”全面爆發(板書) 為了避免過早與強大的蘇聯沖突,德國于1939年8月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之后,于1939年9月1日,派兵“閃擊”波蘭。作為波蘭盟國的英、法兩國被迫對德國宣戰。全面爆發了。 2.波蘭覆亡(板書) 當德軍集中兵力進攻波蘭的時候,英法軍隊本應在西線進攻德國,以支援波蘭。然而它們卻按兵不動,靜坐西線,宣而不戰;蘇聯為了自己的利益,又出兵占領了波蘭東部。波蘭堅持了不久,就覆亡了。 三、德軍占領西歐(板書) 1.敦刻爾克撤退(板書) 德軍侵占波蘭以后,并沒有像英法希望那樣,繼續向東侵犯蘇聯,而是轉過頭來進攻西歐,對付英法。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首先“閃擊”丹麥、挪威,接著入侵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然后在5月下旬,德軍直逼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軍隊逼退到敦刻爾克港附近的一小塊地方,準備圍而殲之。但33萬多英法軍隊得以撤離敦刻爾克,渡過英吉利海峽到英國。這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2.法國潰敗和“自由法國”運動(板書) 1940年6月初,德軍大舉進攻法國。他們繞過法國自以為可以阻擋德軍入侵的穩固的馬奇諾防線,直逼巴黎。意大利趁火打劫,對英法宣戰;6月中旬德軍占領巴黎。新成立的法國賣國政府對德投降,法國潰敗。這是法國縱容德國法西斯侵略擴張而吞食的又一枚苦果。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堅持抵抗德國侵略的戴高樂將軍,決不屈服,流亡到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與反法西斯力量一道堅持戰斗。 簡介戴高樂: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初期,率軍隊堅決抗擊德軍入侵。巴黎陷落后,流亡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招募軍隊,隨盟軍赴各戰場作戰。1944年8月,返回巴黎,領導軍民解放祖國。1958年至1969年任法國總統。執政期間于1964年同我國建立外交關系。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反法西斯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 3.德軍空中閃擊英國(板書) 法國投降以后,德軍又準備大舉進攻英國。德國在沿歐洲北海岸集中了大量艦只和陸軍。為了取得制空權,德國于1940年7月起對英國發動了“空中閃擊戰”,每天出動幾百、上千架次飛機,對英國狂轟濫炸,使英國陷入危險境地。英國新任首相丘吉爾堅持抵抗政策,人民也沉著應戰,遏止了德國要盡快摧毀英國或迫其求和的目的。10月間,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國的計劃。 四、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和莫斯科保衛戰(板書) 1.德國突然襲擊蘇聯(板書) 侵占蘇聯是法西斯德國發動戰爭主要目標之一。在它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進犯蘇聯做準備了。先是在蘇聯西邊邊境之外集結大量兵力,后又侵入巴爾干各國,形成從西南包圍蘇聯的態勢。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大規模的突然襲擊,使的戰火進一步擴大。蘇聯人民為捍衛國土,開始了衛國戰爭。 2.莫斯科保衛戰勝利(板書) 蘇聯衛國戰爭初期,由于準備不足,使德軍在幾個月里,深入蘇聯境內,占領了大片領土。尤其是中路的德軍直逼蘇聯首都莫斯科,形勢危急。對此,英勇的蘇聯軍民,在斯大林和蘇聯政府的領導下,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寸土必爭,誓死保衛莫斯科,捍衛國家,成功地阻止了德軍的進攻,保衛了莫斯科。 五、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板書) 1.珍珠港事件(板書) 日本侵略中國等國以后,與美國、英國等國的利益沖突加劇,而且,日本還想進一步擴大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侵略。美國東臨大西洋,西接太平洋。因此,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對美國利益有著較大的影響。東南亞地區是美國一些重要的戰略資源供應地。另外,美國在遠東的許多軍事基地也在東南亞,美國決不肯放棄這些地區。美、日雙方矛盾尖銳。日本決定先發制人,演出了“偷襲珍珠港”一幕。同學們看地圖《日本偷襲珍珠港》。珍珠港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活動中心,它位于夏威夷群島的瓦胡島南部,水區面積33平方千米,水深平均15米,可同時停泊各型艦艇幾百艘。它是太平洋的交通樞紐。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文小字,了解珍珠港事件的過程。這次偷襲,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戰果,以損失28架飛機的微小代價,消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要艦只。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向法西斯國家宣戰,接著,更多的國家卷入戰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了。 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日本對東南亞發動了進攻,看地圖《二次大戰中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12月8日日本侵入了泰國,9日侵入馬來西亞,10日進攻關島并在菲律賓登陸,19日占領香港。到1942年5月日本又先后侵占了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和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太平洋戰爭開始僅三個月,日本軍推進迅速,連連得手,侵略氣焰十分囂張。 2.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板書) 德、意法西斯在歐洲等地的侵略活動,日本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侵略,給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法西斯國家已成為世界人民最兇惡的敵人,同時也對英、美等國的利益構成了巨大威脅。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脅的國家意識到,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對付法西斯國家。 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保證全力對法西斯國家作戰,不單獨與敵人停戰、議和。這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不斷擴大,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孤立打擊了法西斯侵略勢力,成為戰勝法西斯國家的有力保證。 【復習鞏固】(略) 本課重要事件: 慕尼黑陰謀 法國潰敗 蘇聯衛國戰爭和莫斯科保衛戰 珍珠港事件 反法西斯同盟 本課重要年代: 1938年9月底(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二次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襲蘇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 本課重要人物: 斯大林 丘吉爾 戴高樂 希特勒 張伯倫 【課堂作業 】 課堂作業 可以做課后的練習,選擇題和思考題可以在課堂完成。 一、選擇 B 二、思考(略) 三、活動建議 本課列出了兩項活動建議,但是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老師可以根據本班的具體情況,選擇一項指導學生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