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化學教案 > 初中化學教案 > 九年級化學教案 > 鐵的性質(精選15篇)

鐵的性質

發布時間:2022-11-06

鐵的性質(精選15篇)

鐵的性質 篇1

  第一節  鐵的性質

  一.知識教學點1.鐵的物理性質。2.鐵的化學性質(跟氧氣、鹽酸、稀硫酸和硫酸銅的反應)。3.鋼鐵的生銹和防銹。二.重、難、疑點1.重點:鐵的化學性質。2.難點: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3.疑點:建立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三.教學步驟[提問]:結合日常生活,說一說你所知道的鐵的知識?[教師活動]:結合學生已有的感性材料,引導他們進行整理。這時候再出示鐵的標本,讓學生觀察鐵的“真正面目”。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分析,得出鐵的物理性質。[板書]:一.鐵的物理性質純鐵是一種銀白色固體,有金屬光澤,質軟,能導電,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為7.86g/cm3,熔點為1535℃,沸點為2750℃。[提問]:前面我們在哪里學習過其他物質與鐵能發生化學反應?[學生回答]:(1)能與o2反應;(2)能與稀hcl,稀h2so4反應等。[教師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回憶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的實驗現象,以及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設問]: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如果把鐵長時間放置在空氣中, 結果會怎么樣呢?[板書]:二.鐵的化學性質1.鐵跟氧氣的反應(1)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  fe3o4[師生活動]: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純氧中卻能燃燒,鐵絲在干燥的空氣中不易生銹而在潮濕的空氣中卻極易生銹等。[講解]:純鐵在干燥的空氣中比較穩定,含雜質的鐵在潮濕空氣中會與空氣中的o2、水分作用而生銹,鐵銹主要成分是:fe2o3。[板書]:(2)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主要成分是:fe2o3。[提問]:根據鐵生銹的條件,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如何來防止鐵生銹,以及你知道的用什么方法可以使鐵不容易生銹?[板書]:               a.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潔凈和干燥涂油漆(3)防止鐵生銹的方法  b.覆蓋保護層    涂油形成保護膜:  烤藍、電鍍c.制成不銹鋼[實驗]:完成實驗6-1、6-2,并觀察反應過程中的現象和反應前后溶液顏色的變化。最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板書]:2.鐵與稀hcl、稀h2so4的反應fe+2hcl fecl2+h2↑fe+h2so4 feso4+h2↑3.鐵與cuso4溶液的反應(1)現象:a.鐵表面覆蓋有紅色的銅           b.溶液由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2)化學方程式:fe+cuso4 feso4+cu[教師活動]:鐵與cuso4溶液的反應,講一下我國濕法冶金的歷史,并根據以上各點總結出鐵的化學性質。[板書]: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跟多種非金屬單質及某些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四、布置作業:p120課后題

鐵的性質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鐵的性質;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反應做簡單的判斷;

  了解銹蝕的條件及防止生銹的簡單方法,認識鐵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歸納比較的能力;

  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知識遷移、擴展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歸納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煉鐵史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通過性質決定用途,激發學生活用知識為社會造福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建議

  關于課前探究的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鐵的性質。教材在章前言中,從鋼鐵的簡史和用途出發,在本節以設問方式提出了鐵的有哪些性質的問題。這部分的教學建議在課前布置探究課題:“鐵的發現和存在、用途和冶煉簡史”。這樣學生認識會更深刻,對鐵性質問題的提出就很自然了。

  關于鐵生銹的教學建議

  關于鐵的化學性質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分三點來講述(鐵與氧氣、與酸、與鹽溶液)。關于鐵與氧氣的反應,可在復習第一章中學過的氧氣與鐵的反應的基礎上,討論鐵生銹的原理和防銹的方法,關于鐵生銹的條件實驗可做為家庭探究活動,在一周前安排給學生。并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推理。此處的推理過程和方法與第一章中的關于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推理相似,所以從分析問題的方法上,學生一般不會覺得太困難。最終得出結論,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關于鐵與酸反應的教學建議

  鐵與酸的反應可通過復習氫氣的制法原理,引出幾種不同的金屬和酸的反應,如鋅、鎂、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可加入銅與酸的反應做對比。加深對鐵是一種中等活潑的金屬的認識。也要提醒學生注意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時生成+2價鐵,當與強氧化性的酸反應時,生成+3價的鐵。

  關于鐵與鹽溶液反應的教學建議

  與鹽溶液的反應,可通過實驗觀察,提問反應類型(置換反應)。并引出問題,為什么銅不能把鐵從溶液中置換出來?從而在氫氣制法原理基礎上初步接觸金屬活動性有差異后,進一步引出金屬活動性有強弱順序,為以后酸堿鹽的學習做好準備。在這部分教學中不宜做太多的擴展。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留在講酸的性質時再介紹。

  關于鐵的變價的教學建議

  在鐵與氧氣反應的教學中,教師也可進一步將教學深化,指出鐵與氧氣反應的產物是四氧化三鐵(+2、+3),而鐵銹是三氧化二鐵(+3),為什么會表現這樣的不同。在這兒可結合在第二章中有關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的密切關系入手,鐵為26號,最外層有2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結構,易鐵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失去最外層的2個電子,顯+2價;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鐵的性質

  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難點: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探究:

  1.  查閱資料開展“鐵的發現、存在和冶煉簡史”、“鐵的用途”的課題研究。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

  2.查閱資料、社會調查等形式開展關于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的課題研究。

  3.通過一組鐵生銹的家庭實驗:分析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及防止鋼鐵生銹的措施。(可以把書上的演示實驗改進,如加熱試管可改為在密閉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劑。也可只做一個生銹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一個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在以前研究滅火原理的基礎上,運用相似的思維方法,總結分析出鐵生銹的原理及防銹的方法。

  4.通過觀察、做社會調查等形式總結出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用于防銹的方法。

  課上教學

  匯報、展示課題1的結果。

  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為什么我們用的菜刀、錘子等是用鐵制的,而不是用鋁制的?看下面的圖,討論。

  (菜刀、錘子都應是由硬度大的物質做成,從表中可見,鐵的硬度遠遠大于鋁,所以,鐵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較大。學生也可能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不用鉻呢?這里要講解,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性質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還需考慮價格、資源、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

  同理,鐵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鐵的性質決定。

  那么鐵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質呢?

  板書:一、 鐵的物理性質

  鐵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它具有一些多數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比如:能導電,導熱,常溫下是固體等。此外,鐵還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見到的鐵多不是純鐵,展示純鐵圖片:

  純鐵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質軟,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點是1535℃,沸點2750℃。鐵是電和熱的導體。

  鐵的用途不僅與物理性質有關,還和化學性質有關。比如鐵為什么會生銹?為什么鐵制的器皿不能盛裝酸溶液?

  板書:二、 鐵的化學性質

  觀看錄象:(鐵生銹:1分29秒)

  討論課前鐵生銹的實驗:

  展示: 一周前開始做的三個鐵生銹對比實驗結果。

  分析思考:

  1、三個實驗的條件有什么不同?

  2、三個實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3、這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4、如何防止鐵生銹?

  5、舉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鐵生銹的例子,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小結: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如果鐵銹不除去,大家還會看到鐵生銹的速度加快。這是因為鐵銹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銹。

  如何防銹?總結常見防銹方法。(視頻)

  啟發: 鐵銹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鐵( )。在氧氣的化學性質學習中我們知道鐵在氧氣中點燃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產物是四氧化三鐵。在這兩種產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鐵中顯+3,四氧化三鐵中鐵顯+2、+3價。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質中會顯示不同的化合價,即有這種變價現象呢?

  在排外電子排布知識學習中,我們知道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排布關系密切。我們來看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鐵是26號元素:

  最外層有兩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狀態,所以它易與氧化劑作用失去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它只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顯+2;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它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如何去理解?

  板書:1.鐵與氧氣的反應

  由氧氣的性質知,氧氣可以與金屬反應。如與鎂、與鐵。這兩種金屬與氧氣反應有什么不同呢?仔細觀察反應的現象,描述其反應現象。(觀看鎂在空氣中燃燒、鐵在氧氣中燃燒的視頻)

  小結:鎂與氧氣更容易反應。

  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金屬除了可以和氧氣反應外,還可與什么物質反應?(實驗室制氫氣的原理)

  2.鐵與酸反應

  做鐵與酸反應的實驗,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物顏色、狀態)并據實驗現象寫出反應方程式。

  在氫氣的制法中,我們知道某些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我們來做一組對比實驗。

  金屬與酸的反應的實驗:鋅、鎂、鐵、銅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操作注意:加酸順序從銅-鐵-鋅-鎂)

  提示學生要注意觀察反應進行情況及放氫氣的速度。

  小結:鎂與酸反應很快就有大量氫氣泡放出,鋅次之,鐵更次之,而銅與酸不反應。由此,由上,鎂的化學性質在以上四者中最活潑。銅最不活潑。

  提問:以上幾個反應,是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個?(置換反應)什么樣的反應是置換反應?

  3.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

  觀察現象:

  提問:銅為什么不能置換鐵?

  小結:鐵置換出了銅,因為鐵的化學性質比銅活潑。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只能是化學性質活潑的單質置換出不活潑的單質。

  通過以上鐵與氧氣、鐵與酸、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表現出金屬的性質。我們知道鐵的化學活潑性比鎂、鋅弱,比銅活潑。金屬活動性有順序。看動畫演示:

  了解了鐵的性質,我們就可以用于來指導實際的生活和生產。充分發揮有利的一面,而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利的一面。

  探究活動

  1.關于本節所討論的內容,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今最先進的防銹方法及技術,并寫出一篇科學小論文。(課上已總結出防銹的原理)

  2.家庭小實驗:掉瓷的搪瓷缸子能否用于盛放膽礬溶液?原因?

鐵的性質 篇3

  教學目的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常識性介紹鐵生銹的原因和防銹的方法。

  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受國主義教育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點難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講授與實驗、討論相結合。

  教學用具 儀器:試管、鑷子。

  藥品:新鐵釘、鐵粉、細鐵絲、薄鐵片、鋅粒、鎂條、銅片、稀硫酸、稀鹽酸、硫酸銅溶液。

  其它:投影儀、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實驗。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投影]彩色圖片;鋼鐵是人類生產、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車、船、機械、橋梁、房屋等,人體中也含鐵。

  聯系生產、生活實踐、進行識記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展示]我國鋼鐵發展簡史引入課題

  閱讀課本117~118頁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展示]新的細鐵絲、薄鐵片的樣品

  [介紹]鐵的密度、熔點、沸點

  [板書]一、鐵的物理性質

  觀察:純鐵的顏色、光澤、狀態、硬度、思考、鐵的延性、展性及導電、導熱性、學習鐵的物理性質。

  通過對鐵的實驗觀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投影] 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一

  鞏固鐵的物理性質的知識

  [提問]在已學過的知識中,哪些涉及了鐵的化學性質?

  [提問]上述瓜的條件、實驗現象、注意事項、化學方程式

  [板書]二、鐵的化學性質

  1.       鐵跟氧氣的反應

  (1)鐵能在氧氣中燃燒

  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思考并回答問題

  書寫化學方程式

  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展示]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試管實驗

  [提問]鐵在什么條件下生銹?

  [板書]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比較]鐵燃燒和鐵生銹的條件

  觀察:鐵在干燥的空氣中;鐵在純水中;鐵同時與水和空氣接觸的三種實驗現象。

  根據實驗事實,分析討論鐵生銹的原因。

  領悟:鐵與氧氣的反應條件不同,生成的產物不同。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能力

  進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引導討論] 根據鐵生銹的原因,如何防止鐵制品生銹呢?

  列舉生產、生活中常見的防銹措施。

  培養理論聯系實驗學風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二

  鞏固鐵與氧氣的反應及鐵的氧化物的知識

  [演示實驗] 投影實驗6-2

  兩個表面皿中分別放入鐵釘,再分別倒入稀鹽酸、稀硫酸。

  [演示實驗]投影實驗

  另取三個表面皿,分別放入鋅粒、鎂條、銅片,再分別倒入稀鹽酸。

  [引導討論] 實驗室制氫氣選用哪種金屬與酸反應最適宜?為什么?

  觀察鐵釘表面有什么變化?反應后溶液的顏色有何變化?

  觀察:鋅粒、鎂條、銅片的變化。

  通過不同金屬與酸反應速率不同,做出判斷。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提高學習興趣并為今后學習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打下基礎

  [板書]2.鐵跟酸的反應

  [提示]鐵元素在置換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

  書寫兩個化學議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標出鐵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提高原有知識的水平

  [投影] 課堂練習三 (見附3)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三

  鞏固鐵與酸的反應和置換反應的知識

  [演示實驗]實驗6-3

  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兩個試管里分別放入潔凈的鐵釘和鐵粉。

  [板書]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觀察:鐵釘和鐵粉表面有何變化?

  觀察:反應前、后溶液顏色有什么變化?

  認識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提高分析問題和書寫方程式的能力

  [指導閱讀]介紹濕法治金

  閱讀課本120頁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投影] 課堂練習四(見附4)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四

  鞏固知識

  [課后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

  小結: 鐵的物理性質和三點化學性質,理解鐵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提高學習歸納總結的能力

  [投影] 隨堂檢測

  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       下列關于鐵的物理性質敘述錯誤的是

  A.      鐵是熱和電的導體(B)純鐵是銀白色的固體(C)純鐵的硬度很大(D)鐵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2.盛放在油罐車內的石油產品,震蕩時可產生靜電,易引起火災,所以油罐車尾部有一條拖地的鐵鏈,這是利用鐵的

  A.      延展性(B)導電性(C)硬度小(D)熔點高

  3.純鐵不適合制造機器,因為純鐵

  A.      鐵的密度為7.86克/厘米3(B)純鐵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C)純鐵的硬度很小(D)鐵的熔點和沸點都很高

  附2:課堂練習二

  4.鐵在 的條件下易生銹,為防止鐵器生銹,應保持鐵制品表面的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鐵制品的表面 .

  5.鐵在氧化物有 、 、 ,其中 含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多。

  6.某+3價的金屬R在其氧化物中的質量分數是70%,則R的原子量為 。

  附3:課堂練習三

  7.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并指出不產生可燃性氣體的反應是

  (A)鐵與稀硫酸

  (B)鐵與稀鹽酸

  (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D)大理石與稀鹽酸

  (E)二氧化碳通過熾熱的木炭層

  (F)加熱高錳酸鉀

  8.將 m克稀硫酸中加入適量的鐵粉,瓜后得到溶液質量 (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質量的鋅、鐵、鎂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附4:課堂練習四

  10.除去硫酸嚴鐵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銅雜質,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 ,充分反應后,再用 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鐵粉與足量的硫酸銅溶液反應,可得到銅 克。

  12.將4根質量相同的鐵釘分別放入下列溶液中,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稀鹽酸(C)硫酸銅溶液(D)純水并隔絕空氣

  13.7克含雜質的鐵,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0.2克,則鐵中所含的雜質可能是下列金屬中的

  (A)鎂(B)鋁(C)鋅(D)銅

  14.含相同質量的鐵元素的氧化鐵和四氧化三鐵的質量比為

  (A)1:1(B)2:3(C)160:232(D)30:29

  附5:課堂練習答案

  1.(C) 2(B) 3(C)

  4.潮濕的空氣 清潔干燥 涂上一層保護膜 5.FeO、Fe2O3、Fe3O4 FeO

  6.56

  7.化學方程式略 (C)(D)(F)8.大于 9.鎂、鐵、鋅

  10.鐵粉 邊濾 11.12.8 .12(A)(B) 13、(D)14(D)

  附6:隨堂檢測

  1.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 的金屬,鐵元素在地殼在地殼中都以 形式存在

  2.完成下列轉化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

鐵的性質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反應做簡單的判斷;

  了解銹蝕的條件及防止生銹的簡單方法,認識鐵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歸納比較的能力;

  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知識遷移、擴展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歸納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煉鐵史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通過性質決定用途,激發學生活用知識為社會造福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建議

  關于課前探究的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教材在章前言中,從鋼鐵的簡史和用途出發,在本節以設問方式提出了鐵的有哪些性質的問題。這部分的教學建議在課前布置探究課題:“鐵的發現和存在、用途和冶煉簡史”。這樣學生認識會更深刻,對鐵性質問題的提出就很自然了。

  關于鐵生銹的教學建議

  關于鐵的化學性質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分三點來講述(鐵與氧氣、與酸、與鹽溶液)。關于鐵與氧氣的反應,可在復習第一章中學過的氧氣與鐵的反應的基礎上,討論鐵生銹的原理和防銹的方法,關于鐵生銹的條件實驗可做為家庭探究活動,在一周前安排給學生。并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推理。此處的推理過程和方法與第一章中的關于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推理相似,所以從分析問題的方法上,學生一般不會覺得太困難。最終得出結論,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關于鐵與酸反應的教學建議

  鐵與酸的反應可通過復習氫氣的制法原理,引出幾種不同的金屬和酸的反應,如鋅、鎂、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可加入銅與酸的反應做對比。加深對鐵是一種中等活潑的金屬的認識。也要提醒學生注意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時生成+2價鐵,當與強氧化性的酸反應時,生成+3價的鐵。

  關于鐵與鹽溶液反應的教學建議

  與鹽溶液的反應,可通過實驗觀察,提問反應類型(置換反應)。并引出問題,為什么銅不能把鐵從溶液中置換出來?從而在氫氣制法原理基礎上初步接觸金屬活動性有差異后,進一步引出金屬活動性有強弱順序,為以后酸堿鹽的學習做好準備。在這部分教學中不宜做太多的擴展。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留在講酸的性質時再介紹。

  關于鐵的變價的教學建議

  在鐵與氧氣反應的教學中,教師也可進一步將教學深化,指出鐵與氧氣反應的產物是四氧化三鐵(+2、+3),而鐵銹是三氧化二鐵(+3),為什么會表現這樣的不同。在這兒可結合在第二章中有關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的密切關系入手,鐵為26號,最外層有2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結構,易鐵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失去最外層的2個電子,顯+2價;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難點: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探究:

  1.  查閱資料開展“鐵的發現、存在和冶煉簡史”、“鐵的用途”的課題研究。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

  2.查閱資料、社會調查等形式開展關于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的課題研究。

  3.通過一組鐵生銹的家庭實驗:分析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及防止鋼鐵生銹的措施。(可以把書上的演示實驗改進,如加熱試管可改為在密閉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劑。也可只做一個生銹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一個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在以前研究滅火原理的基礎上,運用相似的思維方法,總結分析出鐵生銹的原理及防銹的方法。

  4.通過觀察、做社會調查等形式總結出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用于防銹的方法。

  課上教學:

  匯報、展示課題1的結果。

  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為什么我們用的菜刀、錘子等是用鐵制的,而不是用鋁制的?看下面的圖,討論。

  (菜刀、錘子都應是由硬度大的物質做成,從表中可見,鐵的硬度遠遠大于鋁,所以,鐵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較大。學生也可能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不用鉻呢?這里要講解,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性質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還需考慮價格、資源、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

  同理,鐵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決定。

  那么鐵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質呢?

  板書:一、 鐵的物理性質

  鐵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它具有一些多數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比如:能導電,導熱,常溫下是固體等。此外,鐵還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見到的鐵多不是純鐵,展示純鐵圖片:

  純鐵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質軟,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點是1535℃,沸點2750℃。鐵是電和熱的導體。

  鐵的用途不僅與物理性質有關,還和化學性質有關。比如鐵為什么會生銹?為什么鐵制的器皿不能盛裝酸溶液?

  板書:二、 鐵的化學性質

  觀看錄象:(鐵生銹:1分29秒)

  討論課前鐵生銹的實驗:

  展示: 一周前開始做的三個鐵生銹對比實驗結果。

  分析思考:

  1、三個實驗的條件有什么不同?

  2、三個實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3、這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4、如何防止鐵生銹?

  5、舉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鐵生銹的例子,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小結: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如果鐵銹不除去,大家還會看到鐵生銹的速度加快。這是因為鐵銹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銹。

  如何防銹?總結常見防銹方法。(視頻)

  啟發: 鐵銹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鐵( )。在氧氣的化學性質學習中我們知道鐵在氧氣中點燃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產物是四氧化三鐵。在這兩種產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鐵中顯+3,四氧化三鐵中鐵顯+2、+3價。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質中會顯示不同的化合價,即有這種變價現象呢?

  在排外電子排布知識學習中,我們知道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排布關系密切。我們來看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鐵是26號元素:

  最外層有兩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狀態,所以它易與氧化劑作用失去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它只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顯+2;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它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如何去理解?

  板書:1.鐵與氧氣的反應

  由氧氣的性質知,氧氣可以與金屬反應。如與鎂、與鐵。這兩種金屬與氧氣反應有什么不同呢?仔細觀察反應的現象,描述其反應現象。(觀看鎂在空氣中燃燒、鐵在氧氣中燃燒的視頻)

  小結:鎂與氧氣更容易反應。

  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金屬除了可以和氧氣反應外,還可與什么物質反應?(實驗室制氫氣的原理)

  2.鐵與酸反應

  做鐵與酸反應的實驗,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物顏色、狀態)并據實驗現象寫出反應方程式。

  在氫氣的制法中,我們知道某些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我們來做一組對比實驗。

  金屬與酸的反應的實驗:鋅、鎂、鐵、銅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操作注意:加酸順序從銅-鐵-鋅-鎂)

  提示學生要注意觀察反應進行情況及放氫氣的速度。

  小結:鎂與酸反應很快就有大量氫氣泡放出,鋅次之,鐵更次之,而銅與酸不反應。由此,由上,鎂的化學性質在以上四者中最活潑。銅最不活潑。

  提問:以上幾個反應,是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個?(置換反應)什么樣的反應是置換反應?

  3.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

  觀察現象:

  提問:銅為什么不能置換鐵?

  小結:鐵置換出了銅,因為鐵的化學性質比銅活潑。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只能是化學性質活潑的單質置換出不活潑的單質。

  通過以上鐵與氧氣、鐵與酸、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表現出金屬的性質。我們知道鐵的化學活潑性比鎂、鋅弱,比銅活潑。金屬活動性有順序。看動畫演示:

  了解了,我們就可以用于來指導實際的生活和生產。充分發揮有利的一面,而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利的一面。

  探究活動

  1.關于本節所討論的內容,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今最先進的防銹方法及技術,并寫出一篇科學小論文。(課上已總結出防銹的原理)

  2.家庭小實驗:掉瓷的搪瓷缸子能否用于盛放膽礬溶液?原因?

鐵的性質 篇5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的反應,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②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2、 過程與方法:

  ③讓學生體驗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進行推測——實驗觀察、分析推理……完成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提出新課題。

  ④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⑤培養學生關注科學、關注社會生活的意識,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感。

  ⑥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鋼鐵生產發展的歷史,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準備:

  演示實驗:課本(實驗6—1)——(實驗6—3)。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演示、對比、啟發、歸納。

  教學過程 :

  [引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金屬是一類很重要的材料,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都離不開金屬。同學們,你們知道有哪些金屬?都見過哪些金屬?把它們的名稱和元素符號寫出來。

  金屬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我知道的

  金屬

  名稱

  元素

  符號

  我見過的

  金屬

  名稱

  元素

  符號

  〔講解〕很好。同學們平時觀察能力和識記能力都挺強的。你們生在三明、長在三明,三明有個大型鋼鐵企業――三鋼,想必大家對“鐵”這種金屬了解的比較多,鐵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它是大家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金屬“鐵”的世界,讓我們對“鐵”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當你想了解“鐵”更多的性質和用途時,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探究學習。同學們想知道它的哪些性質呢?

  [多媒體展示]:

  1、 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 鋼鐵的冶煉

  3、(小知識)“與生命息息相關的――鐵元素”

  [活動元一]探究活動方案--鐵、鋁、銅等金屬物性的探究

  〔活動與探究〕:桌上有鐵片、鋁片、銅片,進行下列實驗,把實驗結果填寫在表中,用簡短的語言描述鐵及其它金屬的物性,并跟同學們交流。

  ①用細砂紙打磨上述金屬片,再用濾紙擦試后,觀察它們的顏色、光澤,試試它們是否容易被彎曲、折斷。

  ②用手拿著金屬片的一端,在酒精燈上方加熱它的另一端,試試它能不能傳熱。

  ③用電池和小電珠試試它能不能導電。

  ④試試它能不能被磁鐵吸引。

  探究鐵及其它金屬的物性的實驗記錄

  實驗步驟

  鐵的實驗現象

  鋁的實驗現象

  銅的實驗現象

  1

  2

  3

  4

  歸納鐵及其它金屬的物理性質

  具有金屬光澤、機械強度大、延展性好、導電性好、導熱性好。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金屬在生活、生產中的許多應用都是由金屬的物理性質決定的。請同學們根據金屬的上述五大特性,將你知道的體現金屬性質的應用實例(最好以鐵為主)列舉一、二。

  [多媒體展示]一.鐵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質軟、具有金屬光澤、有廷性、展性、具有導電、導熱性。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同學們看到老師手上拿的是一根銹跡斑斑的鐵線,仿佛這根鐵線在向我們訴說著它的辛酸與無耐……,原本具有金屬光澤的“鐵”(錚錚鐵漢)怎么會變成這樣一幅“丑陋”的面孔呢?同學們,你們知道它斑斑銹跡的由來嗎?你們能否設計出實驗探究的方法驗證它銹蝕的過程?你們能夠利用你們的聰明才智幫助它恢復“廬山真面目”,還它一個清白嗎?你們有什么辦法不再讓它銹跡斑斑、光彩永駐?你們又能用什么知識解釋鐵生銹的這一現象呢?它體現了“鐵”的什么性質?(學生思考、討論)

  [活動元二]:在修正學生討論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展示老師設計的“鋼鐵銹蝕”實驗探究的方案,并布置學生課后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上述探究實驗。

  在前面的學習中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了鐵的哪些化學性質呢?

  1.鐵跟氧氣反應

  (提問)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請學生回答)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通過學生講座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設問)請同學們說出一周前做過三支試管實驗,請一位同學上來小結。

  (小結)

  ①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②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③在常溫下,干燥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由此得出:鐵在潮濕空氣中能與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紅色)

  2.鐵跟酸反應

  (實驗)同學們自己做[實驗6-2]并補充Cu與稀HCl反應。

  請學生說出反應現象,寫出化學方程式,并說明反應類型。

  (討論)Fe、Cu跟酸反應情況,比較金屬活動性不同,進一步說明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鐵跟硫酸銅溶液反應

  (講解)鐵不僅能置換出酸中的氫,還可以把某些化合物中的金屬從它的溶液中置換出來。

  (實驗)學生做[實驗6-3]

  (請學生說出反應現象,并試著把化學方程式寫出)

  最后得出Fe+CuSO4=Cu+FeSO4

  (講解)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于生產,成為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

  本節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第六章   

  第一節  

  一、鐵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質軟、具有金屬光澤、有廷性、展性、具有導電、導熱性。

  二、鐵的化學性質:

  1.鐵與氧氣反應

  a.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3Fe+2O2 Fe3O4

  b.鐵在潮濕空氣中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主要成份Fe2O3

  2.鐵跟酸反應

  Fe + 2HCl(稀)= FeCl2 + H2

  (淺綠色)

  Fe + H2SO4(稀)= FeSO4 + H2

  (淺綠色)

  3.鐵跟硫酸銅溶液反應

  Fe + CuSO4 = FeSO4 + Cu

  (藍色) (淺綠色)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多種物質(氧氣、酸、某些溶液)發生化學反應。

  (一)鐵的物性

  純鐵質軟銀白色,具有良好延展性,

  密度七點八六O,高熔點、高沸點,

  導電傳熱好導體,用途廣泛鐵金屬。

  (二)鐵的化性

  鐵的化性較活潑,它在一定條件下,

  能跟多物起反應,純氧中鐵可燃燒,

  鐵在潮濕空氣中,易被氧化生鐵銹。

  與酸反應置換氫,曾青得鐵化為銅。

  注:“酸”指鹽酸或稀硫酸,“曾青”指可溶性銅鹽。

  作業 :本節課后作業 。

鐵的性質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反應做簡單的判斷;

  了解銹蝕的條件及防止生銹的簡單方法,認識鐵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歸納比較的能力;

  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知識遷移、擴展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歸納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煉鐵史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通過性質決定用途,激發學生活用知識為社會造福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建議

  關于課前探究的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教材在章前言中,從鋼鐵的簡史和用途出發,在本節以設問方式提出了鐵的有哪些性質的問題。這部分的教學建議在課前布置探究課題:“鐵的發現和存在、用途和冶煉簡史”。這樣學生認識會更深刻,對鐵性質問題的提出就很自然了。

  關于鐵生銹的教學建議

  關于鐵的化學性質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分三點來講述(鐵與氧氣、與酸、與鹽溶液)。關于鐵與氧氣的反應,可在復習第一章中學過的氧氣與鐵的反應的基礎上,討論鐵生銹的原理和防銹的方法,關于鐵生銹的條件實驗可做為家庭探究活動,在一周前安排給學生。并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推理。此處的推理過程和方法與第一章中的關于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推理相似,所以從分析問題的方法上,學生一般不會覺得太困難。最終得出結論,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關于鐵與酸反應的教學建議

  鐵與酸的反應可通過復習氫氣的制法原理,引出幾種不同的金屬和酸的反應,如鋅、鎂、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可加入銅與酸的反應做對比。加深對鐵是一種中等活潑的金屬的認識。也要提醒學生注意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時生成+2價鐵,當與強氧化性的酸反應時,生成+3價的鐵。

  關于鐵與鹽溶液反應的教學建議

  與鹽溶液的反應,可通過實驗觀察,提問反應類型(置換反應)。并引出問題,為什么銅不能把鐵從溶液中置換出來?從而在氫氣制法原理基礎上初步接觸金屬活動性有差異后,進一步引出金屬活動性有強弱順序,為以后酸堿鹽的學習做好準備。在這部分教學中不宜做太多的擴展。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留在講酸的性質時再介紹。

  關于鐵的變價的教學建議

  在鐵與氧氣反應的教學中,教師也可進一步將教學深化,指出鐵與氧氣反應的產物是四氧化三鐵(+2、+3),而鐵銹是三氧化二鐵(+3),為什么會表現這樣的不同。在這兒可結合在第二章中有關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的密切關系入手,鐵為26號,最外層有2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結構,易鐵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失去最外層的2個電子,顯+2價;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難點: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探究:

  1.  查閱資料開展“鐵的發現、存在和冶煉簡史”、“鐵的用途”的課題研究。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

  2.查閱資料、社會調查等形式開展關于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的課題研究。

  3.通過一組鐵生銹的家庭實驗:分析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及防止鋼鐵生銹的措施。(可以把書上的演示實驗改進,如加熱試管可改為在密閉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劑。也可只做一個生銹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一個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在以前研究滅火原理的基礎上,運用相似的思維方法,總結分析出鐵生銹的原理及防銹的方法。

  4.通過觀察、做社會調查等形式總結出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用于防銹的方法。

  課上教學

  匯報、展示課題1的結果。

  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為什么我們用的菜刀、錘子等是用鐵制的,而不是用鋁制的?看下面的圖,討論。

  (菜刀、錘子都應是由硬度大的物質做成,從表中可見,鐵的硬度遠遠大于鋁,所以,鐵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較大。學生也可能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不用鉻呢?這里要講解,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性質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還需考慮價格、資源、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

  同理,鐵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決定。

  那么鐵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質呢?

  板書:一、 鐵的物理性質

  鐵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它具有一些多數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比如:能導電,導熱,常溫下是固體等。此外,鐵還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見到的鐵多不是純鐵,展示純鐵圖片:

  純鐵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質軟,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點是1535℃,沸點2750℃。鐵是電和熱的導體。

  鐵的用途不僅與物理性質有關,還和化學性質有關。比如鐵為什么會生銹?為什么鐵制的器皿不能盛裝酸溶液?

  板書:二、 鐵的化學性質

  觀看錄象:(鐵生銹:1分29秒)

  討論課前鐵生銹的實驗:

  展示: 一周前開始做的三個鐵生銹對比實驗結果。

  分析思考:

  1、三個實驗的條件有什么不同?

  2、三個實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3、這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4、如何防止鐵生銹?

  5、舉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鐵生銹的例子,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小結: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如果鐵銹不除去,大家還會看到鐵生銹的速度加快。這是因為鐵銹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銹。

  如何防銹?總結常見防銹方法。(視頻)

  啟發: 鐵銹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鐵( )。在氧氣的化學性質學習中我們知道鐵在氧氣中點燃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產物是四氧化三鐵。在這兩種產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鐵中顯+3,四氧化三鐵中鐵顯+2、+3價。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質中會顯示不同的化合價,即有這種變價現象呢?

  在排外電子排布知識學習中,我們知道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排布關系密切。我們來看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鐵是26號元素:

  最外層有兩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狀態,所以它易與氧化劑作用失去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它只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顯+2;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它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如何去理解?

  板書:1.鐵與氧氣的反應

  由氧氣的性質知,氧氣可以與金屬反應。如與鎂、與鐵。這兩種金屬與氧氣反應有什么不同呢?仔細觀察反應的現象,描述其反應現象。(觀看鎂在空氣中燃燒、鐵在氧氣中燃燒的視頻)

  小結:鎂與氧氣更容易反應。

  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金屬除了可以和氧氣反應外,還可與什么物質反應?(實驗室制氫氣的原理)

  2.鐵與酸反應

  做鐵與酸反應的實驗,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物顏色、狀態)并據實驗現象寫出反應方程式。

  在氫氣的制法中,我們知道某些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我們來做一組對比實驗。

  金屬與酸的反應的實驗:鋅、鎂、鐵、銅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操作注意:加酸順序從銅-鐵-鋅-鎂)

  提示學生要注意觀察反應進行情況及放氫氣的速度。

  小結:鎂與酸反應很快就有大量氫氣泡放出,鋅次之,鐵更次之,而銅與酸不反應。由此,由上,鎂的化學性質在以上四者中最活潑。銅最不活潑。

  提問:以上幾個反應,是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個?(置換反應)什么樣的反應是置換反應?

  3.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

  觀察現象:

  提問:銅為什么不能置換鐵?

  小結:鐵置換出了銅,因為鐵的化學性質比銅活潑。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只能是化學性質活潑的單質置換出不活潑的單質。

  通過以上鐵與氧氣、鐵與酸、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表現出金屬的性質。我們知道鐵的化學活潑性比鎂、鋅弱,比銅活潑。金屬活動性有順序。看動畫演示:

  了解了,我們就可以用于來指導實際的生活和生產。充分發揮有利的一面,而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利的一面。

  探究活動

  1.關于本節所討論的內容,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今最先進的防銹方法及技術,并寫出一篇科學小論文。(課上已總結出防銹的原理)

  2.家庭小實驗:掉瓷的搪瓷缸子能否用于盛放膽礬溶液?原因?

鐵的性質 篇7

  第六章鐵-第一節鐵的性質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2、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跟氧氣的氧化反應,跟鹽酸、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夠分析比較鐵與鎂、鋅、銅等金屬的活動性大小,能夠判斷鐵分別與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溶液質量的變化。提高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3、初步知道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的主要原因及防銹的主要方法;

  4、進一步學會對比、比較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和假設驗證探究的思維方式,辯證的認識外因條件對化學變化的影響;

  5、參與試驗探究認識鐵的化學性質活動,觀察鐵生銹的過程,體會動手試驗自己獲得鐵的性質的知識的成功愉悅,保持學習的興趣;

  6、初步知道鋼鐵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運用和我國鋼鐵生產的發展史,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反應條件對反應結果的影響的認識。

  教學模式:邊講邊實驗。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式。

  教學過程(www.letgol.com):

  引入:

  展示課件1:《鋼鐵的廣泛應用》

  鋼(steel)并不等于鐵(iron),人體里也含有鐵元素,組成血紅蛋白、細胞色素,人體含鐵元素約0.0004%。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實物:電磁鐵中的鐵心、鐵片、鐵絲、鐵塊、彎曲鐵絲,磁鐵吸引鐵片。

  學生觀察回答:銀白色金屬光澤、質軟、良好延展性、鐵能被磁鐵吸引。

  閱讀教材p120: 密度7.86g/cm3、熔點(m.p)1535℃、沸點(b.p)2750℃、電和熱的導體。

  二、鐵的化學性質

  回憶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演示實驗: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回答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3fe + 2o2  fe3o4

  板書:1.鐵跟氧氣的反應

  分析:3fe + 2o2  fe3o4  氧化反應

  討論: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純氧氣中劇烈燃燒。

  設問:鐵在空氣中能否發生反應呢?(同學們經常可以看到鐵長期暴露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為什么?)

  展示課件2:

  先假設: ①常溫下,鐵釘與氧氣發生反應生銹。

  常溫下,鐵釘與水發生反應生銹。

  常溫下,鐵釘與氧氣、水等物質發生反應生銹。

  演示探索實驗:

  學生匯報觀察現象:

  驗證:(3)試管鐵釘5天仍未見生銹   假設不成立。

  (2)試管鐵釘5天仍未見明顯變化   假設不成立。

  (1)試管中剛接觸水面的那部分先生銹  假設成立。

  閱讀p120,學生得出結論:

  1、常溫下,在干燥的空氣中,純凈的鐵很難和氧氣發生反應。

  2、常溫下,在潮濕的空氣中,鐵能跟氧氣等物質發生反應生成鐵銹。

  展示課件3:

  鐵生銹:主要是 鐵  鐵銹(主要成分是 fe2o3)

  鐵銹(主要成分是 fe2o3) 棕褐色、疏松、易吸水(不除銹,會加快生銹)。

  解釋鋼鐵制品因生銹損失巨大,每年約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追問:如何防止鐵制品生銹?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說明。

  學生討論:由生銹的條件去分析,隔絕空氣和水……

  展示課件4:鋼鐵的防銹

  防銹: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潔凈、干燥,再采用一些常用的下述方法。

  展示:             歸納:

  小結:

  展示課件5:

  反應物

  條件

  生成物

  反應類型

  鐵與氧氣

  點燃

  fe3o4

  劇烈氧化反應

  鐵與氧氣等

  潮濕、常溫

  鐵銹(主要是fe2o3)

  緩慢氧化

  (相同反應物,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

  2.鐵跟酸的反應:

  學習實驗室制氫氣時,已經知道了鐵可以和稀硫酸或鹽酸反應產生氫氣。

  學生實驗:向四支試管中分別放入鎂、鋅、鐵、銅四種金屬(已放在試管中),一、三組的同學分別加入3ml稀h2so4,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二、四組的同學分別加入3ml hcl,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用手捂住鐵與硫酸反應的試管一會兒,并小心點燃產生的氣體。

  金屬

  現象

  酸

  鎂

  鋅

  鐵

  銅

  h cl

  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氣泡

  迅速反應,產生大量氣泡

  反應比較快,產生氣泡溶液變為淺綠色

  未見明顯反應

  h2so4

  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氣泡

  迅速反應,產生大量氣泡

  反應比較快,產生氣泡溶液變為淺綠色

  未見明顯反應

  展示課件6:結論

  (1)鐵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可與鹽酸、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硫酸亞鐵。

  (2)四種金屬的活潑性:鎂、鋅的活潑性大于鐵,銅最不活潑。

  展示課件7:練習一

  (1)鐵絲與鹽酸反應中,鐵(      )進入溶液中,(     )從溶液中逸出。鐵絲取出后,質量(      ),溶液質量(     )。

  3.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學生實驗:向試管中放入小鐵釘(5根),加入3ml硫酸銅的溶液(或向硫酸銅溶液中放入鐵絲或小刀等)。

  學生:  

  觀察、回答:

  說明、解釋:鐵能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將銅置換出來。

  fe + cuso4 == feso4 + cu  置換反應

  討論:質量比  56          63.5   

  再次說明:鐵比銅活潑(鐵能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而銅卻不能把硫酸亞鐵中的鐵置換出來)。

  展示課件8:練習二

  (2)鐵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被溶解進入溶液,(    )從溶液中被置換出來,覆蓋在(      )表面,使鐵絲的質量(   ),溶液質量(     )。

  閱讀p121:古代“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師生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氧化反應、置換反應等。

  講述:相同物質的鐵與不同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生成的化合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不同,如果在潮濕空氣中生成鐵銹,主要成分是fe2o3,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鐵跟稀硫酸、硫酸銅溶液反應,均生成硫酸亞鐵,鐵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討論題:

  (1)如右圖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試管中放入一根潔凈的鐵釘,請問:在a、b、c三處,哪一處最容易生銹?

  (2)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只燒杯,調節到平衡,各注入相同質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邊燒杯中放入一塊鐵,右邊燒杯中放入同樣質量的鋅。鐵和鋅全部溶解,問:在溶解過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針有何變化?為什么?

  評價反饋題:(另附)

  作業:

  1.繼續觀察、研究“鋼鐵制品銹蝕條件的探索”,根據記錄的現象,進行分析,得出什么結論,對如何防銹提出建議。(2周后交)

  2.p122  (1)填在書上。  (2)(3)(4)做在練習本上。

  鐵的性質教案

  作者:龍口市教委教研室 高兆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鐵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描述有關實驗現象;會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知道鐵制品銹蝕的原因和一般防銹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逐步養成實驗、觀察、思維的習慣并學會其方法,能利用鐵的性質分析解釋有關現象和問題。

  3、德育目標:了解我國古代和現代的冶鐵史,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鐵的化學性質。

  2、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3、建立反應條件對反應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

  三、突破難點措施:通過比較鐵與氧氣反應,鐵在干燥空氣中、在水中、與空氣和水接觸的不同現象,分析原因,得出反應條件不同反應結果不同的結論。

  四、教學模式:

  開放式“超前自學”教學模式。其基本環節是:學生開放學習--交流學習結果--師生總結評價--創新應用練習。

  五、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實驗、觀察、分析、歸納、查閱資料。

  六、教學媒體選用:常規儀器(略)、錄像片、實物投影儀、圖表、計算機。

  七、提前準備工作:1、學生查閱有關資料;2、提前一周開始觀察鐵生銹的三個實驗。

  八、教學過程(www.letgol.com):

  (一)專題討論,開闊視野

  1、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鐵制成的?

  2、你知道我國古代從何時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我國古代何時發現“濕法冶金”?

  3、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鋼鐵工業生產狀況如何?

  (二)學習交流,總結評價

  1、根據日常生活的觀察,了解回憶鐵的物理性質:

  _色,_態,_延展性,_傳導性,硬度_,密度_,熔點_,沸點_,_磁化。

  2、鐵的化學性質:

  [溫故知新] 鐵在氧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設疑導入] 鐵在空氣中呢?

  [展示] 一周前開始做的三個鐵生銹對比實驗結果。

  [實驗與觀察]

  [分析與思考] 1、三個實驗的條件有什么不同?

  2、三個實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3、這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4、如何防止鐵生銹?

  5、舉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鐵生銹的例子,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啟發與點撥] 1、鐵銹的主要成份。

  2、反應條件不同反應結果相差很大,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來 避免鐵生銹。

  3、全世界每年因生銹而浪費的鋼鐵約占全世界年產量的1/4, 可見鋼鐵防銹具有重要意義。

  4、常見的防銹方法。

  [分組實驗] 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

  [觀察] 有什么現象發生?

  [分析與思考] 原因是什么?化學方程式怎么寫?

  [啟發點撥] 1、根據該性質可用鐵與酸反應制取氫氣。

  2、由該性質也可知使用鐵制品應避免與酸接觸。

  [展示] 提前做好的銅樹的實驗結果。

  [分組實驗] 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觀察] 有什么現象發生?

  [分析與思考] 原因是什么?化學方程式怎么寫?屬于什么反應類型?

  [啟發點撥] 鐵制品不能盛放硫酸銅溶液。

  [小結與概括] 你認為應該如何歸納鐵的化學性質?

  三、議議練練,創新應用

  [想想議議] 由上述鐵的兩條化學性質,結合以前所學的制氫方法,你對置換反應有 什么進一步的認識?

  [誘導歸納] 1、不同的金屬(如鐵、鋅)可以把同種酸中的氫元素置換出來,制出氫氣。

  2、同一金屬(如鐵)可以把不同酸(如鹽酸、硫酸)中的氫元素置換 出來,制出氫氣。

  3、金屬鐵還可以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

  [練習與反饋] 把5.6克鐵放入足量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后, 溶液的質量有無變 化?為什么?

  [創新應用] 查閱有關資料,看看有哪些更先進的防銹蝕的方法?形成一篇科學小論文。

  鐵的性質多媒體電化教學課設計

  作者:廣東省珠海市第一中學 張榮漢

  [設計目的]

  1.通過電腦、錄像等現代化手段,采用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動手實驗,便于觀察對比,得出正確的結論,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突出教學重點的情況下,逐一突破教學難點;

  2.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下學習鐵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重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的建立。

  [教學手段]

  講授、學生實驗、錄像、微機及大屏幕投影設備。

  [教學過程(www.letgol.com)]

  引言:前面幾章我們已經學習了氧、氫、碳等非金屬元素的一些性質,今天,我們將主要學習一種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用途廣泛的金屬—鐵。說到鐵,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鋼鐵這個名詞,可是鋼并不等于鐵,鋼和鐵究竟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學完這一章你就明白了,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鐵。

  按健,大屏幕顯示[一.鐵的物理性質]

  同學們的臺子上都有一根潔凈的鐵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的顏色、狀態,用手彎一彎。教師略加講解后,電腦逐行顯示鐵的物理性質:

  [1.銀白色,有金屬光澤、質軟;]

  [2.密度是7.86g/cm3,熔點1535℃,沸點2750℃;]

  [3.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4.是電和熱的導體。]

  那么,鐵又具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按健,[二.鐵的化學性質]

  [1.鐵跟氧氣的反應]

  引導學生回顧氧氣的性質一節中,鐵能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請一同學描述這一反應后,將實驗錄像投影在大屏幕上,以加深同學們的印象,同時也便于與后面實驗對比。

  [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反應方程式:3fe+2o2 fe3o4]

  由此可見,鐵在氧氣中點燃,能發生劇烈的氧化反應,那么鐵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演示實驗  鐵跟氧氣反應,因實驗約需一周時間,可將整個實驗過程拍成錄像,從第一天到第六天的實驗現象逐一排列在屏幕上,便于同學們觀察對比,第七天的實驗現象可現場展示給同學們,引導他們觀察、分析、得出結論。

  按鍵:[1.在常溫下,鐵在干燥的空氣中很難跟氧氣發生化學反應;]

  [2.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跟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鐵銹。]

  引導學生觀察鐵銹的顏色、狀態,提問鐵銹是不是四氧化三鐵?學生一般會根據鐵銹的顏色回答不是,緊接設問鐵銹是什么呢?

  解釋:鐵生銹,實際上是鐵與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發生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鐵銹的成份很復雜,主要是氧化鐵。由此可見:

  [鐵與氧氣的反應,條件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2.鐵跟酸的反應]

  同學們在學習實驗室制取氫氣時,已知道鐵和鋅能與酸反應制得氫氣。為了鞏固、加深所學知識,同時也為了培養同學們的實際動手能力,演示實驗鐵跟酸反應改為學生實驗,并增加鋅與鹽酸和硫酸的反應,便于學生觀察、比較,得出鐵能與酸反應,但沒有鋅活潑的結論。

  按鍵,

  [現象:都有大量氣泡產生,但鋅的反應速率更快。]

  [結論:鐵沒有鋅活潑。]

  注:學生實驗時,注意指導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如鐵釘怎樣放入試管內等。并通過實驗告訴同學們在使用鐵制品時避免與酸接觸。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演示實驗鐵跟硫酸銅反應也采用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方法,便于學生觀察、提問一學生,觀察到了什么?說明了什么?并將學生的回答整理后,顯示在屏幕上。

  [現象:1.鐵絲表面上覆蓋了一層紅色的銅;

  2.藍色硫酸銅溶液逐漸變成淺綠色的feso4溶液。]

  [說明:鐵能與硫酸銅反應,將銅置換出來。]

  [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

  又問:為什么鐵能從硫酸銅溶液中將銅置換出來,而新生成的鋼不會從硫酸亞鐵溶液中將鐵置換出來呢?

  引導學生從離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討論,鐵比銅更容易失去電子形成離子,當鐵絲插入到硫酸銅溶液中,鐵失去2個電子給銅離子,銅離子得到電子變成金屬銅,而鐵轉變成離子后與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硫酸亞鐵。由此可見,鐵比銅更容易失去電子,說明了鐵比銅活潑,也說明了在置換反應中,一定是活潑的物質將相對不活潑的物質置換出來。

  為了生動、直觀地解釋這一問題;便于同學們理解;用電腦將整個變化過程模擬下來。(模擬圖略〕

  [小結:從上述幾個實驗可知,鐵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不同的條件下,可以與氧氣反應生成不同的產物,其化學活潑性雖不及鋅,但比銅活潑。]

  [三.鐵的重要性及防銹]

  從鐵是人類生活和生產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及鋼鐵的生產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兩個方面,闡述鐵的重要性,并配合一些圖片加以說明,尤其是在講到鐵制品容易生銹,全世界每年因生銹而損失的鋼鐵約占世界年產量的四分之一這一驚人數字時,配合一些機器、橋梁被銹蝕得零亂不堪的畫面,使同學們觸目驚心,產生一種強烈的愿望,保護鐵制品,防止它們生銹。可是如何防止鐵生銹呢?教師及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上進行討論,最后得出正確的方法:

  [防銹的原理:隔絕空氣和水份。]

  [方法:涂油、涂漆、電鍍及生成氧化膜等](配錄像畫面)

  課堂練習:

  1.如圖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試管中放入一根潔凈的鐵釘,請問在a、b、c三處,哪一處最易生銹?(學生回答正確后,b點閃動幾次)

  2.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只燒杯,調節至平衡,各注入相同質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邊燒杯中放入一塊鐵,右邊燒杯中放入相同質量的鋅。鐵和鋅全部溶解,問在溶解過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針有何變化?為什么?

  學生討論解答后,電腦模擬兩邊燒杯氣泡產生的量,并模似指針慢慢向產生氣泡少的一邊偏移(即盛有鐵的一邊),最后鋅反應完,鐵繼續反應,生成的氣體的總量比鋅多,指針又慢慢向放有鋅的燒杯一邊偏移(右邊)偏移。

  注釋:[  ]表示每按一次鍵,屏幕所顯示的內容。

鐵的性質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反應做簡單的判斷;

  了解銹蝕的條件及防止生銹的簡單方法,認識鐵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歸納比較的能力;

  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知識遷移、擴展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歸納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煉鐵史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通過性質決定用途,激發學生活用知識為社會造福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建議

  關于課前探究的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教材在章前言中,從鋼鐵的簡史和用途出發,在本節以設問方式提出了鐵的有哪些性質的問題。這部分的教學建議在課前布置探究課題:“鐵的發現和存在、用途和冶煉簡史”。這樣學生認識會更深刻,對鐵性質問題的提出就很自然了。

  關于鐵生銹的教學建議

  關于鐵的化學性質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分三點來講述(鐵與氧氣、與酸、與鹽溶液)。關于鐵與氧氣的反應,可在復習第一章中學過的氧氣與鐵的反應的基礎上,討論鐵生銹的原理和防銹的方法,關于鐵生銹的條件實驗可做為家庭探究活動,在一周前安排給學生。并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推理。此處的推理過程和方法與第一章中的關于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推理相似,所以從分析問題的方法上,學生一般不會覺得太困難。最終得出結論,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關于鐵與酸反應的教學建議

  鐵與酸的反應可通過復習氫氣的制法原理,引出幾種不同的金屬和酸的反應,如鋅、鎂、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可加入銅與酸的反應做對比。加深對鐵是一種中等活潑的金屬的認識。也要提醒學生注意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時生成+2價鐵,當與強氧化性的酸反應時,生成+3價的鐵。

  關于鐵與鹽溶液反應的教學建議

  與鹽溶液的反應,可通過實驗觀察,提問反應類型(置換反應)。并引出問題,為什么銅不能把鐵從溶液中置換出來?從而在氫氣制法原理基礎上初步接觸金屬活動性有差異后,進一步引出金屬活動性有強弱順序,為以后酸堿鹽的學習做好準備。在這部分教學中不宜做太多的擴展。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留在講酸的性質時再介紹。

  關于鐵的變價的教學建議

  在鐵與氧氣反應的教學中,教師也可進一步將教學深化,指出鐵與氧氣反應的產物是四氧化三鐵(+2、+3),而鐵銹是三氧化二鐵(+3),為什么會表現這樣的不同。在這兒可結合在第二章中有關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的密切關系入手,鐵為26號,最外層有2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結構,易鐵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失去最外層的2個電子,顯+2價;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難點: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探究:

  1.  查閱資料開展“鐵的發現、存在和冶煉簡史”、“鐵的用途”的課題研究。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

  2.查閱資料、社會調查等形式開展關于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的課題研究。

  3.通過一組鐵生銹的家庭實驗:分析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及防止鋼鐵生銹的措施。(可以把書上的演示實驗改進,如加熱試管可改為在密閉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劑。也可只做一個生銹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一個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在以前研究滅火原理的基礎上,運用相似的思維方法,總結分析出鐵生銹的原理及防銹的方法。

  4.通過觀察、做社會調查等形式總結出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用于防銹的方法。

  課上教學:

  匯報、展示課題1的結果。

  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為什么我們用的菜刀、錘子等是用鐵制的,而不是用鋁制的?看下面的圖,討論。

  (菜刀、錘子都應是由硬度大的物質做成,從表中可見,鐵的硬度遠遠大于鋁,所以,鐵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較大。學生也可能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不用鉻呢?這里要講解,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性質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還需考慮價格、資源、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

  同理,鐵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決定。

  那么鐵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質呢?

  板書:一、 鐵的物理性質

  鐵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它具有一些多數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比如:能導電,導熱,常溫下是固體等。此外,鐵還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見到的鐵多不是純鐵,展示純鐵圖片:

  純鐵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質軟,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點是1535℃,沸點2750℃。鐵是電和熱的導體。

  鐵的用途不僅與物理性質有關,還和化學性質有關。比如鐵為什么會生銹?為什么鐵制的器皿不能盛裝酸溶液?

  板書:二、 鐵的化學性質

  觀看錄象:(鐵生銹:1分29秒)

  討論課前鐵生銹的實驗:

  展示: 一周前開始做的三個鐵生銹對比實驗結果。

  分析思考:

  1、三個實驗的條件有什么不同?

  2、三個實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3、這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4、如何防止鐵生銹?

  5、舉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鐵生銹的例子,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小結: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如果鐵銹不除去,大家還會看到鐵生銹的速度加快。這是因為鐵銹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銹。

  如何防銹?總結常見防銹方法。(視頻)

  啟發: 鐵銹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鐵( )。在氧氣的化學性質學習中我們知道鐵在氧氣中點燃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產物是四氧化三鐵。在這兩種產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鐵中顯+3,四氧化三鐵中鐵顯+2、+3價。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質中會顯示不同的化合價,即有這種變價現象呢?

  在排外電子排布知識學習中,我們知道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排布關系密切。我們來看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鐵是26號元素:

  最外層有兩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狀態,所以它易與氧化劑作用失去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它只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顯+2;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它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如何去理解?

  板書:1.鐵與氧氣的反應

  由氧氣的性質知,氧氣可以與金屬反應。如與鎂、與鐵。這兩種金屬與氧氣反應有什么不同呢?仔細觀察反應的現象,描述其反應現象。(觀看鎂在空氣中燃燒、鐵在氧氣中燃燒的視頻)

  小結:鎂與氧氣更容易反應。

  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金屬除了可以和氧氣反應外,還可與什么物質反應?(實驗室制氫氣的原理)

  2.鐵與酸反應

  做鐵與酸反應的實驗,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物顏色、狀態)并據實驗現象寫出反應方程式。

  在氫氣的制法中,我們知道某些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我們來做一組對比實驗。

  金屬與酸的反應的實驗:鋅、鎂、鐵、銅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操作注意:加酸順序從銅-鐵-鋅-鎂)

  提示學生要注意觀察反應進行情況及放氫氣的速度。

  小結:鎂與酸反應很快就有大量氫氣泡放出,鋅次之,鐵更次之,而銅與酸不反應。由此,由上,鎂的化學性質在以上四者中最活潑。銅最不活潑。

  提問:以上幾個反應,是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個?(置換反應)什么樣的反應是置換反應?

  3.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

  觀察現象:

  提問:銅為什么不能置換鐵?

  小結:鐵置換出了銅,因為鐵的化學性質比銅活潑。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只能是化學性質活潑的單質置換出不活潑的單質。

  通過以上鐵與氧氣、鐵與酸、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表現出金屬的性質。我們知道鐵的化學活潑性比鎂、鋅弱,比銅活潑。金屬活動性有順序。看動畫演示:

  了解了,我們就可以用于來指導實際的生活和生產。充分發揮有利的一面,而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利的一面。

  探究活動

  1.關于本節所討論的內容,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今最先進的防銹方法及技術,并寫出一篇科學小論文。(課上已總結出防銹的原理)

  2.家庭小實驗:掉瓷的搪瓷缸子能否用于盛放膽礬溶液?原因?

  [1]

  

鐵的性質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反應做簡單的判斷;

  了解銹蝕的條件及防止生銹的簡單方法,認識鐵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歸納比較的能力;

  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知識遷移、擴展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歸納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煉鐵史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通過性質決定用途,激發學生活用知識為社會造福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建議

  關于課前探究的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教材在章前言中,從鋼鐵的簡史和用途出發,在本節以設問方式提出了鐵的有哪些性質的問題。這部分的教學建議在課前布置探究課題:“鐵的發現和存在、用途和冶煉簡史”。這樣學生認識會更深刻,對鐵性質問題的提出就很自然了。

  關于鐵生銹的教學建議

  關于鐵的化學性質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分三點來講述(鐵與氧氣、與酸、與鹽溶液)。關于鐵與氧氣的反應,可在復習第一章中學過的氧氣與鐵的反應的基礎上,討論鐵生銹的原理和防銹的方法,關于鐵生銹的條件實驗可做為家庭探究活動,在一周前安排給學生。并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推理。此處的推理過程和方法與第一章中的關于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推理相似,所以從分析問題的方法上,學生一般不會覺得太困難。最終得出結論,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關于鐵與酸反應的教學建議

  鐵與酸的反應可通過復習氫氣的制法原理,引出幾種不同的金屬和酸的反應,如鋅、鎂、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可加入銅與酸的反應做對比。加深對鐵是一種中等活潑的金屬的認識。也要提醒學生注意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時生成+2價鐵,當與強氧化性的酸反應時,生成+3價的鐵。

  關于鐵與鹽溶液反應的教學建議

  與鹽溶液的反應,可通過實驗觀察,提問反應類型(置換反應)。并引出問題,為什么銅不能把鐵從溶液中置換出來?從而在氫氣制法原理基礎上初步接觸金屬活動性有差異后,進一步引出金屬活動性有強弱順序,為以后酸堿鹽的學習做好準備。在這部分教學中不宜做太多的擴展。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留在講酸的性質時再介紹。

  關于鐵的變價的教學建議

  在鐵與氧氣反應的教學中,教師也可進一步將教學深化,指出鐵與氧氣反應的產物是四氧化三鐵(+2、+3),而鐵銹是三氧化二鐵(+3),為什么會表現這樣的不同。在這兒可結合在第二章中有關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的密切關系入手,鐵為26號,最外層有2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結構,易鐵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失去最外層的2個電子,顯+2價;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難點: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探究:

  1.  查閱資料開展“鐵的發現、存在和冶煉簡史”、“鐵的用途”的課題研究。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

  2.查閱資料、社會調查等形式開展關于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的課題研究。

  3.通過一組鐵生銹的家庭實驗:分析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及防止鋼鐵生銹的措施。(可以把書上的演示實驗改進,如加熱試管可改為在密閉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劑。也可只做一個生銹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一個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在以前研究滅火原理的基礎上,運用相似的思維方法,總結分析出鐵生銹的原理及防銹的方法。

  4.通過觀察、做社會調查等形式總結出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用于防銹的方法。

  課上教學:

  匯報、展示課題1的結果。

  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為什么我們用的菜刀、錘子等是用鐵制的,而不是用鋁制的?看下面的圖,討論。

  (菜刀、錘子都應是由硬度大的物質做成,從表中可見,鐵的硬度遠遠大于鋁,所以,鐵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較大。學生也可能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不用鉻呢?這里要講解,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性質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還需考慮價格、資源、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

  同理,鐵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決定。

  那么鐵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質呢?

  板書:一、 鐵的物理性質

  鐵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它具有一些多數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比如:能導電,導熱,常溫下是固體等。此外,鐵還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見到的鐵多不是純鐵,展示純鐵圖片:

  純鐵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質軟,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點是1535℃,沸點2750℃。鐵是電和熱的導體。

  鐵的用途不僅與物理性質有關,還和化學性質有關。比如鐵為什么會生銹?為什么鐵制的器皿不能盛裝酸溶液?

  板書:二、 鐵的化學性質

  觀看錄象:(鐵生銹:1分29秒)

  討論課前鐵生銹的實驗:

  展示: 一周前開始做的三個鐵生銹對比實驗結果。

  分析思考:

  1、三個實驗的條件有什么不同?

  2、三個實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3、這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4、如何防止鐵生銹?

  5、舉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鐵生銹的例子,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小結: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如果鐵銹不除去,大家還會看到鐵生銹的速度加快。這是因為鐵銹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銹。

  如何防銹?總結常見防銹方法。(視頻)

  啟發: 鐵銹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鐵( )。在氧氣的化學性質學習中我們知道鐵在氧氣中點燃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產物是四氧化三鐵。在這兩種產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鐵中顯+3,四氧化三鐵中鐵顯+2、+3價。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質中會顯示不同的化合價,即有這種變價現象呢?

  在排外電子排布知識學習中,我們知道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排布關系密切。我們來看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鐵是26號元素:

  最外層有兩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狀態,所以它易與氧化劑作用失去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它只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顯+2;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它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如何去理解?

  板書:1.鐵與氧氣的反應

  由氧氣的性質知,氧氣可以與金屬反應。如與鎂、與鐵。這兩種金屬與氧氣反應有什么不同呢?仔細觀察反應的現象,描述其反應現象。(觀看鎂在空氣中燃燒、鐵在氧氣中燃燒的視頻)

  小結:鎂與氧氣更容易反應。

  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金屬除了可以和氧氣反應外,還可與什么物質反應?(實驗室制氫氣的原理)

  2.鐵與酸反應

  做鐵與酸反應的實驗,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物顏色、狀態)并據實驗現象寫出反應方程式。

  在氫氣的制法中,我們知道某些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我們來做一組對比實驗。

  金屬與酸的反應的實驗:鋅、鎂、鐵、銅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操作注意:加酸順序從銅-鐵-鋅-鎂)

  提示學生要注意觀察反應進行情況及放氫氣的速度。

  小結:鎂與酸反應很快就有大量氫氣泡放出,鋅次之,鐵更次之,而銅與酸不反應。由此,由上,鎂的化學性質在以上四者中最活潑。銅最不活潑。

  提問:以上幾個反應,是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個?(置換反應)什么樣的反應是置換反應?

  3.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

  觀察現象:

  提問:銅為什么不能置換鐵?

  小結:鐵置換出了銅,因為鐵的化學性質比銅活潑。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只能是化學性質活潑的單質置換出不活潑的單質。

  通過以上鐵與氧氣、鐵與酸、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表現出金屬的性質。我們知道鐵的化學活潑性比鎂、鋅弱,比銅活潑。金屬活動性有順序。看動畫演示:

  了解了,我們就可以用于來指導實際的生活和生產。充分發揮有利的一面,而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利的一面。

  探究活動

  1.關于本節所討論的內容,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今最先進的防銹方法及技術,并寫出一篇科學小論文。(課上已總結出防銹的原理)

  2.家庭小實驗:掉瓷的搪瓷缸子能否用于盛放膽礬溶液?原因?

鐵的性質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反應做簡單的判斷;

  了解銹蝕的條件及防止生銹的簡單方法,認識鐵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歸納比較的能力;

  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知識遷移、擴展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歸納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煉鐵史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通過性質決定用途,激發學生活用知識為社會造福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建議

  關于課前探究的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教材在章前言中,從鋼鐵的簡史和用途出發,在本節以設問方式提出了鐵的有哪些性質的問題。這部分的教學建議在課前布置探究課題:“鐵的發現和存在、用途和冶煉簡史”。這樣學生認識會更深刻,對鐵性質問題的提出就很自然了。

  關于鐵生銹的教學建議

  關于鐵的化學性質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分三點來講述(鐵與氧氣、與酸、與鹽溶液)。關于鐵與氧氣的反應,可在復習第一章中學過的氧氣與鐵的反應的基礎上,討論鐵生銹的原理和防銹的方法,關于鐵生銹的條件實驗可做為家庭探究活動,在一周前安排給學生。并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推理。此處的推理過程和方法與第一章中的關于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推理相似,所以從分析問題的方法上,學生一般不會覺得太困難。最終得出結論,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關于鐵與酸反應的教學建議

  鐵與酸的反應可通過復習氫氣的制法原理,引出幾種不同的金屬和酸的反應,如鋅、鎂、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可加入銅與酸的反應做對比。加深對鐵是一種中等活潑的金屬的認識。也要提醒學生注意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時生成+2價鐵,當與強氧化性的酸反應時,生成+3價的鐵。

  關于鐵與鹽溶液反應的教學建議

  與鹽溶液的反應,可通過實驗觀察,提問反應類型(置換反應)。并引出問題,為什么銅不能把鐵從溶液中置換出來?從而在氫氣制法原理基礎上初步接觸金屬活動性有差異后,進一步引出金屬活動性有強弱順序,為以后酸堿鹽的學習做好準備。在這部分教學中不宜做太多的擴展。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留在講酸的性質時再介紹。

  關于鐵的變價的教學建議

  在鐵與氧氣反應的教學中,教師也可進一步將教學深化,指出鐵與氧氣反應的產物是四氧化三鐵(+2、+3),而鐵銹是三氧化二鐵(+3),為什么會表現這樣的不同。在這兒可結合在第二章中有關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的密切關系入手,鐵為26號,最外層有2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結構,易鐵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失去最外層的2個電子,顯+2價;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難點: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探究:

  1.  查閱資料開展“鐵的發現、存在和冶煉簡史”、“鐵的用途”的課題研究。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

  2.查閱資料、社會調查等形式開展關于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的課題研究。

  3.通過一組鐵生銹的家庭實驗:分析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及防止鋼鐵生銹的措施。(可以把書上的演示實驗改進,如加熱試管可改為在密閉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劑。也可只做一個生銹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一個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在以前研究滅火原理的基礎上,運用相似的思維方法,總結分析出鐵生銹的原理及防銹的方法。

  4.通過觀察、做社會調查等形式總結出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用于防銹的方法。

  課上教學:

  匯報、展示課題1的結果。

  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為什么我們用的菜刀、錘子等是用鐵制的,而不是用鋁制的?看下面的圖,討論。

  (菜刀、錘子都應是由硬度大的物質做成,從表中可見,鐵的硬度遠遠大于鋁,所以,鐵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較大。學生也可能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不用鉻呢?這里要講解,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性質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還需考慮價格、資源、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

  同理,鐵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決定。

  那么鐵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質呢?

  板書:一、 鐵的物理性質

  鐵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它具有一些多數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比如:能導電,導熱,常溫下是固體等。此外,鐵還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見到的鐵多不是純鐵,展示純鐵圖片:

  純鐵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質軟,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點是1535℃,沸點2750℃。鐵是電和熱的導體。

  鐵的用途不僅與物理性質有關,還和化學性質有關。比如鐵為什么會生銹?為什么鐵制的器皿不能盛裝酸溶液?

  板書:二、 鐵的化學性質

  觀看錄象:(鐵生銹:1分29秒)

  討論課前鐵生銹的實驗:

  展示: 一周前開始做的三個鐵生銹對比實驗結果。

  分析思考:

  1、三個實驗的條件有什么不同?

  2、三個實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3、這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4、如何防止鐵生銹?

  5、舉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鐵生銹的例子,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小結: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如果鐵銹不除去,大家還會看到鐵生銹的速度加快。這是因為鐵銹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銹。

  如何防銹?總結常見防銹方法。(視頻)

  啟發: 鐵銹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鐵( )。在氧氣的化學性質學習中我們知道鐵在氧氣中點燃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產物是四氧化三鐵。在這兩種產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鐵中顯+3,四氧化三鐵中鐵顯+2、+3價。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質中會顯示不同的化合價,即有這種變價現象呢?

  在排外電子排布知識學習中,我們知道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排布關系密切。我們來看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鐵是26號元素:

  最外層有兩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狀態,所以它易與氧化劑作用失去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它只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顯+2;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它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如何去理解?

  板書:1.鐵與氧氣的反應

  由氧氣的性質知,氧氣可以與金屬反應。如與鎂、與鐵。這兩種金屬與氧氣反應有什么不同呢?仔細觀察反應的現象,描述其反應現象。(觀看鎂在空氣中燃燒、鐵在氧氣中燃燒的視頻)

  小結:鎂與氧氣更容易反應。

  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金屬除了可以和氧氣反應外,還可與什么物質反應?(實驗室制氫氣的原理)

  2.鐵與酸反應

  做鐵與酸反應的實驗,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物顏色、狀態)并據實驗現象寫出反應方程式。

  在氫氣的制法中,我們知道某些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我們來做一組對比實驗。

  金屬與酸的反應的實驗:鋅、鎂、鐵、銅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操作注意:加酸順序從銅-鐵-鋅-鎂)

  提示學生要注意觀察反應進行情況及放氫氣的速度。

  小結:鎂與酸反應很快就有大量氫氣泡放出,鋅次之,鐵更次之,而銅與酸不反應。由此,由上,鎂的化學性質在以上四者中最活潑。銅最不活潑。

  提問:以上幾個反應,是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個?(置換反應)什么樣的反應是置換反應?

  3.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

  觀察現象:

  提問:銅為什么不能置換鐵?

  小結:鐵置換出了銅,因為鐵的化學性質比銅活潑。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只能是化學性質活潑的單質置換出不活潑的單質。

  通過以上鐵與氧氣、鐵與酸、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表現出金屬的性質。我們知道鐵的化學活潑性比鎂、鋅弱,比銅活潑。金屬活動性有順序。看動畫演示:

  了解了,我們就可以用于來指導實際的生活和生產。充分發揮有利的一面,而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利的一面。

  探究活動

  1.關于本節所討論的內容,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今最先進的防銹方法及技術,并寫出一篇科學小論文。(課上已總結出防銹的原理)

  2.家庭小實驗:掉瓷的搪瓷缸子能否用于盛放膽礬溶液?原因?

鐵的性質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反應做簡單的判斷;

  了解銹蝕的條件及防止生銹的簡單方法,認識鐵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歸納比較的能力;

  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知識遷移、擴展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歸納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煉鐵史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通過性質決定用途,激發學生活用知識為社會造福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建議

  關于課前探究的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教材在章前言中,從鋼鐵的簡史和用途出發,在本節以設問方式提出了鐵的有哪些性質的問題。這部分的教學建議在課前布置探究課題:“鐵的發現和存在、用途和冶煉簡史”。這樣學生認識會更深刻,對鐵性質問題的提出就很自然了。

  關于鐵生銹的教學建議

  關于鐵的化學性質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分三點來講述(鐵與氧氣、與酸、與鹽溶液)。關于鐵與氧氣的反應,可在復習第一章中學過的氧氣與鐵的反應的基礎上,討論鐵生銹的原理和防銹的方法,關于鐵生銹的條件實驗可做為家庭探究活動,在一周前安排給學生。并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推理。此處的推理過程和方法與第一章中的關于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推理相似,所以從分析問題的方法上,學生一般不會覺得太困難。最終得出結論,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關于鐵與酸反應的教學建議

  鐵與酸的反應可通過復習氫氣的制法原理,引出幾種不同的金屬和酸的反應,如鋅、鎂、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可加入銅與酸的反應做對比。加深對鐵是一種中等活潑的金屬的認識。也要提醒學生注意鐵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時生成+2價鐵,當與強氧化性的酸反應時,生成+3價的鐵。

  關于鐵與鹽溶液反應的教學建議

  與鹽溶液的反應,可通過實驗觀察,提問反應類型(置換反應)。并引出問題,為什么銅不能把鐵從溶液中置換出來?從而在氫氣制法原理基礎上初步接觸金屬活動性有差異后,進一步引出金屬活動性有強弱順序,為以后酸堿鹽的學習做好準備。在這部分教學中不宜做太多的擴展。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留在講酸的性質時再介紹。

  關于鐵的變價的教學建議

  在鐵與氧氣反應的教學中,教師也可進一步將教學深化,指出鐵與氧氣反應的產物是四氧化三鐵(+2、+3),而鐵銹是三氧化二鐵(+3),為什么會表現這樣的不同。在這兒可結合在第二章中有關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的密切關系入手,鐵為26號,最外層有2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結構,易鐵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失去最外層的2個電子,顯+2價;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難點: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探究:

  1.  查閱資料開展“鐵的發現、存在和冶煉簡史”、“鐵的用途”的課題研究。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

  2.查閱資料、社會調查等形式開展關于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的課題研究。

  3.通過一組鐵生銹的家庭實驗:分析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及防止鋼鐵生銹的措施。(可以把書上的演示實驗改進,如加熱試管可改為在密閉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劑。也可只做一個生銹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一個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在以前研究滅火原理的基礎上,運用相似的思維方法,總結分析出鐵生銹的原理及防銹的方法。

  4.通過觀察、做社會調查等形式總結出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用于防銹的方法。

  課上教學

  匯報、展示課題1的結果。

  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為什么我們用的菜刀、錘子等是用鐵制的,而不是用鋁制的?看下面的圖,討論。

  (菜刀、錘子都應是由硬度大的物質做成,從表中可見,鐵的硬度遠遠大于鋁,所以,鐵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較大。學生也可能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不用鉻呢?這里要講解,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性質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還需考慮價格、資源、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

  同理,鐵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決定。

  那么鐵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質呢?

  板書:一、 鐵的物理性質

  鐵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它具有一些多數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比如:能導電,導熱,常溫下是固體等。此外,鐵還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見到的鐵多不是純鐵,展示純鐵圖片:

  純鐵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質軟,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點是1535℃,沸點2750℃。鐵是電和熱的導體。

  鐵的用途不僅與物理性質有關,還和化學性質有關。比如鐵為什么會生銹?為什么鐵制的器皿不能盛裝酸溶液?

  板書:二、 鐵的化學性質

  觀看錄象:(鐵生銹:1分29秒)

  討論課前鐵生銹的實驗:

  展示: 一周前開始做的三個鐵生銹對比實驗結果。

  分析思考:

  1、三個實驗的條件有什么不同?

  2、三個實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3、這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4、如何防止鐵生銹?

  5、舉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鐵生銹的例子,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小結: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如果鐵銹不除去,大家還會看到鐵生銹的速度加快。這是因為鐵銹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銹。

  如何防銹?總結常見防銹方法。(視頻)

  啟發: 鐵銹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鐵( )。在氧氣的化學性質學習中我們知道鐵在氧氣中點燃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產物是四氧化三鐵。在這兩種產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鐵中顯+3,四氧化三鐵中鐵顯+2、+3價。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質中會顯示不同的化合價,即有這種變價現象呢?

  在排外電子排布知識學習中,我們知道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排布關系密切。我們來看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鐵是26號元素:

  最外層有兩個電子,處于不穩定狀態,所以它易與氧化劑作用失去電子,當與弱氧化劑作用時,它只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顯+2;當與強氧化劑作用時,它還要失去次外層的1個電子,顯+3。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如何去理解?

  板書:1.鐵與氧氣的反應

  由氧氣的性質知,氧氣可以與金屬反應。如與鎂、與鐵。這兩種金屬與氧氣反應有什么不同呢?仔細觀察反應的現象,描述其反應現象。(觀看鎂在空氣中燃燒、鐵在氧氣中燃燒的視頻)

  小結:鎂與氧氣更容易反應。

  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金屬除了可以和氧氣反應外,還可與什么物質反應?(實驗室制氫氣的原理)

  2.鐵與酸反應

  做鐵與酸反應的實驗,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物顏色、狀態)并據實驗現象寫出反應方程式。

  在氫氣的制法中,我們知道某些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我們來做一組對比實驗。

  金屬與酸的反應的實驗:鋅、鎂、鐵、銅與稀硫酸(稀鹽酸)反應。(操作注意:加酸順序從銅-鐵-鋅-鎂)

  提示學生要注意觀察反應進行情況及放氫氣的速度。

  小結:鎂與酸反應很快就有大量氫氣泡放出,鋅次之,鐵更次之,而銅與酸不反應。由此,由上,鎂的化學性質在以上四者中最活潑。銅最不活潑。

  提問:以上幾個反應,是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個?(置換反應)什么樣的反應是置換反應?

  3.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

  觀察現象:

  提問:銅為什么不能置換鐵?

  小結:鐵置換出了銅,因為鐵的化學性質比銅活潑。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只能是化學性質活潑的單質置換出不活潑的單質。

  通過以上鐵與氧氣、鐵與酸、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表現出金屬的性質。我們知道鐵的化學活潑性比鎂、鋅弱,比銅活潑。金屬活動性有順序。看動畫演示:

  了解了,我們就可以用于來指導實際的生活和生產。充分發揮有利的一面,而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利的一面。

  探究活動

  1.關于本節所討論的內容,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今最先進的防銹方法及技術,并寫出一篇科學小論文。(課上已總結出防銹的原理)

  2.家庭小實驗:掉瓷的搪瓷缸子能否用于盛放膽礬溶液?原因?

鐵的性質 篇12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和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4、通過我國鋼鐵工業生產發展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設疑、實驗引探法

  媒體選擇:

  實物,演示實驗,投影儀,錄像

  教學過程 :

  引入新課:

  本節課,我們將重點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鋼鐵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鋼鐵的發展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是最早使用鐵的國家之一,1996年,我國的鋼產量超過一億噸,躍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不是純鐵,我們研究的是純。

  講授新課: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鐵錠

  觀察:鍛面的顏色

  講解:1、銀白色,有金屬光澤

  演示實驗:請學生將鐵絲和鐵片彎曲,并用鉗子將鐵絲剪斷

  設疑:從這個實驗,說明鐵的硬度如何?

  學生討論后小結:2、質軟

  設疑:將鐵“抽絲”、“打片”,可做出各種規格的鐵板,各種型號的鐵絲、鋼筋,說明鐵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講解:3、鐵有良好的延展性

  設疑:用鐵鍋炒菜,手會感到鍋很燙;用鐵做導線,手一碰就有可能觸電;這兩個實驗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4、鐵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

  設疑:將鐵塊放在水中會下沉,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5、鐵的密度比水大,約是7.86g/cm3

  講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態:固態冰、液體水和水蒸氣。鐵也一樣,當溫度達到目的535℃以上時,固態的鐵就會熔化成鐵水,成為流動的液體。再升溫到場2750℃以上時,液態的鐵也會氣化,成為氣態的鐵。

  (投影儀)練習:

  填空:1、色、澤、硬度(     )   2、密度、熔沸點(       )

  3、延性、展性(      )    4、導電、傳熱性(       )

  (學生閱讀課文填空后小結)

  我們學習任何一種金屬都可按金屬的色澤、硬度、密度、延展性、導電和導熱性能、熔點和沸點的順序去思考、記憶是十分有益的。

  (過渡):以上我們探索了鐵的物理性質,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鐵的化學性質。

  二、鐵的化學性質

  (講解)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鐵的一些化學性質,如鐵可以在純氧中燃燒。

  1、鐵跟氧氣的反應

  (提問)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請學生回答)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學生討論后小結,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拿出十天前組織學生做的課外實驗)

  (圖像略)

  (觀察):三只試管中鐵釘的變化情況

  (設疑):第一只試管中鐵釘生銹,第二只試管中鐵釘沒有生銹,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小結)(1)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3)在常溫下,干燥的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實驗二、三、四中鐵生銹,同時試管中水位上升至試管的1/5處。

  (提問)如何防止鐵生銹呢?

  (閱讀)課文第120~121頁。

  2、鐵跟酸反應

  3、演示實驗6~1

  (觀察)有氣泡放出,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淺綠色)

  Fe+H2SO4=FeSO4+H2

  (淺綠色)

  (投影儀上比較以下實驗)Mg、Zn、Fe、Cu分別和硫酸反應的速度和劇烈程度。

  (討論)比較金屬活動性不同,Mg>Zn>Fe>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錄像)從離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擬反應的變化過程。

  4、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6~2  魔術:“魔刀殺血”,將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會兒抽出。

  (觀察)鐵釘表面覆蓋著一層紅色的銅,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淺綠色)  (紅色)

  (講解)早在西汗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于生產,成為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

  (討論)如果將5.6g鐵投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還是減少?為什么?

  本節小結: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作業 布置:

  課本習題1、2、4

  板書設計  

  第一節                       第六章   鐵

  鐵的物理性質

  一、鐵的化學性質[FZ1] 

  1、鐵跟氧氣的反應

  3Fe+2O2=Fe3O4

  鐵生銹的條件: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鐵跟酸反應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Fe+CuSO4=FeSO4+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多種物質(氧氣、酸、某些鹽溶液)發生化學反應。

  教后記:

  1、在引導學生理解鐵“在一定條件”,可以跟“多種非金屬單質”及“某些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

  2、寫每一個化學方程式都要使學生想到反應現象,如何用化學式表示它們等等,只有不斷訓練學生這樣思考問題,掌握正確的書寫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化學方程式。

  [FZ1]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和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4、通過我國鋼鐵工業生產發展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設疑、實驗引探法

  媒體選擇:

  實物,演示實驗,投影儀,錄像

  教學過程 :

  引入新課:

  本節課,我們將重點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鋼鐵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鋼鐵的發展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是最早使用鐵的國家之一,1996年,我國的鋼產量超過一億噸,躍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不是純鐵,我們研究的是純。

  講授新課: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鐵錠

  觀察:鍛面的顏色

  講解:1、銀白色,有金屬光澤

  演示實驗:請學生將鐵絲和鐵片彎曲,并用鉗子將鐵絲剪斷

  設疑:從這個實驗,說明鐵的硬度如何?

  學生討論后小結:2、質軟

  設疑:將鐵“抽絲”、“打片”,可做出各種規格的鐵板,各種型號的鐵絲、鋼筋,說明鐵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講解:3、鐵有良好的延展性

  設疑:用鐵鍋炒菜,手會感到鍋很燙;用鐵做導線,手一碰就有可能觸電;這兩個實驗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4、鐵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

  設疑:將鐵塊放在水中會下沉,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5、鐵的密度比水大,約是7.86g/cm3

  講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態:固態冰、液體水和水蒸氣。鐵也一樣,當溫度達到目的535℃以上時,固態的鐵就會熔化成鐵水,成為流動的液體。再升溫到場2750℃以上時,液態的鐵也會氣化,成為氣態的鐵。

  (投影儀)練習:

  填空:1、色、澤、硬度(     )   2、密度、熔沸點(       )

  3、延性、展性(      )    4、導電、傳熱性(       )

  (學生閱讀課文填空后小結)

  我們學習任何一種金屬都可按金屬的色澤、硬度、密度、延展性、導電和導熱性能、熔點和沸點的順序去思考、記憶是十分有益的。

  (過渡):以上我們探索了鐵的物理性質,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鐵的化學性質。

  二、鐵的化學性質

  (講解)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鐵的一些化學性質,如鐵可以在純氧中燃燒。

  1、鐵跟氧氣的反應

  (提問)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請學生回答)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學生討論后小結,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拿出十天前組織學生做的課外實驗)

  (圖像略)

  (觀察):三只試管中鐵釘的變化情況

  (設疑):第一只試管中鐵釘生銹,第二只試管中鐵釘沒有生銹,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小結)(1)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3)在常溫下,干燥的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實驗二、三、四中鐵生銹,同時試管中水位上升至試管的1/5處。

  (提問)如何防止鐵生銹呢?

  (閱讀)課文第120~121頁。

  2、鐵跟酸反應

  3、演示實驗6~1

  (觀察)有氣泡放出,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淺綠色)

  Fe+H2SO4=FeSO4+H2

  (淺綠色)

  (投影儀上比較以下實驗)Mg、Zn、Fe、Cu分別和硫酸反應的速度和劇烈程度。

  (討論)比較金屬活動性不同,Mg>Zn>Fe>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錄像)從離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擬反應的變化過程。

  4、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6~2  魔術:“魔刀殺血”,將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會兒抽出。

  (觀察)鐵釘表面覆蓋著一層紅色的銅,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淺綠色)  (紅色)

  (講解)早在西汗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于生產,成為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

  (討論)如果將5.6g鐵投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還是減少?為什么?

  本節小結: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作業 布置:

  課本習題1、2、4

  板書設計  

  第一節                       第六章   鐵

  鐵的物理性質

  一、鐵的化學性質[FZ1] 

  1、鐵跟氧氣的反應

  3Fe+2O2=Fe3O4

  鐵生銹的條件: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鐵跟酸反應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Fe+CuSO4=FeSO4+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多種物質(氧氣、酸、某些鹽溶液)發生化學反應。

  教后記:

  1、在引導學生理解鐵“在一定條件”,可以跟“多種非金屬單質”及“某些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

  2、寫每一個化學方程式都要使學生想到反應現象,如何用化學式表示它們等等,只有不斷訓練學生這樣思考問題,掌握正確的書寫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化學方程式。

鐵的性質 篇13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的反應,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②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2、 過程與方法:

  ③讓學生體驗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進行推測——實驗觀察、分析推理……完成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提出新課題。

  ④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⑤培養學生關注科學、關注社會生活的意識,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感。

  ⑥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鋼鐵生產發展的歷史,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準備:

  演示實驗:課本(實驗6—1)——(實驗6—3)。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演示、對比、啟發、歸納。

  教學過程 :

  [引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金屬是一類很重要的材料,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都離不開金屬。同學們,你們知道有哪些金屬?都見過哪些金屬?把它們的名稱和元素符號寫出來。

  金屬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我知道的

  金屬

  名稱

  元素

  符號

  我見過的

  金屬

  名稱

  元素

  符號

  〔講解〕很好。同學們平時觀察能力和識記能力都挺強的。你們生在三明、長在三明,三明有個大型鋼鐵企業――三鋼,想必大家對“鐵”這種金屬了解的比較多,鐵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它是大家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金屬“鐵”的世界,讓我們對“鐵”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當你想了解“鐵”更多的性質和用途時,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探究學習。同學們想知道它的哪些性質呢?

  [多媒體展示]:

  1、 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 鋼鐵的冶煉

  3、(小知識)“與生命息息相關的――鐵元素”

  [活動元一]探究活動方案--鐵、鋁、銅等金屬物性的探究

  〔活動與探究〕:桌上有鐵片、鋁片、銅片,進行下列實驗,把實驗結果填寫在表中,用簡短的語言描述鐵及其它金屬的物性,并跟同學們交流。

  ①用細砂紙打磨上述金屬片,再用濾紙擦試后,觀察它們的顏色、光澤,試試它們是否容易被彎曲、折斷。

  ②用手拿著金屬片的一端,在酒精燈上方加熱它的另一端,試試它能不能傳熱。

  ③用電池和小電珠試試它能不能導電。

  ④試試它能不能被磁鐵吸引。

  探究鐵及其它金屬的物性的實驗記錄

  實驗步驟

  鐵的實驗現象

  鋁的實驗現象

  銅的實驗現象

  1

  2

  3

  4

  歸納鐵及其它金屬的物理性質

  具有金屬光澤、機械強度大、延展性好、導電性好、導熱性好。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金屬在生活、生產中的許多應用都是由金屬的物理性質決定的。請同學們根據金屬的上述五大特性,將你知道的體現金屬性質的應用實例(最好以鐵為主)列舉一、二。

  [多媒體展示]一.鐵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質軟、具有金屬光澤、有廷性、展性、具有導電、導熱性。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同學們看到老師手上拿的是一根銹跡斑斑的鐵線,仿佛這根鐵線在向我們訴說著它的辛酸與無耐……,原本具有金屬光澤的“鐵”(錚錚鐵漢)怎么會變成這樣一幅“丑陋”的面孔呢?同學們,你們知道它斑斑銹跡的由來嗎?你們能否設計出實驗探究的方法驗證它銹蝕的過程?你們能夠利用你們的聰明才智幫助它恢復“廬山真面目”,還它一個清白嗎?你們有什么辦法不再讓它銹跡斑斑、光彩永駐?你們又能用什么知識解釋鐵生銹的這一現象呢?它體現了“鐵”的什么性質?(學生思考、討論)

  [活動元二]:在修正學生討論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展示老師設計的“鋼鐵銹蝕”實驗探究的方案,并布置學生課后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上述探究實驗。

  在前面的學習中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了鐵的哪些化學性質呢?

  1.鐵跟氧氣反應

  (提問)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請學生回答)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通過學生講座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設問)請同學們說出一周前做過三支試管實驗,請一位同學上來小結。

  (小結)

  ①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②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③在常溫下,干燥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由此得出:鐵在潮濕空氣中能與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紅色)

  2.鐵跟酸反應

  (實驗)同學們自己做[實驗6-2]并補充Cu與稀HCl反應。

  請學生說出反應現象,寫出化學方程式,并說明反應類型。

  (討論)Fe、Cu跟酸反應情況,比較金屬活動性不同,進一步說明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鐵跟硫酸銅溶液反應

  (講解)鐵不僅能置換出酸中的氫,還可以把某些化合物中的金屬從它的溶液中置換出來。

  (實驗)學生做[實驗6-3]

  (請學生說出反應現象,并試著把化學方程式寫出)

  最后得出Fe+CuSO4=Cu+FeSO4

  (講解)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于生產,成為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

  本節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第六章   

  第一節  

  一、鐵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質軟、具有金屬光澤、有廷性、展性、具有導電、導熱性。

  二、鐵的化學性質:

  1.鐵與氧氣反應

  a.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3Fe+2O2 Fe3O4

  b.鐵在潮濕空氣中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主要成份Fe2O3

  2.鐵跟酸反應

  Fe + 2HCl(稀)= FeCl2 + H2

  (淺綠色)

  Fe + H2SO4(稀)= FeSO4 + H2

  (淺綠色)

  3.鐵跟硫酸銅溶液反應

  Fe + CuSO4 = FeSO4 + Cu

  (藍色) (淺綠色)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多種物質(氧氣、酸、某些溶液)發生化學反應。

  (一)鐵的物性

  純鐵質軟銀白色,具有良好延展性,

  密度七點八六O,高熔點、高沸點,

  導電傳熱好導體,用途廣泛鐵金屬。

  (二)鐵的化性

  鐵的化性較活潑,它在一定條件下,

  能跟多物起反應,純氧中鐵可燃燒,

  鐵在潮濕空氣中,易被氧化生鐵銹。

  與酸反應置換氫,曾青得鐵化為銅。

  注:“酸”指鹽酸或稀硫酸,“曾青”指可溶性銅鹽。

  作業 :本節課后作業 。

鐵的性質 篇14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和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4、通過我國鋼鐵工業生產發展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設疑、實驗引探法

  媒體選擇:

  實物,演示實驗,投影儀,錄像

  教學過程 :

  引入新課:

  本節課,我們將重點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鋼鐵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鋼鐵的發展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是最早使用鐵的國家之一,1996年,我國的鋼產量超過一億噸,躍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不是純鐵,我們研究的是純。

  講授新課: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鐵錠

  觀察:鍛面的顏色

  講解:1、銀白色,有金屬光澤

  演示實驗:請學生將鐵絲和鐵片彎曲,并用鉗子將鐵絲剪斷

  設疑:從這個實驗,說明鐵的硬度如何?

  學生討論后小結:2、質軟

  設疑:將鐵“抽絲”、“打片”,可做出各種規格的鐵板,各種型號的鐵絲、鋼筋,說明鐵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講解:3、鐵有良好的延展性

  設疑:用鐵鍋炒菜,手會感到鍋很燙;用鐵做導線,手一碰就有可能觸電;這兩個實驗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4、鐵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

  設疑:將鐵塊放在水中會下沉,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5、鐵的密度比水大,約是7.86g/cm3

  講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態:固態冰、液體水和水蒸氣。鐵也一樣,當溫度達到目的535℃以上時,固態的鐵就會熔化成鐵水,成為流動的液體。再升溫到場2750℃以上時,液態的鐵也會氣化,成為氣態的鐵。

  (投影儀)練習:

  填空:1、色、澤、硬度(     )   2、密度、熔沸點(       )

  3、延性、展性(      )    4、導電、傳熱性(       )

  (學生閱讀課文填空后小結)

  我們學習任何一種金屬都可按金屬的色澤、硬度、密度、延展性、導電和導熱性能、熔點和沸點的順序去思考、記憶是十分有益的。

  (過渡):以上我們探索了鐵的物理性質,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鐵的化學性質。

  二、鐵的化學性質

  (講解)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鐵的一些化學性質,如鐵可以在純氧中燃燒。

  1、鐵跟氧氣的反應

  (提問)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請學生回答)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學生討論后小結,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拿出十天前組織學生做的課外實驗)

  (圖像略)

  (觀察):三只試管中鐵釘的變化情況

  (設疑):第一只試管中鐵釘生銹,第二只試管中鐵釘沒有生銹,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小結)(1)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3)在常溫下,干燥的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實驗二、三、四中鐵生銹,同時試管中水位上升至試管的1/5處。

  (提問)如何防止鐵生銹呢?

  (閱讀)課文第120~121頁。

  2、鐵跟酸反應

  3、演示實驗6~1

  (觀察)有氣泡放出,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淺綠色)

  Fe+H2SO4=FeSO4+H2

  (淺綠色)

  (投影儀上比較以下實驗)Mg、Zn、Fe、Cu分別和硫酸反應的速度和劇烈程度。

  (討論)比較金屬活動性不同,Mg>Zn>Fe>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錄像)從離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擬反應的變化過程。

  4、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6~2  魔術:“魔刀殺血”,將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會兒抽出。

  (觀察)鐵釘表面覆蓋著一層紅色的銅,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淺綠色)  (紅色)

  (講解)早在西汗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于生產,成為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

  (討論)如果將5.6g鐵投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還是減少?為什么?

  本節小結: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作業 布置:

  課本習題1、2、4

  板書設計  

  第一節                       第六章   鐵

  鐵的物理性質

  一、鐵的化學性質[FZ1] 

  1、鐵跟氧氣的反應

  3Fe+2O2=Fe3O4

  鐵生銹的條件: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鐵跟酸反應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Fe+CuSO4=FeSO4+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多種物質(氧氣、酸、某些鹽溶液)發生化學反應。

  教后記:

  1、在引導學生理解鐵“在一定條件”,可以跟“多種非金屬單質”及“某些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

  2、寫每一個化學方程式都要使學生想到反應現象,如何用化學式表示它們等等,只有不斷訓練學生這樣思考問題,掌握正確的書寫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化學方程式。

  [FZ1]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和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4、通過我國鋼鐵工業生產發展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設疑、實驗引探法

  媒體選擇:

  實物,演示實驗,投影儀,錄像

  教學過程 :

  引入新課:

  本節課,我們將重點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鋼鐵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鋼鐵的發展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是最早使用鐵的國家之一,1996年,我國的鋼產量超過一億噸,躍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不是純鐵,我們研究的是純。

  講授新課: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鐵錠

  觀察:鍛面的顏色

  講解:1、銀白色,有金屬光澤

  演示實驗:請學生將鐵絲和鐵片彎曲,并用鉗子將鐵絲剪斷

  設疑:從這個實驗,說明鐵的硬度如何?

  學生討論后小結:2、質軟

  設疑:將鐵“抽絲”、“打片”,可做出各種規格的鐵板,各種型號的鐵絲、鋼筋,說明鐵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講解:3、鐵有良好的延展性

  設疑:用鐵鍋炒菜,手會感到鍋很燙;用鐵做導線,手一碰就有可能觸電;這兩個實驗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4、鐵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

  設疑:將鐵塊放在水中會下沉,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5、鐵的密度比水大,約是7.86g/cm3

  講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態:固態冰、液體水和水蒸氣。鐵也一樣,當溫度達到目的535℃以上時,固態的鐵就會熔化成鐵水,成為流動的液體。再升溫到場2750℃以上時,液態的鐵也會氣化,成為氣態的鐵。

  (投影儀)練習:

  填空:1、色、澤、硬度(     )   2、密度、熔沸點(       )

  3、延性、展性(      )    4、導電、傳熱性(       )

  (學生閱讀課文填空后小結)

  我們學習任何一種金屬都可按金屬的色澤、硬度、密度、延展性、導電和導熱性能、熔點和沸點的順序去思考、記憶是十分有益的。

  (過渡):以上我們探索了鐵的物理性質,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鐵的化學性質。

  二、鐵的化學性質

  (講解)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鐵的一些化學性質,如鐵可以在純氧中燃燒。

  1、鐵跟氧氣的反應

  (提問)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請學生回答)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學生討論后小結,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拿出十天前組織學生做的課外實驗)

  (圖像略)

  (觀察):三只試管中鐵釘的變化情況

  (設疑):第一只試管中鐵釘生銹,第二只試管中鐵釘沒有生銹,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小結)(1)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3)在常溫下,干燥的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實驗二、三、四中鐵生銹,同時試管中水位上升至試管的1/5處。

  (提問)如何防止鐵生銹呢?

  (閱讀)課文第120~121頁。

  2、鐵跟酸反應

  3、演示實驗6~1

  (觀察)有氣泡放出,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淺綠色)

  Fe+H2SO4=FeSO4+H2

  (淺綠色)

  (投影儀上比較以下實驗)Mg、Zn、Fe、Cu分別和硫酸反應的速度和劇烈程度。

  (討論)比較金屬活動性不同,Mg>Zn>Fe>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錄像)從離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擬反應的變化過程。

  4、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6~2  魔術:“魔刀殺血”,將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會兒抽出。

  (觀察)鐵釘表面覆蓋著一層紅色的銅,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淺綠色)  (紅色)

  (講解)早在西汗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于生產,成為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

  (討論)如果將5.6g鐵投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還是減少?為什么?

  本節小結: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作業 布置:

  課本習題1、2、4

  板書設計  

  第一節                       第六章   鐵

  鐵的物理性質

  一、鐵的化學性質[FZ1] 

  1、鐵跟氧氣的反應

  3Fe+2O2=Fe3O4

  鐵生銹的條件: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鐵跟酸反應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Fe+CuSO4=FeSO4+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多種物質(氧氣、酸、某些鹽溶液)發生化學反應。

  教后記:

  1、在引導學生理解鐵“在一定條件”,可以跟“多種非金屬單質”及“某些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

  2、寫每一個化學方程式都要使學生想到反應現象,如何用化學式表示它們等等,只有不斷訓練學生這樣思考問題,掌握正確的書寫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化學方程式。

鐵的性質 篇15

  教學目的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常識性介紹鐵生銹的原因和防銹的方法。

  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受國主義教育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點難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講授與實驗、討論相結合。

  教學用具 儀器:試管、鑷子。

  藥品:新鐵釘、鐵粉、細鐵絲、薄鐵片、鋅粒、鎂條、銅片、稀硫酸、稀鹽酸、硫酸銅溶液。

  其它:投影儀、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實驗。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投影]彩色圖片;鋼鐵是人類生產、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車、船、機械、橋梁、房屋等,人體中也含鐵。

  聯系生產、生活實踐、進行識記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展示]我國鋼鐵發展簡史引入課題

  閱讀課本117~118頁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展示]新的細鐵絲、薄鐵片的樣品

  [介紹]鐵的密度、熔點、沸點

  [板書]一、鐵的物理性質

  觀察:純鐵的顏色、光澤、狀態、硬度、思考、鐵的延性、展性及導電、導熱性、學習鐵的物理性質。

  通過對鐵的實驗觀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投影] 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一

  鞏固鐵的物理性質的知識

  [提問]在已學過的知識中,哪些涉及了鐵的化學性質?

  [提問]上述瓜的條件、實驗現象、注意事項、化學方程式

  [板書]二、鐵的化學性質

  1.       鐵跟氧氣的反應

  (1)鐵能在氧氣中燃燒

  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思考并回答問題

  書寫化學方程式

  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展示]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試管實驗

  [提問]鐵在什么條件下生銹?

  [板書]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比較]鐵燃燒和鐵生銹的條件

  觀察:鐵在干燥的空氣中;鐵在純水中;鐵同時與水和空氣接觸的三種實驗現象。

  根據實驗事實,分析討論鐵生銹的原因。

  領悟:鐵與氧氣的反應條件不同,生成的產物不同。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能力

  進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引導討論] 根據鐵生銹的原因,如何防止鐵制品生銹呢?

  列舉生產、生活中常見的防銹措施。

  培養理論聯系實驗學風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二

  鞏固鐵與氧氣的反應及鐵的氧化物的知識

  [演示實驗] 投影實驗6-2

  兩個表面皿中分別放入鐵釘,再分別倒入稀鹽酸、稀硫酸。

  [演示實驗]投影實驗

  另取三個表面皿,分別放入鋅粒、鎂條、銅片,再分別倒入稀鹽酸。

  [引導討論] 實驗室制氫氣選用哪種金屬與酸反應最適宜?為什么?

  觀察鐵釘表面有什么變化?反應后溶液的顏色有何變化?

  觀察:鋅粒、鎂條、銅片的變化。

  通過不同金屬與酸反應速率不同,做出判斷。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提高學習興趣并為今后學習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打下基礎

  [板書]2.鐵跟酸的反應

  [提示]鐵元素在置換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

  書寫兩個化學議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標出鐵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提高原有知識的水平

  [投影] 課堂練習三 (見附3)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三

  鞏固鐵與酸的反應和置換反應的知識

  [演示實驗]實驗6-3

  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兩個試管里分別放入潔凈的鐵釘和鐵粉。

  [板書]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觀察:鐵釘和鐵粉表面有何變化?

  觀察:反應前、后溶液顏色有什么變化?

  認識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提高分析問題和書寫方程式的能力

  [指導閱讀]介紹濕法治金

  閱讀課本120頁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投影] 課堂練習四(見附4)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四

  鞏固知識

  [課后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

  小結: 鐵的物理性質和三點化學性質,理解鐵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提高學習歸納總結的能力

  [投影] 隨堂檢測

  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       下列關于鐵的物理性質敘述錯誤的是

  A.      鐵是熱和電的導體(B)純鐵是銀白色的固體(C)純鐵的硬度很大(D)鐵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2.盛放在油罐車內的石油產品,震蕩時可產生靜電,易引起火災,所以油罐車尾部有一條拖地的鐵鏈,這是利用鐵的

  A.      延展性(B)導電性(C)硬度小(D)熔點高

  3.純鐵不適合制造機器,因為純鐵

  A.      鐵的密度為7.86克/厘米3(B)純鐵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C)純鐵的硬度很小(D)鐵的熔點和沸點都很高

  附2:課堂練習二

  4.鐵在 的條件下易生銹,為防止鐵器生銹,應保持鐵制品表面的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鐵制品的表面 .

  5.鐵在氧化物有 、 、 ,其中 含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多。

  6.某+3價的金屬R在其氧化物中的質量分數是70%,則R的原子量為 。

  附3:課堂練習三

  7.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并指出不產生可燃性氣體的反應是

  (A)鐵與稀硫酸

  (B)鐵與稀鹽酸

  (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D)大理石與稀鹽酸

  (E)二氧化碳通過熾熱的木炭層

  (F)加熱高錳酸鉀

  8.將 m克稀硫酸中加入適量的鐵粉,瓜后得到溶液質量 (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質量的鋅、鐵、鎂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附4:課堂練習四

  10.除去硫酸嚴鐵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銅雜質,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 ,充分反應后,再用 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鐵粉與足量的硫酸銅溶液反應,可得到銅 克。

  12.將4根質量相同的鐵釘分別放入下列溶液中,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稀鹽酸(C)硫酸銅溶液(D)純水并隔絕空氣

  13.7克含雜質的鐵,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0.2克,則鐵中所含的雜質可能是下列金屬中的

  (A)鎂(B)鋁(C)鋅(D)銅

  14.含相同質量的鐵元素的氧化鐵和四氧化三鐵的質量比為

  (A)1:1(B)2:3(C)160:232(D)30:29

  附5:課堂練習答案

  1.(C) 2(B) 3(C)

  4.潮濕的空氣 清潔干燥 涂上一層保護膜 5.FeO、Fe2O3、Fe3O4 FeO

  6.56

  7.化學方程式略 (C)(D)(F)8.大于 9.鎂、鐵、鋅

  10.鐵粉 邊濾 11.12.8 .12(A)(B) 13、(D)14(D)

  附6:隨堂檢測

  1.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 的金屬,鐵元素在地殼在地殼中都以 形式存在

  2.完成下列轉化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

鐵的性質(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

  • 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

  • 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①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的反應,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②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 鐵的性質

    教學目的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常識性介紹鐵生銹的原因和防銹的方法。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受國主義教育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

  • 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和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 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

  • 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和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 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①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的反應,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②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 鐵的性質

    教學目的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常識性介紹鐵生銹的原因和防銹的方法。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受國主義教育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

  • 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通過鐵廣泛的用途,認識鐵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關系緊密; 了解純鐵的物理性質,知道鐵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 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與氧氣、與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能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并能應用于對置換...

  • 九年級化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市| 黎城县| 林口县| 辽中县| 嘉兴市| 腾冲县| 陆丰市| 建昌县| 镇雄县| 哈密市| 进贤县| 华池县| 赣榆县| 尼木县| 太仆寺旗| 井研县| 板桥市| 崇义县| 钟山县| 罗甸县| 陇川县| 巴彦淖尔市| 朝阳区| 湖口县| 重庆市| 民和| 都安| 女性| 克山县| 定远县| 文成县| 新巴尔虎右旗| 榆树市| 故城县| 师宗县| 鄢陵县| 广水市| 嘉荫县| 定边县| 元阳县| 长寿区|